由於現在社會發展較快,人們的生活也可以得到基本的保障,大多數不需要再去考慮饑飽的問題,也開始將關注點轉到了身體健康以及壽命的長短上,當然大多數人都是希望自己的壽命可以再久些,可以多看一些世間的風景。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不過是有個先後的不同罷了,有些人年輕力壯卻英年早逝,有些人卻能成為百歲老人,只是一味的期盼或者是想像自己可以長壽,是行不通的。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許多因素都是可以影響人的壽命長短,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
1. 基因影響
我們接觸學習過生物學,可以知道男性和女性的外部生理構造不同,內部的染色體數量也不同,有科學家發現在男性的身體中有著威脅壽命的基因,所以才有了人們常說的女性活得比男性時間更長。
2. 喝酒
在哈佛大學的醫學院曾有過一項調查,對268名男性展開的調查發現,其中常參加朋友的聚會並且適當喝酒的人要比滴酒不沾的人相對來說壽命更長些。
3. 生活方式
現在雖然生活質量大幅度提高,但也意味著人們要面臨更大的壓力,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被動性的養成了飲食不規律、粗細糧搭配不當、接觸了更多的油炸、燒烤等食物。還有更多是將工作上的壓力帶到了生活中,開始了熬夜式上班。休息得不到保證,早晨又習慣性不吃早餐,久而久之,身體素質逐漸下降。
4. 心情影響
實驗發現,當一個人長時間處在一種壓抑、悶悶不樂的氛圍下,那麼他的身體健康狀態以及精神方面都會失調,隨之出現各類疾病,壽命自然會變短。當一個人總是積極向上、陽光開朗,他的身體素質會更好些,也不易生病。
5. 環境影響
書上常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士」,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共同生活在一個村子裡的人,所喝的水、呼吸的空氣、耕種的土壤都是一樣的,如果這些物質遭到了汙染,時間長了,確實會對人的健康造成影響。例如近年出現的「癌症村」就是代表。
6. 體重影響
許多退休後年紀大點的人慢慢呈現肥胖的趨勢,但是一旦體重超標,很可能會引起「三高」,身體容易出現問題,老年人的生病機率相對年輕人更高,所以,要想壽命長,必須要注重控制體重,可以適當增加運動、保持清淡飲食等。
雖然我們沒辦法改變基因,但是可以調節自己的生活習慣以及心態,針對生活方式有以下幾條建議。
1. 拒絕過度菸酒。
2. 飲食搭配合理,拒絕高糖食品,多吃一些含有纖維的蔬菜。
3. 睡眠要保證。
4. 情緒保持穩定,可積極參加社交活動。
5. 鍛鍊身體,提高免疫力。
6. 要定時去體檢,以防發生疾病錯過最佳治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