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兄救我言氏一族,此恩此情定當謹記!」「我相信這裡面是有情義的,」「爹爹不後悔他的所作所為,卻仍感激你阻止了他!」「無論怎樣言府的平靜總算是保下來了,至於更深層次的原因,又與我有何幹呢?」「但是,唯有把握此心而已!」這是豫津在知道父親的一切後和梅長蘇的對話。
《琅琊榜》中的人物都很鮮明,景睿的重情重義,豫津的聰明通透,兩位都是世家公子,不同的成長環境塑造了不同的性格,可這兩個孩子都有一顆玲瓏剔透的心。豫津從出生沒有多久母親就過世了,而父親因為他不是自己喜歡的女人生的孩子,對他也少有疼愛,使得豫津很喜歡熱鬧,害怕冷清,他一天到晚想到就是怎麼玩。
但是言侯的這种放養卻並沒有將豫津養廢。反而形成了他表面玩世不恭,實則玲瓏剔透的個性。並不耽誤他對於現實的判斷,夏冬回京遇刺時,他和景睿在河邊散心。景睿心裡鬱悶,可他卻很通透的承認,也許在蘇先生心中,他們還沒有足夠的分量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朋友。
換死囚案一出來,他和景睿倆分析,以蘇先生的聰明才智,怎會輔佐譽王?這時豫津雖然說憑感覺,可卻說出了實情,那就是蘇先生並沒有真正輔佐譽王,一語中的,僅憑感覺,其實也能感覺到他對世事的洞察力,還是很敏銳的。
當過年前梅長蘇去自己府上與自己的父親談話後,將自己父親的計劃消除後,他來到蘇宅見到梅長蘇更是說的非常的通透,他不問原因,不明所以。只是猜測,這裡面有情義的,同時也表示自己唯有把握此心而已,而此後的幫忙更是義不容辭。而梅長蘇對於二人也是完全不同的態度,對於景睿一直是滿滿的心疼,可對於豫津更多的是鼓勵和讚許。
這也許和他經常與紀王在一起,受紀王的影響比較大吧!紀王也一天看似是個閒散王爺,不問世事,其實相當的聰明,如若不然,在如此生性多疑的梁帝手下怎能活的恣意瀟灑,並且深得梁帝的信任。言侯的放養和紀王的言傳身教成就了聰明通透的豫津。
豫津對梅長蘇的幫助是不可小覷的,這一點自不必說。可是當九安山兵變之時,豫津也表現出了他熱血的一面。他沒有躲起來,而是選擇了在外圍抵抗。雖然他平時給人感覺是很膽小的,這也許和他缺少關愛有關。
但是在大是大非的面前,他卻能全力以赴,不計生死。這讓豫津的形象更加高大了起來。也間接向他的父親證明自己身體裡留的是言氏的血液,自己沒有辱沒了這血脈。總之,豫津是一個很通透但是骨子裡也是有他的驕傲的孩子!對此,你有什麼看法,請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