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蠍子再度來到中國,是去年長江國際音樂節的續篇,也是五十周年巡演的重要一站。儘管音樂節給出他們足夠時間滿足中國樂迷的需要,但相比室內演唱會還是有很大區別。
蠍子樂隊
蠍子樂隊
蠍子樂隊
網易娛樂7月30日報導 從九十年代聽歌過來的人,恐怕沒幾個人說自己沒聽過蠍子樂隊。是的,在那個資訊匱乏,對外來事物認知有限的時候,任何一首能打動人的歌曲都會被牢牢記住,任何一個演唱這些歌曲的樂隊都會變成那個時期人們心中的偶像。那個時候的歌迷,沒有現在年輕人那麼幸運,可以用網際網路搜索到幾乎所有知名和不知名的藝人。在那個時候大家聽歌基本靠直覺,還有就是來源有限的電臺和書籍推薦。不過正是這樣特殊而有限的方式,讓很多人記下了一輩子都會被唱起的歌。
在我自己記憶裡,第一次聽蠍子樂隊顯然是通過譚詠麟。在搖滾還沒有成為日後人生追求之一的時候,譚校長就把這首紅遍全球的經典歌曲翻唱成粵語版。《再等幾天》前奏裡標誌性的口哨聲讓很多像我一樣的聽眾印象深刻,也對粵語流行歌有這麼一曲特別的作品有著特別喜好。當後來有天終於聽到蠍子樂隊原版作品才知道,原來這首歌承載了西方和東方之間的政治變革溝通作用,本身也推出過各種語言版本。更重要的是,樂隊原唱那種氣勢、編曲和力度都是超過翻唱版本很多的。這種由外面繞進來的道路雖然曲折,卻用由淺到深的方式讓人對蠍子樂隊有了進一步認識。
零星在成長過程中聽到蠍子樂隊的經典作品,我也能夠在記憶中拼湊出一張自己的「蠍子精選」。從《Wind Of Change》到《Still Loving You》,在學吉他時候好高騖遠地接觸到了《Holiday》和《Send Me An Angel》。看了資料才知道原來他們來自德國而不是重金屬和流行金屬發達的美國。他們也不是一支在八十年代流行金屬熱潮裡成立並迅速走紅的樂隊,他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5年。那個時候的蠍子是一支硬搖滾樂隊,有著強烈六七十年代根源搖滾演變過來的氣息,並沒有後來那種結實優美但是技法高超的吉他演奏。只不過在那個時候開始,他們就表現出對優美旋律特別嗅覺,總能創作出在悅耳但是力道十足的作品。進入八十年代他們才把重金屬變成自己新標誌,並寫下上面提到過所有金曲。在吉他飆出優美高音時,主唱克勞斯用他高亮嗓音達到同樣的音域,給人震撼感覺。回頭再看現在很多樂隊和歌手在節目中用力追求高音,卻沒有幾個人能有蠍子樂隊這麼輕鬆和諧的表現。最為難得的是,去年蠍子成軍五十周年,來到長江國際音樂節,克勞斯還是能夠唱出和當年一樣漂亮的音色。這對於一支經歷各個時代上了年紀的搖滾樂隊來說太不容易,傳奇二字就是這麼靠現場實力硬寫下來的。
到現場去看看蠍子樂隊,想來不會是我一個人的願望。
對於中國對於東方社會主國家,蠍子也有著另一層面的經典意義。且不說在中國靠盜版和打口帶他們就帶動一大批做音樂的人和對重金屬有著熱愛的聽眾,《Wind Of Change》當之無愧成為那個時代金曲之一的原因,正是樂隊看到一些國家在政局上的變動有感而發,樂隊也因此得到戈巴契夫接見,他們也是少數能夠在莫斯科紅場,柏林等地演出的樂隊之一。
九十年代蠍子樂隊成為東西方文化溝通的一座橋梁,也使得我們中國人對他們的感情多了一點特殊含義。所以當他們來到長江國際音樂節時,很多人一定要到現場圓夢,也算是了了當初看他們在紅場演出錄像帶卻無法在中國看到他們現場的遺憾。
當然蠍子樂隊在生涯路上並非一帆風順。九十年代裡他們的唱片銷量有下降、人員最少時只有三個、在成軍四十年時還宣布了解散。不過一切都過去,蠍子表現出一個老搖滾的硬性和韌性。樂隊成員又回來,新專輯繼續推出,新鼓手加盟,「回歸永恆」五十周年紀念巡演全球進行。
今年蠍子再度來到中國,是去年長江國際音樂節的續篇,也是五十周年巡演的重要一站。儘管音樂節給出他們足夠時間滿足中國樂迷的需要,但相比室內演唱會還是有很大區別。幸好華江億動的唐曉蕾女士在接待和製作給出的高標準讓蠍子樂隊非常滿意,讓他們有信心在今年「返場」。而對於像我這樣斷斷續續聽著蠍子樂隊一路過來的歌迷,總算有機會能夠到專屬他們的現場裡去欣賞他們表演。這一群堅持五十年不變的老江湖,在音樂裡煥發出奇異的光芒。文/大地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 楊明坤_nk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