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當下的迷惘,IT技術人的發展之路該怎麼走?

2021-02-13 51CTO技術棧

技術圈中的很多人,最初都堅定地認為 coding 能改變世界。然而三五年過去後,還能不忘初心的人,少之又少。

隨著年齡的增長,夢想已被束之高閣,麵包慢慢佔據生活的大部分。我們可能對自己的發展還是會很糾結和無所適從,甚至在成長過程中,這種彷徨和迷惑越來越重,對未來越來越沒有信心。

但迷霧總會消散,生活總要前進。本文作者記錄了他這些年的經歷和思考結果,希望能幫助大家驅逐內心的迷惘。

在講個人發展之前,我需要先說一下人生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20 到 30 歲!

這個階段的首要任務,就是提升自己學習能力和解決難題的能力。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關鍵的時間段!這個時間段幾乎決定著你的未來。

30 歲以前,這個時間段,應該是人學習和積累的時間段,就是努力學習的時間段。

這個時間段,你一定要把時間花在解決問題的技能上。就是說,你一定要練就成的技能是——你能解決大多數人不能解決的問題。使蠻力埋頭加班苦幹,當一個搬磚老黃牛肯定是沒有前途的。

如果你不幸呆在了一個搬磚的地方,天天被業務壓得喘不過氣來,我建議你寧可讓你的項目延期被老闆罵,也要把時間擠出來努力學習基礎知識,多掌握一些技術(很多技術在思路上是相通的),然後才能有機會改變自己目前的狀況。

因為,比起你的個人未來,項目延期被老闆罵、績效不好拿不到獎金,都不是什麼事兒。

總結一下,你在 30 歲前,工作 5-7 年,你需要擁有:

如果你擁有這兩個能力的現象是—— 在團隊或身邊的人群中顯現出的 Leadership。

Leadership 並不是當領導和經理,而是一種特徵,這種特徵有如下兩個簡單的表象:

一旦你在 30 歲之間出現了 Leadership 這樣的特徵,那麼,你會進入一個正循環的階段:

因為你學習能力強,所以,你會有更多的機會解決難題。

你有更多的機會解決難題,你就會學更多的東西,於是你就會更強。

上面這個循環,只要循環上幾年,就會讓你人生的各種可能性大大的增加。

【 注意 】:

一般說來,有這樣的潛質的人,在學校中就應該要出現。如果你在大學中還沒有出現這樣的潛質,那麼,你在工作當中要加倍努力了(註:所謂的加倍努力,不是讓你使蠻力加班,而是讓你多學習成長,使蠻力拼命是彌補不了能力、思維、眼界上的缺陷的)。

Leadership 也有範圍的,比如,身邊的朋友,工作中的團隊/部門,圈內,整個行業。Leadership 的範圍越大,你的個人發展的選擇性就越高。反之則越小。

如果已到了 30 歲左右,還是沒有出現這樣的特徵。那麼,可能未來你也很難有這樣的 Leadership 了。而你的個人發展的可能性可能也就不多了(sigh…)

讀到這裡,我必需要說一下,如果你已開始顯現出你的 Leadership,那麼你才談得上個人發展,這篇文章後續的內容可能才會對你有意義。

以我個人短淺的經歷和視野,目前只看到的人的發展有如下三個大方向(他們之間可能會有重疊):

在職場中打拼

去經歷有意義有價值的事

追求一種自由的生活

這三個方向,我個人或多或少都體驗過,我也見過身邊的很多人走這三個方向走的比較成功。

也許還有別的方向,沒辦法,現在,我的視野就這麼大,所以,我主要談談這三個方向。

Again,人有資格去走這三個方向的前提是——已有了上面我說的 Leadership 那種特質!

在職場中發展應該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比如通過加入公司來達到人生的發展。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所謂的「職業規劃」,但是大多數職業規劃只不過是人力資源搞出來的東西,這和實際是有很大出入的。

我的人生經歷中,有 18 年左右是在公司中度過的,在過銀行、小公司、大公司、民營公司、外國公司、傳統 IT 公司、網際網路公司。

不同的公司完全有不同的玩法和文化,我的經歷還算豐富,但也不算特別成功,這裡只分享一些我在職場中的心得(不一定對,僅供參考)。

去頂尖公司

去頂尖公司的一個目的就是讓你的 Leadership 的範圍的可能性擴大。

因為公司和公司的差距也不小,所以,就算你在低端公司裡是骨幹份子,但在高端公司裡可能只是一個普通員工(就像中國足球隊的主力到了英超可能都無法入選)。

所以,在職場中,如果你要讓你的個人價值最大化的話,你一定要去頂尖的公司。

因為頂尖公司裡有非常不錯的工作方法和場景,這並不是能看書或是交流得來的,這是必需要去親身體驗的。

所以說,在頂尖公司掌握的技能,開闊的眼界,通常來說都會比低端公司要多得多。

另外,每個公司的工作級別都是有相互對標的,比如:阿里的 P 幾對應於百度的 T 幾。

國內的一線公司職位還相當,但是如果和國外一線公司的職位比,那就有差距了,而且差距還很大。

比如,Google 或 Facebook 的某個高級工程師,可能就對應於阿里的 P8/P9 甚至更高。

是的,對於職場來說,如果你在頂尖公司是骨幹,那麼,你去低端公司,則有很大機會會成為他們高管和核心。

就好像你在 Facebook 裡幹三五年成為他們的技術骨幹,那麼你到 BAT 去成為高管概率是非常大的。

反過來,如果你畢業後去了 BAT 成為了一個螺絲釘,在天天加班中度過你的青春,你幹個十年能成為 BAT 高管的概率可能會非常低。

去真正的創業公司

去頂尖公司和去創業公司在某些時候並不衝突。不過,這裡我想講的是,一個技術能力強的人在大公司可能會被埋沒掉。

因為大公司業務成功後:

所以,對於中高級人才來說,在大公司裡能產生的個人價值,可能遠遠不如那些求賢若渴、沒有包袱、可以盡情施展、相對更為靈活和自由的創業型公司。

不過,去創業公司需要小心仔細的挑選和評估,創業公司的不確定因素很多,也和創始人的因素關係很大。

所以,你需要小心了解創始人和他們的業務情況,想法和理念差不多才能更好的共事。

好多創業公司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創業公司,他們創業有很大的僥倖和驅利心理,要小心甄別。因為那不是真正的創業公司。

職業生涯的發展階段

首先,有一個不爭事實——整個社會是會把最重要的工作交給 30 歲左右的這群人的。也就是說,30 歲左右這群人是這個社會做事的中堅力量。

所以,這是一個機遇!如果你有了 Leadership,你就一定能在這個時間段內趕得上這個機遇——公司和領導對你寄於信任和厚望,並把重要的團隊和工作交給你。

於是,你的 30 歲到 40 歲就成了一個職業生涯的發展期,也就是你的事業上升期。如果你到 40 歲都沒有趕上,那麼你的職業生涯也就這樣了,老有所成的人是少數。

在你事業的上升期,你需要更多的軟技能,比如:

帶領產品和業務發展的能力

推行自己喜歡的文化的能力

項目管理的能力——在任務重、時間緊中求全

溝通和說服別人的能力

解決衝突的能力

管理和發展團隊的能力

解決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

…… ……

另外,你還要明白在職場裡的幾個冷酷的事實:

你開始要關心並處理複雜的人事。尤其在大公司,大量的人都是屁股決定腦袋,利益關係複雜,目標不一致,每個人心裡都有不一樣的想法。

這個時候再也不是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而是,code is cheap,talk is the matter。

你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思考和觀察形形色色的人。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在不同的人之間周旋,而不是花時間去創造些什麼有價值的東西。

你要開始學會使用各種政治手段。辦公室政治不可避免,越大的公司越重,自從你開始成為一線的 Leader 的那一天起,你就開始成為「裡外不是人」的角色,需要在下屬和領導,員工和公司之間周旋。

隨而你的級別越來越高,你需要使用更多的政治手段,你會學會審時度勢的站隊,學會迎合員工和領導,學會用官員的語言說話,學會此一時彼一時,學會妥協和交換,學會忍氣吞聲,學會在在適當的時機表現自己,學會波瀾不驚,學會把自己隱藏起來,甚至你還會迷失自我,開始學會一些厚黑學,比如不得不在適當的時機在背後捅人刀子……你可能會成為一個你自己都討厭的人。

聽上去真的好無聊,所以,你現在也明白為什麼高層們都看上去很忙很累,而且抽不出時間來關心細節問題。

因為,他們更多的是要協調整個組織和系統來運轉,甚至還要四處周旋,各種博弈,沒辦法,這是職場必需的東西!

聽起來是不是感覺人類很愚蠢?這真是沒辦法的事。如果你不想或是也沒有能力玩這些東西,那麼你需要去那些可以讓技術人員安安心心做技術的公司。

這類的公司,我見過 Microsoft、Google、Amazon 或是一些創業公司裡都有。

國內的大公司中也有讓技術人員成長的職業成長線,但老實說,表面上看似是一個讓人專心做技術的升職成長線,但其實還是管理崗位。

所以,技術人員在職場中的歸宿有兩條路 —— 到真正的技術公司成為一個專心做技術的人或是成為一個職業的經理人。

先說三個故事:

在阿里的時候,有一天在內網裡看到一個帖子,一個做產品的女孩說自己準備離職要去法國學烘焙廚藝,引得大家熱評。

在亞馬遜的美國老闆,他每年都要去報個培訓班學一個技能,比如:廚藝、開雙翼飛機、夜總會裡的 DJ……、甚至去華盛頓去學當一個政客。

在湯森路透工作時,一個英國的同事,有一天他說他離職了,和自己的老婆準備用餘生去週遊世界,我問他是不是有足夠多的錢了?他和我說,錢不夠,他倆口子的計劃是,邊旅遊邊打工,打工打夠到下一站的錢就走。他還說,那種用假期去另一個城市的旅遊太沒意思了,如果你不在那個地方生活上一段時間 ,你怎麼能算是好的旅遊體驗呢?好吧,無法反駁。

我是覺得他們把自己的人生過得如此有意思,令我很佩服。雖然跨界跨得有點猛,但是 Why Not?

在這裡,我想說,去追求一種和眾人不一樣的人生經歷也是一件挺好的事,我個人感覺,比起在職場裡有趣多了。

如果你厭倦了職場,為什麼不去追求一下不同的人生經歷呢。就算你不想去追求跨度比較大的人生經歷,那麼,在技術圈裡,也有很多有價值有意思的經歷也可以去的。

追求刺激有意義的與眾不同的經歷的人,其實也能算是一種人生的成功,不是嗎?

如果只說技術方面,我個人看到的去追求經歷的人,有兩種追求也很成功的:

到技術創新的發源地去經歷創新。計算機網際網路各種技術的創新引擎,基本上來說,就是在美國了。我們趕上了這個時代,也選對了這個時代最火熱的行業,那麼,有什麼理由不去這個時代的技術發動機那裡去經歷呢?

在美國矽谷灣區,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創業公司,都在迸發著各式各樣的創新,如果有能力有機會,為什麼不努力去經歷一下呢?不經歷一下,老了不會覺得錯過了是一種後悔嗎?

去經歷下一個熱點技術的發展。從 IT,到網際網路、再到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再到未來的 AI,VR,IoT……

技術創新的浪潮一波接一波的過來,你是想在那繼續搬磚搬下去,是想迎浪而上去經歷浪潮,還是想成為一個隨波逐流的人?

打工也好,創業也好,在國內也好,在國外也好,這些都是形式,不是內容。內容則是你有沒有和有想法的人去經歷有意義有價值的事?

人生苦短,白駒過隙,我們技術人員最大的幸運就是生在這樣一個刺激的時代,那麼,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去追逐這些前沿刺激的經歷呢?

我相信「自由」這個事,是所有人心中都會想去追求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哈哈)

但一說起自由,絕大多數人想到的是「財富自由」或是「財務自由」,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的,在自由的通路上,我個人的經歷告訴我,你會有很多不同類型的自由選擇。下面,是我對幾個層次「自由」的理解。

第一層自由——工作自由

人的第一層自由的境界是——「工作自由」,我到不是說你在工作單位上可以很自由,雖然有特例,但並不普遍。

我想說的「工作自由」是——你不會有失業危機感了。也就是說,你成了各個公司的搶手貨,你不但不愁找不到工作,而且你是完全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試想一下,如果是工作來找你,一方面,你就有真正意義上的工作選擇權了;另一方面,你都不愁工作了,你完全就可以隨時離職去幹你想幹的事了。此時,你就達到了「工作自由」。

第二層自由——技能自由

工作自由已是不錯,不過前提是你還是需要依賴於別人提供的工作機會。而技能自由則是你可以用自己的技能養活自己,而不需要去公司裡工作。

也就是所謂的自由職業者了,社會上,這樣的人也不少,比如,一些健身體育教練、設計師、翻譯者、作者……這些都可以算是自由職業者。

程式設計師這個職業中只要不是搬磚的,有想法的,就有可以成為自由職業者的潛質。

想一想,你擁有的編程能力,其實是一種創造的能力,也就是創造力,只要你 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YC 創業公司的 slogan),你是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技能來養活自己的。

如果你通過某些自動化的東西,或是你在 APP 上做了一個軟體個體戶,讓自己的收入不斷,甚至你做了一個開源軟體,社區每個月都給你捐款捐到比你打工掙的還多,那麼你就真正的有了技能自由了。

第三層自由——物質自由

我把財務自由換了一種說法。我個人覺得,除了有個好爸爸之外這種特例的情況,如果你想有物質自由的話,本質上來說,你一定要學會投資。

投資不一定是你的錢,時間也是一種財富,年輕更是,你怎麼投資你的時間還有你的青春?你要把你的投資投到什麼樣的事,什麼樣的人?

對於投資這個事,風險也比較大。但是,人生不敢冒險可能才是最大的冒險。

這個世界有很多技術不是你能看書學來的,而要只能在實戰中學會的,比如:遊泳。

投資可能也是一種,只有真正懂投資的人或是運氣非常好的人,才可能實現物質自由。

追求自由的生活,也是個人發展道路上的一個不錯的選擇。通常來說,自由的人,能力都不差,錢也不會少。因為,他們懂得投資。

也就是說,擁有追求自由能力的人:

(註:這裡我沒有提精神自由,老實說,精神上的自由我也不清楚是什麼東西,因為我還沒有見過,眼界有限,所以先按下不表了,不然真成雞湯文了。)

無論是在職場中打拼,還是追求精彩的經歷,還是去實現自由,我覺得都是不錯的個人發展的方向。

他們都有重疊,比如:

總之,這裡的邏輯是:

有 Leadership 喜歡冒險的人,通常都是學習能力強,思維活躍,喜歡折騰,懂得「投資」的人。

學習能力強思維活躍的人,通常來說,都是喜歡看書,喜歡實踐和新鮮事物,不怕艱難和挑戰,用智力而不是使蠻力的人。

懂得「投資」的人,通常來說,他們更多的關注的是未來和長遠的成長,而不是當下的 KPI、獎金和晉升。

作為一名技術人,看完本文您是否有所觸動?您認為技術人的發展之路該怎麼走?歡迎底部留言分享。

作者:陳皓(左耳朵耗子)

編輯:陶家龍、孫淑娟

來源:酷殼,https://coolshell.cn/articles/17583.html

陳皓(左耳朵耗子),20 年軟體開發相關工作經驗,10 年以上項目和團隊管理經驗。擅長底層技術架構,團隊建設,軟體工程,軟體研發諮詢,以及全球軟體團隊協作管理。對高性能,高可用性,分布式,高並發,以及大規模數據處理系統有一些經驗和心得。現在創業中,MegaEase 創始人,致力於為企業的高並發高可用架構提供一整套的技術解決方案和產品。

技術牛人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工程師文化?

技術人的內功修煉,究竟修的是啥?

想從技術轉管理?這些坑你可要注意了!

相關焦點

  • 原標題:面向未來 安寧河谷發展之路怎麼走?
    原標題:面向未來 安寧河谷發展之路怎麼走?  從川西南腹地的涼山州冕寧縣出發,沿安寧河源頭順流而下,來到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寧河谷平原,這裡兩岸風電密布,蔬果豐盛。史載,戰國時安寧河谷已成為當時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如今,安寧河谷承載著攀西經濟區主要經濟功能。
  • 女性群像劇劇情引爭議,女性群像劇破局之路該怎麼走?
    小編也不知道該怎樣形容此刻的心情。2020年,大家已經看了太多的女性群像劇——《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白色月光》《親愛的自己》,這還只是已經播過的和正在播出,拍了沒播的和正在拍攝中的只會更多,女性群像劇扎堆上映,大受歡迎同時劇情也引發爭議,女性群像劇破局之路該怎麼走?
  • 面向未來 安寧河谷發展之路怎麼走?
    經過近半年實地考察、調研論證,8月末,省政協「加快安寧河谷綜合開發」專題協商會在蓉舉行,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等省政府9大部門負責人出席。協商會上,委員們匯智聚焦:從現實到未來,安寧河谷的發展之路應該怎麼走?
  • 復工轉型之路該怎麼走?
    但是在《親愛的自己》中,劉詩詩的狀態實在是讓人難以喜歡得起來,作為女強人的代表人物,前有《我的前半生》裡的袁泉,最近有《安家》裡的孫儷,都是精神飽滿,外表光鮮;而劇中的劉詩詩臉部瑕疵一覽無遺,從抬頭紋,到法令紋都十分突出,眼窩和黑眼圈化妝後也沒能遮住,實在是讓觀眾出戲。
  • 信用卡小白人的申請之路該怎麼走呢?
    UC資訊平臺 作者:卡神小組說起申請信用卡的順序,卡神小組知道朋友們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朋友喜歡從四大行有含量的開始,有朋友喜歡從額度高的商業銀行開始,方法雖然不一樣,但最後都能走向多卡高額的結局,那麼今天卡神小組就來和朋友們聊一聊信用卡小白人的申請之路該怎麼走呢
  • 建言議政|安寧河谷未來之路怎麼走?
    經過近半年實地考察、調研論證,8月末,省政協「加快安寧河谷綜合開發」專題協商會在蓉舉行,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等省政府9大部門負責人出席。協商會上,委員們匯智聚焦:從現實到未來,安寧河谷的發展之路應該怎麼走?
  • 微信封殺拼團砍價連結,失去騰訊的支持,拼多多未來之路怎麼走?
    其實,近日已經有多人反映,自己在拼多多上正在砍價的連結突然就打不開了,頁面顯示被多人投訴,已停止訪問。  隨著更多的人下載使用,之前許多關於拼多多的不實言論也不攻自破了,拼多多的確為下沉市場的用戶們提供了極高的性價比。
  • 紀錄片《超越輪迴》從當下出發.
    2010年作為《超越輪迴》完整版和升級版的七集大型佛教文化紀錄片《從當下出發》歷時一年的緊密製作,又將隆重登場!同時,該片所採用的高清立體電影製作技術,更是造就了這場佛教「阿凡達」的視聽盛宴! 在佛教影視界前所未有、精美絕倫的高端影視合成技術的運用下,這七個開場故事不僅讓觀眾享受到了賞心悅目視聽震撼,也是將中國佛教各教派義理文化圓融統一的基礎點之一——智悲雙運、無我利他的擔當情懷自然而然的滲透進觀眾們的心田;更是讓人們從對佛教「不問今生問來世,不問蒼生問鬼神」的認識誤區中逐漸走出,開始思索人間佛教、當下出發的意義所指。
  • 這也是新海誠的迷惘,但是真香
    全員差不多都是都市食物鏈底端的人。帆高,從鄉下逃離而來的高中生;天野姐妹,在沒有監護人的情況下在大都市生活了一年;須賀圭介,來東京打拼的人,住所簡陋,靠寫著「歪門邪道」的雜誌為生;夏美,大學畢業生,但是求職之路上四處碰壁。所以說,這每一個人的生活都不如意,但是他們都想著靠著自己的力量在這個城市生活下去。剛剛到東京,帆高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東京,還真的可怕啊。
  • 直播開發項目下一步該怎麼走?回顧2018,平臺走向「求生之路」!
    而根據相關記者了解,平臺的在線人數每達到百萬人,平臺每月光是帶寬的費用就至少要花掉3000萬左右。可見,巨額的帶寬成本也拖垮了不少直播平臺。關於直播開發項目下一步該怎麼走,已經成為了眾多直播平臺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 該怎麼走?
    我的路,該怎麼走?和他結婚15年了,我們屬於閃婚;我高中畢業,他小學畢業!剛結婚的頭3年他還是比較知道賺錢養家的,而我也是相夫教子!日子也算過得去!那時感覺挺知足,也算幸福!他是一個性格很偏執的人,生性疑心重,計較……不想說他的太多……!!!可是我現在很累是心累!我有時感覺很絕望甚至都要到了崩潰的邊緣!(我的媽媽也一直和我在一起)我不知道我該怎麼辦???我生的偉大,活著憋屈啊!!!!!!
  • [青春物語]文海波|我的青春不迷惘
    [青春物語]文海波|我的青春不迷惘 2020-05-05 02: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到中年負債纍纍,每天都活得很痛苦,後面的路該怎麼走?
    這其中有一些人找不到可以傾訴的人,沒有人給予正確的引導,就很容易導致悲劇的發生。對於一個負債纍纍的中年人,每天活得很痛苦,後面的路該怎麼走?我認為非常簡單,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就完全可以了。債務僅僅只是債務在人的一生中,都會有坎坎坷坷,都會有風風雨雨,這其中債務只是一個小問題,特別對於一些中年人來說。那什麼是大問題?婚姻的美滿,親人的健康,自己的身體,父母的健在,後代的健康成長等等,這才是自己要重點關切的方面。為什麼說債務是小問題?
  • 線下網點撤併有所增多 銀行網點轉型之路該怎麼走?
    近年來,銀行加速發展線上業務,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業務量迅速增長。中國銀行業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網上銀行交易1637.84億筆,同比增長7.42%,手機銀行交易達1214.51億筆,同比增長38.88%。與此同時,有不少人發現,身邊銀行網點撤併的情況有所增多。在人們越來越青睞線上金融服務的趨勢下,線下銀行網點的價值在哪兒?
  • 音樂人何小河視覺系概念EP《桃樂絲迷惘指南》啟動全球發行
    在短視頻當道、音樂創作也逐漸變得「快、準、狠」的當下,作為獨立音樂人的何小河卻用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從發想、概念,到創作、包裝,最終形成了一張概念鮮明、脈絡明確、深耕主題的概念EP《桃樂絲迷惘指南》。午夜時分,我們望向窗外,遠處的亮著燈光的房子裡,有一個你羨慕的人生。在這個複雜的的城市裡,一個個甜美又純真的靈魂,在不斷找尋名為「完美」的一顆心。
  • 樂評:汪峰的《存在》唱出社會與國人的迷惘
    而在我們的身邊,在過去的這些年裡,在當下的這個時代,在我們的華語音樂中,我們的靈魂和思想又何嘗不想找個容身之所,稍作小憩。但是,我們的音樂何以容得?今天,汪峰的《存在》終於讓我們的靈魂找到了一腳棲地。現代人,中國人,理想與現實的距離像一道震裂的峽谷,變得越來越壯觀。「是否找個接口繼續苟活?或是展翅高飛保持憤怒?是否找個理由隨波逐流?或是勇敢前行掙脫牢籠?」幾個問號,問得我膽戰心驚!
  • 武漢文旅行業復甦之路該怎麼走?
    接下來,它該如何打贏這場新「戰役」?武漢的常住人口已超過1100萬,2019年武漢全市人均GDP145545元,按平均匯率折合超2萬美元;武漢也是國內在校大學生最多的城市,並通過「搶人大戰」來留下和吸引更多年輕人才留下。千萬級的人口規模本身消費能力不弱,加上年輕群體的消費潛力,武漢本地文旅消費潛力還有巨大的釋放空間。
  • 從《創造營2019》看起,未來偶像選秀之路該怎麼走?
    黃立行,班主任天團中毋庸置疑的rap擔當,熟悉HIPHOP、Rap Metal的風格,出道以來一直就以強勢的rap撥人眼球。正是如此重量級的導師陣營,使得名單一公布就引起了渲染大波。試問一個集合了上一代偶像巨星的天團,怎麼可能不吸引人呢?就是衝著兒時的夢想,也會打開騰訊視頻啊!
  • 人到中年無成就,就會陷入「武三通」的迷惘!
    不過粗狂是粗狂了點,卻很完整,而且還給了他一個迷惘的心智和無所作為的人生。純屬無心插柳。 2 要說金庸對武三通也不薄。出身平凡、天資愚頑的他,原是個農夫,卻因奇緣得到了一燈大師指點,由農夫改行做了俠客這麼個「高大上」的行當,當過大理國御林軍的CEO,又娶得武三娘這個連李莫愁都點讚的賢妻。
  • 飛行導師 | CG模型師職業之路怎麼走?愛斯獨家北美大廠模型師帶你走捷徑!
    《歡樂滿人間2》CG建模,也稱三維建模,是計算機圖形學中的一種技術,用於生成任何物體或表面的三維數字演示。藝術家使用特殊的軟體來操作虛擬空間中的點(稱為vertices)以形成一個Mesh(網格):形成一個物體的vertices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