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豆瓣評分:9.2
要說最近幾個月來世界影壇最火的電影,那必須一定是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沒有之一,上映1個月多全球營收將近10億美金---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第92屆奧斯卡大熱作品
小丑電影取材為DC漫畫,本身就有一些粉絲跟隨者,上映後,高達9.7的豆瓣高分,《小丑》被定為R級片,也就是17歲以下觀眾限制觀看,這相當於一道緊箍咒(青少年是大票倉),註定了R級片票房不會太高,此前的R級冠軍是《死侍2》的7.8億美元。
《小丑》上映三周多就破了。隨著看的人越來越多,分值也在慢慢下滑,截止到目前也有9.2的高分,小丑故事背景為1980年代,亞瑟·弗萊克和母親居住在破舊的老公寓,需要依靠福利社會組織的幫助,並且還服用精神疾病藥物的小丑,他想成為一名脫口秀演員卻沒有成功, 很多人也因此嘲笑他,後在地鐵上爆發式的犯下了謀殺案,從此之後,他的世界逐漸崩塌了。
上映之初就被包括《倫敦標準晚報》《Cine-Vue》 以及小島秀夫在內一眾權威媒體和大V集體吹爆---
「在這之後,不再需要其它《小丑》電影」,「這是一部能改變電影史的創作,它是21世紀的《計程車司機》」
假如在生活中遇到真正的精神病患,大多數人都是避之唯恐不及的,生怕因為他們無邏輯的行為捲入麻煩之中。但是在電影世界裡,當我們安全地觀察這些病人時,我們會意識到他們的思維其實也有很多正常的部分。
究竟怎樣做,才能預防和轉變,不讓一個人,一群人,一點點變得瘋狂,最終成為暴力的反社會者?
細想一下,希斯萊傑的小丑其實沒什麼心理變化,他身上是一種沒來由的、「先驗」的惡,他入場時是個惡棍,出場時同樣是。他的自我剖析是:「我就像一隻追逐汽車的狗,雖然知道追上也不能拿車怎麼樣,但我還是要去幹」。
我是個性格比較樂觀沒心沒肺的人,小丑這種極端的體驗我未曾有,也不想嘗試,每個人心中都有惡,但我會抑制住打開潘多拉盒子的欲望,有些東西是不能碰的,這也是藝術品的價值,可以安全的宣洩一些負面的東西,讓現實生活不至於脫軌。
也許《小丑》還稍顯沉悶,也許劇情也沒有太過驚人,但本片仍然是近幾年少有的一部電影佳作。對於電影世界來說,它重新回歸了電影的想像力、表現力、表演性。在這個越來越被爆米花漫畫世界霸佔的世界上,努力向觀眾展示著電影藝術的本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