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整理/ART四月
微博/@ART四月
圖/除標註外,均來自B站跨年晚會
ART四月各大欄目版塊2020年升級調整,戲劇影視漫談類文章將在「談」系列與大家見面。
在這裡,四月將為大家安利優質新作,也會不留情吐槽我們踩到的雷。為大家的看戲觀影觀劇之路保駕護航!也適合備考藝術考研的同學們快速追追追最熱點。
平平無奇的2019年12月31日,屬於21世紀10世代的最後一天。
對包括跨年晚會在內的各類跨年儀式不抱興趣的你,懷抱著新一年也不一定會好的念頭早早睡下。
第二天醒來卻被鋪天蓋地的新聞整懵了。
啥?B站做了跨年晚會,還火爆出圈了?
於是你遲來一步,跟著「補課」大軍看完了節目,也明白了為什麼一個視頻網站做的跨年節目如此受讚譽。
沒錯,以上說的就是四月。
作為「看啥都像看教材」的學習型人才,當然要來分析一下箇中原因,好為我所用了。
今年是B站(學名「bilibili」網站,暱稱「B站」,黑話稱「小破站」)成立十周年,也是第一次做跨年晚會,名為「2019最美的夜」。晚會按時間線分為三幕:日落、月升、星繁,(很意外地)與新華網聯合主辦,由羽豐傳媒獨家承辦,總導演、總策劃為宮鵬。
在這場音樂晚會上,B站請來了活躍在鬼畜區的央視主播朱廣權和廣受喜愛的節目「非正式會談」的「書記官」陳超擔任主持人。
準備好,我要開始押韻了
「2019 最後的夜」是國內首次將交響樂貫穿於整場晚會的全新嘗試。
晚會的音樂總監趙兆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的音樂團隊的核心成員,在場的還有靳海音弦樂團(《歌手》御用班底)、新九州愛樂樂團等等。
B站er們愛圍觀「牛人」。
晚會最受關注的作品之一是國樂大師方錦龍與趙兆指揮的現場百人樂團進行的「鬥樂」。曲目包括《十面埋伏》《滄海一聲笑》《將軍令》《火影忍者》《魂鬥羅》《教父》……長達11多分鐘的合奏,可以說是整場晚會的高潮。
晚會作品近三分之一的作品稱得上一個「大IP」。
譬如陪伴了很多人整個青春的《魔獸世界》《英雄聯盟》,
第一幕開場秀
改編自《魔獸世界》的舞蹈
譬如《數碼寶貝》《名偵探柯南》《火影忍者》,
《灌籃高手》舞美效果圖
譬如我們的《哪吒》《鎮魂街》《那年那兔那些事》,
南徵北戰演唱《鎮魂街》主題曲
譬如《哈利·波特》《權力的遊戲》,
理察·克萊德曼用鋼琴演繹
《哈利·波特》主題曲《海德薇變奏曲》
還有屬於B站用戶的《亮劍》「雲飛兄」張光北、洛天依和自家UP主們。
現在向我們緩緩走來的是
正在與方錦龍大師合作的洛天依
演奏國風樂曲的B站UP主們
除此之外我們又能看到一系列自帶熱度的歌手與樂隊集結:新褲子和五月天,周深、戴荃、鄧紫棋、胡彥斌、吳亦凡……
宮鵬和他的「羽豐傳媒」團隊在此之前就以「擅長用鏡頭語言去敘說舞臺的故事」聞名。
宮鵬曾參與製作過《女神的新衣》《跨界歌王》《中國有嘻哈》及《創造營2019》等等節目,也曾做過愛奇藝尖叫之夜等大型晚會。
但實際上,宮鵬是學體育出身的。
他曾經在九個月的時間裡瘋狂自學攝製、燈光、剪輯、後期等乾貨,兩次去學校進修學習,包括用了三年時間在新加坡MDIS學習大眾傳媒,這些經歷,為後續的電視製作生涯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學一學啊,想轉行的朋友們!
宮鵬為B站晚會定下了「可視化」交響音樂會的方案。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在舞臺上用音樂和特效呈現經典作品」。
為了達到這個效果,這個舞臺準備了 2000 多塊屏幕,面積達三千平米,6 臺噴火機、60 部瞬時煙火、16 臺乾冰、40 部彩炮機、8 部彩虹機、4 條煙火瀑布、18 支電子噴泉、4 臺升降機,以及隱藏式軌道。
難怪有人擔心小破站經費如此燃燒會不會破產。
為了實現「音樂可視化」,團隊還必須在後期剪輯上下功夫。
晚會第一版剪出來交響樂隊淪落為「伴奏」,連B站方也疑問「交響樂哪去了」,於是團隊重剪了第二版。
因此他們「很慶幸沒有做直播,而是做了錄播,這樣後期還是有保障的。一開始沒有預測到剪輯會這麼難,第一個節目《魔獸》8分鐘的視頻,足足剪了8個小時。」
舞臺表演區域為半圓式設計,中間鏤空設立成觀眾區域,能夠讓粉絲近距離親近表演嘉賓,舞臺背景並非整塊屏幕,而是分層次、多區域、可移動的屏幕設計。
請明星、請專業大佬、拿版權、升級舞美音效、做特效……其他衛視或視頻平臺都能做到,B站有什麼不同?
用戶生態。
B站 82% 的用戶為 1990 至 2009 年出生的中國人,他們也被定義為「Z 世代」。「年輕、審美挑剔、愛好小眾、熱衷於表達自我和評論他人,是這群人的普遍特徵。」
宮鵬團隊的方案就來自對B站用戶數據的解讀。
「為這群 B 站屬性強的人去做一臺晚會太難了。他們很挑剔,眼裡揉不得沙子,而且他們太專業了,太知道什麼是 B 站了,因為他們才是 B 站的主人。」宮鵬說。
在B站,並不是人人都是UP主,但人人都可以是UP主。
B站晚會也很強調這一屬性。
他們邀請了許多樂手歌者來完成作品。比如剛剛跳槽到B站的「馮提莫」,演唱了兩首歌。
也不知大家了不了解這位「小時姑娘」,是流傳B站久遠的歌曲《愛殤》十年前最初的女聲演唱者,這首歌后來成為電視劇《東宮》的插曲。
角落獨自起舞的也是B站UP主
「小仙紫」
主持人朱廣權現場宣布了「央視新聞」入駐B站,被彈幕吐槽「夾帶私貨」。
甚至臺下也可見UP主身影。
朱總怎麼笑成這樣
選一些「自己人」登上「自己」的晚會當然容易讓自身用戶有認同與歸屬感。
頗有一種看自家小孩的驕傲感。(告訴我不是一個人!)
當很多人對B站的印象還停留在ACG愛好者聚集地的時候,它已經在多元化的路上疾馳了很久。也無外乎中西文化在一臺晚會上如此奇妙地共存。
不同愛好的群體總會存在,但B站讓他們聚集到一起。而這種聚集會刺激一部分人繼續生存內容,隊伍更加龐大,「同行者」越來越多。
彈幕並非B站首創,時至今日也是各個視頻網站都有,但發展出獨特的「彈幕禮儀」的僅此一份。
B站用戶在面對主流大眾文化時有自成一套的接受方式。
導演組對張薔節目的處理就是其中之一。
張薔出生於1967年,是80後初的Disco偶像,但是很多90後都不太認識她。
導演組對這個節目有很多反覆意見,只有宮鵬和B站市場部負責人楊亮一直支持。宮鵬認為這位偶像有自己的能量,而在今年《野狼disco》與B站「抖肩舞」大火的背景下,配上適當的復古與距離,可以讓這個節目出圈。
B站用戶發明了觀看張薔環節的正確姿勢:
畫面比例調成4:3,清晰度調成360P
飽和度調滿,然後手動鏡像模式
四月有位朋友是張薔粉,對B站同場請了新褲子和張薔卻沒有同臺頗有不忿,覺得他們「不懂」。細想想這也是一種圈層文化,但在B站晚會面前並沒有構成分量。
文化認同的多元性難以想像,同一個名目下也有無數的喜好分野。B站可以包容所有內容自行生長,但這樣一臺晚會卻需要擇選出最大的聲音。
2019年是建國70周年,導演組想要一個主旋律的節目。
恰好B站提供的大數據名單中《鋼鐵洪流進行曲》的數據很好,於是宮鵬安排了《種花組曲》,找了B站用戶最愛的男演員之一張光北來演唱。
一直有人勸宮鵬拿掉這個作品,因為它不符合晚會年輕的調性,但宮鵬相信B站的用戶會喜歡。事實證明他對了,觀眾看完視頻後,在彈幕都寫「此生不悔入華夏」。
《哪吒》也罷,《那年那兔那些事》也罷,國風古風的崛起也罷,這一代的青年少年成長在一個令他們驕傲而自信的年代。
B站的用戶很年輕,而且不斷會有年輕用戶湧入,因此他們對於主旋律的接受是有條件的。譬如對朱廣權的鬼畜。
而主流、官方也對他們呈現了某種可接近的姿態:B站與新華網的聯合主辦,共青團的入駐與推薦……
B站在各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形成了它的價值定調,而正因為它維繫著新一代的成長問題,需要我們謹慎處理、冷靜看待。
如果B站跨年晚會的目標用戶是B站原有用戶,節目名單就不會是這樣。
B站給了宮鵬團隊「出圈」的任務。因此B站的晚會卻不能過於B站標籤化,它需要妥善處理「梗文化」,讓更多的人沒有障礙地觀看,而後通過更多的聯結走向非B站「土著」。
他們原本規劃了一個相聲音樂秀,想在相聲中放入B站的鬼畜文化,比如燕小六的嗩吶、雪姨的敲門、李幼斌在《亮劍》裡的開炮等梗,最後拿掉這個節目,是因為不希望在晚會裡太多體現強B站屬性的內容。
「B站是晚會,晚會有晚會的邏輯跟呈現方式。但是跟《中國有嘻哈》的共同點是,它們都是小眾文化穿透圈層。」宮鵬說。
「如果非要對比的話,它們都只是遵循這個社區、這個人群的審美習慣與娛樂習慣,然後再將這些習慣打開。一種是用舞臺的方式呈現,一種是用真人秀的方式呈現。」
曾經因為一段freestyle在B站被嘲的吳亦凡,因為運營團隊的自黑操作誕生了《大碗寬面》。
當曾經在帶有嘲諷意味的鬼畜視頻中被當做素材的對象出現在B站的舞臺,頗不在意地演唱「黑點」的時候,是小眾文化突破圈層,還是大眾文化倒灌?
需要警惕,無需過慮。
也沒用。
★
B站的這次成功或許是值得我們高興的。
但它很可能只是一次意外的驚喜,一次因為從未有而顯得有分量的第一次。想要在未來保持其水準、好評和出圈目標,無論是出品方的決心與判斷,還是製作團隊的能力與才華,都是需要經受考驗的。
「我們不可能忽視對於用戶這麼重要的日子。」
2019年12月31日,這一頁日曆翻過了一年,也將整個10世代作古。
90後們真真切切地奔三了,「Z世代」們也都長大成人,時代裹挾著我們無法停止地向前。
B站晚會帶來最大的驚喜,不是那些烙印著我們青春的作品被鄭重地帶上舞臺,而是我們確立了自己的重要性。
20世代已經來了,我們的青春是不是結束了?
不,
我們才剛走入浪潮。
參考資料:
●看過太多合家歡,中國青年終於刮開一臺B站晚會 | 沒想到Daily
●B站 | 「看得見」的「交響音樂會」 ,開創跨年晚會新模式!
●加入跨年夜的B站,如何瞄準「新世代」|專訪總導演宮鵬
●專訪宮鵬:作為導演,每次創新的背後有哪些緣起和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