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公眾號:伊姐看電影(ID:eemovie)
前段時間看了一個採訪,TFBOYS王源媽媽李詠芳面對媒體痛哭,表示如果有選擇,絕對不會讓孩子進娛樂圈。
她的理由主要有兩個——
第一, 覺得王源失去了正常孩子該有的童年。
第二, 提前體驗了王源徹底屬於社會的空巢生活。
但耐人尋味的是,王源自己對此的回應是,如果再來一次,他仍然會義無反顧地選這條路,「為什麼要過平凡的一生呢?」
TFBOYS絕對是新生代裡的流量之王。他們的粉絲可以包下全球「海陸空」資源為他們慶生;他們發的電子唱片讓伺服器癱瘓;他們做封面的雜誌,兩萬本一秒售空。
17歲這一年,成員之一王源已經作為青年代表赴聯合國青年論壇發言,還成為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青年教育使者。
我看了整個訪談,挺感慨的。我理解媽媽的心疼,但更多的,我看到的是,孩子的成長和成就大大超越了父母的經驗和認知,父母由此而產生的心理落差。
媽媽其實不需要後悔,王源雖然年紀小,但對這件事看得更透徹:「我當然付出了代價,但我更多的是幸運,為什麼要過千篇一律的人生?」這是王源的命運,擔心於事無補,足夠的祝福和接納,反而會給他更多安心——比後悔更重要的,其實是信任。
中國式親子關係裡,徹底交付信任真的很難。
《屋頂上的告白》裡,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高中男生大喊可不可以不吃雞蛋了?媽媽說,不可以。
這是關心嗎?我覺得這是不信任,儘管孩子都上高中了,卻依然不信任孩子可以自己選擇食物,有基本的本能去獲取足夠的營養。
不信任超過邊界就是控制。
這些話耳熟嗎?這些話有統一的潛臺詞——我說你很棒只是敷衍你,其實我打心眼裡不信任你。
多少孩子的未來,就被這樣一句句「無心之言」打敗。
我常常在想,發自內心地信任孩子,到底是一種什麼體驗?
前幾天,我看了一部傳記電影,它回答了這個問題,並深深震撼了我。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巴西貧民窟孩子迪科的成長故事。
他出身最貧窮的底層,
父親是醫院廁所的清潔工,
母親是富家子弟廚房裡的幫傭,
沒有合體的衣服,沒有能穿的鞋子,
……
嗯,總之就是窮到底了。
即便這樣,他居然還有一個足球夢,他說,爸爸,我要為巴西贏得一塊奧運金牌。
一堆身著華服的富家子弟,把他當作小丑一樣取笑、奚落,仿佛他的夢想就是全世界最大的笑話。
因為沒有真正的足球,他和朋友們把襪子塞成足球的樣子;
因為沒有錢買鞋,他們被嘲笑為「光腳小分隊」。
如果說,貧窮的土壤會滋生出自卑的種子,那麼無處不在的質疑和嘲笑,會不會足以讓一個孩子卑微到塵埃裡?
迪科曾經幾度沮喪,想要放棄,想要脫逃。
在他每次迷茫到快要崩潰的時候,他父親告訴他:「你必須接受真實的自己,不能為自己感到羞恥。」
我也曾思索,需要內心多強大才能不懼這漫天的質疑和羞辱?後來我明白了,那些羞辱之所以痛,是因為它戳中了我們。
而根源,就來自於對自己的不接納,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我有個朋友,來自農村,她拼了老命,才在大城市買了房,有了孩子。可孩子一出生,她就陷入了更深的焦慮。
但她沒想到的是,孩子4歲的時候,身體突然出現問題,總會不自覺地顫動,醫生診斷為「小兒抽動症」,原因是孩子壓力太大,才會「精神疾病軀體化」。
拿到兒子的診斷通知書,她泣不成聲。
她也終於明白,來自農村又如何?不成功又如何?沒有什麼,能比一個健健康康的孩子更重要。
比起外界的質疑和羞辱,對自我的不接納和否定才是徹底消滅一個人的毒藥。
打擊總是接二連三,對一個孩子而言,最殘酷的莫過於,眼看著舊時玩伴,下一秒在身邊死去。
年幼的迪科哭著跟媽媽說:「如果不是我提議買鞋,他就不會死。」
愧疚、痛心、悔恨……所有的不安和自責都折磨著他,迪科認命,決定放棄足球。
父親知道兒子對足球的熱愛,只是無法走出自己內心的牢籠。
眼看迪科失落到谷底,他沒有指責兒子,也不強逼兒子堅強,而是儘自己所能給他陪伴。
在休息的間隙,他用芒果代替足球,做起了顛球、投球等各式的花樣動作……他告訴迪科:「不要急於求成,好好享受這個過程,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很多時候,困難不是來自外界,而是來自孩子們的內心。幫孩子走出牢籠的方法,不是棍棒,而是耐心。
在一個少年最為失意落寞之時,在他決定放棄自我沉淪放逐之時,可以拯救他的,是父母不帶任何附加條件的愛與支持。
在階級固化的今天,孩子的安全網,只是父母的錢和地位嗎?
不,好的父母,就像定海神針一樣,用耐心和等待,為孩子託底。
電影中,母親雖愛迪科,但一開始並不認可他的足球夢想。因為迪科的父親,就是被這個夢想毀掉了後半生,也使全家陷入貧窮。
作為一個母親,如果我已經預知,這條路充滿了泥濘,孩子很可能摔得頭破血流,我是否還會讓孩子重蹈覆轍?
不難作出判斷,答案是否定的。
我的一位醫生朋友,也曾說:「決不讓女兒學醫,因為做醫生太苦了。每天熬夜做手術,還要承擔隨時被病人大罵的風險。」
我問他,假若女兒執意喜歡呢?他低頭,沉默不語。
但影片中,母親在百般糾結後,給出了答案:尊重孩子的選擇。
電影中有一幕,迪科拼盡全力進入世界盃,臨門一腳,膝蓋受傷,幾乎前功盡棄。
他萬念俱灰,打電話給媽媽,說:「媽媽我錯了,我該聽你的話,好好念書。」
從未支持他踢球的媽媽,流著淚,堅定地告訴兒子:「這個決定是我和你爸爸一起做的,而且是正確的,我們永遠愛你。」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講述的就是球王貝利真實的人生。
貝利,被全球人民普遍視為現代足球歷史最佳球員。貝利職業生涯共出場1366次,進1283球 ,這一數字被載入金氏世界紀錄。
(球王貝利)
他是從貧民窟走出的奇蹟,但我沒想到,他一生都在遭遇質疑——
1958年世界盃,巴西桑巴足球被總統禁止使用,因為「不符合現代歐洲精神,也被認為導致1950年的大失敗」,但那是貝利最擅長的。
(桑巴足球,就是貝利在貧民窟時,在街頭巷尾上演的一幕幕「不準落地」的街頭玩法兒。)
(教練對這種民間打法嗤之以鼻)
貝利的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只有他的父親告訴他:「就算全世界與你為敵,你也不要受到幹擾。巴西足球是快樂的,你要全身心去享受這個時刻。」
就連「貝利」這個名字,都是富家子弟嘲諷他發音不標準而為他取的外號。
但他的父親告訴他:「所有人都在喊你的名字,我不覺得恥辱,我覺得貝利時代來了。」
我在電影院真的流下熱淚。
非常非常信任自己的孩子,究竟是一種什麼體驗?
有人說,《傳奇的誕生》是一部劇情片,但我覺得,它是一部勵志片,也是一部親子影片。
它讓我們不斷審視,一路走來,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所得所失,也提醒我們不斷反思,和孩子的相處中,該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
它會在9月7日那天上映,我會帶著老公去看。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來總結這篇文章——
所謂信任,其實不僅是對孩子,也是對我們自己,而真正的信任,是一種專注的心流。
「有時候,我們不是相信得錯了,而是相信得不夠。」
作者簡介:伊姐(周桂伊)
公眾號「伊姐看電影」(ID:eemovie)
▼更多糖音故事▼
點擊下列連結收聽
糖音原創:我種了兩顆豆 | 口袋裡的音樂故事
喀倫坡之狼:(上集)狼王洛波 |(下集)狼王之死
屎尿屁:聽說,白雪公主放屁了 | 呀!屁股
費雪寶寶1-3歲:學會大聲應答 | 認知危險行為 | 同伴交往培養 | 我不生氣 | 我會大聲問好 | 我不哭了 | 姐姐,弟弟 | 手拉手,走不丟
迪士尼小公主:蒂安娜-化解友誼危機 | 木蘭-化幹戈為玉帛 | 白雪公主-拼出來的美夢 | 貝兒-拔苗助長的插花大師 | 愛洛-膽小馬的勇氣 | 愛麗兒-成語「近水樓臺先得月」 | 愛麗兒-海怪帶來的靈感 | 蒂安娜-水晶球看不到的驚喜 | 梅莉達-成語「班門弄斧」 | 樂佩-成語「失之交臂」 | 白雪-成語「眾志成城」
蘇菲亞小公主:皇室的假期 | 神秘群島(下) | 神秘群島(上) | 友誼的旋律 | 榮譽女巫 | 一份新友誼的開始 | 偉大巫師的選擇 | 一次難忘的收穫
小象歷險記連載:第一集 特麗莎家族 | 第二集 美麗的邂逅 | 第三集 巨石陣 | 第四集 庫塔出生了 | 第五集 大象之死 | 第六集 膽怯的庫塔 | 小象歷險記 | 第七集 盜獵者 | 第八集 恐懼的存在 | 第九集 瘋狂的殺戮
螺絲釘:奶油 | 水銀體溫計 | 電池 | 拉鏈 | 食品保質期 | 蜜蜂 | 孵蛋器 | 生氣會傳染 | 糖果 | 狗的秘密 | 指南針 | 導航系統 | 視頻通話 | 測謊儀 | 發聲玩具 | 語音對講 | 槓桿 | 彈射力 | 萬花筒 | 放大鏡 | 影子劇院
格林童話珍藏版:七隻烏鴉 | 睡美人 | 名字古怪的小矮人 | 青蛙王子 | 狼和七隻小羊 | 風雪婆婆 | 白雪公主 | 白雪與紅玫 | 長髮姑娘
原來這就是二十四節氣:冬至 | 小寒 | 大寒 | 立春 | 雨水 | 驚蟄 | 清明
小馬寶莉:申辦小馬利亞大賽 | 牛仔會上的秘密 | 蘋果小馬車比賽 | 最佳拍檔
小豬佩奇:去遊泳 | 喬治上幼兒園 | 去度假 | 喬治的氣球 | 佩奇的電腦 | 看牙醫 | 森林小路 | 第一次在朋友家過夜 | 踢足球 | 去露營 | 運動會
託馬斯和朋友:多多島的獅子王 | 挖出了大恐龍 | 維克多說行 | 託馬斯追風箏 | 最好的禮物 | 不好意思說可是 | 可愛又調皮的達克
小豬佩奇:去遊泳 | 喬治上幼兒園 | 去度假 | 喬治的氣球 | 佩奇的電腦 | 看牙醫 | 森林小路 | 第一次在朋友家過夜 | 踢足球 | 去露營 | 運動會
遠古生物入侵:恐爪龍 | 尼日龍 | 狗學問 | 吃恐龍的大蛤蟆 | 洞中的巨獸 | 大地懶 | 會走路的鯨
賽車總動員:超級賽道
情緒管理:不怕犯錯 | 不要告狀,除非是大事 | 遇事冷靜 | 增強自信 | 培養勇氣 | 不再害怕獨自睡覺 | 與弟弟妹妹相處
兒童哲學故事:快樂與悲傷 | 生與死 | 男孩與女孩 | 對與錯 | 勇敢與膽怯
關 注 糖 音
不想錯過糖音每日故事,可置頂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