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近代社會,一個國家的核心利益,除了維護版圖內的利益不遭侵犯。走出國門的國民,所創造的利益,成為必須要維護的新核心利益之一,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連自己本國海外之民的利益都無法保證的國家,稱不上是一個」大國「。
紅溪慘案作為一個海外華人遭屠殺的典型案例,側面證明了中國清朝,在末期從大國淪為了羔羊,任由他人宰割,以及清朝是如何的失去了,海外華人的民心,僅僅就只是1句話。
紅溪慘案起因
1619年,荷蘭的殖民者燕·彼得遜·昆佔領雅加達,這裡土地雖然貧瘠,但氣候非常的適合種植甘蔗,在甘蔗是暢銷品的17世紀,算得上是具有重大經濟效益的土地。
因為土地非常的貧瘠,這塊土地在荷蘭人到來之前,一直都人口稀少,所以荷蘭人想種甘蔗找不到人來種啊!最早荷蘭人想找本土的荷蘭人移民過來,然而本土沒人願意到氣候炎熱的地方受苦,大喊這是要熱死人。
不過錢還是要賺得,總不能看著大好發財的機會,就白白的浪費,於是荷蘭人起了一個壞心眼。荷蘭人看到東南亞活躍著大量的華人,於是用高額補貼的方式吸引華人,來自己這個還是鳥不拉屎的地方開荒。
騙的周期始終是太長了,等不及的荷蘭人,更是化妝成海盜,在海上擄掠人口。又是騙、又是搶,1682年,巴達維亞的華人已達3101人,成為了荷蘭人手中開荒的重要助力。
但是讓荷蘭人絕望的是,隨著開荒逐步完成,巴達維亞的華人越來越多,並逐漸壟斷了部分當地貿易,作為這個土地的土皇帝,荷蘭人感覺自己的地位被威脅了。
於是開始了對華人限制以及打壓,1690年禁止華人再移民到雅加達,1727年,規定在雅加達的華人,必須申請居住身份,沒有的就驅逐。而這個身份,荷蘭人只給他們認為有價值的華人,只是苦力的勞動階級,是沒有用的存在,不配繼續在雅加達,而這群人,其實是奠定了雅加達發展的基礎。
面對荷蘭人的卸磨殺驢,荷蘭人和華人在巴達維亞走向了對立。
紅溪慘案導火索
1740年,荷蘭人進一步的對華人進行日常打壓。因為當時警察局,抓了很多穿黑褲子、黑衣服的華人盜匪,荷蘭人覺得自己是撿到了「槍」,於是以偏概全,要把所有黑褲子、黑衣服的華人都抓起來,不經過調查,就認定其有罪。
隨後以有罪的姿態,送去錫蘭做苦力。面對荷蘭人如此壓榨,當地很多華人自發的聚集在了一起,計劃推翻荷蘭人的統治,不要他們活了,就來個魚死網破。
不過遺憾的是,這個計劃被叛徒洩露給了荷蘭人,荷蘭人關閉了雅加達的城門,隨後對城內的華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殺戮。
10月9日到12日,荷蘭人先誘騙華人交出武器,然後奪門而入,無差別的進行殺戮,數萬華人慘遭毒手,雅加達的天,數日都被血光所籠罩,為這座城有過卓越貢獻的華人,化為了一灘灘鮮血。
清朝政府的反應
華人在海外被殺,按照國際慣例,當時的華人宗主國清朝,應該出兵譴責。鴉片戰爭時,英國因為英國商人的不法貿易被侵佔,都開堅船利炮來攻清朝,可見海外移民利益被侵犯,宗主國出兵已是當時的國際常態。
而荷蘭政府當時也是這麼認為的,為了防止清朝的報復,他們自動上摺子,希望這件事不影響兩國關係,並在1741年把荷蘭東印度總督Adriaan Valckenier撤職。
但諷刺的是,當時的清朝政府竟然說:「事屬可傷,實則孽由自作」,「聖朝」無須加以責備。
把華人的遭遇,搞成了「自作自受」。這如何不寒了海外華人對清朝的心,難怪海外華人,在清朝末年,不幫清朝,這是清朝自己「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