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溪慘案:海外華人遭屠殺,清朝卻說華人「自作自受」,讓人心寒

2020-12-24 袁載譽

進入近代社會,一個國家的核心利益,除了維護版圖內的利益不遭侵犯。走出國門的國民,所創造的利益,成為必須要維護的新核心利益之一,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連自己本國海外之民的利益都無法保證的國家,稱不上是一個」大國「。

紅溪慘案作為一個海外華人遭屠殺的典型案例,側面證明了中國清朝,在末期從大國淪為了羔羊,任由他人宰割,以及清朝是如何的失去了,海外華人的民心,僅僅就只是1句話。

紅溪慘案起因

1619年,荷蘭的殖民者燕·彼得遜·昆佔領雅加達,這裡土地雖然貧瘠,但氣候非常的適合種植甘蔗,在甘蔗是暢銷品的17世紀,算得上是具有重大經濟效益的土地。

因為土地非常的貧瘠,這塊土地在荷蘭人到來之前,一直都人口稀少,所以荷蘭人想種甘蔗找不到人來種啊!最早荷蘭人想找本土的荷蘭人移民過來,然而本土沒人願意到氣候炎熱的地方受苦,大喊這是要熱死人。

不過錢還是要賺得,總不能看著大好發財的機會,就白白的浪費,於是荷蘭人起了一個壞心眼。荷蘭人看到東南亞活躍著大量的華人,於是用高額補貼的方式吸引華人,來自己這個還是鳥不拉屎的地方開荒。

騙的周期始終是太長了,等不及的荷蘭人,更是化妝成海盜,在海上擄掠人口。又是騙、又是搶,1682年,巴達維亞的華人已達3101人,成為了荷蘭人手中開荒的重要助力。

但是讓荷蘭人絕望的是,隨著開荒逐步完成,巴達維亞的華人越來越多,並逐漸壟斷了部分當地貿易,作為這個土地的土皇帝,荷蘭人感覺自己的地位被威脅了。

於是開始了對華人限制以及打壓,1690年禁止華人再移民到雅加達,1727年,規定在雅加達的華人,必須申請居住身份,沒有的就驅逐。而這個身份,荷蘭人只給他們認為有價值的華人,只是苦力的勞動階級,是沒有用的存在,不配繼續在雅加達,而這群人,其實是奠定了雅加達發展的基礎。

面對荷蘭人的卸磨殺驢,荷蘭人和華人在巴達維亞走向了對立。

紅溪慘案導火索

在慘案期間對華人關押者的處決

1740年,荷蘭人進一步的對華人進行日常打壓。因為當時警察局,抓了很多穿黑褲子、黑衣服的華人盜匪,荷蘭人覺得自己是撿到了「槍」,於是以偏概全,要把所有黑褲子、黑衣服的華人都抓起來,不經過調查,就認定其有罪。

隨後以有罪的姿態,送去錫蘭做苦力。面對荷蘭人如此壓榨,當地很多華人自發的聚集在了一起,計劃推翻荷蘭人的統治,不要他們活了,就來個魚死網破。

不過遺憾的是,這個計劃被叛徒洩露給了荷蘭人,荷蘭人關閉了雅加達的城門,隨後對城內的華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殺戮。

10月9日到12日,荷蘭人先誘騙華人交出武器,然後奪門而入,無差別的進行殺戮,數萬華人慘遭毒手,雅加達的天,數日都被血光所籠罩,為這座城有過卓越貢獻的華人,化為了一灘灘鮮血。

清朝政府的反應

華人在海外被殺,按照國際慣例,當時的華人宗主國清朝,應該出兵譴責。鴉片戰爭時,英國因為英國商人的不法貿易被侵佔,都開堅船利炮來攻清朝,可見海外移民利益被侵犯,宗主國出兵已是當時的國際常態。

而荷蘭政府當時也是這麼認為的,為了防止清朝的報復,他們自動上摺子,希望這件事不影響兩國關係,並在1741年把荷蘭東印度總督Adriaan Valckenier撤職。

但諷刺的是,當時的清朝政府竟然說:「事屬可傷,實則孽由自作」,「聖朝」無須加以責備。

把華人的遭遇,搞成了「自作自受」。這如何不寒了海外華人對清朝的心,難怪海外華人,在清朝末年,不幫清朝,這是清朝自己「自作自受」。

相關焦點

  • 印尼排華系列——紅溪慘案,數萬華人遇害,溪水被染成血色
    以1740年荷蘭殖民當局製造的「紅溪慘案」為開端,印尼曾爆發過多起大規模的排斥、屠殺、華僑華人的暴行。1945年11月的泗水慘案、1946年3月的萬隆慘案、1946年6月的文登慘案、8月山口洋慘案、9月的巴眼亞底慘案、1947年1月巨港慘案、1965年9月30屠華以及1998年5月黑色排華事件都是極其惡劣的暴力行為。
  • 三百年前的「紅溪慘案」——萬餘華人被害,乾隆竟說「概不聞問」
    此後每當中原動亂,漢人就到周邊的「四夷」之地避亂,然後很多人就在當地定居。後來自鄭和下西洋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移民南洋,尤其是明末清初,滿清入關後,大批不願服從清朝統治的明朝遺民紛紛前往南洋等地。 但是因為沒有一個強大的後臺支持,中國人在海外的開拓卻是非常的坎坷,在歐洲人來到了南洋開始進行殖民統治以後,華人常常被作為宰割的對象,甚至屢遭屠戮。
  • 【薩沙講史堂第九百九十九期】10月10日紅溪慘案爆發1萬華人被殺:1740年荷蘭殖民者在印尼屠殺(歷史系列第420講)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10月10日紅溪慘案爆發1萬華人被殺:1740年荷蘭殖民者在印尼屠殺
  • 海外華人常遭搶劫 難道是因為「華人必富」?
    是否必富,都與搶劫無關  海外華人,無論是腰纏萬貫,還是勉強飽腹,收入只要是合法所得,就屬於個人財產。與劫匪沒有半毛錢關係。但是「華必富」這個帽子戴在了每位海外華人的腦袋上,引得各國劫匪屢屢舉起無形刀,危害華人的財產與生命安全。
  • 華人最強公司消亡史:被人類史上最強公司暴力侵佔,從地球上抹去
    儘管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但作為「華人史上最強公司」,蘭芳公司還是有資格的。畢竟現在不管是中國還是華人在海外開設的公司,都不可能有自己的軍隊和兵工廠,還可以向上百萬人收稅。其實蘭芳公司本質上也是個幫會,在他們沒成立之前,當地華人的秩序是由天地會來管理的。沒錯,就是你經常在清朝影視劇中看到的天地會。
  • 1871洛杉磯華人屠殺:500暴徒攻華人社區,把所有華人架上絞刑架
    他在節目中說:「美國可沒到中國土地上屠殺過中國人民!」。網上已經有人給出了反駁,我不贅述。我借著這個題目說個另外的事兒,那就是1871年洛杉磯華人大屠殺。洛杉磯整個市區內,超過10%的華人被屠殺,而兇手卻在殺人後在酒吧狂歡,因為華人不允許到法庭上訴,所以最後因為「證據不足」,沒有一個人服刑。
  • 印尼華人又有怎樣的歷史?
    與此同時,印尼還是華人華僑最多的國家之一。據估算,目前為止在印度尼西亞居住的華人華僑總數有近1000萬之巨,佔據了印尼總人口的5%。不過,這其中大部分都不再擁有中國國籍,其中90%以上的人已經加入了印尼籍。
  • 清朝華人在海外建立首個共和國,面積堪比20個臺灣,現在怎麼樣?
    但卻能在海外建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國,面積是臺灣的20倍。他是如何做到的?如今現狀又如何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羅芳伯傳奇的一生。與這片土地上的人熟識之後,羅芳伯就發現當地華人生活頗為艱辛,生產用具十分落後,經商貿易也沒有流通。當地礦產資源雖然豐富,但也因此導致匪患猖獗,民不聊生。羅芳伯看到問題所在後,先是與當地華人一起成立「同鄉會」大力開採金礦,推動商業流通發展,提高百姓們的生活水平。之後便開始專心處理安全問題。
  • 華人看世界 95% 海外華人電視觀眾對央視春晚滿意..海外華人又被代表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央視又發布了一則新聞:《95% 海外華人電視觀眾對央視春晚滿意》:這則新聞徹底的引發華人網友們的吐槽,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itmm:這真敢報啊,海外華人們被代表了吧,應該是 95% 不滿意吧!
  • 除南京大屠殺外,華人還遭受過一次屠殺,卻發生在外國
    日軍在佔領南京後,發生了數十起慘絕人寰的屠殺事件,30多萬軍民死於日軍的屠刀之下,那是一場喪失人性的血腥事件,我們永遠都無法忘記,日軍在南京的惡行。而這樣的屠殺,不僅發生過一次,在其它國家,同樣發生了這樣的一場華人屠殺,發生的地點在新加坡。新加坡大屠殺的背景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開啟了二戰的太平洋戰場。為了佔領東南亞,日本必須將英國的所有觸角斬斷。
  • 全球化、跨國公司與海外華人
    人不是在幾百年以前就有大規模的遷移嗎?以中國為例,鴉片戰爭以後,大量華人下南洋,儘管交通條件非常落後,他們仍然和家鄉保持聯繫,並且念念不忘要回到家鄉。英國一八三三年廢除奴隸制後,大量印度勞工被招到全球各地的英國海外殖民地以頂替以前的奴隸。和中國早期的移民非常相似,他們也夢想著哪一天能回國。
  • 華人之光?從劉亦菲《花木蘭》,看海外華人在外處境
    管中窺豹,劉亦菲沉浸2年拍《花木蘭》,卻裡外不討好,可以看到海外華人在外的尷尬處境。一、傲慢與偏見《花木蘭》選角伊始,藍盈瑩、竇靖童、楊採鈺多位女星試鏡,這是第一部由華人影星擔當主角的迪士尼電影。二、劉亦菲的華人事實有沒有人發現,劉亦菲特別青睞中美合資片或演繹華人的故事片。比如《功夫之王》、《花木蘭》、《烽火芳菲》。聯想其海外華人背景,她選片有偏好,情有可原。劉亦菲10歲跟隨母親移民,雖然14歲就回國拍攝《金粉世家》,但不要忽略她是美籍華人的事實。華人在外的處境,她感同身受。
  • 內鬥成性的海外華人雪珥
    民族的內鬥,居然會造成一個特殊的市場,真是無處不江湖。也難怪亞非拉那些小國,想弄點錢花差花差時,就在兩岸間頻繁地玩「劈腿」的三角戀不倫遊戲。在一個連犯罪都基本形成了「內循環」的海外華人社會,與偉大祖國一樣,成了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典型。
  • 海外華僑華人樂享「雙11」
    來源:海外網十一月十一日,蔣豐(左二)和王琨(左三)在「優品奧萊」藥妝店前合影。(受訪者供圖)據中國人民銀行官方消息,截至11月11日,網聯、銀聯共處理網絡支付業務22.43億筆、金額1.7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08%、19.60%,創歷史新高。
  • 海外中餐館力求轉型 打造「舌尖上」的華人餐飲
    一直以來,海外中餐館的形象問題,包括廚房衛生不達標、食品安全存在隱患、作坊式管理良莠不齊等已成為海外媒體關注中餐館的焦點。然而,隨著中餐館在海外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及相互間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中餐館已告別傳統意義上的經營方式,力求轉型。
  • 中國影視劇風靡海外華人圈
    原標題:藉助電視臺網絡平臺播出 覆蓋大量海外收視群體中國影視劇風靡海外華人圈近年來,隨著中國影視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影視劇製作愈加精良,並在眾多海外國家(地區)電視臺、網絡平臺發行播出,覆蓋大量海外收視群體。中國影視劇風靡海外,讓以海外華僑華人為主體的觀眾得以從一部部作品中了解中國元素,感受中國文化。
  • 不一樣的南洋華人
    泰國華人唐人街是曼谷市區最繁華的商業區,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傳統的中文招牌,似乎在訴說著歷代華人在海外拼搏的故事。每一個角落都凸顯了傳統中華文化的特色。林小姐:檳城是最早的一個海峽殖民地,是1786年,有一個叫弗朗西斯萊特的人來開發的。可是很多人以為在弗朗西斯之前,沒有華人 可是不是。實際上在弗朗西斯萊特來之前,已經有華人在吉打,所以當1786年8月11日,萊特在這邊登陸、升旗禮的時候,第二天,辜禮歡就來這邊,送一幅漁網給萊特。他送漁網給萊特,給一個洋人幹嗎,後來才發現原來他是閩南人,福建人,漁網怎麼讀呢?
  • 希特勒大規模屠殺猶太人,歧視有色人種,那當時在德國的華人呢?
    二戰時期,納粹可以說是種族的屠殺者。他們因為對有色人種的仇恨,對有色人種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其中最慘的就是猶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