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豬價的「砸盤」之下,11月CPI進入「負時代」。
12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CPI、PPI數據顯示,2020年11月份,CPI同比下降0.5%,環比下降0.6%;PPI同比下降1.5%,環比上漲0.5%。
在「三跌一漲」的背後,反映出中國經濟新的發展態勢:CPI在連續下跌4個月之後,11年來首次步入負區間,其中豬價下跌12.5%,是促使CPI由正轉負的最直接因素。與此同時,以原油、化工為代表的大宗商品走強,反映出全球經濟逐步企穩,利好中國經濟,促使PPI環比提升。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CPI雖然跌入負區間,但現在談通貨緊縮為時尚早。不過,需要關注到近期央行有一些貨幣收緊的措施。「我個人建議貨幣不能收得太緊,因為目前經濟復甦的基礎還很脆弱,需要更謹慎。」
不過,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在最新發布的研報中指出,核心通脹和服務業CPI同比仍保持穩定,因此CPI下降並不意味著國內基本面的走弱,同時考慮到是食品供給端擾動造成的影響,短期貨幣政策或不會因此作出調整。
高基數下CPI再度走低
時隔11年之後,CPI再度出現負值。
具體來看,CPI同比下降0.5%。其中,城市下降0.4%,農村下降0.8%;食品價格下降2.0%,非食品價格下降0.1%;消費品價格下降1.0%,服務價格上漲0.3%。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5%。
在食品細分類上看,對CPI下降影響最大的分別為蛋類和豬肉。其中,蛋類價格下降17.1%,影響CPI下降約0.11個百分點。
相關推薦
豬肉價格三連降官方解讀 豬肉價格還會繼續下跌嗎?
2020年12月10日生豬價格今日豬價 全國生豬價格一覽表
豬價快速上漲 豬價2021年最新行情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