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真實的中國其實一無所知

2020-12-22 騰訊網

除了工作

更關注您的生活和心情

郝景芳在科幻小說《北京摺疊》中設定了三個互相摺疊的世界,隱喻上流、中產和底層三個階層,科技的發達不但沒有縮小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反而讓差距比過去更加無法跨越。

不同階層的人生活在同一個平行時空,也生活在巨大的差距裡,空間的區分從價值觀的差異開始分化,最終形成物理層面的徹底隔絕。而在中國的網際網路裡,也存在著兩個摺疊的世界。

如果你打開小紅書,你會看到一個光鮮亮麗的世界,步行街上膚白貌美的小姐姐在嘟嘴賣萌,健身房裡身材苗條的姑娘香汗淋漓,酒吧裡笑靨如花的姐妹們舉杯歡慶,還有各種瘦身日記美白心得,世界各地的華美旅拍……

這裡仿佛是一個不染世俗的烏託邦,女生們個個都活成了亦舒女郎的精緻模樣,生活如夏花般絢爛。

當你打開拼多多,你仿佛來到了農村集市,毫無美感的店面設計瀰漫著鄉土氣息,五顏六色的店招搭配簡單粗暴的廣告語,這裡既有紅午、雷碧、康帥傅這樣辣眼睛的山寨貨,還有諸如兩塊錢內褲,五塊錢牛排之類不可思議的廉價貨,打開評論,撲面而來的儘是洋溢著土味的買家秀。

一款APP是一面映世鏡,通過它可以照鑑真實的中國,高端與廉價,精緻與粗糙,洋氣與土味,兩個看似割裂的世界,共同構成了中國的正面與側面。

根據企鵝智酷提供的拼多多用戶畫像,低學歷、低收入、四五線城市是拼多多用戶的主要標籤。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類需求可以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很明顯拼多多的用戶對應的是其中的底層,他們追求的只是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保障,他們需要的不是不是最新款的蘋果手機,不是限量版的AJ球鞋,不是科沃斯的掃地機器人,不是環彩鑽白的SK-II神仙水,而是10塊錢包郵的掃把,是50塊十斤的洗衣液,是結實耐穿不磨腳的運動鞋,是超長待機的大屏幕手機。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這群人是消費觀念裡,便宜實惠就是王道,至於產品品牌、文化內涵之類精神屬性方面的維度並不是他們所關心的。

拼多多的出現解決了他們有沒有的問題,是解決初次消費的問題,其實只要你去過城鄉結合部、農村地區集市,你就會發現很多山寨或是假冒偽劣產品的出現,拼多多只是這種現象在網際網路上的鏡像。

拼多多能成功,在於抓住了移動網際網路第三波人口紅利帶來的下沉人群,黃崢稱他們為五環外的人群。這片資本眼中的新興市場一直是被忽略和遮蔽的角落,網際網路的下沉滲透把這群沉默的大多數帶入了公眾視野。

拼多多讓我們了解了他們的消費訴求,快手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的生活日常,趣頭條讓我們感受到他們的閱讀品味。網際網路把一個五環外的世界逐漸勾勒清晰,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而廣袤的中國。

中國人的高學歷佔比被高估了

先來看一下我國的學歷分布情況。我們使用1949年以來,歷年小學、中學、高中招生數的加總數,除以2017年的人口數,來簡單模擬小學、中學、高中學歷的人口佔比。

由此可以看出,學歷分布略微正偏,高學歷佔比其實遠低於大家預想的水平,比如本科學歷只有4.23%、專科學歷只有3.93%,即使是高中學歷,佔比也僅有18.92%。而小學學歷的人口佔比超過了100%,這說明使用歷年招生數計算學歷佔比,數據是高估的。也就是說,實際本科生學歷的人口佔比,肯定要比4.23%還低。

只要是本科生,就碾壓了97%的中國人

中國大學教育的二大轉折點,分別是77年恢復高考和99年大學擴招。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累計畢業的大學生,大約有1億人,去掉一半的專科生,本科生的數量大概在5000萬人。

看起來的確很多,但中國的人口總共是13億人,本科生佔據總人口的比例是3.69%,換句話說,只要你是本科生,你就碾壓了97%的中國人。

小時候,大人每次談起考大學,自己總會糾結到底上清華還是北大,後來才明白當時的想法是多麼無知,在中國本科生已是寥寥無幾,211和985更是鳳毛麟角,2017年211大學(包括985)在全國錄取的總人數約為45.5萬人,全國共有900多萬考生,全國平均錄取率約為4.84%。在廣東的錄取率為全國最低,僅僅2.74%,最高的北京錄取率也只有13.99%,所謂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其實毫不誇張。

美國大學理事會就各國大學生比例在全球16個國家進行了一次調查評選,結果顯示,在25-64歲的青壯年人口中,俄羅斯是54%, 加拿大是48.3%,日本是41%,美國是40.3%。中國15至59歲的人口中,擁有大學學歷的,只有18%。

這結果一定很出乎你的意料,你一定以為在中國本科生都有已經爛大街了,明明自己身邊的同齡人都是大學生,這是因為大家都有認知偏差,當我們根據自己和周圍小團體的情況去推測整個社會時,會導致對社會的認知出現偏差。

了解了中國的學歷現狀,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有人大肆鼓吹讀書無用論。低教育程度群體出於自身利益與社會認同感,當然會極力貶低教育的價值,而為了掩飾自己的錯誤和不足,總愛擺出一副不屑一顧的態度。學好數學有什麼用,會加減乘除基本運算就足夠了。

學好英語有什麼用,反正平時又不和外國人說話。學好語文有什麼用,認識基礎漢字,閱讀交流無障礙就差不多了。諸如此類的觀點,不過是用精神勝利法聊以自慰罷了。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中國人比你想像中的窮

「煎餅大媽月入3萬」、「實習生月入5萬」、「月薪一萬是討飯」、「年薪10萬的」……網絡中總是充斥著這樣的新聞。整個輿論都都在製造一種中國很富有的假象,這不過是媒體販賣焦慮收割流量的套路罷了。

如果用數據撥開浮雲,你會發現真實的中國並沒有自媒體描繪的那般富有。

事實是中國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富有。據國家統計局在2019年1月8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也就是人均月可支配收入327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也就是人均月可支配收入1218.5元。

如果將全國居民人數五等分,我們可以更直觀的看到收入水平的分布情況。

全國人口中收入最高的20%的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64934元,由於中國的薪資分布呈偏態分布,少數極富者會將整體水平拉高,這意味著年收入在6.5萬元以上的,都還不到10%。也就是說如果你每年可支配收入達到6.5萬元,你就打敗了90%的中國人。

國稅總局規定,個人年收入超12萬元,都是需要申報的。在2017年,申報人數在1500萬人左右, 1500萬人佔中國人口多少比例?1.1%不到,也就是說如果你月入過萬,你就打敗了99%的中國人。

在五等分中, 「低收入組」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5958元,平均下來,每月收入不到500元。5958元,還真談不上貧困。中國的貧困標準是每人每年2300元,以這個標準計算,2017年年末,農村貧困人口為3046萬人。當你花幾千塊錢買一臺手機的時候,可能不會想到,這可能是3000萬人全年的收入。

當然你可能會認為中國幅員遼闊,區域發展差距大,那些貧困的地方拉低了整體收入水平。那我們就把眼光聚焦到發達地區。這是全國可支配收入排名前十的地區,算下來只有4個省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000元/月。

拿魔都上海舉例,作為全國的金融貿易中心,去年上海人均收入是全國最高的。根據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上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988元,其中工資性收入34365元,算下來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竟然不到5000/月,工資性收入竟然不到3000/月,這數據是不是和你的認知存在很大偏差,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生活在上海的都是光鮮亮麗的都市白領,出入高端寫字樓,月入過萬都是標配。

被貧富差距割裂的中國

孔子說「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在中國,比貧窮更尖銳的問題是貧富差距大。我國財富分配完全符合二八定律,即佔比很小的富人佔據了大部分的社會財富。

據《21世紀資本論》作者託馬斯·皮凱蒂研究中國經濟時給出的數據,在中國,最富有的10%的人群佔全部財產的比重為67%,最富有的1%的人群佔全部財產的比重為30%。而最底層50%的人群,只佔有全體財產的6.4%。

基尼係數是國際上通用用來分析貧富差距的指標。基尼係數介於0-1之間,越接近1,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警戒線的數字是0.4。中國目前的基尼係數書多少?2017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的中國基尼係數為0.4670。

但世界銀行的數據則顯示,2016年中國人均財富基尼係數已高達0.789,已大大超過警戒線,明顯高於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經濟轉型較為成功的經濟體。

如果把我國城鎮和農村居民平均收入情況分成五個階層,可以發現收入越高 ,相鄰階層的差距就越大。例如拿城鎮居民來說,中等收入人群只比中等偏下人群可支配收入多出8500元,但高收入人群比中等偏上人群收入高出28500元。這說明收入等級越高,收入差距的鴻溝就越難以逾越。

再來一組更直觀的統計數據。以某股份制銀行年報數據為例,高端理財客戶(即在該銀行資產在50萬元以上的人)的總資產佔全部零售客戶總資產的82%,但這部分客戶(213萬戶)只佔全部零售客戶(10663萬戶)的2%。

由此可見2%的人佔有80%的財富,這一二八定律在我國同樣適用。另外,需要引起關注的是,該銀行的私人銀行客戶(在該銀行的資產在1000萬元以上的人)佔全部客戶的0.06%,但總資產佔全部零售客戶總資產的31%。

另外還有一個現象是城鄉收入差距太大。比如,城鎮低收入群體的平均收入是農村低收入群體平均收入的4.3倍,農村的高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還達不到城鎮中等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均收入不斷提高,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9年的405元提升到2015年的31790.3元。

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由160.2元提升到10772元,城鄉收入的差距在絕對量上不斷的擴大,二者之間的差距已從244.8元上升至21018.3元,二者之間的相對差距雖然在近幾年出現下滑的態勢,城鄉收入比由2009年的最高點3.33下降至2015年的2.95,但是相對差距依然保持在較高的位置。

理想的社會結構應該橄欖形,中產階級是介於社會頂層與底層之間的緩衝,也是維持社會整體穩定的中流砥柱,當它成為社會主體時,有助於舒緩對立的兩極因貧富差距造成的矛盾,讓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能看到向好而生的希望。

現在的社會結構卻是金字塔型,而在未來很可能演變成沙漏型。少數的精英們高高在上佔據頂層;享受著最好的資源和服務,大量的平凡人掙扎在底層,一邊仰望一邊絕望;中產階級夾在中間患得患失進退兩難。

這種結構導致社會階級日漸固化,上升通道變得狹窄,草根寒門的逆襲之路舉步維艱。長此以往,身在其中的每一個人都失去了積極向上的鬥志,安於現狀故步自封,整個社會瀰漫著一股頹廢的氣息,當下流行的「喪文化」、「佛系青年」就是這種環境下的產物。貧富差距如一把利刃,把中國割裂成一個摺疊世界,所有人都生活在巨大的差距裡。

你對真實的中國一無所知

之前這張揭示中國真相的圖片刷屏了,這讓很多生活在都市的人感到難以置信,我們總是習慣根據自身周圍的情況去推測全國,狹隘的以為全國各地的城市都是車水馬龍高樓廣廈,月入過萬是職場標配,本科生已經爛大街……

可是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事實是你對真實的中國一無所知,這跟晉惠帝司馬衷不理解「沒飯吃,為什麼不吃肉」是一個道理。

我們都知道中國有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但具體有多少城市,縣,鎮,村,很多人並沒有準確的概念。北上廣深四座城市的總面積僅僅佔據全國的0.33%,即便將4個一線城市和杭州、南京、青島等15個「新一線」城市的面積加總,佔全國的比重也不到3%。

這便意味著,超過全國面積97%的土地上發生的故事,是身處頭部位置的人們看不清楚的。那是一片廣袤無垠而又令人浮想聯翩的地帶,那裡有近三百個地級市,三千個縣城,四萬個鄉鎮,六十六萬個村莊,近十億人口真實的生活著。

就像柏拉圖說的,很多人從出生開始就呆在自己挖的一個洞穴裡,我們所見的世界只不過是被陽光拋到洞穴牆壁上的影像,而我們這些洞穴的居民卻把它當作是真實的世界,因為我們沒有見到過其他的東西。而真實的世界卻是在洞穴之外,在有太陽的地方。

做號不易,打賞隨意

謝謝支持

相關焦點

  • 《你對群馬一無所知》的真實程度有多少?
    由群馬縣高崎市出身的漫畫家井田ヒロト創作的人氣漫畫《你對群馬一無所知》,今年3月在日本電視臺(關東地區)播放了根據這部漫畫改編的日劇,7月將上映電影版。真人版自然會對原作漫畫進行改編,然而電視劇和電影版裡所描繪的群馬縣的日常到底有多少是真實的呢?
  • 你對烈火一無所知,生活遠比電影殘酷真實!
    烈火英雄:你所不知道的背後很多人看《烈火英雄》時,覺得這部電影過於煽情有點假。比如楊紫說「這些化學品如果爆炸,相當於20顆原子彈」,很多人不信,說太誇張了吧。但其實,你對烈火的力量,一無所知。生活,遠比電影殘酷。你光知道這部電影源自真實故事,但又有多少人知道,為了讓人覺得不虛假,電影裡已經做了很多克制性的改編。
  • 少年,你對群馬一無所知.
    由群馬縣高崎市出身的漫畫家井田hiroto創作的人氣漫畫《你對群馬一無所知》
  • 其實你對我的實力一無所知
    張飛還表示,抗打哥展示出的抗打,其實只是敢讓人對著身體打,頭部臉部始終不敢叫人碰,這就是心虛的表現。到了賽場上,自己不會給抗打哥任何展示所謂神功的機會。當開場鈴的鐘聲響起,自己的整形拳就會衝著抗打哥的臉奔襲而來。到時候,希望抗打哥懂點事---弱要承認,挨打站穩。
  • 對不起,你對阿里一無所知
    但其實,很多人都不了解阿里,對阿里的工作環境和氛圍一無所知。上面都是真實的阿里小哥哥小姐姐哦 03.頭髮 你以為的阿里程式設計師都擔心禿如其來的脫髮,觀察髮際線有沒有變化。健身房 你以為的阿里聊勝於無的健身房,幾臺跑步機、幾個啞鈴。
  • 其實你對飯圈女孩們的力量一無所知!
    真的,一直以來,是我們對她們的力量一無所知!這位粉絲其實是一名站姐,順便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是站姐:羅雲熙全球後援會通過能量中國平臺為武漢地區捐贈了KN95口罩8000隻。黃明昊粉絲團向湖北慈善總會捐贈了10000個口罩、50箱酒精片。吳亦凡的粉絲調動人脈,直接聯繫醫用廠商,下單一萬隻醫用口罩:
  • 其實除了貴,你對魚子醬一無所知
    要說這頂級食材,無論是中國的松茸、美國的藍旗魚還是日本的雪花和牛都是一等一的存在,可在魚子醬面前,似乎又差了點意思。無論是電影裡那些逼王的普招,還是郭導這股「清流」書中吐露的「芬芳」,無不在赤裸裸地表明,這是真貴啊!
  • 中國新說唱總冠軍都出爐了!你竟然對說唱還是一無所知?
    》的「後浪來襲,前浪避讓」;比如《中國新說唱》的導師GAI常掛在嘴邊的「我們要把蛋糕做大」;以及說唱新世代的「萬物皆可說唱」。其實從這些金句中能明顯感受到,說唱文化在破圈,從地下走到地上的決心。而昨天《中國新說唱》也迎來了總決賽的錄製,最終李佳隆成功奪魁,亞軍是王齊銘,季軍則是GALI和李大奔並列,殿軍就是今年頻造金曲的Kafe.Hu了。今年說唱圈算是迎來了利好的全新時代,而你竟然還對說唱一無所知?
  • 其實,你對沙縣小吃一無所知!
    中國餐飲四巨頭,「乾飯人」們一定不陌生。沙縣、蘭拉、桂米外加黃燜jimmy飯。   國民料理「沙縣小吃」也有「四大金剛」你知道嗎?   蒸餃——來多兩籠   扁肉——你愛煮的還是炸的?
  • 張靚穎的真實,你一無所知
    在《中國新說唱》中,張靚穎在演唱《Dear Jane II》中一度哽咽忘詞。但真相確實都在歌詞中,你聽一遍就會懂。她最愛的人傷她最深在娛樂圈中,與張靚穎有關的負面新聞屈指可數,但與之有關的件件卻皆是大事。
  • 年輕人,你對力量一無所知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 關注「請你笑一笑」 每天為你講10個笑話!
  • 你對吃貨的力量一無所知
    你對吃貨的力量一無所知 作為一名資深吃貨 這個吃貨節 最重要的本職工作 當然是吃吃吃吃吃吃吃吃 世上吃貨千萬種 每一種都有不同的特性 不同的美食看法 快來看你是哪種
  • 以前竟對你的演技一無所知
    而關於白敬亭的鞋,就更不必多說了,如果你問白敬亭的鞋和他女朋友同時掉水裡,他會先救誰。也正是因為白敬亭這些搞笑又真實的一面,讓人漸漸忽視了,他是一名演員。其實白敬亭卻從未忘記過初心,他一直在想辦法跳出大眾對他青春校園劇的刻板印象,雖然說實話,他演繹的青春少年,很討喜,以他的顏值,他完全可以再演個10年的青春劇。
  • 「印度應立即實施外科手術式打擊」,國際評論:你對中國一無所知
    近日,一位名叫馬魯夫·拉扎的印度學者在視頻網站上發表言論,稱由於印度與中國目前在邊境地區進行緊張的軍事對峙,不能排除發生衝突的可能性。對於這場慘敗,印度學者拉扎這樣評論道「1962年,印度對中國開戰的準備不足,我們當時的印度政府將中國視為朋友」,很明顯這是在為自己的慘敗找理由,當然講述1962年的慘敗並不是拉扎的重點。
  • 暗戀是我一直知道你的所有,而你卻對我一無所知
    暗戀,像一杯酒有酸的,也有甜酒,越放越醇情,越久越深暗戀,是我一直知道你的所有而你,卻對我一無所知。暗戀,是你一直住在我的心房。而你,卻對我視而不見。人是感性動物,心理總會有暗戀的人你從未向Ta表白,而Ta從未關注到你就這樣,暗戀成了一個人的地老天荒一段暗戀的往事前幾天,一朋友對我說:米諾,其實我也是有一個有秘密的人。
  • 你是不是養男人了!「新型不孝」蔓延!父母一無所知,孩子淚流滿面!!
    母親質問女兒:「你工資8000多,租房1800,一個小姑娘吃飯兩千怎麼都夠了吧,零花一千,一個月怎麼也能省下3000吧?」「你說,你把錢都給誰了?」然後要求女孩每月必須往家打3000,攢著給她將來當嫁妝。令我驚訝的是,這條視頻底下竟然有2萬多條留言。
  • 擔心自己婚內出軌,你對李孝利的性感一無所知!
    你對小麥膚的性感一無所知不得不說身處一個以膚白檢驗美麗與否的大環境裡,我是有些被同化了的。最令我著迷的是她自然的下唇溝,在中國人們又叫它美人溝。這一溝就像是上帝不經意的吻痕,乖張神秘,靈氣生動。那些大美人無一不是被造物主眷顧過的,她們的唇下都有一灣獨特的「吻痕」。
  • 你對自己的潛力一無所知
    4、當雙魚座墜入愛河,你不必擔心把他們拿出來會給你帶來恥辱,對雙魚座來說,和你的愛人一起去購物或者去見朋友是件很嚴肅的事情,他們從不允許自己馬虎,他們把自己打扮得很乾淨。5、雙魚座是心臟中非常敏感的信號,很多東西雙魚座可以看穿而不解釋,他們不是無知,但他們明白有些事情會造成不良影響,他們總是很容易看穿人們的心,並不認為雙魚座什麼都不知道。
  • 少年,你對粽子一無所知!
    一些人可能又要開始粽子的「甜鹹之爭」了以往這個時候小萬都會興衝衝去圍觀看看大家能爭出個什麼結果然而今年我累了真的累了我只想說:少年,你對粽子一無所知粽子,是在盜墓者中流傳的一種暗語指還沒完全腐爛,但已經屍變的屍體也就是殭屍它由來已久,種類繁多 大粽子:指厲害的殭屍或者惡鬼請注意,當你不小心遇到大粽子
  • 致覺寶:除了你的魅力,我對你一無所知
    滿意到會給你打錢那種。覺寶出現最多的地方,不是電影裡不是新聞上,而是我的各個微信群裡。每當他一發微博,不管是高冷的藝人,還是難搞的經紀人,不輕易微笑的製片人,都紛紛截圖,互相轉發。這個轉發經常還是重疊的,你經常看到好幾個群裡轉發著來自同一個人的截圖。原截圖者微笑不語,盡情享受著第一個截圖的成就感。你經常在覺寶的微博上看到「單位」這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