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的人一生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母親是帶來溫暖的天使,但是生活中也確實存在這給孩子留下不幸陰影的母親。
比如,最近火起來的角色陳婷。
《以家人之名》中凌霄的母親。她「變態」的開始,是女兒去世。丈夫凌和平是民警,天天忙工作,她在家看著孩子。有天,她出去打麻將,將兒子凌霄和女兒反鎖在家裡。凌霄那時也很小,餵妹妹吃核桃時妹妹卡住了,求助無果,等陳婷回家時妹妹已經窒息死亡。從此陳婷就像變了一個人,怨恨丈夫不回家,怨恨兒子餵女兒,常常歇斯底裡。最終她扔下丈夫和孩子,一走就是十年。她遠走新加坡,嫁入豪門成為闊太太,再回國時高傲的態度簡直令人作嘔。帶著與富商的女兒回國,教唆女兒纏著凌霄。後來在新加坡出車禍,又是凌霄回去照顧,據說為了留住凌霄,她裝病硬生生將凌霄困在新加坡九年。情緒反覆無常的她給凌霄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凌霄每晚靠吃安定入睡。
她近乎變態的控制凌霄,從不在意凌霄的感受與想法。她似乎覺得,是這個兒子毀了她的人生,她的不幸全都因為這個孩子,所以她不管不顧一味向凌霄索取,她潛意識裡認為凌霄有罪,讓他為她做什麼都是應該的。她從有了小橙子之後晚上就不再做噩夢,但是她不知道凌霄從小也深受噩夢的折磨,每每回到那個被反鎖的房子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她何時能反思一下自己,不再逃避自己的錯誤?
第二位,《以家人之名》中齊明月的媽媽。她的身上,的確有著典型中國式父母的影子。
愛女兒置信無疑,但是她從不認可女兒。衣服飲食看似民主,實際上都強硬地自己說了算,凡事按著自己的意願,「規範」女兒的生活。
嫌棄女兒長大了還穿粉色衣服。齊明月回答:「你以前不是愛給我買粉色衣服嗎?」齊媽媽這就「委屈」了:
但是,實際上:
女兒上學期間買衣服 ,原本看中了黑色,她不同意,叫售貨員拿了一條粉色裙子。問明月怎麼樣 ,她不太樂意又不願再違背母親的意願,就說 還行。齊媽媽一聽這兩個字,又開始抱怨:
這類父母的思維是這樣的:我做什麼都是為你好。我這麼辛辛苦苦還不是為了你?你就應該優秀 ,你就應該報答我,順從我,你應該聽話。你所有的成績還不都是因為我?你不好的地方都怪你自己,不夠爭氣。
還有一位,《安家》中的潘貴雨。
重男輕女,不顧女兒死活。什麼親情,什麼道義,我都不管。我把你生下來,你掙得每一分錢都得給我,給我兒子。
看到這些角色,有時候真的會氣血噴張。讓人們反思,也是這種角色存在的意義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