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影評作業,發出來給大家看看,文筆方面希望大家手下留情,專業知識錯誤則希望能幫忙指出。
(學藝不精又玻璃心的三拜上)
孩童們總盼望青春期,中年人總懷念青春期。作家用文字敘述青春,導演用鏡頭再現青春。被世人們所鍾情的青春期,真有如此美好?新人導演周筍也為這奇妙的時期所著迷,拍攝了她的處女作《少女佳禾》。講述了一個14歲少女與殺害她母親的兇手之間的情感糾葛。本片故事情節新穎,人物個性鮮明,視聽語言及意象表達豐富。但作為處女作與小成本電影,本片中導演未能形成自己的風格,其他大導的影子較多且風格相對混亂。少女心事—時代性的主題周筍導演在採訪中,說是因為她自己比較喜歡少年這個階段,從小孩到成人過渡,會有很多不穩定的因素,這種不穩定對她很有吸引力。未成年人犯罪,校園霸凌,「垮掉的一代」是近年來的熱詞。導演將目光投向事件的受害者,感到巨大不公的受害者。本片包含了家庭、學校霸凌、犯罪、復仇、選擇等多個主題,也緊扣著對於青春期探討這一母題的表達。開片作文的念白配合黑白的手持畫面帶出一種緊張感與不適感,最後定格到小牛的眼睛來暗示佳禾的境遇。下水後的閃回畫面,開始吊起觀眾胃口,過曝與高飽和度的日系畫面,又與現實形成了對比。遭受欺負後的反抗則展現了佳禾的性格,也為她之後的行為做了鋪墊。在表現家庭時,先表現出細微矛盾再一次次的累積,到高潮處一齊爆發,最後又達到和解。對於這部分的表達,導演先鋪墊了父女之間的感情與矛盾,為之後的衝突高潮做了鋪墊,和解做了伏筆。其中父母的愛情也是十分動人,交代出了父親的陋習與解釋父女兩人的心境。主線劇情在佳禾遇見於鐳那一刻正式開始,並將友情、愛情等支線代入。佳禾的殺機在一步一步的放大,對于于鐳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刻。想兩股相斥的引力,一個將她推入復仇的深淵,一個將她慢慢抽離。在影片前半部分,復仇之力是較大的,犯罪的行為在一次次變得更加接近。但到了結尾處,理性之力將佳禾完全拉回現實,與整個社會完成了妥協。大團圓的結局,包含了女性導演的對於青春期的溫柔,也表現對於現在中這類受害者美好的期望。世間複雜體—獨特的人物從片名來看,本片最大的主角是女主角—佳禾。敏感、複雜、堅韌是她的品德,少女該有的心動、羞澀都得以展現。母親的離去,父親的工作,讓她瘦弱的肩膀上,比同齡人多了更多的抉擇與考驗。正是這份不同,讓她在學校被排擠,對于于鐳則有天然吸引力。故事就在自然而然中發展,其中導演運用了水這一意象,表現了佳禾殺機的擴大化以及劇作的推動。男主於鐳很難去界定他的好壞,殺人是他最大的原罪,而家庭的破裂,對於佳禾的愛護,又讓觀眾狠不起來。導演弱化了兩人的情感戲份,主要是將兩人與家庭、親人的情感困境相交融,再表現出青春期的迷茫與困擾。結尾兩人的和解,原諒,又各自回歸平凡的生活。看似是於鐳逃過了佳禾的復仇,佳禾放棄了復仇。其實是兩人對於青春的告別,對於母親死亡的釋懷。說完主角,不得不提父親,作為配角,他是十分令人深刻的。一位失意的前運動員,包含著導演另一層人文關懷。表現了大多數退役後的運動員的生活境遇,也展現失意中年男性的生活真相,能引起觀眾對這一類群的邊緣人物進行關注從而引發思考。總結本片的人物表現,演員們的演繹都是可圈可點的,雖然女主的演技略顯稚嫩,但總體的人物展現與其中所包含的內核是值得深思的。以物傳情—視聽分析及意象表達周筍導演是油畫出身的,在色彩方面的靈敏度是高於許多新人導演的。開頭的一冷一暖的色彩對比,在引起觀眾好奇下,有將回憶與現實對比。許多場景的選擇,是十分契合的,迷離感,虛擬感,用輕柔的手法講述出一個不太美好的故事。再有佳禾跟蹤於鐳時,手持攝影與跟鏡頭,真實的再現現場的緊張感,更容易將觀眾代入情景之中。4:3的畫幅也是本片的特色之一,通過採訪得知導演是故意使用4:3的畫幅,其所有的壓迫感和束縛感去匹配佳禾的生存狀態。也將場景模糊化,讓觀眾的注意力更集中到主角與主角命運上。到中間插入的手機畫面實在不太高明,有種不合時宜的感受。在畫面、道具方面,本片的穿幫還是不少。但線索物品及某些細節方面處理是十分到位的。如於鐳房中的那株草,不由得想到《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的。是主角黑暗生活中的唯一希望,代表著主角們的良知。在整體壓抑的畫面與場景中給人物及觀眾一點喘息的放鬆。作為新人導演的處女長篇作品,編與導集合一身,是不可否認周筍導演的實力的。讓其中博大的主題與細膩的情感形成了微妙的平衡。全片對於青春期的表現與思考是較為深刻的,幾位主演所塑造出的人物也是栩栩如生的,對於視聽語言與意象表達的處理也可見導演的功夫。總得來說,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青春片,能讓觀眾擺脫國產青春片只有愛來愛去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