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ectTheSecrets
我們將謹遵不透露影片中秘密的原則
「我不能對抗格林德沃」,當《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的片中年輕的鄧布利多對紐特說出這句話時,想必心潮澎湃的肯定不止我一個。對於哈迷而言,剛剛上映不久的這部影片和前作相比,與哈利·波特系列關係更為緊密,並且揭露了正傳中未曾解釋的太多秘密,但其中最大秘密早已寫在了標題裡。雖然鄧布利多和格林德沃之間的戀人關係早已是一個公開的秘密,滋生了許多同人作品的誕生,但官方這次似乎將在神奇動物系列中逐漸去揭開那段隱秘的往事。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鄧布利多和哈利·波特曾圍繞厄裡斯魔鏡開始過一段對話,哈利在這個可以展現「內心深處最追切、最強烈的渴望」的魔鏡中看到自己的父母,當他問鄧布利多看到的是什麼時,鄧布利多回答他看到自己拿著一雙羊毛襪,「襪子永遠不夠穿,」鄧布利多說,「聖誕節來了又去,我一雙襪子也沒有收到。人們堅持要送書給我。」
但這個回答在《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被證明是一個謊言。由裘德·洛飾演的45歲的阿不思·鄧布利多,站在了厄裡斯魔鏡面前,而鏡子裡浮現的是年輕時的自己和格林德沃,兩個英俊的年輕人正相對而立,割血後立下「永不互相傷害」的盟誓。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身為霍格沃茲魔法學校校長、被眾多人敬仰的正直的鄧布利多和囚禁在紐蒙加德監獄的傳說中的黑巫師格林德沃,他們之間並沒有太多交集。兩人的名字第一次同時被提及是在第一部裡,哈利在火車上翻開了印有鄧布利多的巧克力蛙畫片,背後寫著他的成就之一是在1945年擊敗黑巫師格林德沃。而在第七部裡當鄧布利多死後,來自《預言家日報》的「無良記者」麗塔·斯基特在撰寫鄧布利多的傳記《阿不思·鄧布利多的生平與謊言》時透露,兩人年輕時有過「不為人知」的交往。
不過這段友情並沒有維持太久,在短短兩個月後,鄧布利多和格林德沃便分開了,直到兩人那場傳奇的決鬥為止。對此,麗塔·斯基特在書中寫道:「阿不思(出於羞恥還是恐懼?)也沒再見過他,直到在魔法界多次呼籲之下才被迫與之相會。鄧布利多和格林德沃日後似乎都沒有提到這段短暫的少年友誼。然而,鄧布利多無疑推遲了大約五年才去挑戰蓋勒特·格林德沃,世上因此而多了五年的動蕩、傷亡和失蹤事件。鄧布利多為什麼躊躇不前,是念舊,還是害怕被揭露出昔日密友的關係?鄧布利多是否很不情願去捉拿那個他曾經相見恨晚的人?」
雖然書中並未過多描繪兩人之間的關係,但羅琳在2007年確認了阿不思·鄧布利多與蓋勒特·格林德沃曾是戀人。當時羅琳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接受採訪,一名19歲的觀眾提問道,「相信愛的力量的鄧布利多,他自己也曾墜入過愛河麼?」羅琳對他回答道,「我一直認為鄧布利多是同性戀。」觀眾們先是沉默,然後爆發出長時間的掌聲。
「鄧布利多愛上了格林德沃,而這也在格林德沃顯示出他的本色時加劇了鄧布利多的恐懼。由於戀愛總會讓我們多少有些盲目,我們能說這份愛讓鄧布利多值得被原諒嗎?但是他遇見了一個同他一樣聰明的人,而像貝拉特裡克斯一樣,他被這個聰明的人深深吸引,同時也為他感到極度失望。」當時42歲的羅琳指出,儘管如此但她認為格林德沃並沒有那麼愛鄧布利多,「我認為他(格林德沃)是個利用者和自大狂,而我覺得一個這樣的人會利用這種痴迷感情。我不認為他會予以同樣的回報,但他的確會像鄧布利多為他傾倒一樣看鄧布利多,因為鄧布利多會讓他覺得,』天哪,我從沒見過一個和我一樣聰明,和我一樣有才,和我一樣強大的人。我們聯手將無人能敵!』 所以我覺得他會接受鄧布利多給他的一切以確保鄧布利多站在他這邊。」
在影片上映之前,裘德·洛曾接受《紐約時報》採訪,他談到在表現阿不思·鄧布利多這個角色時,羅琳幫助他回顧了鄧布利多的童年,以便了解這是如何對鄧布利多此後的人生產生影響。這其中就涉及了鄧布利多與格林德沃之間的關係,以及它是如何形成的。裘德·洛表示這個關係是「強烈的,親密的,熱情的」,並稱,「這是鄧布利多第一次遇到和他旗鼓相當的對手,出於一個我無法透露的原因,他們發生了爭吵,這將兩人推向了相反的方向,並在他們之間留下了25年後仍然無法癒合的傷口。」
根據《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中阿不福思·鄧布利多的描述,這個爭吵應該是關於阿不思和阿不福思死去的妹妹阿利安娜。1899年,為了尋找死亡聖器來到英格蘭戈德裡克山谷的格林德沃在他的姑婆,也就是魔法史學家巴希達·巴沙特的引薦下認識了因為需要照顧魔法失控的妹妹而居住於此的阿不思,兩人馬上就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同時格林德沃的激進思想吸引了鄧布利多,他們擬定了宏偉的計劃,希望建立由巫師領導麻瓜的世界新秩序,並且尋找三件死亡聖器,推翻《國際巫師保密法》,讓巫師不需要再躲躲藏藏。他們甚至還想出了一句響亮的口號「為了更偉大的利益」。
不過因為兩人的密切往來,阿不思忽視了對妹妹的關注,所以阿不福思生氣地告訴格林德沃,如果有阿利安娜作為牽掛,阿不思不可能成為一個英雄領袖。「他不愛聽。格林德沃聽了很不高興,他生氣了,說我是個愚蠢的小男孩,想當他和我那出色的哥哥的絆腳石……還說難道我不明白?一旦他們改變了世界,讓巫師們不再躲躲藏藏,讓麻瓜們安分守己,我那可憐的妹妹就再也不用東藏西藏了。我們爭論起來……我抽出我的魔杖,他也抽出了他的……」小說中,阿不福思·鄧布利多曾這樣告訴哈利·波特、赫敏和羅恩。
阿利安娜死後,格林德沃在24小時內逃離了英國,鄧布利多從此與弟弟交惡,並把這段往事掩蓋了起來。直到63歲時,鄧布利多不得不在人們的呼聲中站了出來,面對自己曾經的好朋友進行了一場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巫師決鬥,並最終擊敗格林德沃,成為老魔杖的主人。而被定罪的格林德沃則被關押在紐蒙迦德最高的牢房裡度過了餘生。
然而這段真相在電影裡僅僅是一筆帶過,電影中阿不福思只是告訴哈利他們:「我哥為了權力犧牲了很多東西,包括阿利安娜。」而在《格林德沃之罪》中,當莉塔·萊斯特蘭奇問鄧布利多是否愛他的妹妹時,他回答道「並沒有我本該愛她那麼多」。
《神奇動物》第一部開始,便為大家普及了一個新的設定,即「默默然」。這是一種強大且極不穩定的暗黑魔法力量,一些年輕的巫師為了避免遭到迫害而不得不壓抑魔法天性,卻由於缺乏引導,並未學會駕馭和控制自己的力量,因此衍生了寄生物——黑暗的魔法力量「默默然」。而「默默然」的宿主則被稱為「默然者」。通常情況下,默然者很少有活過十歲的案例,但具有巨大潛力的巫師可以活的更長。可以猜想的是,阿利安娜便是一位強大的默然者。
按照阿不福思的說法,他們的妹妹阿利安娜在六歲的時候,因為被一群麻瓜小孩看到了使用魔法的場景,遭到了虐待,從此之後,她再也不願意使用魔法,但又沒法擺脫它,一種「轉入了她的內心」的魔法「把她逼瘋了」,當她無法控制的時候,這種魔法就會爆發出來,威脅到身邊的人。這種不受控制的魔法還導致了他們母親的死亡,而阿利安娜的夭折也與此有關。而結尾處格林德沃揭示了克雷登斯·拜爾本的本名——奧瑞利烏斯·鄧布利多,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他與阿利安娜是否存在什麼關係。
羅琳曾在採訪中表示,《神奇動物》系列電影將一共有5部,在這個系列中,觀眾將有機會看到一個更加年輕,並且有著諸多煩惱的鄧布利多,和《哈利·波特》中那個睿智成熟的偉大巫師相比,他正處於人生的那個形成階段。而關於鄧布利多是否會在電影中公開出櫃,羅琳則表示敬請關注。
然而在裘德·洛看來,這部電影既不是關於鄧布利多的同性戀傾向,也不是關於他的性取向是否定義了他自己。但這種關係毫無疑問是決定了他成為了怎麼樣一個人的決定性因素,「我也不認為他是一個把自己的心或靈魂奉獻給許多人的人。他們關係的餘波讓他不知所措,說實話,他把自己的心都冰封了起來,沒有人能完全解凍。」對此,羅琳則表示,「他愛上了格林德沃而愛使他愚蠢。被戀愛衝昏頭腦時他徹底失去了他的道德觀念,而從這以後他就不再相信自己對愛情的判斷從而變得有些性冷淡。他過著獨身、書卷的生活。」
儘管按照羅琳的描述,鄧布利多和格林德沃之間的愛情可能並不對等,但她還是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中給出了一些溫情的猜想。當決鬥過去了53年之後,伏地魔為了尋找老魔杖來到了囚禁格林德沃的紐蒙迦德的頂層牢房,「那時的格林德沃已經非常虛弱,他的身體也十分瘦弱,像骨架一般。他的面孔變得像骷髏一樣,雙眼深陷在眼窩中。他的牙齒幾乎掉光了。」最後,伏地魔用殺戮咒結束了格林德沃的生命,而死前,格林德沃喊道,「殺了我吧,伏地魔,我很高興去死!但是我的死不會帶來你所尋找的東西……有很多東西你不明白……」
而哈利·波特與鄧布利多在國王十字車站曾談論到這件事情。文中如此寫道:
最後,哈利說:「格林德沃試圖阻止伏地魔追尋那根魔杖。他撒謊了,你知道,謊稱他從沒得到過它。」
鄧布利多點點頭,垂眼望著膝頭,淚水仍然在他的彎鼻子上閃閃發光。
「聽說他晚年獨自被關在紐蒙迦德牢房裡時流露出了悔恨。我希望這是真的。我希望他能感受到他的所作所為是多麼恐怖和可恥。也許,他對伏地魔撒謊就是想彌補……想阻止伏地魔拿到聖器……」
「……或者不讓他闖進你的墳墓?」哈利插言道,鄧布利多擦了擦眼睛。
(本文圖片來自《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劇照)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以下封面圖
訂閱 2019年【三聯生活周刊】
領券後立減50元,48小時內下單贈送精美《生活歷》一冊、周刊主筆籤名版海報一張!
▼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周刊書店,購買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