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有愛 青年有為」——鍾南山寄語廣大青年 預祝青年節快樂
金羊網 作者: 2020-04-30
截至4月25日,全市共有165695人次青年志願者上崗服務。
廣州戰「疫」主題MV全球首發 青年代表B站講述青春故事
金羊網訊(通訊員 梁茹欣)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中寫道:「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眾多青年一代不懼艱險、衝鋒在前,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愛國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彰顯了青年一代的擔當與作為。
廣州青年戰「疫」主題青春故事會在穗錄製
在疫情防控期間,團廣州市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積極組織發動廣大團員青年組建青年戰「疫」突擊隊,在醫療救護、企業復工復產、物資供應、物流配送、市場監管、交通運輸、應急服務保障、社區農村防控等8個重點領域,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截至4月25日,團市委共發動27個直屬團組織下屬116個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兩新」單位團組織,組建團員青年突擊隊619支,突擊隊員共計13202人。積極開展志願服務「五進」(進企業、進醫院、進社區、進站點、進網絡)、「您為大家·我幫您家」關愛醫務人員、「平安回家」歡迎湖北籍返穗人員、「暖愛廣州·志願同行」關愛外籍人士和入境人員、關愛社區困境長者與青少年等五大疫情防護志願服務行動,截至4月25日,全市共有165695人次青年志願者上崗服務。
為了展示新時代廣州青年的奉獻與擔當,樹立典型、激勵先進,團市委聯合廣州市廣播電視臺錄製了「花城有愛 青年有為」青春故事會,全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廣東首位馳援武漢醫生桑嶺、廣東最後一批撤離武漢的援鄂醫療隊隊員侯可可、「臨時媽媽」志願者黃彩雲等抗疫一線的廣州青年榜樣,將結合他們在本行業、本崗位參與疫情防控中的感人事跡和認識體會等展開主題分享,展現復工復產的昂揚姿態,點燃廣州青年愛國報國青春向上的澎湃力量,堅定廣大青少年的制度自信信念,並向站在疫情防控最前線的各界廣州青年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據介紹,4月30日晚上8:00,「花城有愛 青年有為」青春故事會將在b站首播。團市委負責人介紹,因疫情影響,今年的青春故事會不再拘泥以往的晚會傳統模式,而是與視頻網站b站合作, 採用雲錄製的方式,通過直播雲連線進行「雲合唱」「雲互動」等,將故事會分為「生命之戰」「命運與共」「青年力量」三個篇章,以「太陽照常升起」為宣傳主題,展現廣州復工復產、人們生活重返正軌的昂揚姿態。
廣州青年戰「疫」主題青春故事會在穗錄製
廣州青年戰「疫」主題MV《升》全球首發
「在3月初我和團隊受到了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廣州市廣播電視臺的委託邀請,來創作這首青年『戰疫』歌曲。一開始也擔心自己是否能順利完成任務。恰逢那段時間各地關於抗疫的捷報頻傳,很多90後、00後青年們做出突出貢獻。恰好這首歌預計發行的時間是在五四青年節左右,經過商討,我們將整首歌的基調定為點讚『戰疫青年』這個方向。」
《升》詞曲創作者寶石Gem通過跨屏連線的方式向各位觀眾介紹了自己創作歷程。在這段漫長創作時間裡,寶石Gem前後寫了七個版本的曲,都未能滿意。「我數次看到鍾南山院士以84歲高齡堅守在疫情前線,給了我很大的力量。所以《升》這首歌既是對青年們的寄望和鼓勵,也是對所有長輩們的致敬!」鏡頭最後,寶石Gem還送上了對青年們的寄語。「希望廣大青年朋友們為我們的祖國創造美好的未來。」
鍾南山院士題字《升》點讚廣州青年
「國樂大師」方錦龍擔任推廣大使並傾情助演
據悉,該MV除了委託寶石Gem進行詞曲創作,還邀請了鍾南山院士為MV題寫歌名「升」。鍾南山院士手寫書法,點讚了廣州青年抗疫的奉獻和擔當,並寄語青年朋友們在建設小康社會的徵途中要繼續努力。國樂藝術家、當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方錦龍先生擔任歌曲推廣大使,傾情參演MV。方錦龍先生帶來了由他與其兒子方頌評作曲的一首無國界樂曲《照亮》,向全球抗疫前線的逆行者致敬。方錦龍先生提到,「藥」的繁體字寫作「藥」,由「艹」與「樂(樂)」構成。如今,疫情成為了全人類必須攻克的難題。醫務人員用「藥」治癒病人,而音樂人則用「樂」撫慰人心。兩者有異曲同工之效。該曲更寓示著在困難面前我們的黨是燈塔,照亮中國人民前進的方向;在黑暗籠罩世界各國的關鍵時刻,中國智慧將照亮全世界。
廣州青年戰「疫」主題青春故事會在穗錄製
第一個出徵,最後一個歸來,彰顯青春蓬勃力量
據悉,故事會上每一位演講嘉賓出場之前,都會帶上自己在此次戰「疫」中見證品,從防護服、 雷神山醫院工作牌、布娃娃、「特殊紀念品」,到卡片、手套、「鐵甲戰士」等,這七件風格迥異的物品,將偌大的演播廳裝裱成一間廣州青年戰「疫」博物館,記錄這段特殊時期的溫情與勇敢。
此次青春戰「疫」故事會上,有兩位分享嘉賓尤為矚目。其中一位是廣東省首位支援湖北戰「疫」醫生、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桑嶺,在此次疫情中,他一直戰鬥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一線重症ICU病房,曾帶領團隊闖過武漢前期醫務人員不足、醫療物資缺乏等至暗時刻。在此次故事分享會上,桑嶺醫生將以戰「疫」期間所參與的鐘南山院士與哈佛大學、美國重症監護方面專家的視頻會議,以及近平總書記視頻慰問湖北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的兩次連線經歷,講述醫務人員在疫情面前所展現的專業精神與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奮發有為、責任擔當。還有一位則是廣東最後一批撤離武漢的援鄂醫療隊隊員侯可可,一名90後醫務人員,曾輾轉前往中南醫院、雷神山醫院等眾多醫院參與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作為最初出徵和最後歸來的代表,他(她)們用堅守和信念為武漢勾勒出一幅希望畫卷。
戰疫一線的廣州高科技擔當——「賽拉」
在這次戰「疫」中,廣州科技元素亮眼出色。而在其中, 一大批源自廣州的「黑科技」,在戰「疫」中披掛亮劍,讓人們前所未有地深切感受。賽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李良源將向觀眾展示一部醫院智能配送機器人——「賽拉」,這是一部醫院智慧機器人,一個經歷了洗禮的優秀戰士。它頭腦聰明,力大無窮,百毒不侵;它24小時不停地穿梭在疫情醫院的隔離病區,幫助一線的醫護人員減輕了大量的工作負擔,幫助醫院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它們是醫護人員最值得信賴的「鐵甲夥伴」,它是本次戰疫隊伍中的「科技擔當」。
「疫情面前,中華民族展現出一如既往的堅強、團結、奉獻,但與往次不同的是,民族科技的力量已經崛起,在人類對抗疫情的歷史上,我們從未如此強大,這是科技的力量。」李良源表示。
臨時媽媽:青年志願者黃彩雲
「比起那些衝在一線的醫生護士、公安戰士,我並沒有付出太多,我只想盡一份自己做母親的責任。」在這段時間裡,廣州市花都區青年地帶志願服務隊隊長黃彩雲曾度過一段難忘的14天——照顧5歲的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甜甜。
甜甜不是我的親生女兒,因為她的家人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當時正在接受隔離治療。而年幼的她,作為密切接觸者,需要接受為期14天的醫學觀察。年僅5歲,生活起居無法獨立完成,更伴有離開家人的不安和面對陌生環境的畏怯,誰來照顧她呢?這時,團花都區委向廣大志願者發出號召:5歲小孩亟需照顧,你,會是挺身而出的那一位嗎?也許你會擔心,你會害怕,當時正值疫情高峰期,這場疫情,最終發展會如何,誰都不知道。此時站出來,確實是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的。我也一樣,但是志願服務的精神,最終戰勝了這種恐懼,我報名了。14天的相處,很近,又很遠,很熟悉,又很陌生。因為我們的相見,總是隔著厚重的防護服,口罩、眼罩。甜甜有時候會把手伸到我的防護服裡,摸摸我的衣服,我知道,她想要感受一下真正的我。我也曾抱著她說:等疫情過去,我真想再抱抱你,親親你的小臉蛋。我想,到那時候,她不再叫我媽媽,而是記住了我的另一個名字,那就是:志願者!
編輯:智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