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太多幼兒園的教育亂象層出不窮,幼師質量問題也一次又一次讓家長們揪心。
王先生四歲半的孩子在幼兒園上大班,但是孩子卻說自己吃不飽,不願意去上學。幼兒園有家長反映說幼兒園規定要在二十分鐘之內吃完飯,吃不完就要把飯倒掉,以逼孩子加快速度。後來當家長查閱監控後,發現老師為了完成讓孩子20分鐘吃完午飯的目的,竟然對著吃飯的孩子摔凳子,而老師也在家長的逼問下承認,在此之前也確實有倒掉孩子的剩飯行為。
規定孩子必須在20分鐘內吃完午飯,吃不完就要倒掉?這是誰賦予幼兒園的權力?本來吃飯就應該「細嚼慢咽」,有利於消化吸收,並且幼兒園寶寶吃飯的速度本來就不會太快。雖說幼兒園可能是為了讓孩子不拖拉的習慣,但該老師對待孩子的做法太過嚴厲。並且,到了時間就倒掉飯菜的做法除了讓孩子吃不飽,也是對食物的浪費。
吃飯慢不是惡習,孩子吃飯慢,老師便摔凳子呵斥,很容易讓心未成熟的小孩被嚇到,從而對老師、對學校有陰影。在尚不能明辨是非的年紀,心理上不成熟,只會認為老師說的都是對的,自己都是錯的。幼兒園固然是教育和啟發幼兒學習規範的地方,但教育和啟發要用正確的方法,這種強迫浪費糧食的方法絕對是錯誤的,老師的威嚴不是這樣建立的。
要養成孩子吃飯不拖拉的習慣,不妨用表揚鼓勵的辦法,對吃飯時間掌握得好的小朋友予以獎勵,鼓勵拖拉的小朋友向做得好的小朋友學習看齊。這既可以規範孩子們的生活習慣,也能提升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引導孩子們樹立自己的時間觀念。
統計數據表明,自2019年開始,我國學前教育階段在園幼兒數將出現大幅度增加,到2021年達到最大值,而2021年當年學前教育階段的適齡幼兒將增加1500萬人左右,幼兒園預計缺口近11萬所,幼兒教師和保育員預計缺口超過300萬。這無疑會給本就質量參差不齊、準入門檻低的幼教行業帶來更大的壓力。
此外據統計,過去的五年間,我國幼兒教師流失了200萬之多。中國教育報曾針對131位幼兒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31.30%的教師有離職的想法,有的已經離職。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包括家長期待太高,但社會地位低;工作壓力大,但工資待遇低,這就是幼師群體嚴峻的生存現實。
也許提高從業人員素質的根本途徑,是提高工資待遇,讓幼師擺脫教育行業底端的社會現實,吸引更多教育人才投身幼師行業,才是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