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風叔每年只去一次上海,為了上海國際電影節
可是今年風叔跑了第二次,為了看胡德夫
那麼,誰是胡德夫?
對於胡德夫老師來說,大陸認識他的聽眾,基本上分成兩個圈層
第一個圈層是對臺灣流行音樂不拘於表面的音樂層面,而要深溯到歷史層面的資深甚至骨灰級歌迷
簡單地歷史考證就是,臺灣之所以從1980年初到中期開始,成為華語流行音樂的重鎮,是因為在這之前,有一個極為熱絡的「民歌時代」(當年大陸更多的人願意叫它校園民歌時代)
風叔我儘量簡單地來說這個溯源
關於民歌時代,沒辦法深入說,太龐大浩瀚了
2005和2015年,民歌30和民歌40,兩次充滿回憶的演唱會,就是對民歌時代最好的回望
正因為有了民歌時代,才培養了臺灣1980年代唱片工業的中堅人才,從唱片公司老闆(如吳楚楚,段氏兄弟)到大咖製作人(如李宗盛)到歌手(如齊豫、蔡琴等等等等)
而民歌時代也有溯源的
楊弦、李雙澤、胡德夫被稱為臺灣民歌運動三君子,他們推動了轟轟烈烈的「民歌時代」的產生
1970年代,臺灣深受西洋流行音樂的影響,一群年輕人想「唱自己的歌」
1975 年 6 月 6 日,楊弦在臺北中山堂舉行作品發表會,正式開啟了民歌時代
後來他發行了首張專輯《中國現代民歌集》
而和楊弦一起舉行這場音樂會的,就是胡德夫
1976年12月3日,後來被稱為「民歌之母」的電臺DJ陶曉清女士,舉行了「西洋民謠演唱會」,因為頭一天流氓滋事,胡德夫被打傷,他的好友李雙澤第二天代他上臺。對整場音樂會都唱西洋歌曲非常排斥的李雙澤,拿著一瓶可口可樂,質問臺下的學生:
「我們在菲律賓,在西班牙,在美國,喝可口可樂,聽這些歌。現在,在臺灣,我們還是喝可口可樂,聽這些歌。」
李雙澤高喊道——
「我們到底有沒有自己的歌?」
第二天,臺灣校園爆發了「唱自己的歌」的熱烈討論(如果放在現在可能就是微博超話大宕機),這就是有名的「可口可樂事件」,也叫作淡江事件,它也是民歌時代開端的標誌
李雙澤留下的極少的照片之一
1977年9月,李雙澤因在淡江附近海邊救人而去世,胡德夫和民歌手楊祖珺連夜錄下李雙澤的遺作,在李雙澤的告別式上播放。但他倆也因為這首歌遭到封殺,幾乎完全終止了音樂事業。胡德夫離開心愛的音樂行當,去為弱勢群體發聲多年
2016年,臺灣導演侯季然推出紀錄片《四十年》,這部電影紀錄了民歌時代的產生緣起,海報中那個提著皮箱搭飛機離開家鄉的人,就是楊弦。楊弦1982年去美國學醫,後來從事健康事業
這款人物白描海報,中心左邊的人物就是胡德夫
而大陸另一波認識胡德夫的圈層,是電視觀眾
2017年初,央視做了一檔文化節目《朗讀者》,董卿邀請眾多名人到節目中朗讀美文,這個節目的影響力可以說是現象級的,胡德夫受邀在節目中彈唱他的名曲《匆匆》和《最最遙遠的距離》,央視對胡德夫的介紹是「臺灣民謠之父」。錄第一期《朗讀者》的時候,胡德夫的眼疾很嚴重,之後他做了白內障手術,雙眼視力恢復正常
《朗讀者》第二季還邀請他演唱主題曲《一幅畫》
之後,一檔製作精細的慢綜藝《了不起的匠人》,請來胡德夫演唱主題曲《無涯》,這首歌是臺灣民歌時代另一位先驅李泰祥先生作曲的遺作,詞來自高信疆先生的一首新詩,從創作到發表,經歷了30年的光陰
還是2017年,也是一檔非常小眾,但是在文藝(文學)觀眾中口碑很好的節目《春天讀詩4》,請來胡德夫朗誦鮑勃·迪倫(Bob Dylan)的經典名曲「Blowin' in the Wind」(《答案在風中飄》)的歌詞
很有意思的是,胡德夫這次的《山谷的呼喚》音樂會上海站演出的時候,鮑勃·迪倫藝術大展剛好在上海開展,不知道胡德夫老師去看沒(風叔去看的那天,出來正好撞見胡德夫的學弟周杰倫)
當天在這個展覽看到經典無比的「Knockin' On Heaven's Door」的手稿,晚上音樂會胡德夫就唱了這首歌
題外話是,胡德夫真的是周杰倫的師哥,他11歲從臺東大武山來到臺北求學。他就讀的淡江中學是教會學校,於是胡德夫學會了鋼琴,參加了唱詩班,還在老師那裡聽到很多西洋音樂。所以今天我們聽他唱歌,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彈著鋼琴,演唱中依然有很多西洋歌的技巧與方式,但又有著臺灣原住民音樂的自由靈魂
和胡德夫在淡江中學學會彈鋼琴不同,他的學弟周杰倫則是因為彈鋼琴不錯,被淡中音樂班錄取的
2017年的夏天,明星訪談短視頻《有物》採訪了胡德夫
2017年秋天,鳳凰為胡德夫做了一檔音樂對談節目《未央歌》
2018年,胡德夫上了三次央視,都是影響力很廣的節目
第一次是央視熱門話題綜藝《經典詠流傳》,這是一檔把詩詞和流行音樂結合的節目,也只有央視才有如此氣魄和實力,做出這樣宗師雲集的真人秀。在這個節目演唱的,都是頂尖的歌唱家和歌手
第一季他唱了《來甦 秋思》,「來甦」是臺灣的千年古歌謠,搭配元曲《天淨沙•秋思》,講述的是無盡的鄉愁
他之後唱了《鄉愁四韻》,余光中的詩為詞,這首歌最早是楊弦作曲並演唱,收錄在他的第一張專輯《中國現代民歌集》中
當時詩人余光中剛剛去世兩個月,胡德夫借著這首歌,對天上的余光中說,這個大地我過來了!很是催淚
第二季他為節目收尾壓軸,把自己的歌《牛背上的小孩》和賀知章的《回鄉偶書》結合在一起,緩緩講述自己離開家鄉54年的心情
2018年央視中秋晚會,胡德夫彈著鋼琴,演唱了他的名曲《太平洋的風》
緊接著,延續中秋晚會的熱度,CCTV4的《中國文藝》的《向經典致敬》,做了一期訪談專輯《臺灣民謠之父 胡德夫》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和臺灣著名音樂人小蟲擔任現場嘉賓
汪峰、張艾嘉、周華健等音樂人則通過VCR講述自己對胡德夫音樂的感受
央視強大的平臺,讓胡德夫,這位之前僅只有文藝青年奉為大神的臺灣民歌運動先驅,以「彈鋼琴的臺灣少數民族白髮老爺爺」形象,被更多的觀眾知曉
而風叔知道胡德夫,是早年曾經有段時間,對臺灣民歌時代心生嚮往,想更深入探究的時候,胡德夫這個名字一直被提起,然而,卻幾乎找不到他的作品
當年能艱難找到他的音樂,是在黑名單工作室的《搖籃曲》專輯中,有《搖籃曲》(和王明輝)《不不歌》《淡水河》三首歌(鵝廠沒有,請移步蝦米和網易雲音樂試聽)
這張專輯中的胡德夫玩兒得很動感,後來才知道那叫「海洋藍調」
黑名單工作室今年還拿到金曲獎特別貢獻獎
香港回歸那天,臺灣上華唱片出了一張兩岸三地音樂的人的合集《七月一日生》,老崔、輪迴、黑豹、李傑都有參與,胡德夫和楊祖珺合作的《少年中國》以及胡德夫的《最最遙遠的路》也收在唱片中,這張傳說中的唱片早就絕版
白巖松在節目中說的97、98年前後聽到的《最最遙遠的路》,應該說的就是這張《七月一日生》
胡德夫真的出第一張專輯,是2005年4月15日的《匆匆》專輯,距離他和楊弦一起引領臺灣民歌運動,此去已整30年
也就是說,中文流行音樂往上溯源的那個「第一人」,30年後才出自己第一張個人專輯
《匆匆》這張專輯,入圍了2006年舉行的第17屆金曲獎六個獎項
當年已經55歲的胡德夫,入圍了金曲獎最佳國語演唱人獎,這是一件創紀錄的事!
他和後輩張學友、林志炫、陶喆、王力宏、吳克群競爭,最後是王力宏勝出(《蓋世英雄》)
得獎的王力宏興奮地把和他擁抱的胡德夫抱了起來
在最佳國語流行音樂專輯獎上,《匆匆》輸給了陶喆的《太平盛世》
在最佳作曲人獎上,《太平洋的風》輸給了戴佩妮的《愛瘋了》
不過,《太平洋的風》這首歌,還是拿到最佳作詞人獎,以及最重要獎項之一的最佳年度歌曲獎
但這張《匆匆》並沒有很快引進大陸,當時風叔客居上海,也沒能買到臺灣版唱片,那個時代還沒有幾大在線音樂平臺,某寶代購還沒興起,很抱歉只能聽到非正規渠道
2007年,臺灣著名電影攝影師陳懷恩導演了一部環島騎行電影《練習曲》,這部電影對臺灣環島騎行產業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風叔遇見好多去臺灣環島騎行的朋友,都說是看了這部電影才心嚮往之的
但風叔對這部電影印象最深的,是騎車的東明相,在臺東遇見對面的胡德夫的鼓勵:加油喔!
胡德夫在這部電影裡,在家鄉的海邊,唱起《太平洋的風》
心馳神往了12年後,風叔才開始了自己的環島之旅,手機裡存好了整張《匆匆》循環,在大武鄉的時候,放了這首《大武山美麗的媽媽》
在臺東的海邊,放了《最最遙遠的路》
2007年的臺灣電影《最遙遠的距離》用了胡德夫的這首《最最遙遠的路》。桂綸鎂放空徒步的海邊沿線,就是胡德夫的家鄉臺東一帶
很可惜,這部電影拍在《海角七號》崛起的前夜,那個時候在臺灣拍電影是註定要賠本的,這部電影的導演林靖傑因此背上了巨額債務,不得不做其它工作來償還,直到七年後才有長片推出
而《牛背上的小孩》,最早是胡德夫在洪小喬主持的節目裡演唱的
但是這首歌被介紹到大陸,已經超過35年了!
1984年(請注意這個神奇的時間),上海音像公司為當年很紅的歌星莊魯迅出版了一張個人專輯,分成磁帶和黑膠版,收錄的歌曲大部分都是所謂的臺灣校園歌曲(其實就是民歌時代的歌),其中就有《牛背上的小孩》,這一版有一種夕陽無限好的感覺
上海音像的「老鷹+大象」LGOG是不是引發引進版臺灣歌星磁帶的童年回憶呢?
1985年(請再注意這個神奇的年份),中唱廣州公司為當時的青年歌手寧林出了一盤叫《細雨中的小村莊》的磁帶,裡面也有《牛背上的小孩》,寧林是民族唱法,又是另外一種高亢清亮的味道
20年後,《牛背上的小孩》原作者胡德夫才真正將它CD化,大家聽到的,是一個雄渾又舉重若輕的鋼琴伴奏的原版
2011年,創新的原創電影·音樂·劇《很久沒有敬我了你》,講述關於音樂夢想實現和尋找音樂記憶的故事,其中就有胡德夫的這首《牛背上的小孩》
2011年11月,胡德夫推出第二張專輯《大武山藍調》,結合西洋與民族流行元素於一身的英文專輯,其中的《Power in me》因為有張惠妹的合作,而被更多歌迷關注到
2014年,胡德夫出了他的第二張個人普通話專輯《芬芳的山谷》,其中有兩首民歌時代的名曲《橄欖樹》和《答案》
2017年,臺灣導演王育麟拍出電影《阿莉芙》,講述邊緣的LGBT人群的故事。胡德夫受邀出演片中變性男孩阿莉芙的父親
阿莉芙是個猶豫在改變性別和繼承部落頭目之間的男孩,身為排灣人頭目的父親,發現這個秘密後也非常矛盾
最後的結局是頗讓人意外但又圓滿的。可以說這個角色是為胡德夫量身定做的,沒有人能演出他的氣勢和身份感,這也是胡德夫第一次在電影中擔任主要角色
《阿莉芙》雖然票房很慘,甚至連胡德夫家鄉臺東都沒什麼排片,但這部電影在中文電影史上,可以標註為首部全片討論LGBT人群的電影,具有歷史意義
片中扮演變性人的陳竹升(下圖左),還獲得了當年金馬獎的最佳男配角
同一年,胡德夫出版了《時光》概念專輯,收入作品多為1970年代曾經演唱的歌,是68歲的胡德夫和20歲的胡德夫的對話,這張專輯的臺版概念限定CD堪稱近年來華語專輯設計之巔峰,用的是德國專利的PS材質透明光碟盒,厚達416頁的寫真書《胡德夫的時光》,是有史以來最直觀和翔實的胡德夫渾厚人生的記錄
風叔今年去臺灣環島騎行後,在快要熄燈的敦南誠品,淘到最後一套《時光》限定版CD,磚頭一樣重,後來把它送了成都的好友
臺灣限定版CD是這樣的
大陸版限定版CD,也出得極少
大陸標準版CD
臺灣版黑膠
大陸版黑膠
《時光》裡收錄了《了不起的匠人》主題曲《無涯》,已故臺灣詩人周夢蝶作詞的《菩提樹下》《月河》,更有藝術家鍾喬的著名詩作為詞的先行單曲《撕裂》,這首歌在單曲的時候,就拿到2017華語金曲獎「年度最佳國語歌曲」、豆瓣音樂2016年度阿比鹿音樂獎「年度民謠單曲」等多項大獎
《時光》中還有一首《海鷗飛吧》,最早是滾石唱片的第一張專輯《三人展》中李麗芬的演唱,這次胡德夫自己演繹了一次
胡德夫老師從10月開始了一輪《山谷的呼喚》音樂會,10月17日從深圳啟程,歷經10月20日的武漢,10月22日的上海(風叔聽的就是這場),本周四(11月7日)周五(11月8日)即將在西安和成都開唱
胡德夫老師每場完後都要進行唱片籤售,上海不愧是中國流行音樂重鎮,各種拿來籤的黑膠、CD、磁帶都見怪不怪了(下圖右下箭頭所指就是《時光》的概念版CD)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拿這張已經絕版,坊間可能要賣到5000元人民幣以上的楊祖珺女士的黑膠唱片給胡德夫籤名,就是這張唱片裡的歌,改變了胡德夫和楊祖珺的人生軌跡。而更讓人驚奇的,這首歌,這次音樂會被胡德夫唱了(知道它意味著什麼的歌迷,紛紛高喊「有生之年」!!)
這張唱片的復刻版CD,只發行過500張,也早就絕版,大陸存留的就更稀有了
這次跟胡德夫一起巡演的還有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演唱人得主,和胡德夫有親戚關係的陳建年,「有生之年」之外,簡直是「賺到」!
陳建年除了有《海洋》和《大地》兩張經典專輯外,他還是臺灣紀錄片導演湯湘竹的御用配樂,為湯湘竹的「回家三部曲」《海有多深》、《山有多高》、《路有多遠》配樂
音樂會的陣容中,除了陳建年,還有曾是黑名單工作室一員的大提琴家陳主惠,以及卑南音樂人吳昊恩,他們都是金曲獎得主,臺上陣容擁有超過十座以上的金曲獎盃。而陳建年和吳昊恩,以及著名歌手紀曉君,家家(紀家盈),都屬於同一個卑南人家族
胡德夫、陳主惠(大提琴者)、吳昊恩(右吹口琴者)同臺
風叔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情:你仔細看他們的行程,11月7日西安,11月8日成都,兩天連軸轉,對於一個快70歲的老人來說,真的很辛苦,但現在西安到成都的高鐵最快時間已經縮短到三小時12分,也就是說8號早上他們從西安出發,中午就到成都了(你12月8號中午在成都東站說不定能撞見他們,不過他們不是流量明星,也不需要接「車」),下午還可以彩排,晚上演出,然後火鍋和老媽蹄花,風叔都給你們安排好了行程計劃拿去不謝
理論和實踐都證明,成都和西安如果有真愛粉,兩場音樂會都是能相互趕上的
西安和成都的兩場音樂會,還是胡德夫70歲之前的最後兩場音樂會,但他說「人生70才開始」呢,這輪巡演結束後,11月10日,他將迎來70歲的生日,生快喔老師!
《山谷的呼喚》音樂會宣傳短片
成都演出的那個場子,風叔已是有十年沒去了,上一次好像是看萬芳和《城市畫報》的巡迴音樂會,這個音樂廳的聲響效果,是風叔聽遍了國內專業音樂廳裡能排到前幾名的,很適合胡德夫這種不是那麼龐大,需要純粹聆聽的音樂演出
《山谷的呼喚》音樂會目前西安、成都場還有少量餘票,聚橙網、大麥網有售
而風叔,可能還會再去成都聽一次《太平洋的風》!
文/落山風
圖片:落山風、一衣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映畫臺灣】聯絡郵箱:
771539504@qq.com
【映畫臺灣】臺北聯絡人:
劉 旭
郵箱:315861106@qq.com
(END)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文藝連萌成員
本期編輯:落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