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臺灣民謠之父,55歲出第一張唱片,66歲主演第一部電影,人生70才開始!

2021-02-09 映畫臺灣

這些年,風叔每年只去一次上海,為了上海國際電影節

可是今年風叔跑了第二次,為了看胡德夫

那麼,誰是胡德夫?

對於胡德夫老師來說,大陸認識他的聽眾,基本上分成兩個圈層

第一個圈層是對臺灣流行音樂不拘於表面的音樂層面,而要深溯到歷史層面的資深甚至骨灰級歌迷

簡單地歷史考證就是,臺灣之所以從1980年初到中期開始,成為華語流行音樂的重鎮,是因為在這之前,有一個極為熱絡的「民歌時代」(當年大陸更多的人願意叫它校園民歌時代)

風叔我儘量簡單地來說這個溯源

關於民歌時代,沒辦法深入說,太龐大浩瀚了

2005和2015年,民歌30和民歌40,兩次充滿回憶的演唱會,就是對民歌時代最好的回望

正因為有了民歌時代,才培養了臺灣1980年代唱片工業的中堅人才,從唱片公司老闆(如吳楚楚,段氏兄弟)到大咖製作人(如李宗盛)到歌手(如齊豫、蔡琴等等等等)

而民歌時代也有溯源的

楊弦、李雙澤、胡德夫被稱為臺灣民歌運動三君子,他們推動了轟轟烈烈的「民歌時代」的產生

1970年代,臺灣深受西洋流行音樂的影響,一群年輕人想「唱自己的歌」

 1975 年 6 月 6 日,楊弦在臺北中山堂舉行作品發表會,正式開啟了民歌時代

後來他發行了首張專輯《中國現代民歌集》



而和楊弦一起舉行這場音樂會的,就是胡德夫

1976年12月3日,後來被稱為「民歌之母」的電臺DJ陶曉清女士,舉行了「西洋民謠演唱會」,因為頭一天流氓滋事,胡德夫被打傷,他的好友李雙澤第二天代他上臺。對整場音樂會都唱西洋歌曲非常排斥的李雙澤,拿著一瓶可口可樂,質問臺下的學生:

「我們在菲律賓,在西班牙,在美國,喝可口可樂,聽這些歌。現在,在臺灣,我們還是喝可口可樂,聽這些歌。」

李雙澤高喊道——

「我們到底有沒有自己的歌?

第二天,臺灣校園爆發了「唱自己的歌」的熱烈討論(如果放在現在可能就是微博超話大宕機),這就是有名的「可口可樂事件」,也叫作淡江事件,它也是民歌時代開端的標誌

李雙澤留下的極少的照片之一

1977年9月,李雙澤因在淡江附近海邊救人而去世,胡德夫和民歌手楊祖珺連夜錄下李雙澤的遺作,在李雙澤的告別式上播放。但他倆也因為這首歌遭到封殺,幾乎完全終止了音樂事業。胡德夫離開心愛的音樂行當,去為弱勢群體發聲多年

2016年,臺灣導演侯季然推出紀錄片《四十年》,這部電影紀錄了民歌時代的產生緣起,海報中那個提著皮箱搭飛機離開家鄉的人,就是楊弦。楊弦1982年去美國學醫,後來從事健康事業

這款人物白描海報,中心左邊的人物就是胡德夫

而大陸另一波認識胡德夫的圈層,是電視觀眾

2017年初,央視做了一檔文化節目《朗讀者》,董卿邀請眾多名人到節目中朗讀美文,這個節目的影響力可以說是現象級的,胡德夫受邀在節目中彈唱他的名曲《匆匆》和《最最遙遠的距離》,央視對胡德夫的介紹是「臺灣民謠之父」。錄第一期《朗讀者》的時候,胡德夫的眼疾很嚴重,之後他做了白內障手術,雙眼視力恢復正常


《朗讀者》第二季還邀請他演唱主題曲《一幅畫》

之後,一檔製作精細的慢綜藝《了不起的匠人》,請來胡德夫演唱主題曲《無涯》,這首歌是臺灣民歌時代另一位先驅李泰祥先生作曲的遺作,詞來自高信疆先生的一首新詩,從創作到發表,經歷了30年的光陰

還是2017年,也是一檔非常小眾,但是在文藝(文學)觀眾中口碑很好的節目《春天讀詩4》,請來胡德夫朗誦鮑勃·迪倫(Bob Dylan)的經典名曲「Blowin' in the Wind」(《答案在風中飄》)的歌詞

很有意思的是,胡德夫這次的《山谷的呼喚》音樂會上海站演出的時候,鮑勃·迪倫藝術大展剛好在上海開展,不知道胡德夫老師去看沒(風叔去看的那天,出來正好撞見胡德夫的學弟周杰倫)

當天在這個展覽看到經典無比的「Knockin' On Heaven's Door」的手稿,晚上音樂會胡德夫就唱了這首歌

題外話是,胡德夫真的是周杰倫的師哥,他11歲從臺東大武山來到臺北求學。他就讀的淡江中學是教會學校,於是胡德夫學會了鋼琴,參加了唱詩班,還在老師那裡聽到很多西洋音樂。所以今天我們聽他唱歌,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彈著鋼琴,演唱中依然有很多西洋歌的技巧與方式,但又有著臺灣原住民音樂的自由靈魂

和胡德夫在淡江中學學會彈鋼琴不同,他的學弟周杰倫則是因為彈鋼琴不錯,被淡中音樂班錄取的

2017年的夏天,明星訪談短視頻《有物》採訪了胡德夫

2017年秋天,鳳凰為胡德夫做了一檔音樂對談節目《未央歌》

2018年,胡德夫上了三次央視,都是影響力很廣的節目

第一次是央視熱門話題綜藝《經典詠流傳》,這是一檔把詩詞和流行音樂結合的節目,也只有央視才有如此氣魄和實力,做出這樣宗師雲集的真人秀。在這個節目演唱的,都是頂尖的歌唱家和歌手

第一季他唱了《來甦 秋思》,「來甦」是臺灣的千年古歌謠,搭配元曲《天淨沙•秋思》,講述的是無盡的鄉愁

他之後唱了《鄉愁四韻》,余光中的詩為詞,這首歌最早是楊弦作曲並演唱,收錄在他的第一張專輯《中國現代民歌集》中

當時詩人余光中剛剛去世兩個月,胡德夫借著這首歌,對天上的余光中說,這個大地我過來了!很是催淚

第二季他為節目收尾壓軸,把自己的歌《牛背上的小孩》和賀知章的《回鄉偶書》結合在一起,緩緩講述自己離開家鄉54年的心情

2018年央視中秋晚會,胡德夫彈著鋼琴,演唱了他的名曲《太平洋的風》

緊接著,延續中秋晚會的熱度,CCTV4的《中國文藝》的《向經典致敬》,做了一期訪談專輯《臺灣民謠之父 胡德夫》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和臺灣著名音樂人小蟲擔任現場嘉賓

汪峰、張艾嘉、周華健等音樂人則通過VCR講述自己對胡德夫音樂的感受

央視強大的平臺,讓胡德夫,這位之前僅只有文藝青年奉為大神的臺灣民歌運動先驅,以「彈鋼琴的臺灣少數民族白髮老爺爺」形象,被更多的觀眾知曉

而風叔知道胡德夫,是早年曾經有段時間,對臺灣民歌時代心生嚮往,想更深入探究的時候,胡德夫這個名字一直被提起,然而,卻幾乎找不到他的作品

當年能艱難找到他的音樂,是在黑名單工作室的《搖籃曲》專輯中,有《搖籃曲》(和王明輝)《不不歌》《淡水河》三首歌(鵝廠沒有,請移步蝦米和網易雲音樂試聽)

這張專輯中的胡德夫玩兒得很動感,後來才知道那叫「海洋藍調」

黑名單工作室今年還拿到金曲獎特別貢獻獎

香港回歸那天,臺灣上華唱片出了一張兩岸三地音樂的人的合集《七月一日生》,老崔、輪迴、黑豹、李傑都有參與,胡德夫和楊祖珺合作的《少年中國》以及胡德夫的《最最遙遠的路》也收在唱片中,這張傳說中的唱片早就絕版

白巖松在節目中說的97、98年前後聽到的《最最遙遠的路》,應該說的就是這張《七月一日生》

胡德夫真的出第一張專輯,是2005年4月15日的《匆匆》專輯,距離他和楊弦一起引領臺灣民歌運動,此去已整30年

也就是說,中文流行音樂往上溯源的那個「第一人」,30年後才出自己第一張個人專輯

《匆匆》這張專輯,入圍了2006年舉行的第17屆金曲獎六個獎項

當年已經55歲的胡德夫,入圍了金曲獎最佳國語演唱人獎,這是一件創紀錄的事!

他和後輩張學友、林志炫、陶喆、王力宏、吳克群競爭,最後是王力宏勝出(《蓋世英雄》)

得獎的王力宏興奮地把和他擁抱的胡德夫抱了起來

在最佳國語流行音樂專輯獎上,《匆匆》輸給了陶喆的《太平盛世》

在最佳作曲人獎上,《太平洋的風》輸給了戴佩妮的《愛瘋了》

不過,《太平洋的風》這首歌,還是拿到最佳作詞人獎,以及最重要獎項之一的最佳年度歌曲獎

但這張《匆匆》並沒有很快引進大陸,當時風叔客居上海,也沒能買到臺灣版唱片,那個時代還沒有幾大在線音樂平臺,某寶代購還沒興起,很抱歉只能聽到非正規渠道

2007年,臺灣著名電影攝影師陳懷恩導演了一部環島騎行電影《練習曲》,這部電影對臺灣環島騎行產業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風叔遇見好多去臺灣環島騎行的朋友,都說是看了這部電影才心嚮往之的

但風叔對這部電影印象最深的,是騎車的東明相,在臺東遇見對面的胡德夫的鼓勵:加油喔!

胡德夫在這部電影裡,在家鄉的海邊,唱起《太平洋的風》

心馳神往了12年後,風叔才開始了自己的環島之旅,手機裡存好了整張《匆匆》循環,在大武鄉的時候,放了這首《大武山美麗的媽媽》

在臺東的海邊,放了《最最遙遠的路》

2007年的臺灣電影《最遙遠的距離》用了胡德夫的這首《最最遙遠的路》。桂綸鎂放空徒步的海邊沿線,就是胡德夫的家鄉臺東一帶

很可惜,這部電影拍在《海角七號》崛起的前夜,那個時候在臺灣拍電影是註定要賠本的,這部電影的導演林靖傑因此背上了巨額債務,不得不做其它工作來償還,直到七年後才有長片推出

而《牛背上的小孩》,最早是胡德夫在洪小喬主持的節目裡演唱的

但是這首歌被介紹到大陸,已經超過35年了!

1984年(請注意這個神奇的時間),上海音像公司為當年很紅的歌星莊魯迅出版了一張個人專輯,分成磁帶和黑膠版,收錄的歌曲大部分都是所謂的臺灣校園歌曲(其實就是民歌時代的歌),其中就有《牛背上的小孩》,這一版有一種夕陽無限好的感覺

上海音像的「老鷹+大象」LGOG是不是引發引進版臺灣歌星磁帶的童年回憶呢?

1985年(請再注意這個神奇的年份),中唱廣州公司為當時的青年歌手寧林出了一盤叫《細雨中的小村莊》的磁帶,裡面也有《牛背上的小孩》,寧林是民族唱法,又是另外一種高亢清亮的味道

20年後,《牛背上的小孩》原作者胡德夫才真正將它CD化,大家聽到的,是一個雄渾又舉重若輕的鋼琴伴奏的原版

2011年,創新的原創電影·音樂·劇《很久沒有敬我了你》,講述關於音樂夢想實現和尋找音樂記憶的故事,其中就有胡德夫的這首《牛背上的小孩》

2011年11月,胡德夫推出第二張專輯《大武山藍調》,結合西洋與民族流行元素於一身的英文專輯,其中的《Power in me》因為有張惠妹的合作,而被更多歌迷關注到

2014年,胡德夫出了他的第二張個人普通話專輯《芬芳的山谷》,其中有兩首民歌時代的名曲《橄欖樹》和《答案》

2017年,臺灣導演王育麟拍出電影《阿莉芙》,講述邊緣的LGBT人群的故事。胡德夫受邀出演片中變性男孩阿莉芙的父親

阿莉芙是個猶豫在改變性別和繼承部落頭目之間的男孩,身為排灣人頭目的父親,發現這個秘密後也非常矛盾

最後的結局是頗讓人意外但又圓滿的。可以說這個角色是為胡德夫量身定做的,沒有人能演出他的氣勢和身份感,這也是胡德夫第一次在電影中擔任主要角色

《阿莉芙》雖然票房很慘,甚至連胡德夫家鄉臺東都沒什麼排片,但這部電影在中文電影史上,可以標註為首部全片討論LGBT人群的電影,具有歷史意義

片中扮演變性人的陳竹升(下圖左),還獲得了當年金馬獎的最佳男配角

同一年,胡德夫出版了《時光》概念專輯,收入作品多為1970年代曾經演唱的歌,是68歲的胡德夫和20歲的胡德夫的對話,這張專輯的臺版概念限定CD堪稱近年來華語專輯設計之巔峰,用的是德國專利的PS材質透明光碟盒,厚達416頁的寫真書《胡德夫的時光》,是有史以來最直觀和翔實的胡德夫渾厚人生的記錄

風叔今年去臺灣環島騎行後,在快要熄燈的敦南誠品,淘到最後一套《時光》限定版CD,磚頭一樣重,後來把它送了成都的好友

臺灣限定版CD是這樣的

大陸版限定版CD,也出得極少

大陸標準版CD

臺灣版黑膠

大陸版黑膠

《時光》裡收錄了《了不起的匠人》主題曲《無涯》,已故臺灣詩人周夢蝶作詞的《菩提樹下》《月河》,更有藝術家鍾喬的著名詩作為詞的先行單曲《撕裂》,這首歌在單曲的時候,就拿到2017華語金曲獎「年度最佳國語歌曲」、豆瓣音樂2016年度阿比鹿音樂獎「年度民謠單曲」等多項大獎

《時光》中還有一首《海鷗飛吧》,最早是滾石唱片的第一張專輯《三人展》中李麗芬的演唱,這次胡德夫自己演繹了一次

胡德夫老師從10月開始了一輪《山谷的呼喚》音樂會,10月17日從深圳啟程,歷經10月20日的武漢,10月22日的上海(風叔聽的就是這場),本周四(11月7日)周五(11月8日)即將在西安和成都開唱

胡德夫老師每場完後都要進行唱片籤售,上海不愧是中國流行音樂重鎮,各種拿來籤的黑膠、CD、磁帶都見怪不怪了(下圖右下箭頭所指就是《時光》的概念版CD)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拿這張已經絕版,坊間可能要賣到5000元人民幣以上的楊祖珺女士的黑膠唱片給胡德夫籤名,就是這張唱片裡的歌,改變了胡德夫和楊祖珺的人生軌跡。而更讓人驚奇的,這首歌,這次音樂會被胡德夫唱了(知道它意味著什麼的歌迷,紛紛高喊「有生之年」!!)

這張唱片的復刻版CD,只發行過500張,也早就絕版,大陸存留的就更稀有了

這次跟胡德夫一起巡演的還有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演唱人得主,和胡德夫有親戚關係的陳建年,「有生之年」之外,簡直是「賺到」!

陳建年除了有《海洋》和《大地》兩張經典專輯外,他還是臺灣紀錄片導演湯湘竹的御用配樂,為湯湘竹的「回家三部曲」《海有多深》、《山有多高》、《路有多遠》配樂

音樂會的陣容中,除了陳建年,還有曾是黑名單工作室一員的大提琴家陳主惠,以及卑南音樂人吳昊恩,他們都是金曲獎得主,臺上陣容擁有超過十座以上的金曲獎盃。而陳建年和吳昊恩,以及著名歌手紀曉君,家家(紀家盈),都屬於同一個卑南人家族

胡德夫、陳主惠(大提琴者)、吳昊恩(右吹口琴者)同臺

風叔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情:你仔細看他們的行程,11月7日西安,11月8日成都,兩天連軸轉,對於一個快70歲的老人來說,真的很辛苦,但現在西安到成都的高鐵最快時間已經縮短到三小時12分,也就是說8號早上他們從西安出發,中午就到成都了(你12月8號中午在成都東站說不定能撞見他們,不過他們不是流量明星,也不需要接「車」),下午還可以彩排,晚上演出,然後火鍋和老媽蹄花,風叔都給你們安排好了行程計劃拿去不謝

理論和實踐都證明,成都和西安如果有真愛粉,兩場音樂會都是能相互趕上的

西安和成都的兩場音樂會,還是胡德夫70歲之前的最後兩場音樂會,但他說「人生70才開始」呢,這輪巡演結束後,11月10日,他將迎來70歲的生日,生快喔老師!

《山谷的呼喚》音樂會宣傳短片

成都演出的那個場子,風叔已是有十年沒去了,上一次好像是看萬芳和《城市畫報》的巡迴音樂會,這個音樂廳的聲響效果,是風叔聽遍了國內專業音樂廳裡能排到前幾名的,很適合胡德夫這種不是那麼龐大,需要純粹聆聽的音樂演出

《山谷的呼喚》音樂會目前西安、成都場還有少量餘票,聚橙網、大麥網有售

而風叔,可能還會再去成都聽一次《太平洋的風》!

文/落山風

圖片:落山風、一衣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映畫臺灣】聯絡郵箱:

771539504@qq.com

【映畫臺灣】臺北聯絡人:

劉    旭

郵箱:315861106@qq.com

(END)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文藝連萌成員

本期編輯:落山風

相關焦點

  • 他是「臺灣民歌之父」,卻在55歲才出了第一張專輯
    分手時,大哥叮囑胡德夫要好好讀書,可這名身上流著排灣族和卑南族血液的臺灣原住民小孩卻自此開始浪跡歲月。大學輟學的他成了歌手,一臺鋼琴、一個人,凝神唱著,從年輕唱到頭髮花白,用深沉厚實、浸滿滄桑的歌聲,唱出臺灣最動人的呼喚。人們稱他為「臺灣民歌之父」,知名導演蔡明亮形容胡德夫的歌聲:「誠實有魂魄,召喚我們失去的山林河川,(包括那些)遺忘的海與天空,(在他的歌聲中)都回來了。」
  • 這位臺灣電影歌曲女王如果還活著,今天66歲了
    某著名國際網站,今天以這樣的方式紀念鳳飛飛66歲冥誕鳳飛飛是1970年代的電影歌曲女王,但她是從唱剛剛興起的電視劇和歌唱電視節目歌曲開始的,1973年3月她在海山唱片出版了一張《串串風鈴響》,這張唱片中收錄了電影《串串風鈴響》的主題曲和插曲,這應該是她最早演唱的電影歌曲
  • 他68歲了歌聲依舊唱哭無數人,人生仿佛一部臺灣現代音樂史
    李雙澤在臺上唱起《國父紀念歌》的調子———這是臺灣人小學課本第二頁的曲目。 事件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成為媒體爭相報導的「淡江事件」,絕大多數的人們都贊同並開始響應李雙澤的號召。 而胡德夫、李雙澤引領的臺灣校園民謠時代,也就此開始。
  • 華語最美民謠女聲,第一張專輯就叫《後浪》
    最開始聽到B站的《後浪》的時候,我以為是我的好朋友後浪電影學院贊助的(笑),後來才發現並不是。後浪電影學院叢書,是在華語影迷中影響力很大的一套經典電影綜合教程。這是最新的一本,日本導演鹽田明彥的《映畫術 : 如此導戲何以抓住人心》但今天風叔想說的是另外一個音樂領域的「後浪」,由這張名叫《後浪》的唱片開始。1988年初,臺灣點將唱片公司推出了一個21歲的新人女歌手,名叫曾淑勤,她的第一張唱片,就叫《後浪》。
  • 金曲獎上打敗周杰倫的歌手,55歲才推出第一張專輯
    李雙澤在淡江大學丟掉手中的可樂瓶,提出「唱自己的歌」,民歌運動由此拉開序幕;楊弦發表《中國現代民歌集》,是首張集結出版的民歌唱片,並且首開創作演唱會的風氣,其意義不啻於民歌運動打響的「第一槍」;胡德夫則是臺灣原住民,一生都以「戰士」的姿態抗爭,不論在樂壇還是社會。歷史的機緣巧合中,如果沒有這3個人的橫空出世,也許就沒有後來改寫華語音樂走向的民歌運動。
  • 她是《魯冰花》首唱者,華語民謠最美女聲,第一張專輯叫《後浪》
    最開始聽到《後浪》的時候,我以為是我的好朋友後浪電影學院贊助的(笑),後來才發現並不是。後浪電影學院叢書,是在華語影迷中影響力很大的一套經典電影綜合教程。這是最新的一本,日本導演鹽田明彥的《映畫術 : 如此導戲何以抓住人心》但今天風叔想說的是另外一個音樂領域的「後浪」,由這張名叫《後浪》的唱片開始。1988年初,臺灣點將唱片公司推出了一個21歲的新人女歌手,名叫曾淑勤,她的第一張唱片,就叫《後浪》。
  • 有一種情懷叫臺灣民謠
    臺灣民歌運動從發起到現在,已經超過四十年的歷史。這四十年來,臺灣流行音樂的發展從綻放到衰落,網際網路的衝擊加上創作力的衰竭,唱片銷量節節敗退。人們聽歌的方式變了,心態也變了,有一段時間,好像很多人都不願意再聽民歌或民謠。
  • 多年來,他一直在收集臺灣民謠
    胡德夫  也許你對他還是陌生,蔡琴、齊豫、萬芳等一眾歌手卻皆受其影響;55歲才出第一張專輯,當年即打敗呼聲頗高的周杰倫獲得金鐘獎;臺灣著名作家龍應臺說人們因他的才華而特別「寶貝」他,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說他的身體裡住著一個深沉的大風箱
  •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回溯人生軌跡:民謠唱出歲月與山河
    (除署名外,均郭樹楷攝)67歲的「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這一年很忙。在重回故鄉臺東定居數年後,他正式發表了新專輯《時光》,裡面收錄了兩首「遲到了30年的歌」———與李泰祥、高信疆兩位故友合作的絕唱《無涯》,以及已故臺灣詩人周夢蝶作詞的《菩提樹下》。他的新書《時光洄遊》也於近日出版,首次回溯了他「唱自己的歌」的人生軌跡。
  • 關於臺灣民謠,你應該知道這些人和歌
    這四十年來,臺灣流行音樂的發展從綻放到衰落,網際網路的衝擊加上創作力的衰竭,唱片銷量節節敗退。人們聽歌的方式變了,心態也變了,有一段時間,好像很多人都不願意再聽民歌或民謠。但追溯到從前,我們很多人對流行音樂最初的認識都起始於臺灣民謠,像《鄉間的小路》、《外婆的澎湖灣》、《橄欖樹》等等歌曲,三十歲以上的人都應該有深刻印象。八九十年代的卡拉OK裡,這些都是必點的曲目。簡單的吉他、打擊樂,伴隨著清新的吟唱,總讓我們想起遼闊的田野和沒有被汙染過的天空,總讓我們懷念那灑在歸家小路上的,縷縷斜陽。
  •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
    幾十年來,這位來自臺東卑南部落的民謠歌手通過親歷的人和事,有感而發創作了《匆匆》《太平洋的風》《最最遙遠的路》等歌曲,受到海峽兩岸眾多樂迷的喜愛。我們都是趕路人,珍惜光陰莫放鬆……」憑藉第一張個人專輯《匆匆》,胡德夫獲得臺灣金曲獎的最佳詞作和最佳年度歌曲。    《時光洄遊》一書中,胡德夫追溯到淡水中學的時光,從加入橄欖球隊開始講起,到跟著德姑娘學習簡單的英文歌,敲響音樂之門。後來,胡德夫曾在哥倫比亞咖啡館駐唱,機緣巧合出版第一首歌曲,與一些老友再度取得聯繫,並重逢了因種種原因幾十年未見的兒子。
  • 你真的了解民謠麼?不知道這些人,真的不能算上民謠迷!
    之後李雙澤創作出《美麗島》,《少年中國》等民謠歌曲,但是就在李雙澤為了民謠音樂不斷努力的時候,在77年因為下水救人,溺水身亡了,當時的李雙澤才28歲。雖然他沒有辦法繼續為民謠音樂作出自己的貢獻,但是他當年的一聲吶喊,振奮了很多中國民謠音樂人的心。3.五年時間,創作出三百首民謠
  • 70歲的張藝謀:導演第一部戰爭片,第一部諜戰片,第一部警匪片
    歲的張藝謀:導演第一部戰爭片,第一部諜戰片,第一部警匪片】 2020年10月14日,由《一秒鐘》由張藝謀、鄒靜之聯合編劇,張藝謀執導,張譯、劉浩存、範偉等主演,講述一個70年代中國西部農村民眾看電影的故事。2018年7月10日開機,至 2018年9月6日在敦煌拍攝完成。
  • 55歲吳朋奉猝然離世,《父後七日》成絕響,《浪子回頭》惹淚目
    55歲吳朋奉猝然離世,《父後七日》成絕響,《浪子回頭》惹淚目據臺媒報導演員吳朋奉驚傳在家中猝逝,終年55歲。消息一經傳出,大批影迷與媒體都十分震驚。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為什麼吳朋奉會突然離世,畢竟55歲的年齡還不是很大,眾人在震驚之餘,更多的則是對此表示惋惜。吳朋奉在2008年以《木棉的印記》一劇獲得迷你劇最佳男主角,也獲得過金馬獎和臺北電影節的肯定,並且在先前拍攝茄子蛋《浪子回頭》的MV,至今點擊率仍高達九千九百多萬人次,並且茄子蛋在高雄大港開唱還找他一起重現MV裡「看三小」的經典橋段。
  • 那些年,那些經典的臺灣民謠!
    一把吉他,一個簡單的節奏,清新的旋律,讓我們感受到來自臺灣民謠時代的魅力《爸爸的草鞋》原唱也是潘安邦,但在內地真正唱紅的張明敏,歌曲的前半段是來自葉佳修在金門時的經歷,當時有個老班長也是十七歲就離開大陸,跟著部隊去了臺灣,他剛過門七天的妻子就因為這樣再也沒見過。
  • 倪本初專欄:臺灣校園民謠講座與沙龍(文字記錄)
    對於專業的音樂家來說,有許多迫在眉睫的工作,比如思考中國音樂的出路,創作屬於中國人的音樂廳嚴肅音樂,以及前人從未整理過的音樂歷史等,但對於非專業的音樂人才,或者說是喜愛音樂的知識分子而言,用最單純的形式,唱出自己的心聲,才是最直接的方式----民歌。臺灣的校園民謠文化獨具一格,它崛起於民歌運動之後,又有別於傳統中國民謠和臺灣民謠,是特定歷史環境下一種文化思潮的反映。
  • 臺灣民謠教父胡德夫攜最新專輯《撕裂》隨書同步首發《我們都是趕路人》
    人生啊,就像一條路,一會兒西,一會兒東,匆匆,匆匆。人生啊,就像一條路,一會兒西,一會兒東,匆匆,匆匆。◎20世紀70年代,胡德夫與楊弦、李雙澤推動了被稱為「整個華語流行音樂啟蒙運動的民歌運動」。◎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說他的身體裡住著一個深沉的大風箱,他一開口,你就能明白白巖松為什麼說「恨不得立即給他下跪」。◎李宗盛、蔡琴、齊豫、萬芳等一眾歌手皆受其影響。◎55歲才出第一張專輯,當年即打敗呼聲頗高的周杰倫獲得金鐘獎。◎臺灣著名作家龍應臺說人們因他的才華而特別「寶貝」他。◎人生啊,就像一條路,一會兒西一會兒東,匆匆,匆匆。
  • 55歲溫兆倫49歲陳松齡,時隔29年再合作,結果有點意外
    溫情搞笑過後,開始有網友為陳松伶和溫兆倫的狀態唏噓。陳松伶雖然保養得當,但還是能看出頸紋明顯,臉上的皮膚也開始鬆弛。溫兆倫更是滿臉細紋,看起來滄桑了不少。昔日男神女神級別的人物如今也開始老去,果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 《春潮》中的她,50歲後才迎來人生之春
    作為一位臺灣出生、香港生長的資深演員,金燕玲塑造這位東北老媽,除了口音稍微有點南方腔調,眼眉間的功力,拿捏得如此準繩。春潮金燕玲早年曾演過《地下情》和《人民英雄》這樣帶有鮮明香港新浪潮印記的電影。在臺灣,她又是楊德昌電影的綠葉。從影五十年,手握六座獎盃。
  • 臺灣第一代玉女偶像去世!她還演過侯孝賢編劇的電影
    印象中她離開歌壇很早,現在差不多也才60歲左右吧。這種消息,還是得去微博,得到的消息,是肯定的。網上基本上都用了這張沈雁的照片,但其實這張照得並不漂亮。她19歲的時候參加中華電視臺的訓練班出道。藝名沈雁取的是「沉魚落雁」的意思(沈是沉的本字)。那個時候歌星都是要拜臺灣「老三臺」碼頭的,沈雁是華視訓練班畢業,屬於華視的基本歌星,當然被華視力捧,而唱片約則是籤給了當年非常有實力的歌林唱片。歌林當年有多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