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周潤發出生在香港南丫島的一戶鄉下人家,乳名為「細狗」。
在廣東話裡,「細狗」即「小狗」。名字樸實,卻蘊含著父母最殷切的期待:不求大富大貴,只盼平安順遂。
由於家境貧寒,幼時的周潤發常年穿著不成對的人字拖,鞋頭要麼都向右,要麼都向左。那時,他的夢想是能擁有一雙價值5塊錢的白球鞋。
多年以後,窮人家的孩子周潤發苦盡甘來,收穫了無數人求之不得的財富功名。
可很快,他又將幾十億家財悉數散盡,擠地鐵、逛菜市、踩著拖鞋穿梭於尋常巷陌。
浪奔浪流,即使他不在江湖,江湖中仍有他的傳說。
周潤發讀中學時,父親因病去世,家裡的頂梁柱倒下,主要的經濟來源被切斷,他被迫輟學。
為了生存,年紀尚小的周潤發扛起家庭的重擔,莽莽撞撞地踏入社會。
他做過電子廠童工、服務生、推銷員、信差、商行侍役……生活在社會底層,他嘗遍了命運的艱澀,看透了世態的涼薄。
童年周潤發(右)
那年,周潤發在酒店做接待,每天的工作就是迎來送往、幫客人擦車。
一日,一輛勞斯萊斯停在了酒店門口,車主吩咐周潤發洗車。
他第一次見到如此漂亮的車,不免又驚又喜,樂顛顛地忙活起來。
清洗完畢後,周潤發看著錚亮的豪車,猶豫了好一會兒,最終還是忍不住摸了摸那帶著真皮套的方向盤。
不料這一舉動恰巧被車主看到,當場給了周潤發一記耳光,並怒斥道:
「把你的髒手拿開,像你這種人,一輩子也坐不起勞斯萊斯!」
這句話深深地刺痛了少年周潤發。他暗暗發誓:這輩子,一定要買一輛勞斯萊斯。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18歲那年,周潤發終於爭取到一張命運的船票。
當時,TVB創辦的「藝員培訓班」正在招收學員,沒有學歷要求,周潤發決定去試一試。
然而,由於沒有任何表演經驗,他表現得非常糟糕,5位考官中有4位給出了淘汰,唯獨「香港話劇之父」鍾景輝認為他是個可造之才,一意孤行留下了他。
周潤發(右)從訓練班順利畢業
在經歷一年的培訓之後,周潤發開啟了跑龍套生涯。
與其他藝人不同,踏入片場的周潤發沒想過當明星,也沒想過「紅」,他演戲僅僅是為了「討工作」。
第一年工資500塊,兩年後漲到900塊,周潤發很高興,覺得日子有了盼頭。
龍套演員被罵是常事,好在周潤發心境平和,也夠堅持。那一個個微不足道的小角色背後,是默默努力的靈魂。
周潤發
慢慢地,他開始擔綱一些有分量的角色。
1980年,鄭少秋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辭演《上海灘》,他嚮導演組力薦曾經合作過的周潤發。
於是,周潤發有了和「許文強」的緣分。
《上海灘》播出後,那個頭戴大禮帽、身穿黑風衣、冷酷清高卻重情重義的許文強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經典,他們說:周潤發之後,再無許文強。
26歲的周潤發,一夜成名。
周潤發《上海灘》
多年後,在一次頒獎盛典上,周潤發用單膝跪地的方式為鄭少秋頒獎。
當主持人問起原因時,他只是簡單地回應了兩個字:謝謝。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鄭少秋的提攜之恩,他始終牢記在心。
在電視劇界聲名鵲起的周潤發,卻在進軍電影界時四處碰壁。
從1976年到1986年,整整10年時間,由周潤發主演的電影幾乎全都賠錢,他因此成了有名的「票房毒藥」。
而與此同時,狄龍剛被邵氏公司辭退,張國榮正飽受輿論的壓力,吳宇森懷才不遇。
幾個人的日子都不好過,機緣巧合下湊到一起,竟開創了香港黑幫英雄片的先河。
《英雄本色》經典鏡頭
1986年,《英雄本色》橫空出世,張徹建立的「暴力美學」被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層次,更加暴力、更加唯美,切中了時代的脈搏。
說到影片中最深入人心的角色,一定繞不開周潤發的「小馬哥」。
次年,第六屆金像獎頒獎典禮,32歲的周潤發站上了領獎臺。
他穿著一身休閒的綠色夾克,頭髮蓬亂,風塵僕僕——已經陪跑了三屆的他,抱著繼續陪跑的心態從片場匆匆趕來,未曾想自己會奪得影帝。
周潤發憑藉《英雄本色》獲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發表獲獎感言時,他說:
「我等了三屆,為何在我最沒有心理準備、穿得最隨便時,才得到這個獎?」
那時的他,率真爽朗,眼裡有光、有遠方。
感言最後,周潤發掏出一張喜帖:「不好意思,我又要結婚了。」
在這之前,他有過兩段無疾而終的戀情和一段失敗的婚姻,並由此決定不再結婚。
然而,緣分天定,周潤發遇到了陳薈蓮。
對婚姻的所有失望、糾結和擔憂,最終通通抵不過一個「愛」字。
周潤發與妻子陳薈蓮
他是影壇巨星,站在光芒的中央,為了給妻子足夠的安全感,他主動上交財政大權,每月只給自己留800塊。
婚後不久,他們有了一個女兒。
可惜在臨產之際,胎兒因為臍帶纏繞不幸夭折。
陳薈蓮痛心不已,幾欲崩潰。
從那時起,周潤發便決定永遠不要孩子:我害怕再讓她經歷這樣的危險和痛苦。
風風雨雨,兩人已攜手走過33年,周潤發一直保持著零緋聞的紀錄,他曾說:
「結婚這麼多年,我倆大部分時間都在一起,甚至最多都沒有分開過幾個鐘頭。」
「發哥發嫂」已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詞語,包含著周、陳的相濡以沫,琴瑟調和。
再回看那年的金像之夜,周潤發拿影帝、發喜帖,兩件人生大事一氣呵成。
可隨後,那座獎盃在趕回片場的路上被摔成了兩截。
這一摔,似乎在暗中預示著什麼。
1987年,是香港影史上的「周潤發年」。
借著《英雄本色》的餘熱,周潤發連拍11部電影。在香港電影年度票房排行榜前十名中,他一人佔據五席。
1988年,他的三部電影——《秋天的童話》《龍虎風雲》《監獄風雲》同臺角逐金像獎,盛況空前。
周潤發憑藉《龍虎風雲》摘得第7屆金像獎影帝
人們說,只有周潤發,才能戰勝周潤發。
彼時,香港「鬼才導演」王晶正盤算著獨立執導一部賭片,他找來周潤發和劉德華,《賭神》應運而生。
那個梳著大背頭、只要幾塊巧克力便可大展神威的「高進」,成了香港影史上難以超越的神話。
周潤發《賭神》
沒有天賜的稟賦,只有搏出的成功。
生吞12個雞蛋、跳蛆蟲亂爬的糞坑、三個月不洗澡、被暴揍得鼻青臉腫……只要劇中人物需要,他就毫不猶豫地去做。
《老虎出更》
《監獄風雲》
那些年,周潤發與周星馳、成龍並稱為「雙周一成」,是時代浪潮中最閃耀的坐標。
幼年時,他渴望擁有一雙白球鞋;初入社會,他渴望維護自己廉價的尊嚴。
後來,周潤發功成名就,卻並未因此變得冷漠、傲慢、浮華,相反,他極重道義,樸素到近乎「粗糙」。
1982年,周潤發接到電影《投奔怒海》的劇本,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決定將角色讓給劉德華。
劉德華《投奔怒海》
劉德華與周潤發一樣,也是草根階層出身,懷揣著一腔熱血孤軍奮戰。
只是當時周潤發已紅遍大江南北,而劉德華還在跑龍套。
在劉德華身上,周潤發看到了曾經的自己——青澀、醇厚、努力向命運爭取著機會。
周潤發有意提攜這個年輕人,推薦給他好的資源、鼓勵他、教他拍戲的技巧。
多年後,劉德華說:「我這輩子唯一虧欠的人,就是周潤發 。」
劉德華&周潤發
周潤發幫人,無關地位,不計回報。
那年,梁家輝被封殺,近兩年沒戲拍,無奈之下只得跑到夜市擺地攤。
周潤發得知後,帶著他去臺灣,逢人介紹一句:這是我兄弟。
周潤發&梁家輝
魯豫曾問周潤發:「你願不願意零片酬出演能獲獎的電影?」
周潤發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不願意。」
「片酬是規矩,演戲是興趣,錢可以存入基金會做慈善,但電影終究是一門生意,其次才是藝術。」
在娛樂圈,「做慈善」三個字是屢見不鮮的漂亮話。
可周潤發卻是認真的——2018年,他裸捐了全部身家56億。
成名40年,周潤發不逛高級商場,不坐名車遊艇,不用蘋果三星。
他買98元一件的體恤,穿15元一雙的拖鞋,擠地鐵、坐公交、逛菜市,與九龍城的小攤販打得火熱。
閒暇時,他會去爬山、攝影、傾聽自然。正所謂:物我兩忘,不是高人,便是妙人。
周潤發就是這樣一個妙人。
無論是當年摔碎的獎盃,還是捐出的56億,他都沒有太在意。
「看破財富」的意思並不是說覺得其不重要,而是有本事拿得起,也有本事放得下。
周潤髮飾演過上百個角色,他最喜歡《臥虎藏龍》中李慕白的那句臺詞:「當你握緊雙手的時候,裡面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都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