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開獎不透明的質疑,竟有彩票中心敢用「彩票是國家開設的,真實性不容置疑」這樣毫無邏輯的話來回應。
文 | 劉文昭
最近有媒體梳理中國彩票銷量發現,今年6月份,全國共銷售彩票347.67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238.62億元,下降40.7%。不僅單月數據下降,今年上半年還首次出現彩票銷量同比負增長。中國彩票銷量怎麼突然就下降了?是人們的發財夢醒了?還是有別的原因?
銷量下降,有人覺得是基數高,有人覺得是彩票腐敗嚴重
這半年彩票銷量不僅降了,降得還不少——據統計,今年1-6月,全國累計銷售彩票2125.96億元,同比減少326.02億元,下降13.3%。
有學者覺得去年有世界盃,足球賽競猜型彩票遊戲銷量大,基數高,而今年是「小年」;隨著對彩票腐敗打擊力度加大,一些彩民會減少購彩支出,暫且觀望,比較正常。但很多網友認為,是中國彩票腐敗太嚴重,已失去了彩民的信任,自然就沒人買了。
2018年11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布了近期被查處的福彩領域4名局級領導幹部的懺悔視頻
學者和彩民的觀點有道理,但這不是彩票銷量下降的全部原因。
中國彩票腐敗嚴重,可能降低中產階級買彩票的熱情(中國彩票的公眾參與度約為20%,大大低於一些國家70%的參與度),但對購買彩票的主力人群——中低收入者來說,他們可能並不怎麼關心新聞資訊,對彩票腐敗感知有限。
即使知道彩票腐敗,但彩票發行畢竟有國家信用背書,挪用公益金跟自己也沒什麼直接關係,還是會有人在一夜暴富的感召下購買彩票。
因此,儘管彩票腐敗案件頻發,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銷量依然有不錯的增長。
有統計顯示,2005-2014年,中國彩票銷量增速一直大幅高於世界彩票增速。只是從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全國彩票銷量增幅明顯下滑,分別僅為5.2%、3.5%、5.5%。在2019年上半年首次出現負增長。
如果彩票腐敗和銷量下降關係不大,那是因為什麼?
有研究指出,買彩票不僅有中獎動機,還有娛樂、慈善或綜合性動機。可問題是,由於中國彩票的行政壟斷,相關部門對彩票創新沒有什麼興趣。
業內人士曾表示,中國彩票品種單一,缺乏人文、歷史和趣味性。已經無法同亞洲博彩業的水準進行PK了,再不改進彩票設計和玩法,遲早會被淘汰。
彩票專家、蘇國京教授對此也深有感觸。他曾舉例,我們目前某種主流玩法是根據中國一種傳統遊戲開發而來。這種遊戲在澳門份額僅為1-3%,而在內地卻是樂透玩法的主流。
在他看來,目前的遊戲品種已經不能滿足廣大彩票購買者的需求,開發速度明顯滯後於彩票業的增長速度。
除了形式老土之外,獎金低也讓一些「好賭」之人轉戰海外。據業內人士介紹,中國彩票獎金低因為在若干年前就規定了封頂是500萬,因此很多人只能以倍投的方式來實現多攬頭獎獎池的目的。
而美國強力球2美元一注,超級百萬1美元一注。歐洲百萬1.5英鎊或者2歐元一注。美國和歐洲的彩票都不封頂,也不需要倍投。理論上花2美元,如果獨贏就可以把所有獎池金額拿走。
更重要的是,這麼老土的中國彩票,銷售渠道還特別差勁。2015年,財政部、民政部、國家體育總局的一紙禁令,將此前屢遭打擊的網際網路彩票「徹底封禁」。
禁令立竿見影,在禁令之後的一小段時間內,彩票市場銷售額就下滑了3.19%。2015年全國彩票銷售理論預估應該超過4500億元,但由於一紙禁令,根據實際統計數據,2015年全國累計共銷售彩票3678.84億元,低於上一年。
在2018年世界盃的時候,多款彩票相關的App曾短時間衝進應用商店免費排行榜,這說明彩票有著龐大的市場需求。但當年8月21日,國家財政部等12部委聯合發文,再次為網際網路彩票監管加碼,強調「堅決禁止擅自利用網際網路銷售彩票行為」。
網上不能買彩票,只能去線下的彩票點。如今,年輕人吃飯都習慣了點外賣,有幾個人願意為了幾塊錢的彩票去彩票點?中國願意去實體店買彩票以中老年人為主,長此以往,彩票銷量還會繼續下降。
我們的鄰居日本已做出了改變。由於日本60%的彩票銷售額都是50歲以上彩民所貢獻,其中有93%的彩票是在實體店所銷售。為了吸引年輕人,日本宣布自2018年10月份開始,人們可以在網上購買大多數公益彩票,採取會員制模式。
「一管就死」不是好的監管
據業內人士介紹,相關部門多次查處網際網路售彩,原因有彩票腐敗、公益金分配、防沉迷、防洗錢等。
中國的彩票腐敗的確嚴重。2015年6月,國家審計署發布《彩票資金審計結果》,審計共抽查彩票資金658.15億元,審計查出虛報套取、擠佔挪用、違規採購、違規購建樓堂館所和發放津貼補貼等違法違規問題金額169.32億元,佔抽查資金總額的25.73%,超過1/4的抽查資金存在違法違規問題。
可問題是,這些問題跟彩票的銷售方式又有多大關係?蘇國京教授指出,中國的彩票已經有30年了,但到現在為止別說是彩票產業,連個行業都算不上,一個行業該具備的特徵它都沒有,比如到現在還沒有一個行業協會,法律法規也不健全,這是種種亂象的根本原因。
只有把彩票行業真正市場化,這些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事實上,改變彩票業的行政壟斷,進行企業化改制已被學界呼籲多年,但鮮有回應。甚至面對不透明的質疑,竟有彩票中心敢用「彩票是國家開設的,真實性不容置疑」這樣毫無邏輯的話來回應。
而在法律和監管完善的國家和地區,彩票發行機構可沒有這麼硬氣。據介紹,英國的彩票發行機構沒有任何我們認為的秘密可言,不但本國公民,就是我們這些外國人遠隔重洋諮詢,他們也必須出具任何彩票相關各類銷售數據、詳盡財務報告等,不得迴避。
也許有人會說,允許網際網路買彩票,萬一有人沉迷於此怎麼辦?要知道,想賭的人總會有辦法。有數據表明,2014年世界盃國內共有1萬億資金流入海外博彩公司,有專家等比推算,2018可能有超過4萬億的國內資金外流。
沒有合法途徑滿足購彩需求,就會給非法博彩提供土壤。如果這些錢買了國內彩票,留下的公益金可以支持國內體育、慈善事業,豈不更好?
至於未成年人、洗錢等問題,這些問題現在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網絡購彩可參照遊戲的防沉迷系統來識別身份,防範未成年人購彩;通過大數據技術和平臺監管,可以比過去更好地防範洗錢……
擔心「一放就亂」,對表象不問根源,一味禁止,會讓一個行業尚未成形,就已經走在衰敗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