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劇之本,專業的劇本能夠讓電影製作的每一個流程如行雲流水,資方看著動心,製片看著省心,導演看著舒心,演員看著用心。那麼什麼樣的劇本才是真正專業的劇本呢?
我們請來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阿倫·索金!
——的獲獎作品《社交網絡》為例子為大家講述劇本寫作的專業格式!
這就是《社交網絡》劇本的影印版,整個劇本長達162頁,根據好萊塢顛撲不破的規則,一頁劇本要寫一分鐘的戲,而這個劇本大大超出了120分鐘的時長限制,劇本交到導演大衛·芬奇手中,芬奇卻說:「這個劇本一點也不長。」
芬奇讓索金按照寫作時預想的語速讀出劇本,阿倫·索金念完用了整整120分鐘,於是這個劇本被一頁不改地拍了出來,成片也是不多不少整整120分鐘,可以說,這個劇本是好萊塢專業精神的極致體現。
首先是字體,劇本中的字體是CourierNew,12號字體,你可以在你的Word軟體裡找到它。Courier字體是老印表機使用的字體,這個字體是好萊塢編劇的傳統,也是鐵律,正是合適的字號保證了一分鐘一頁戲的規整。
我們在用中文寫作時,一般使用12號的黑體,由於中文的特性,很難保證一頁紙正好寫一分鐘。如果你有強迫症,可以每寫完一分鐘的戲(大概包含150字到180字對白),就用下一張紙,目前國內的很多大製作都是用這樣卡片式的形式編劇,姜文導演就是這種編劇方式的忠實擁躉。
相信我,一張紙寫一分鐘的戲,能夠讓劇本的討論和修改更簡單,也一定能提高整個劇組的效率。
下面,我們將逐一解釋《社交網絡》範例中,用紅色數字標記出來的六個劇本元素。
1、場景描述(SceneDirection)和角色動作(Action)。這句話一般出現場景標題(圖中的序號6)下面,用來對場景進行必要的描述,交代演員進行中的行為。
要點:人物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場景描述中時,英文要大寫(圖中序號6下面有一長段場景描述,我們可以看到馬克·扎戈伯格的名字大寫了),中文要加粗;
不可以有太多非視覺化的描寫,確保你寫的東西是能夠看到的,「五月的風兒有些憂傷」、「空氣中瀰漫著泥土的清香」這些文學性的描寫只能讓導演抓狂。如果一定要寫出演員的心理狀態,用儘量簡潔準確的詞語描述;
不可以有鏡頭用法或機位的描寫,那是攝像師和導演的工作。如果你就是導演,留在分鏡頭劇本裡再寫。
例子:警員633站在街口,向不遠處賣夜宵的小店走去。
2、人物名稱(Character Cue)。就是人物的名字,如果是配角,可以寫「綁匪甲」、「宋兵乙「等等。
如果人物名稱下面有對白,則名字要加粗。
3、對白(Dialogue)。人物說的臺詞,包括畫外音、獨白、旁白,都屬於臺詞。
4、輔助描寫(Parenthetical)。(V.O.)即(畫外音),畫外音和境外音要標註在人物名稱的後面,而其他說明標註在人物名稱下方,可以簡短地描寫角色動作或狀態。比如「咳嗽「、」帶著哭腔「、」興奮地「。
輔助描寫不可以太長,如果太長的話,就按照序號1的格式,寫一段動作;
5、轉場方式。即畫面之間切換的方式,我們常說的淡入、淡出、化入、融合,都是轉場的方式,在必要的時候標註出來,一般情況可以不寫。
轉場方式一定要加粗,英文則要大寫。
6、場景標題(SlugLine)。INT相當於漢語劇本中的「內「,代表內景,好萊塢的格式是」內/外景—地點—時間」,國內一般的格式是」時間—內/外景—地點「。習慣不同,兩種都可以。
好萊塢劇本中,場景標題是不能寫場號的,如第一場、第二場……因為每場戲的拍攝順序要導演決定,日本的劇本中則只寫序號,而國內的劇本有標註場號的習慣,但其實場號在實際拍攝中是沒有作用的,只要標明序號即可;
時間包括日、夜、黃昏、清晨等等,安排要符合常理,並且不能過於極端,如果因為黃昏的光線漂亮就把戲全部安排在黃昏,導演和製片人會瘋掉的。
以上就是撰寫劇本的標準格式,當然,要成為一個出色的編劇,最重要的還是對人物的塑造,對故事的把控,一個好的格式能給你的劇本一個漂亮的面子,但是還要靠動人心弦的故事來支撐它的裡子。
來源:V電影、時光影視大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