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外地盆友脫離了夫子廟、南京大牌檔的低階舌尖打卡,一頭扎進紅廟、南湖、來鳳小區等local寶藏小吃街,自以為可以假裝半個南京人。
殊不知,沒掌握一些秘而不宣的寧式混搭法則,你還是破功了,老弟!
這些混搭法,是無數土著用舌頭排列組合摸索出的黃金配比,最終成就了1+1>2的神奇味蕾體驗。
看,迎面向我們走來的老牌陣容是:藍鯨鴨血餛飩+老華友的小籠包,南湖中華麵館+陳家鴨子,老太皮肚面+李記鍋貼,大喜餛飩+英俊童子雞……
而要說這兩年最火的新秀搭配,來鳳小區的葉新鴨血粉絲+對面的烈火油酥燒餅必須擁有姓名!
河西美食荒漠的上班族,不要輕易走進來鳳小區的煙火市井,滿臉的飢餓興奮會讓你看起來像個外碼。
百米之內,闞老二鴨子、老頭燒烤攤、葉新小吃、畫家老李煎餅、汪家餛飩……隨手拎出一個,都上過頭條,當過網紅!
新店要在這片江湖殺出名聲,可得有兩把刷子。
但最近,盆友圈開始高頻出現來鳳小區新面孔:烈火油酥燒餅。並且往往跟葉新鴨血粉絲同框。
骨灰級吃貨,大概都知道茶南福園街的趙影牛羊肉湯館。店裡羊湯並不特別,但喝湯贈的烈火油酥千層餅,堪稱驚豔!
來鳳小區這家燒餅老闆趙玉環,就是趙影的哥哥。
去年3月份,他和妻子在金粟庵路租了這個門店,就在葉新對過,專做油酥燒餅。
夫妻倆是安徽亳州人,在老家縣城,一碗sa湯配塊油酥燒餅,就是最經典的皖北早餐。
沒想到,開到來鳳小區後,客人買完燒餅,轉身就帶去對面葉新吃鴨血粉絲。這張亳州名片,和南京地標美食,完美混搭!
油酥燒餅是全套亳州做法。
小麥麵粉揉成餅坯拉長,用豬油、青蔥、鹽等反覆揉勻的油酥,均勻塗抹。反覆摺疊後醒發、錘扁,最後慷慨地撒上一把白芝麻。
用明火爐,底部燒著通紅的炭火,老闆徒手伸進火爐,迅速把麵皮貼上爐壁。
兩三分鐘後,一塊挺括、熱乎噴香的燒餅出爐。餅薄如紙,漂亮的起酥層層疊疊,芝麻香氣上頭!
趁熱咬,好吃到兩眼冒星星!外面薄脆掉渣,中間油酥汪著油光,椒鹽小蔥的熱香撲了滿口。
燒餅還可以加裡脊、煎蛋、烤腸、辣條……但,醬豆炒辣椒才算神奇秘制餡料。
醬豆,皖北鄉愁一種。
每年夏天,趙玉環老家亳州,家家戶戶曬醬,煮熟的黃豆在最烈的日頭下醞釀、發酵,最終成醬濃鬱鮮甜。
從老家帶來的醬豆,跟辣椒碎一起爆炒。在剛出爐的油酥燒餅中間鋪一層,瞬間豔光四射。
像手抓餅一樣捲起,大口咬下。
薄薄的餅皮炕得金黃酥脆,一咬發出迷人的咔擦聲,中間的辣椒吸飽了醬香,甜辣過癮!
像養鴨場一樣的野生招牌
在某點評翻烈火油酥燒餅,80%都會cue到葉新。不買張餅去對面吃鴨血粉絲,是不完整的。
穩坐我心目中南京鴨血粉絲top3交椅的葉新,連招牌都很野。
從攤子到門店,葉旭東夫妻倆燙了快20年粉絲。葉新,是他們小孩的名字,「希望小店和小孩都能成長得很好」。
店裡布局很特別,兩邊坐客人,中間鐵欄圍起操作臺。站在門外,就能看見鍋氣升騰,大勺一舀,南京版風味人間撲面而來!
每天清晨,兩隻鴨子放到大鍋裡開始煨湯頭。直到鴨子熬到酥爛散架、湯色皆白,香氣四溢讓人挪不動jio。
老闆娘常年累月站在檔口燙粉絲,記憶力驚人。
老客的喜好都記得,見過最奇葩的客人,不要鴨血不要粉絲不要鴨肝鴨胗,一碗鴨腸湯吃得津津有味。
葉新獨門秘訣就是碗底那勺鴨油
碗底那一勺自家熬的鴨油堪稱葉新靈魂之筆!辣油也是鴨油熬的,辣度一般,但香氣猛烈。
一份基礎款大碗,熱乎豐足地端上桌。鴨腸鴨血鴨肝鴨肫多到流淚!連同豆腐果和香菜,鋪了滿滿一層。
湯頭極具辨識度,滾燙的老鴨湯底完全吊出了那勺鴨油的濃鬱鮮香。kuai勺辣油攪開,簡直上頭!
鴨雜處理得很乾淨,煮出孔洞的鴨血新鮮滑嫩。鴨肝細糯綿密到像剛汆出來的,透著一股子鹽滷香。
此時,掏出烈火油酥燒餅,蘸著鴨血粉絲湯吃。記住,要蘸到餅一半吸飽湯汁一半酥脆的狀態。
一口下去,半脆的餅滲著鹹鮮老鴨濃湯, 蔥油香、鴨油香、酥脆、綿軟,在舌尖爆裂交融,一湯一餅彼此成就舌尖上的高光時刻!
每天飯點,葉新的灶頭送出一碗碗熱氣氤氳的鴨血粉絲湯。對面,新出爐的烈火油酥燒餅噴香滾燙。
市井小吃的迷人,大概就在於,由一條街就可以讓味蕾抵達更多可能。
你有什麼私藏的寧式混搭法則?
攝影/ 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