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永遠是田徑最引人注目的項目,因為它最直觀的反映了人類一次次挑戰極限的艱辛和喜悅。2018年創造奇蹟之後的蘇炳添,因為傷病度過了一個本應輝煌卻最終坎坷遺憾的2019年。從傷病中恢復之後的蘇炳添開始憧憬他個人最後一屆奧運會,2020年的東京他能否代表中國、代表亞洲、代表黃種人創造一點點奇蹟呢?
縱觀百米大賽中最耀眼的奧運舞臺,黑人和白人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壟斷者,尤其是黑人,在1972慕尼黑奧運會蘇聯名將瓦萊利·鮑爾佐夫代表白人拿走最後一枚奧運金牌之後,此後至今的48年,黑人再也沒有讓奧運金牌旁落。
和從來沒有染著奧運冠軍的黃種人不同,在奧運會早期,白人在百米大賽上曾經佔據了一席之地。1896年第一屆雅典奧運會上美國白人田徑運動員託瑪斯·伯克使用「蹲踞式」起跑時曾因其姿勢古怪而受到鬨笑,但在100米預賽時他以11秒8的成績創造了這個項目的第一個現代奧運會紀錄,其後又在決賽中以12秒整的成績奪冠,他不但贏得了第一枚奧運金牌,還帶動田徑界在短跑比賽中開始普遍採用「蹲踞式」的起跑技術。
之後一直到1932年的奧運會上,都是由白人壟斷了這個項目的冠軍,儘管1936年偉傑西歐文斯開啟了黑人統治短跑的時代,但白人奪取奧運100米金牌並沒有完全因結束,1960年羅馬奧運會上,德國白人阿明·哈裡不但奪金,還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創造百米10秒紀錄的選手,1972 慕尼黑奧運會上瓦萊利·鮑爾佐夫最後一次為白人拿到奧運百米冠軍。28屆奧運會,他們11次拿走金牌。
如果從國別上看,當然是匯聚了全球精英的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大獲全勝,他們曾16次奪走奧運百米冠軍,即使在奧運會發展的初期,大部分的金牌也都是被美國隊拿到。在博爾特奧運三連的曠世奇蹟之前,美國人幾乎每次都是百米上的焦點。那麼除了美國的16枚,博爾特為牙買加強勢拿走的3枚金牌,其他金牌都誰拿了?
查看歷屆奧運百米金牌得主可知,英國運動員拿到了3枚金牌,加拿大選手有2枚,千里達及托巴哥選手1枚,德國選手1枚,南非選手1枚,蘇聯同樣有1枚金牌。奧運賽場的爭奪,某種程度上也是發展水平的競爭,歐美之所以把持田徑,大概正是由於他們經濟基礎好,訓練方式、科技水平、營養、醫學都領先一步。
所謂人種差異,在科學系統的訓練面前,大概可以忽略不計,但當所有人都前往美國訓練或者接受同水平的訓練之後,黑人還是在百米上展現出了巨大的優勢。
黃種人呢?之前百米無立錐之地是因為訓練還是基因?我們還有機會看到蘇炳添這樣的黃種人站上奧運百米領獎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