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共出版新書1180種、再版書195種/次。經過第一輪專家投票,共計45本好書入圍終評會。入圍的每本書由編輯進行「1分鐘亮點陳述」,隨後,由評審團成員現場投票,產生最終結果。
2018年度好書TOP20最為完善的新版本。《唐詩百話》是我國蜚聲中外的作家、翻譯家和編輯家施蟄存先生研究唐詩的經典著作。本書收入100餘首唐詩,按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個時期編排。本書被譽為「唐詩百科全書」。本次重版,根據施先生生前擬作修改的記錄和施先生曾詳予審讀的繁體版《唐詩百話》一一審校修訂。
國王的兩個身體:中世紀政治神學研究20世紀引人矚目的中世紀政治史作品,作者積十年之功,以其博學和睿智打造了一部難以逾越的學術經典。打破按年代敘事的史學方式,從身體史、紋章學、神學、藝術史、莎士比亞戲劇、皇室葬禮、法學等各個角度,全面展示國王權力運作的神秘機制。重新思考現代政治的起源,揭開現代國家不為人知的神聖譜系。
西方博物學大系(27種)「西方博物學大系」是大型影印文獻叢書「寰宇文獻」的一個子叢書,時間跨度為15世紀至1919年,作者分布於16個國家,寫作語種有英語、法語、拉丁語、德語、弗萊芒語等,涉及對象包括植物、昆蟲、魚類、軟體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鳥類和人類等,西方博物學史上的經典著作大致備於此編。
風調雨順·春夏秋冬跟著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的書法老師——周斌一起學書法。這套叢書融合中華傳統文化和書法教學,多樣化地呈現了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的有關知識。通過介紹「二十四節氣」的氣象文化、農事特點、民俗習慣,以及相關漢字的構字起源、書寫方法、剪紙藝術等,向中外讀者充分展示和推廣中華文化。在兼顧知識學習、文化傳承、審美提升的同時,讀本還強調實踐與運用,通過提供書法教學視頻、漢字筆順展示,及配套的描紅練習本等材料,切實提高讀者的書寫能力,幫助讀者掌握書法學習的要領,深化對書法文化的理解。
給孩子的廚房實驗室每個家的冰箱、食品櫃,甚至堆滿廢品的抽屜裡,其實藏著大量的科學實驗寶藏。這本書將向你介紹52個有趣的、富有教育意義的實驗,用家裡現有的東西就能探索科學。
春天,可以通過在窗臺種植來學習生物學。在白雪皚皚的冬日,可以嘗試做有趣的冰塊實驗,了解為什麼除雪機要在結冰的道路上撒鹽。或者,也許手上正好有一盒玉米澱粉,只要加入水就能簡單地製作出非牛頓流體,這會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孩子們會發現科學一點都不難,也一點都不可怕,科學是無處不在的。
這些實驗對小年齡的孩子足夠安全,對大年齡的孩子有足夠的吸引力,所有實驗都可以利用家裡現成的材料來開展。
書中的每一個實驗都包含實驗5個部分:實驗材料、安全提示、實驗步驟、科學揭秘、奇思妙想,所有實驗設計如同食譜一般簡單明了。
人工智慧基礎(高中版)《人工智慧基礎》是國內第一本關於人工智慧技術的高中教材。本書面向高中學生,講授了人工智慧的發展歷史、基本概念以及實際應用,使學生理解人工智慧的基本原理,特別是數據、算法與應用之間的相互關係。同時,本書結合常見的應用場景,幫助學生理解人工智慧技術(包括感知與決策)的基本工作方式,使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更深入地理解人工智慧技術的原理、能力,以及在實用中面臨的挑戰。
本書強調人工智慧基本理念與原理的傳遞,注重創造力、想像力、整體思考,以及動手能力的提升,力求啟迪學生了解人工智慧相關知識,從而為培養領先的科技創新型人才,壯大人工智慧高端人才隊伍奠定重要基礎。
繕寫室中世紀文學博士、詩人包慧怡的一本私人文學地理,一本記錄在其成長過程中影響甚遠的作家及其作品的閱讀筆記。對於莎士比亞、劉易斯·卡羅爾、王爾德、「珍珠」詩人、安吉拉·卡特、米開朗琪羅的珍視與讀解,不僅呈現出作為手藝人論手藝的精妙細膩,更表現出以寫作這門手藝為自己在這流離潰散的世界築造真正之家的努力。這本書閱讀的終結,也將帶來另一本以至更多本的開始。
華東師大版一課一練(全國版)(24種)華東師大版《一課一練》問世已超25年,曾被評為「改革開放30年最具影響力的300本書」之一。可以說,《一課一練》是上海學生課外讀物的優秀代表,已成為上海這座城市幾代人共同的記憶。
為了服務更多讀者,從2018年秋起,我們開始開發適合上海以外地區使用的《一課一練》,主要作者來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全國基礎教育最發達地區。作為教材的補充練習(課時練習版),本書參考上海《一課一練》的編寫體例,以普通學校中等偏上的學生為主要對象,立足於對教材每一課時所學內容的鞏固,涵蓋每學期的課時練習,單元練習卷和期中期末測試卷,難度上適當兼顧優等生,給優等生以思維上的拓展。
全國版《一課一練》採用大開本(大16開)頁面和寬鬆行距,方便學生做題和訂正。
教育現代化的中國之路:紀念教育改革開放40年叢書(10冊)本叢書以史為經,以論為緯,史論結合,以教育現代化為主線,從40年教育改革的主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提煉出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規律,進一步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辦什麼教育、怎麼辦教育的根本問題,從而為未來中國教育發展做出理論指引。為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講述中國故事,形成中國話語,提供中國經驗。
清算:華爾街的日常生活金融崩潰——無論是垃圾債券市場、網際網路泡沫,還是高槓桿的房地產市場——通常被解釋為市場周期的必然結果:上漲的一定會下降。在《清算》一書中,人類學家 Karen Ho 刺破了抽象的、無所不能的市場光環,揭示金融市場的繁榮和蕭條是如何形成的。
曾在投行工作過的 Karen 訪談了壓力重重的第一年的金融從業人員、工作過勞且漠然的證券分析師、渴望被僱傭的大學生、經驗豐富的董事長和總經理。這些從精英大學招聘的投資銀行家被社會化為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世界。他們得到了豐厚的報酬,條件是隨時都可能被解僱。他們的工作場所文化和特權網絡造成了這樣的印象:工作無保障會塑造性格,而員工的流動性會帶來聰明、高效的生意。基於這種與揮霍無度的交易相聯繫的流動性和補償行為文化,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家們重塑了美國企業的形象。他們的使命是創造股東價值,然而他們的做法和假設卻會產生危機。通過將投資銀行家的價值行動與市場建設和美國公司重組聯繫起來,《清算》一書揭示了華爾街特有的文化,而這種文化常常被資本主義全球化的解讀所遮蔽。
本書獲美國文化人類學學會2010年格雷戈裡·貝特森圖書獎榮譽獎。
多傑(漢藏對照)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主席張明舟推薦。
國內首部原創音樂劇繪本,改編自同名超人氣兒童音樂劇,講述藏族男孩多傑的夢境奇遇。
七歲的多傑夢見自己變成了鼠兔,掉進了一個鼠兔洞中,和牛、鼠兔、草、鳥、昆蟲等一切他喜愛的事物玩耍,堪稱「雪域高原的納尼亞傳奇」。尋找隱藏在書中的二維碼,即可收聽12首音樂劇原聲藏語歌曲。聆聽「最接近太陽」的天籟之音,擁抱純真童心和奇異幻想。
記憶,歷史,遺忘著名現象學家和解釋學家保羅·利科晚年的重要著作;保羅·利科曾任法國國際哲學學會主席、巴黎第十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哲學教授。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記憶問題受到越來越多歷史學家和哲學家的關注。全書在細緻研讀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奧古斯丁、洛克、尼採、胡塞爾、涂爾幹、布洛赫、福柯、布羅代爾、埃利亞斯、哈布瓦赫、勒高夫等諸多重要思想家的基礎上來考察記憶、歷史與遺忘這三個互相交錯又判然有別的主題,是利科從個人、職業和公共層面深入展開思考的結果。
教育公平研究譯叢(10冊)教育是讓每個人發展得「一樣好」,還是讓每個人發展得「足夠好」?平等主義是一種幻象還是一種選項?教育系統面對許多對公正的訴求,然而,這些訴求意味著什麼、如何證明它們的合理性仍然存在爭議。華東師範大學組織翻譯的10卷本《教育公平研究譯叢》,來自世界各地的作者為我們呈現了經典或前沿的研究成果,對教育公正和教育價值的關係進行討論。
教育在社會系統的運作中,能夠發揮怎樣的作用,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如何看待教育中的平等與質量之間的衝突?在教育系統中,公正、公平和平等應當以何種意義實現?在課堂中,甚至在小學課堂中,學生是否能夠以及如何感受到教學過程的公平,他們感受到的比大人們認為的少嗎?各國政府已經採取哪些措施來保障教育系統的公平與正義,其中有哪些值得借鑑的地方?全球化趨勢下,亞洲移民有哪些因素有利或有害於自身獲取社會身份認同資源?對於研究者來說,教育公平領域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分析與研究方法?
家庭教育(精裝本)為人父母者常被這些問題困擾:孩子好動怎麼辦?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孩子不肯穿衣服怎麼辦?孩子老是讓抱著睡怎麼辦?……
我國現代幼兒教育奠基人陳鶴琴先生,從兒童的心理、衛生習慣、遊戲與玩物、待人接物等方面,探討了教育兒童的101條原則,通過生動具體的事例,深入淺出地告訴家長,怎樣教育小孩。讀來生動有趣、受益良多,是值得「天下父母共讀」的家教經典。
《家庭教育》一書自1925年出版後已再版十餘次,是我國現代家庭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開創性著作。
教學設計原理(第五版修訂本)《教學設計原理》是教學設計領域的經典著作。本書秉承前四版「學習分類」和「教以學為基礎」的核心思想,在修訂中增加了鮮明的時代特色。一是突出了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等數字時代的信息技術對教學設計的影響。二是從系統的角度提出了教學系統設計的若干模型,並重點介紹了ADDIE(分析、設計、開發、實施、評價)模型,從更全面的角度刻畫了教學設計的整個過程。三是探討了建構主義思潮對教育教學尤其是教學設計的重要影響,並對和建構主義者的哲學與實踐相聯繫的問題做了分析。最後,本書反映了學生行為表現測量和教學系統評價等領域的新發展,如真實性測量以及教學系統評價的若干具體類型和方法。兩位新作者的加入也帶來了軍事與培訓領域的教學設計案例,使得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技術超出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情境,有了更廣的適用性。
羅蘭·巴特傳法國文學教授薩莫瓦約的《羅蘭·巴特傳》是法國文壇獻給羅蘭·巴特百年誕辰的重磅作品,也是迄今唯一一部權威且全面披露了大量史料檔案和珍貴照片,淋漓盡致地展現羅蘭·巴特充滿思辨的傳奇一生的著作。
作者詳盡地使用一手材料,並在敘事中對眾多隱匿的史料檔案進行甄別、咀嚼……讓讀者可以觸摸到羅蘭·巴特曾經的心跳,並將其脈搏置於那個激進時代的思想交鋒中加以描述紀錄,從而使羅蘭·巴特的個體精氣與一個時代的影像風貌得以雙重還原。
思想和行動的社會基礎:社會認知論美國國家科學獎獲得者阿爾伯特·班杜拉經典著作。Google Scholar 社會科學領域引用率榜第9名,心理學家排行榜第4名。
他改變了心理學對人性的認識軌跡,對教育、人格、兒童、社會與管理等專業領域產生了變革性的影響。
本書在社會認知論概念框架內分析人的發展、適應和改變,提出人的能動性是其內部因素(以認知、情感和生物事件的形式出現)、行為模式和環境影響三者彼此相互作用的產物。根據社會認知觀,人性可以用廣闊的潛能來描繪;通過直接的和替代的經驗,這種潛能在生物限制內可以被塑造成多種形式。其他物種主要受先天的程序安排,只能以特殊的習慣定型化地生存。相反,人類這個物種被選擇出來,其行為可以學習,可以塑造。
新時代人民滿意的教育:多學科視角本書以多學科視角,闡述什麼是人民滿意的教育?當前教育發展中存在哪些認同?如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書以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傳播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理論通俗解讀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內涵,研究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途徑、實現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要求。本書非常適合現階段十九大報告在教育方面的要求,有助於讀者全方位地認識什麼是教育,有助於教育行政官員思考如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一日長於百年《白輪船》作者艾特瑪託夫首部長篇小說,科幻史詩傑作;傳說與幻想縱橫交錯,關注族群的過去、現實和未來;艾特瑪託夫是普京、帕慕克、路遙、張承志、秦文君、遲子建傾情推崇的經典作家。
本書以荒原上某個偏僻小站的鐵路工人的一次送葬經歷為故事主線,把宏大的時空濃縮入一日一夜,於狹窄中激化的尖銳矛盾衝突在各個層面上考驗著人性,同時激發出人心中具有永恆價值的真善美。現實、傳說與科幻交錯紛呈,漫話千年、廣囿萬裡,盡顯作者的縝密構思和高超技巧,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不禁對自身的命運及其與傳統、現實、未來的各種關係產生認真的思考。
世界通史(第三版)第一編本套教材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教材規劃。在《世界通史》(第二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世界史」是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重點建設課程,本套教材在學生使用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並吸取世界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作為宏觀史學的通史,其靈魂在於「通」;作為由眾多民族、國家組成的世界歷史,其要義在「整體性」(世界性),力求上下貫通,左右融會,縱貫交織,從多維的視角總體上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基本脈絡和演化大勢。本套書共分三編,以人類文明的演變為線索,按古代文明和地域性歷史、工業文明的興盛、現代文明的發展和選擇三大階段,在宏觀和微觀、縱向與橫向的結合上,勾勒出人類社會嬗變演進的總體運動,揭示世界文明發展的共同性、多樣性和豐富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