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比博人傳熱血!曾經大名鼎鼎的火影忍者,為何成了計量單位?
對於許多90後乃至00後的朋友來說,《火影忍者》想必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尤其是當年的三大國民級漫畫來說,像《海賊王》,《死神》,《火影忍者》,這三部膾炙人口的作品,火影應該是率先走入我們視野中的國民級漫畫之一,以至於在火影《疾風傳》完結時,出現了萬人歡送火影的場景,打開朋友圈,祭奠自己青春的人是比比皆是,很多人也希望火影不要完結。
正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所以這《博人傳》也非常成功與我們見面了。播放量依然是非常不錯的,但可惜的是,這關於《博人傳》的評價卻是一落千丈,以至於淪落到「計量單位」的概念,說是計量單位,如今也成為一個人人都愛玩的梗了。所以我們經常會在視頻中看到有人說「這不比博人傳熱血!」諸如此類的話,哪怕是與動漫毫無關係的視頻中都能看到這樣的話,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博人傳》處於現在的境地呢?小個我就談一談個人的看法。
家長裡短,不夠熱血
我知道《博人傳》漫畫其實與動畫有著很大的出入,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對於我們國內大部分人來說,看動畫是一種主流,而不是漫畫,尤其是像火影這種作品,為什麼被稱之為是「國民級」呢?就是因為這類作品能讓很多不看動漫的人也參與其中,因此動畫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部作品的好壞,而《博人傳》過多的動畫原創,且大部分劇情還都是日常和家長裡短的劇情,不免得讓人懷疑自己究竟是在看火影還是在看什麼其他的作品,作為少年漫畫來說,剛開始就走錯了方向。
我們可以看一看當年的《火影忍者》是怎樣的進度,為此我還特意去回顧了一下,實話實說,動畫版還是一如既往的拖沓,但拖沓歸拖沓,但卻很快的就進入了主線劇情,前面交代兩集後,馬上就迎來了對付再不斬的劇情,為此,我們就能發現一件事,那就是火影最初的動畫版,即使是拖劇情,也是在主線劇情中利用音樂,慢鏡頭,回憶等方式來拖,而不是無意義的日常和家長裡短,以卡卡西第二次對戰再不斬來說,其實卡卡西就是用了三招,放血,放狗,雷切,基本上就是結束了。
但動畫製作愣是拖出不少時長,但該有的戰鬥其表現力也是一點也不含糊的,這就是火影成功的地方(動畫版),反觀《博人傳》,更新日常也可以,但需要記住的是在熱血之餘,增加一些日常來緩和緊張的神經,例如在早期的火影中,想要看到卡卡西真面目一集中所表現的那樣,真的是幽默風趣,而不是在日常和家長裡短中去尋找熱血,這個概念是一定要搞清楚的。
削弱老忍者,邏輯不合理
我們知道《火影忍者疾風傳》在完結時,由於輝夜的出現,就已經導致了戰鬥力的極度不平衡,但即使如此,我們也要知道這個世上不是誰都是六道級別的人物,因此除了佐鳴之外,老忍者一樣是有表現的機會的,而且本片最不合理的就是新忍者沒有成長的軌跡,老忍者又頻繁吃癟,以木葉丸和卡卡西為例,木葉丸作為第七班的老師,無論是動畫還是漫畫,從開始就在吃癟,反而是博人這些沒有什麼經驗的下忍,同時實力也沒有提升的情況下就在解決事情了。
再看看當年的卡卡西,老師就是老師,哪怕是在《疾風傳》的前期,卡卡西就是比鳴人強,所以對付迪達拉還是以卡卡西為主力,同時也給鳴人這些主角表現的機會,給他們成長的空間,這樣才會使得人物和觀眾有共鳴感,而不是無意義的拔高,這樣只能是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所以說《博人傳》漸漸成為了所謂的「計量單位」,完全就是因為路子走偏了而已,可謂是精準踩雷的典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