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崇道李勤
1+1等於幾?
粗一看去,這個題目似乎有些幼稚。「凡進了幼兒園的童稚都曉得呀?這還用問麼?」
其實用模糊數學來看這個問題,並不只有「2」這一個答案。比如說開關學中1+1就等於「零」,家庭學中1+1就等於3、等於4或者更多。
通過我說的這個故事,具體答案讓讀者自己去探討吧。
一加一等於一
我們來到廣興洲鎮團湖村,採訪了農民陳世新。他中等身材,上穿一件迷彩T釁,腳下一雙長統雨靴,剛入知天命的年齡,布滿蒼桑的臉上透出無法掩飾的笑意。他性格十分開朗,按說他曾經是個不幸的家庭。原配妻子患有輕度神經分裂症,2007年病情加重出走,親戚朋友找了一個星期沒有下落,分發張貼了不知多少份尋人啟事,後來接到一個好心人根據啟事上的號碼打來的電話,才把她找回家。由於身體多病,2014年正月病重去世。他們有一個兒子陳昆,2009年讀高中時突然發病,被老師和同學送回家,精神失常,從此輟學,整天痴不痴呆不呆,嚴重發作時還會打人,有一次病情發作時搬一把釘耙把隔壁家的大門挖個稀巴爛,不得不兩次送到嶽陽精神病康復醫院治療。
他現在的愛人叫劉冬梅,與他同歲,也是一個不幸的人。她原本有個幸福的家庭,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已成家,小女兒黃佳很優秀,從小學到中學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矛,牆上貼滿了她的獎狀,房梁上還吊著一捆貼不下的獎狀。她在許市中學讀初中,去年以許市中學中考狀元,全區第三名的成績考入嶽陽市十六中,免除所有學費,並給予4000元獎學金。
2013年7月,前夫騎摩託車去建新打工,行至建新一大隊時神使鬼差地撞在路邊一棵大樹上,頭部損傷,當場流了很多血。被救護車送到市一醫院搶救21天,千方百計籌借12萬元,最終人財兩空,債臺高築,陷入貧困戶的深淵。丈夫在醫院住院時,有病友給她出主意,叫她去找建新農場,找紙業公司,並主動為她代寫好了訴訟讓她去找。她不找,一個也沒有去找。根據旁人的點撥,她曉得只要去找,單位肯定會出於道義和同情心給予一定的慰問。但她不去,她要的不是憐憫,而是尊嚴!
2015年,兩個苦命的人同病相憐,走到了一起,共同的困難兩個人一起來面對,來承擔。
開始,有些人多少有些擔心,一個貧困戶加一個貧困戶會不會成為兩個貧困戶?
他們用行動來作了詮釋:團結友愛,共同孝敬劉冬梅原來的公公婆婆,起早摸黑操持農活和家務,使家庭組成了一個完美的、充滿希望和憧景的新家。
一加一等於三
通常來說,一加一等於三或者N是指家庭學。但老陳和老劉都已年近半百,況且各自都有子女,只要把原來的子女共同培養好,照顧好就夠了,沒有其他的想法。
2014年在他們沒有結合之前,均被識別為貧困戶,受到扶貧工作隊的精準幫扶,陳世新的幫扶聯繫人是君山區副區長龐域建,劉世梅的幫扶聯繫人是水利局幹部周進。
龐域建區長初次登上陳世新的家門了解情況,看到老陳的情況心情很沉重。是天災人禍摧毀了這個家庭,但這個家庭不應該被災難毀滅呀!習總書記特別關注民生民情,指出我們的黨和政府要高度重重視和關心群眾生活,並提出一定要在2020年徹底摘掉貧困戶帽子,讓全體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生活。他決定把陳世新作為自己精準幫扶對象,與他交上了朋友,一起規劃未來,組織生產,並當即從口袋裡掏出1000元,讓他購買生產資料。看到他家房屋破舊,下雨時屋頂漏水,龐區長放在心上,聯繫民政部門為他解決房改資金6000元,讓他把4間平房進行了全面維修。
2015年陳世新和劉冬梅組成新的家庭後,龐區長衷心祝福他們在人生旅途上開闢了一條新的航程,期待他們扯滿風帆,揚帆遠航。他拍著老陳的肩膀推心至腹地說:「老陳呀,你一定要頂起來,現在有了新的家,你更是這個家庭的頂梁柱,一定要扛起這個家呀!」
龐區長不是簡單地給他們以支持,而是先幫他們樹立人生的志向,讓他們懂得真正的幸福是要依靠辛勤的勞動去創造的,只有自己不懈地努力,才能收穫豐碩的成果。讓他們雙雙明確了生活的目標,樹立起人生的希望。
龐區長鼓勵老陳發揮自己電工技術的專長,利用農閒時間從事水電安裝,一年下來,水電安裝收入1-2萬元,龐區長又鼓勵劉冬梅到村內紙箱廠打工,一年收入也是1萬多元,單這兩項收入,倆口子副業收入加起來也有三萬多元,這不就是一加一等於三了嗎?
一加一等於二
陳世新身體好,人勤快,扶貧工作隊與村黨支部研究,根據他的技術專長,又安排他擔任村裡的「六員」,負責光伏發電的維修,月報酬1200元。陳世新的兒子後來身體有所康復,根據他的身體狀況,也安排他打掃公共衛生,月收入1000元。
扶貧隊員周進繼續對劉冬梅進行幫扶,並且特別關心黃佳的學習,鼓勵她安心學習,學好本領將來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每次上學,他總是開車把她送去學校,順便給她不少於500元的生活費。每次放假,他都會早早地等在校門口,一直把她安全地送到家。
黃佳也很爭氣,埋頭讀書,每次考試在十六中全年級中總在前30名之內,而且養成節儉的好習慣,從不亂花一分錢,有一次生活費結餘了70元,回家就如數交給媽媽。有一次外婆要用2元錢給她買個水果,她硬是不要,推說她不愛吃。
有緣千裡來相逢,正是這對有緣人組合走到了一起,共同開闢新的徵程,創造新的生活。他們認為貧困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努力。
扶貧幹部周進對劉冬梅一家的幫助得到了同伴和鄉親們的稱讚。扶貧工作隊對他們一家高度關心,首先給他們的是健康,購買了意外傷害保險、自然災害保險和大病保險保障。解決了每年的城鄉居民醫保個人繳費250元/人,享受教育扶貧1250元/年,享受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扶貧工作隊每年幾次用心地去看望,問寒問暖。
扶貧幹部龐域建,把自己作為一名普通的工作隊員,對這個可以說到了最底邊的農戶一家,用盡全力把他們拉了起來。鼓勵他們要向著燦爛的明天看齊,日子會越來越好,兩人共同努力、共同奮鬥、齊心協力,力爭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改善最多的是陳世新患有重性精神病的兒子,給予了特殊的照顧,落實最低生活保障金每月590元,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55元/月,享受大病醫療求助,危舊房改造政策,購買意外傷害保險、自然災害保險和大病保險補充,享受城鄉居民每年醫保費,享受家庭醫生籤約服務,享受產業幫扶資金1000元。
忘掉過去,重新來過。一個新家從此改變了命運,改變了生活,家裡的十畝水稻,二十畝龍蝦田,平時在外打些零工,兩人日日夜夜的忙裡忙外,收穫了豐厚的收入,更收穫了愛情。優秀且懂事的女兒,每年的助學金加獎學金都不低於8千元。女兒的懂事也是他們的動力,讓他們全家一心奔著小康生活去創造更好的明天。
一加一等於二,這不是個簡單的數量的相加,他們兩個貧困戶的結合,通過樹立正確人生觀,用勤勞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現在他們生產上養了20畝龍蝦,種了10畝水稻,加上倆口子的副業收入和政策性享受,他們已經徹底地翻身了,告別了貧窮。更重要的是通過扶貧工作隊,扶貧幹部的幫扶,他們不但收穫了物質的豐碩成果,更重要的是明白了人生的目標,找到了生活的樂趣,取得了物質和精神上的雙勝利。
這是真正的一加一等於二!
[責編:羅城東]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