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歲的小夥子,進門不久,從嗚咽到嚎啕,「一聲一聲地嗚嗚哭」;被家人攙扶著的老人頭髮花白,抱著寵物邊哭邊念叨,旁人勸了半天也不願撒手。也有一大家子全部跟來,誰都想送寵物最後一程的,因為有人身在外地,當天趕不回來,寵物就在店裡暫存了兩天。「來店裡的,男女老少都有,哭是常事。」戴先生對此非常理解,「因為能想到為寵物辦後事的,都是和它們感情特別深的養主,也是希望給自己個慰藉」。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鳳凰星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作者|司雯雯 編輯|王畢強
花60萬克隆復活死去的愛犬、4000元為寵物辦場葬禮、3000元給狗狗報個健身減肥課,寵物經濟正延伸出新的枝丫。
戴先生在北京經營著一家寵物殯葬服務公司。光看招牌,來往路人很難猜得出戴先生的店裡經營的是什麼。與相鄰的店面不同,他的店門外只有「上金山」三個字,停下來多看兩眼,也看不出更多提示。
這是戴先生的主意,「畢竟做這門生意,招牌寫得太直白,擔心別人忌諱」。
他這家店為去世的寵物提供殯葬服務,也提供寵物紀念品定製和骨灰安置服務,不少人稱這一行業的從業者為「寵物殯葬師」。但戴先生和店員們很少這麼叫,「直接說殯葬,氣氛可能會太沉重。」他打算在新招牌上再添幾個字,叫「寵物後事場」,「聽起來委婉些」。
「我還是比較看好這個服務的。」戴先生的期待是,「目標為每年有3萬至5萬個訂單」。開店三年,他的店鋪平均每年的訂單量約為4000個。
支撐他的期待的是龐大的寵物規模。據亞洲寵物展及狗民網發布的《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2019年國內城鎮犬貓數量為9915萬隻,較2018年增長766萬隻,單只寵物的年均消費金額為5561元。按照國家統計局提供的人口數據測算,城鎮內平均每10個人便擁有一隻寵物犬或貓。
不過,即便對於養寵人群而言,這些新興服務在當下或也並非剛需。上述白皮書顯示,國內城鎮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為2024億元,其中寵物食品消費佔比達61.4%,寵物零食及驅蟲藥的消費滲透率接近80%。相較之下,寵物殯葬、健身或克隆生意顯得「冷門」,三項服務的消費滲透率合計為2.6%。
「有時候都在想,寵物殯葬算不算得上一個行業?」戴先生盤算,「在北京,幹這個的也不過十幾、二十家」。而據他了解,北京地區的寵物數量已超過500萬隻,已是養寵規模較大的城市。
為寵物辦後事,要事事考慮到養寵人的感受
戴先生見過很多人哭的模樣。
二十多歲的小夥子,進門不久,從嗚咽到嚎啕,「一聲一聲地嗚嗚哭」;被家人攙扶著的老人頭髮花白,抱著寵物邊哭邊念叨,旁人勸了半天也不願撒手。也有一大家子全部跟來,誰都想送寵物最後一程的,因為有人身在外地,當天趕不回來,寵物就在店裡暫存了兩天。
「來店裡的,男女老少都有,哭是常事。」戴先生對此非常理解,「因為能想到為寵物辦後事的,都是和它們感情特別深的養主,也是希望給自己個慰藉」。
寵物殯葬服務的流程通常是,接到客戶電話後,工作人員上門用專用保溫箱接走寵物,在店內進行寵物遺體整理和清潔,根據客戶需求留下爪印、毛髮等紀念品後,舉行簡短的告別儀式,經火化等無害化處理後返還骨灰。
常有凌晨響起的電話鈴聲。「這種情況大多是寵物主整晚沒睡覺,一直守在身邊發現的。」戴先生解釋說,「寵物主的情緒一般也比較激動,我們會儘快趕過去。」
日子久了,他發現,店裡接到的寵物遺體通常不用過多清潔,「都乾乾淨淨的,不管寵物在不在世,寵物主們都照顧得很好。」有工作人員想把死去的寵物蜷曲的肢體弄得舒展些,不少寵物主囑咐,「輕一點,別把它弄疼了」。
為寵物舉行的葬禮,要照顧到養寵人的心情。與寵物主交道打得多了,戴先生逐漸總結出一套「服務標準」:接寵物時要雙手輕輕抱起,登記資料時不問寵物具體死因,告別室分別裝扮得像中式佛堂和西式教堂,整個過程中「多做少說」。
寵物殯葬服務機構中,設置有中式佛堂樣式的告別室。
說話也有講究。「我們不會說『你的狗』、『你的貓』,聽起來生硬,一般稱呼說『你家狗狗』、『你家貓咪』,有時說『毛孩子』。」他解釋說,「除了讓顧客放心,也要讓顧客感受到對寵物的尊重」。
難的是把握寵物葬禮的氣氛,需要一種微妙的平衡。「你不能搞得真的像人的葬禮一樣,全黑全白的,讓人一看就難受、害怕。」戴先生常常和顧客聊天,問起顧客對工作人員著裝和房間裝飾的意見,「要不要肅穆一點?」來客連連擺手,「千萬別」。
斟酌過後,西式告別室的主色調選了淺綠,中式佛堂的一角放著動物公仔,戴先生說,「看起來溫馨一點」。曾有年紀大的顧客不敢進告別室,「人老了有點忌諱」,孫子先進去看看,說,「別怕,沒有想像中沉重」,老人才放心。工作人員上門接寵物時,都穿淺色上衣,「統一著裝,但也不要穿全黑的,上別人家裡也有點不合適」,他們不叫自己「寵物殯葬師」,說是「接待」。
「親人離開是悲傷,寵物離開更多的是不舍。」戴先生覺得,來這兒的寵物主多是不想讓「毛孩子」潦草離開,想尋個寄託。在儲存寵物骨灰的小格子裡,有人在骨灰罐旁擺上照片、花束和玩具,還有人放了滿滿一小碗零食和半瓶牛奶。
全套寵物殯葬服務約4000元,北京市寵物殯葬佔死亡量不足兩成
也有客戶諮詢完寵物殯葬的服務和價格後,打消了念頭。
寵物遺體火化等無害化處理服務按重量收費,10千克以下的寵物800元,20千克以上超過1000元,鮮花和覆蓋寵物遺體的「往生被」需另外收費,也有寵物主希望留下爪印或毛髮作紀念,從88元到588元,價格不等。拿到寵物的骨灰後,可選擇在店內寄存,或安葬到寵物墓地,也可以樹葬,十年期限,價格約3000元。有愛寵心切的寵物主人購買了全套服務,累計支出約4000元。
價格攔下了一部分寵物主人,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733元,4000元檔位的寵物殯葬價格相當於其13%。
小眾生意不太好做。「整個行業的發展時間不長,市場的接受度還是很低。」開店三年,戴先生評價店鋪「剛走到盈虧點」。目前,他的訂單集中時每天約有十幾位客戶,他估算自家已算是當地客戶量較大的店鋪。
其成本和進帳打平的最大原因是,他目前的辦公用地和寵物墓地均為自有,不必承擔租賃費用,相較於其他寵物殯葬機構,省下了大筆支出。
「這門生意目前的關鍵是市場認可度不高,選擇殯葬服務的寵物主不多。」據戴先生了解,北京目前寵物數量超過500萬隻,按照每年8%至10%的自然死亡率計算,每年離世的寵物數量至少為40萬隻,但目前當地寵物殯葬機構承接的訂單量佔比不足兩成。為了提高市場認知度,寵物醫院成了拓寬市場的入口。戴先生表示,他與200多家寵物醫院建立了聯繫,「讓寵物主們知道有這樣安置寵物的方式」。
寵物主人在離世寵物的骨灰寄存處擺上寵物生前的照片和玩偶。
無法親眼看到寵物火化等無害化處理的過程,也是部分寵物主放棄殯葬服務的原因。
據某寵物殯葬機構負責人介紹,在殯葬過程中,寵物主與寵物告別後,工作人員需將寵物們送往動物無害化處理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規定,動物和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場所應符合「場所的位置與居民生活區、生活飲用水水源地、學校、醫院等公共場所的距離符合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規定的標準」「生產區封閉隔離,工程設計和工藝流程符合動物防疫要求」及「有相應的汙水、汙物、病死動物、染疫動物產品的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和清洗消毒設施設備」等六個條件。
上述寵物殯葬機構負責人稱,北京目前只有兩家合法的動物無害化處理場所。其中一家是北京市保護小動物協會,該協會在2003年建成了北京第一座合法的寵物火化爐。
戴先生的門店等寵物殯葬服務機構,大多是將收到的寵物遺體送到有火化爐的機構進行處理,新建寵物火化爐的審批一直很難,對口的主管部門和標準也不清晰。
「雖然會錄像、拍照,但有顧客希望自己能全程陪著。」一名寵物殯葬機構的負責人表示有些無奈。他聽說,有少數寵物殯葬機構「支個爐灶」自行處理,但他認為這並非解決辦法,「新興行業得規範發展,不然就把路走死了」。
為讓狗減肥、增強體質,有人花2600元為寵物報了線上健身課
寵物健身的生意更加冷門。
疫情期間,不少和主人同樣窩在家裡的寵物長了肥膘,部分寵物訓練機構推出了「狗狗維秘班」等減肥服務,為寵物設計健身方案。不過,在PST寵物訓練工作室創始人張昕看來,寵物健身的市場需求「非常少」,行業「特別小眾」。
她在今年初推出了「犬健身」私教課程,線上教學,每期學員10個,定價約為2600元,「目前不打算擴大招生名額。」她解釋說,「選擇寵物健身課程的畢竟是少數,用戶門檻還是比較高的」。
來報她健身課程的寵物,大多都有點胖。「正常狗狗的體形,俯視時應該是『沙漏型』身材,但現在大多數都是『桶型』,上下一般粗。」張昕示意,「摸狗狗肋骨的感覺,如果是像按手背,說明它體脂狀態比較好,如果像按手心或者不好摸到肋骨,就說明已經偏胖了。」
不少寵物主抱著減肥目的而來,擔心過胖會引起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問題,有寵物主希望糾正體態,「覺得狗狗太塌背了」,也有人想讓狗狗增強體能、預防關節問題,「等到年老時,衰退得慢一些」。
但能意識到寵物「胖了」的寵物主並不多見。「很多人會覺得狗狗胖乎乎的,比較可愛。」張昕坦言,「養寵人對於寵物吃了什麼、有沒有生病、會不會隨地大小便更加關注,能想到讓寵物健身的實在太少了」。
即便有心,忙碌的都市人能否為寵物健身分出心力是另一道考驗。
一隻狗狗在接受健身訓練。
除寵物寄養訓練外,寵物健身需要主人陪同並參與。這意味著,寵物主除支付課程費用外,也需承擔時間成本。
在張昕的寵物線上健身課中,主人每周一次學習犬健身理論,每天與寵物進行5分鐘至10分鐘的互動訓練,如趴站交替等,並要錄製視頻,張昕根據視頻作業進行指導。「相較於送狗狗到訓練機構健身,由主人親自進行可以幫助寵物養成好習慣,也能促進和寵物間的親密關係。」張昕看好線上教學模式,但也曾有學員「訴苦」,「自己健身都沒堅持下來過」。
還開設有其他訓練課程的張昕,目前尚不擔心客戶量,「排班已經安排到七月份了」。但作為一門新興生意,寵物健身自身的吸金能力尚弱。據不完全統計,寵物健身訓練目前多由寵物訓練基地或寵物醫院提供,通常被作為「附加服務」。「其實也好理解,就算是人,也不是人人都會去健身呀,何況是寵物」。她感嘆道。
60萬元克隆「復活」寵物,對主人來說能有一樣的外表已經足矣
為了延續寵物的陪伴,有主人不惜一擲千金,將希望寄托在克隆寵物身上。
2019年8月,國內第一隻自主培育的克隆貓「大蒜」現身,將「寵物克隆」話題拉至更多人的視野。據《南方周末》報導,「大蒜」的主人黃雨在原版「大蒜」2019年1月初去世後,花費25萬元獲得了新生「大蒜」。黃雨表示,做這個決定考慮了十幾天,「經過深思熟慮才選擇克隆」,且「不後悔」。
有寵物主人在寵物醫院見到寵物克隆的團購廣告,克隆一隻貓的價格為12.8萬元。
張晴克隆寵物的決定下得更早。她在視頻平臺講述了自己克隆狗狗的過程,視頻開頭寫道「克隆——為愛而生」。視頻顯示,張晴的寵物狗在2017年9月離世,「在小區的電梯裡,狗狗因為受到驚嚇,一直掙扎,我一時失手就滑落了下去。」她回憶說,「當時應該就摔得不行了」。
她和伴侶匆忙趕往醫院,但狗狗最終還是離開了。張晴陷入懊惱,「它的死對我們打擊非常大。」她把狗狗的遺體帶回家,擺在窩裡,「眼看著一個生命溜走了,特別自責」。伴侶告訴她,英國有人成功克隆了寵物狗,他們在網上搜尋相關消息,選中了韓國一家研究所。
一年多後,張晴接到了以原寵物體細胞克隆的兩隻狗狗,代價約為人民幣60萬元。她形容這個決定是「感性戰勝了理性」,但「不想讓自己在若干年後後悔」。
有人在視頻下評論,「死了就是死了,克隆的只是外表罷了」。張晴回覆說,「其實對於主人來說,能有外表已足矣,沒要求那麼多,這已經能寄託自己的愛和思念」。視頻中,兩隻克隆狗狗趴在她膝頭。
如今,寵物克隆在國內的認知度有所提升。克隆「大蒜」的生物科技公司在媒體報導中表示,2018年其全年訂單不到20單,2019年3月至6月已超過20單,「一個季度左右已經趕上了去年全年的業務量」。有人在寵物醫院門口見到寵物克隆的團購宣傳,感嘆道,「寵物克隆已經這麼普及了嗎?」
相較張晴花費的60萬元,克隆寵物的價格現在也下降了不少。上述生物科技公司在2020年5月打出的促銷廣告顯示,貓克隆的價格為17萬元,狗克隆的價格自27萬至33萬不等。此外,該公司還提供寵物「基因儲存」服務,一年的保存價格為4000元。有購買了該服務的寵物主在社交平臺表示,「這樣(寵物)就能陪我更久一點」。
但克隆寵物不僅仍然價格高昂,也伴隨著一定的監管和倫理難題。在《新京報》報導中,一位中國動物實驗學會的業內人士表示,克隆技術本身是成功的,但已有實驗數據表明,克隆寵物存在健康風險,一方面會加重客戶經濟負擔,一方面也不符合克隆寵物自身的福利。
不過,對寵物主而言,寵物克隆提供了另一種延續陪伴的可能。2019年底,克隆貓主人黃雨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三張貓咪照片,配文「三年前的大蒜」。有人留言,「好像我以前的寵物,可惜那時不知道還可以克隆,沒事就來看看大蒜,也算是一種安慰」。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晴」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