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動畫與中國風兩大文化熱潮的大片《功夫熊貓 3 》 在中美同期上映, 引來對這一首部中美合拍動畫電影的關注。 與夢工場動畫(Dream Works Animation)展開全面合作的東方夢工廠本土動畫師, 同我們分享了一個充滿勇氣與歡樂的熊貓世界慢慢建立的故事。
1. 請直接在本文下方評論,聊聊你最喜歡《功夫熊貓》中的動畫人物。
2. 點擊閱讀原文填寫表單並上傳評論截圖,幸運讀者將獲得《功夫熊貓》電影券1張。
3. 本活動參與截止日期為2016年2月3日。
購買/使用流程
電影券可以通過格瓦拉生活網網站、手機格瓦拉使用。購買影票時選擇好影院、場次及作為,輸入券支付密碼完成購買,收到取票簡訊後在影院的取票機上進行取票。本券也支持帳戶綁定,只需要在登錄狀態下在「用戶中心」或「購票支付頁面」輸入密碼,即可實現帳戶與影券綁定。
格瓦拉電影券使用注意事項
一張電影券可在格瓦拉生活網提供的途徑購買全國任意場次《功夫熊貓3》電影票一張,特殊場次除外(4D、明星見面會、平安夜、聖誕節、情人節當天;IMAX及格瓦拉網站聲明的特殊場次不可兌換)。每個帳戶限用4張,有效期至2016-02-29。
所有福利中獎情況請向iWeekly周末畫報公眾號回復「中獎」兩字查詢中獎名單來自東方夢工廠的動畫師松哥說,比起真人電影裡對想像力的諸多限制,整個動畫電影裡的世界都是他們創造出來的,動畫製作者在前期是不對想像設限的,有著整個團隊各部門的技術和藝術支持,「只要想得到的, 都會做得到」 。
當然,從 「想到」 抵達 「做到」 ,有一條漫長的道路需要步步走過,對《功夫熊貓3 》 來說,production的階段經歷了大約三年半打磨,而在這之前的 pre-production ,從靈感、故事到平面設計,這個周期是難以估量的。我們只知道,在這個系列動畫第三集中新出現的、生活著許多阿寶的同伴們的熊貓村,就如同動畫師們一磚一瓦搭建的東方桃源。
中國視角的東方元素
拍攝完 《功夫熊貓 1》 之後,夢工場動畫的美方主創團隊才來到中國,他們去了四川的大熊貓自然保護區、青城山等地做了實地考察,茂密的綠植、 瑰麗的山川,如同中國水墨畫般的美景讓他們很容易就想到了熊貓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場景,也想讓全世界觀眾體會他們第一次看到這些美景的感受。動畫第二集的末尾,驚鴻一瞥的熊貓家園閃現,在第三集中,它真的變成了土壤、巖石、水流、霧氣都讓人仿若身臨山中的 「現實」 ,這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東方夢工廠本土團隊在製作中的全程參與。
和功夫熊貓系列前兩部相比,除了依然憨態可掬的各個動物角色,延續以及擴展的中國元素是最討喜和為人回味的部分,而中國動畫師對傳統文化的運用和理解,可能會比純美方團隊更加本土化、接地氣。電影故事裡出現了中式古建築、古代服飾和中國飲食,在主打的功夫之外,來中國時美方團隊還在中方團隊的引導下了解古代婚禮、茶道、香道等多種文化形態中汲取靈感。比如美方的美術總監在設計一個,會問到中國夥伴的意見, 看怎樣才能做最原汁原味的呈現。k
東方夢工廠的 Lois 談到電影中鵝爸爸的麵館裡裝飾了一些傳統年畫,「如果是純美方團隊來製作,也會呈現出中國風形態,但可能極其細節化的部分中國動畫師會更加有體認, 比如我們的藝術家畫的有版畫樣式,也有民國年代的毛筆筆觸對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入微。 」
《功夫熊貓》從第一部到第三部,故事跨越中國地圖,由江南延伸到了內陸熊貓的出生地,因此製作團隊也拍攝了當地的吊腳樓、梯田、山景,所有的場景都不是憑空想像,而是根據實景風格來創造甚至還原,才會讓中國觀眾特別有身臨其境的實感,從這個角度來說,動畫師們都是相當嚴謹的夢想家。
動畫師必須是好演員
讓人好奇的動畫大片生產過程,其實需要細緻分工的技術來支撐,《功夫熊貓 3 》 的中國團隊就有十來個部門。從美術設計部門做概念化設計,比如根據四川盆地拍攝的照片創造出阿寶第一次見到爸爸的背景地,然後把成果給到模型部門。模型部製作出建築的雛形、環境中的道具以及人物,但這些模型都是灰色的,需要給木頭貼上木頭的紋理, 石頭加上石頭的質感,人物也填上真實皮膚的質感。除了貼圖,綁定也是必需的,模型加上關節,動物角色們才可以活蹦亂跳。
接下來是動畫師的工作, 每接到一個鏡頭, 導演都會告訴動畫師這個鏡頭的表演重點, 動畫師要根據配好的聲音, 自己親身做一些表演攝錄下來, 有時是全身動作,有時只是臉部表情。 「然後我們會把錄下來的視頻放在工作電腦旁, 一邊看著自己的表演一邊做動畫, 有些人物比如阿寶的身體比例和正常人是不一樣的, 就需要以它的體態來行動, 想像它在這個場景下會怎樣做, 它的性格, 它的表情, 要運用動畫師的藝術能力把它變成一個完整的角色。 」
這次雙語製作的熊貓大片, 也特別翻譯了有中文語言特色、 更多本土諧趣的普通話版臺詞, 配合新做相應的口型和表情。 電影請來各路明星配音, 配音時攝像頭會記錄下明星的面部表情和動作, 動畫師做角色口型時作為參考, 再結合自己真人體驗的表演, 把這各個方面混合成一場出色表演, 最後用圖像表現出來。 所以動畫師們實際上就是動畫電影中的演員。
完成動畫階段的製作, 還需要添加特效, 人物活動時鬍子的跟隨、 衣服頭髮的飄逸以及手按在臉上或肚子上時肉嘟嘟的感覺, 都要做毫髮必現的技術處理。 包括風火雷電這些自然現象, 也都靠特效來完成。 燈光部門則著重於早晨或黃昏的氛圍營造, 或是利用光線令人物、 景物更具立體感。 經過這種種分門別類的細緻製作, 再加上音樂、 字幕等後期, 一部動畫電影才算完成。
製造愉悅的成就感
在東方夢工廠這個生長中的本土動畫新團隊工作, 作為從業者感受到當下動畫產業的迅猛發展,動畫師們的成就感來源卻非常樸素。「做出好的鏡頭就已經很有滿足感了,就像畫家畫出漂亮的畫,電影賣座的話當然更有成就感,但我們一直是想給大家講出好的故事。 」
動畫工作室的日常,是充滿活力與歡樂的狀態,藝術上新的創意帶來樂趣,同時這項工作也推動著動畫師去不斷學習迅速更新中的技術,「像我們的合作軟體商也會一直提供最新技術, 希望我們儘快地運用到電影裡」 。
負責本土動畫師培訓的 Lois 說道,動畫師們平時主要使用的工具是電腦,技術培訓時就是希望他們能夠很好地用技術工具把藝術表達出來,一方面讓年輕動畫師保持接觸更新換代的行業技術,另一方面,不同電影需要不同的藝術風格,動畫師所應該懂得的不單是怎樣製作出這一部電影。「我們也有跟電影藝術相關的培訓,從形體表演、構圖審美等方面做更多的延伸, 甚至會讓大家從雕塑、 素描、 攝影中尋找創作靈感。」
說起動畫電影的風靡和優勢,剛剛聯合產出第一部大片的東方夢工廠動畫師們認為,動畫並不是一種類型, 而是一種拍攝手段,和真人電影一樣,有拍給孩子們看的,也有拍給成年人看的。「我們未來的目標不是做給某些特定人群看的電影,而是令成年人看了覺得愉悅,小孩子也同樣愛看,就像 《功夫熊貓》 這樣全家人都愛看、帶來歡樂的動畫電影。 」
撰文、 編輯 :張雋
圖片:東方夢工廠
美編: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