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新的私人生活:我,作為一個父親

2021-02-21 三聯生活周刊

▽ 演員趙立新,是 三聯松果「LIFE+」 演講本次的特邀嘉賓。作為一名演員,趙立新是舞臺上絕對的學術派,很少在公開場合講到他的家庭生活。這一次的「LIFE+」演講中,以詩歌為載體,帶你看到演員家庭的另一面。

關於趙立新:畢業於俄羅斯國立電影學院,曾擔任瑞典國家話劇院導演、演員。在《羋月傳》中飾演縱橫家張儀,《於無聲處》中飾演「小上海」陳其乾,經典形象深受觀眾喜愛。電影代表作《我不是潘金蓮》、《全民目擊》,電視劇代表作《於無聲處》、《羋月傳》、《中國式關係》、《射鵰英雄傳》。


三聯松果是由《三聯生活周刊》打造的精選品質生活方式平臺,也是一個聚合生活家的舞臺。「LIFE+」 演講 是三聯松果的大型現場演講活動,我們將邀請各種文藝、詩意、生活大咖,為你展示生活方方面面的精緻之美。

 

「大家好,我是松果生活家」

 

今天我的 「LIFE+」演講主題是——「詩歌在我生命中演了一場戲」 。我想為大家朗誦一首詩歌,這首詩的作者是瑞典籍詩人趙真仁,同時他還是我年僅15歲的兒子。我很少在公開場合講到我的家庭生活,但是今天我們討論詩歌,這是繞不開的一道路。詩歌不僅造就了今天演員趙立新,還讓我和我兒子之間建立了奇妙的聯繫。

 

今年年初,我在海口拍攝馮小剛的新作《芳華》。陰差陽錯的,他們幫我訂到了一套總統套房,那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套房。在一次早晨拍完兩場戲之後,我回到房間休息。坐在房間望著窗外成片如海洋般的棕櫚樹,房間裡的我呈現出一種很荒誕的感覺。在那一刻,有這樣一些關於愛情、關於大海、關於死亡的詩句,突然像一道閃電般出現了我的腦海裡。這首詩,恰好就是我兒子的作品。

 

《跟著我,沉入大海》

猶如豔麗的珊瑚,低著頭。

我們逃離猛獸的魔爪,

為的是

躲避生活的利刃,

刺向他人罷。

我們難道非等待死亡不可?!

只能懦弱,

只能掩藏。

啊姑娘——

跟著我,沉入大海,

猶如豔麗的珊瑚,

美麗但不見天日。

 

在寫詩這件事情上,我形容我的兒子是一夜之間被上帝摸了一下腦袋。其實,這也是我作為一個父親的失職。在我忙於拍戲的過程中,兒子飛速的成長,這種成長是潤物細無聲的,你無法刻意地去感知。除了外形,他們的精神世界也像捉迷藏一樣的成長起來。

 

作為一個父親,我想盡我一切能做的

 

然而最初看到兒子的文字時,作為一個對兒子充滿厚愛的父親,我是非常沮喪、失落的。那是一篇千字作文,題目是《快樂的一天》,完全邏輯混亂、詞不達意,甚至連最基本的事件敘述能力都沒有。我當時就想,我自己對文字的感覺,怎麼一點都沒有遺傳到兒子的身上呢!

 

有一天,我妻子拿來電腦給我看一段兒子寫的文字,講的是上世紀末英國一個女僕要出嫁前從百爪撓心的心情,到出嫁沒成功的失落的一個小故事。其中,涉及了很多英國貴族的生活習俗,包括英式餐具、服裝圖案、當時的禮儀……當時第一個跳入我腦子的是這是什麼?這個小短文,讓我聯想到了《簡·愛》、《唐頓莊園》之類的作品。我就把兒子叫來,非常嚴肅的跟他說:「你可以不會寫,你可以把《快樂的一天》寫的很糟糕,但是絕對不能抄襲!」兒子當時有點委屈,然後淡淡看著我的眼睛的回答:「這真的是我自己寫的」。後來,我才知道是他讀了我書架上的書得來的靈感。

 

此後,我開始經常帶他到書房介紹我的藏書,並且儘可能提供我能給他提供的一切幫助。我很擔心沒有他感受不到文學的趣味性,就打消了他寫作的那點小火苗。我想盡一切我能做的,我把在瑞典寫偵探小說的一對夫婦馬伊·舍瓦爾、佩爾·瓦勒介紹給了我的兒子。他們是著名瑞典偵探小說作家,曾共同創作了偵探小說史上著名的馬丁·貝克探案系列,稱為史上最佳「警察探案小說」之一。

 

孩子所表達的孤單愛情和死亡

 

△ 趙真仁,13歲的瑞典籍少年詩人。除寫作之外,還擅長拉大提琴,踢足球。

我第一次真正讀到孩子的詩,是在我拍戲時,妻子把幾首詩發到了我微信上。那些詩歌表達的主題主要是孤單、愛情和死亡……那些詩句竟然是我到了這個年紀都很難拿文字表達出來的,即便我的經歷和感受比一個15歲的孩子要豐富的多。這,大概就是詩歌的魅力吧!

 

我在我兒子這個年齡的時候,也算是同齡人當中「特別文藝」的那一個。記得大概從初中開始,我就開始閱讀是普寧的小說《故園》、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同期我就接觸到了徐志摩和泰戈爾的詩歌,這可是當時的泡妞利器,我甚至成了各種情書的代筆人。高中時,我又開始陶醉自己的聲音。那個時候,還談不上接觸戲劇,只是喜歡把莎士比亞裡面特別華彩的段落背下來,然後錄著自己聽,學校的一些演出也會經常找我去朗誦詩歌,演點小戲,覺得很好玩,站在舞臺上,燈一亮,下面烏壓壓一片人,我就特開心。

 

我所扮演的影視人物,

總有或多或少的一些詩性在其中

 

1986年12月28日,張辛欣作為總導演在首都體育館組織了一場《我們和你們:中國作家與時代》,許多當時最著名的中國詩人都來朗誦了自己的作品,有近3萬名觀眾到場觀看,場面盛大。當時我已經是中戲的一名學生,在這次文化活動裡,我們主要參與配合朗誦,完成一些相應的場景表演。自此,詩歌便成了我心中的一片「自留地」。

 

大概正是成長中這些和詩歌的不解之緣吧,我成了中國演員中,大概是最愛在影視作品中讀詩的一位,塑造的很多人物總是或多或少的有一些詩性在其中——

 

在2001年拍攝的諜戰劇《馬迭爾旅館的槍聲》中,我飾演了一個日本人「矢村」。矢村這個角色很獨特,他雖然是一個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崇拜伊藤博文,但是因為留學歐洲的背景,他又喜歡聽普契尼的歌劇,喜歡詩歌。他是個外表優雅,但內心極其冷酷、複雜的,具有「文藝氣息」的劊子手。

 

最好的短詩都有淡遠味,最好的短詩可以在高度局限的空間裡,讓心隨萬境轉。我當時非常喜歡日本的俳句。俳句,是日本的一種古典短詩,起源於中國絕句。日本作為一個國土面積還不足中國雲南省大的國家,不會有什麼「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景象,卻在幽靜的生活中,以最細膩的眼光尋找到了最精緻的美。

 

這種短詩的元素,來塑造矢村的人物形象,我覺得是再合適不過了。我還記得,有場戲是矢村無奈之下,要殺掉兩個他最後的朋友。矢村決定在豪華餐廳清他們吃了一頓飯,那是一頓集合了各種複雜情緒的飯局,矢村突然間看著天花板,讀了一段俳句大師石川的作品。當時,空氣似乎很緊張,又似乎靜止了,很憂傷,非常恰當的表達了當時人物的心境。

 

詩歌是命運保留給每個人內心的小天地


 

在去年播出的《中國式關係》這齣戲中,詩歌是我飾演的「沈運」保留於內心的小天地。我覺得沈運這個人不容易,如果通過一首詩,讓人覺得他還蠻有意思的,我的訴求就達到了。詩歌是需要反覆琢磨的,尤其是對於電視機前的觀眾來說,這樣的一個大眾快餐的作品出現了詩歌,如何讓觀眾迅速地理解它的字面意思,甚至是詩歌裡的情感,這是很難的。「沈運」在經歷了煎熬與自省後,內心的難言之隱,通過詩歌來釋放和紓解:

 

 「你的眼睛深處燃燒著千萬霞光。

秋天的枯葉繞著你的靈魂旋轉。」

 

最終,沈運的一生的情感凝結在了這首詩(節選)中,很多人也感受到了他與劉俐俐之間令人唏噓的愛情。他們之間的愛情,就像海子筆下的詩,你是我的半截的詩,不許別人更改一個字。」這首詩,竟然在劇情中產生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很多觀眾跟我說,在此詩之前我們特別恨你,但是這首詩之後,大家突然覺得這個人不容易啊!你們看!這就是一首詩歌的強大啊!

 

有的詩句只有三言五語,

但是讓我醍醐灌頂

 

每年我拍戲的時間特別多,360天大概有300天都是在片場度過。我經常會碰到身體的疲勞、精神的睏倦、甚至於是對演戲輕微的厭惡·····我經常習慣性的休息時,就在房間放著大提琴曲,把兒子的詩拿出來讀一讀,只有這個時候會讓我覺得很修養、很安靜,給我帶來很多意境。有的詩句只有三言五語、但是讓我醍醐灌頂。在演戲處理角色的時候會因此產生很多靈感,可能就是這樣我才成為了大家心目中那個有著文藝氣質的演員趙立新。

 

我喜歡讀他的詩歌,當兒子聽到他的作品被二次創作之後,原來詩歌還可以這麼表達,受到鼓舞后,也更加加倍努力的寫作;我喜歡聊他的詩歌,我最欣賞的他的詩歌可以化繁為簡,存有靈性,我告訴他那幾句我最喜歡,那幾個字用的尤其精彩。

 

詩歌給人帶來的最大的收穫是智慧

 

因為詩歌,我覺得他成為了一個智慧的孩子,並且更自信,更愛交流了。從處理事情上能感受到他變得溫和聰明起來,就連他15歲的叛逆期,都也通過詩歌轉化了。當我否決或者拒絕他的一件事情的時候,反而會覺得自己心挺小的,挺沒勁的。我和他開玩笑說:「咱倆誰是爹啊!」在我的鼓勵下,這兩年半的時間他已經寫下了200多首詩,在如此高產的情況下,我覺得其中有一百多首都是可以拿出來面世的,今年年底他將出版他的第一本詩集。

 

把我們父子連在了一起

 

面對大海,我當時專門和兒子通了電話告訴他我那一刻的感受。詩把我們父子連在了一起,讓我的過去變得深邃,也讓我的現在變得開闊。我知道,如果我不曾和詩歌有如此緣分,我現在的生命裡,缺席的就不僅僅只是詩。詩並沒有給我帶來看得見的好處,但它卻無時無刻不在充盈著我的生命。

▽ 拼手速的福利來了! ▽

 

本期LIFE+生活家演講——「人,詩意地棲居」

將於5月27日 19:30-22:00 天橋藝術中心 舉行

現在關注 「松果生活」 微信公眾號

發來你的 「全名+手機號」,

即有機會獲得粉絲專享的福利票!

名額有限,先到先得,試試你的手氣吧!

中獎者以收到松果君簡訊確認信息為準,

現場領票即可

聽周雲蓬、歐陽江河、秦曉宇、胡德夫為你現場讀詩

【趙立新老師因身體不適不能出席】

點擊👉立即購票! ▽

▽點擊閱讀原文,可了解更多本次演出信息

相關焦點

  • 「我在北京」——趙立新訪談錄
    近幾天在網上出現一些關於演員趙立新被「驅逐出境」的文章,作為一個資深粉絲,我感到非常震驚,通過趙立新工作室微博,我聯繫到了趙立新老師,並有幸採訪了他。他戴個棒球帽,穿得像個大男孩兒,我們的談話更像老朋友之間的聊天。筆者:趙老師,很久不見,最後一次面對面見到您是前年在國家大劇院《父親》的演出現場。趙立新:是啊,時間過得真快。
  • 趙立新:一個不油膩的中年男人
    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我的表達被接受了,皆大歡喜,沒被接受,那我也表達了。」 在社交平臺上,趙立新從來不給自己取任何暱稱,「我不會躲在一個暱稱背後說話,我要對我說出的話負責,那是我拋出的思想。」趙立新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他從不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私生活,很少發朋友圈。他看到旁人分享的生活點滴,諸如今天去了哪,吃了什麼,底下有很多人點讚。
  • 趙立新12年後再把《父親》請上臺 為什麼仍舊深愛次劇?
    2017年11月7日訊,由琨寧文化、精英娛樂、希肯琵雅出品,尤雅擔任製作人,趙立新導演,趙立新、金星聯袂主演的瑞典戲劇大師斯特林堡名劇《父親》,11月29日至12月3日將在保利劇院上演,之後移師到上海美琪大戲院演出。話劇父親發布會「《父親》這部戲對我太重要了!」
  • 《檔案》第二任主持人趙立新:我是石涼接班人
    但很快,隨著趙立新對錄製環境、節目團隊生動有趣的介紹,隨著他機敏的反應和極佳的口才應對媒體的提問,他深厚的講故事功底開始顯現,內在的「強大」也初露端倪。  第二次接觸是5月13日。在趙立新緊張錄製節目的間隙,帶著更深入了解他的願望,記者通過電話連線獨家採訪了他。距5月17日他第一次亮相《檔案》還有4天。這次接觸,感覺他是個挺「較勁」的人。「作為男人選擇了做一件事,就要認真、負責。
  • 專訪演員趙立新:我從來沒離開過戲劇舞臺,何談回歸?
    一個細節值得被提及:趙立新入場後剛好坐在我正前方不遠處,一直腰背筆直地坐在那裡,給人一種很嚴肅的感覺。但當我舉著手機準備偷拍一張照片時,他剛好回過頭來,看到了自己的老朋友,竟做出了一個十分俏皮的表情(如下圖所示)。這讓我覺得,他並非那種古板、嚴肅的人,而是一個很有個性的演員。就像他穿的那件花襯衫一樣,古典中奔騰著活力。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金燦燦的稻穀 盛滿趙立新的希望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金燦燦的稻穀 盛滿趙立新的希望 2020-10-23 09:3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多能演員趙立新
    趙立新卻覺得,這是全場最浪漫溫情的一段,可以換個狀態。「因為我就像一個浪漫少年,那個藍色波浪上來的時候我特別興奮,特high,那個音樂伴著的最簡單的一種美,是我無法拒絕的。這種美撲面而來,是我(魯迅)之前生活當中都沒有的。我幹嘛要去退卻、去瑟縮?這不是魯迅。」魯迅升入「天堂」之後的研討會,是全場高潮之前的過渡。
  • 趙立新:異鄉孤旅人
    但在言談話語間,那平和的節奏與情緒裡,又潛藏著一團火,燃燒著對生活熱切的體驗。無際的白雪,烏油油、焦炭色的石頭,被冰凍的苔原與草地。平緩的山勢,向遠方無盡綿延,每走一段路就會遇到石堆,有著神秘的序列。在一片茫茫雪原中,望過去石碓星星點點。在冰島的十天裡,趙立新穿越森林與荒原,走過冰川和裂谷,風雪中一路向北,踽踽緩行。
  • 趙立新主演的電視劇有哪些? 演員趙立新演過的電影盤點(2)
    該劇講述了剛剛踏入社會的武校畢業生費仲傑,在遭受現實打擊之後,怎樣從最底層一步步打拼,在工作和生活的磨練中堅強成長,用一種輕鬆陽光的視角去努力追逐,最終取得成功、尋得真愛的故事。該劇講述了一個年近四十正春風得意的體制內官員馬國梁在因緣際會之下離開官場,從零開始經歷職場打拼重新找回自我的幽默故事。 10、《爸爸父親爹》《爸爸父親爹》是由上海慈文影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抗戰劇,由于敏執導,羅晉、羅嘉良、張晞臨、趙立新 、呂一、黃俊鵬、曾虹暢、鄭亦桐、樊錦霖主演。
  • 趙立新作為演員最大的缺點不是人品而是這個
    趙立新這類藝人的電視劇片酬現在是3000多萬,最低的也是1800萬。趙立新家有個紅木桌椅,一套,可以說價值連城了。
  • 一個被」封殺「演員趙立新的洗白記,配音《海上鋼琴師》上線CCTV6...
    網絡上關於「趙立新被封殺」的聲音時有冒出,特別是在《光榮時代》電視劇裡趙立新被換頭之後,網友紛紛猜測趙立新是否已坐實封殺傳言。 4月不當言論風起雲湧 時間追溯到事件之初,3月31日,趙立新微博發問:「英法聯軍為什麼要火燒圓明園?!」
  • 趙立新為什麼是瑞典籍個人資料介紹 趙立新精通哪四國語言
    趙立新精通哪四國語言?趙立新為什麼是瑞典籍?身臨其境趙立新精通四國語言,曾擔任瑞典國家話劇院導演,回國後擔任演員,編劇等職位。  趙立新為什麼是瑞典籍  趙立新出國留學後來去瑞典發展,加入了瑞典籍。
  • 趙立新:一個人最強大的氣場,就是他的教養
    在芒果臺《聲臨其境》首期節目裡,最讓人念念不忘的,就是演員趙立新。他一出聲就驚豔全場,全身散發著令人炫目的光芒,氣場十足,尤其是後面那段爆發力極強的話劇《父親》臺詞還原,更是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趙立新《聲臨其境》
  • 趙立新簡直秀的一手好才華啊,這大叔我先粉為敬!
    然而,真正的「炫技」才剛剛開始,當主持人問趙立新除了英文還會不會別的時候。時而低頭嘆息,在他的言語中仿佛能吐露出文字中所未表達出的故事。而趙立新的「學霸人生」也仿佛是開了掛一般。高考考入中央戲劇學院編劇系。還不到一個學期就被導演系搶走。大二被保送到莫斯科國立電影學院。碩士畢業後考入瑞典國家大劇院。
  • 趙立新註銷微博
    趙立新曾因不當言論惹爭議。近日,演員趙立新微博發問「日本人佔領北京八年,為什麼沒有搶走故宮裡的文物並且燒掉故宮?這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嗎?」,一時引發巨大爭議。趙立新(資料圖)隨後,趙立新發博道歉。4月6日,趙立新更是註銷了微博。目前@演員趙立新的微博顯示用戶不存在,其工作室微博@向新力Studio 也在深夜清空所有內容,包括致歉聲明。
  • 瑞典人趙立新中國翻車,貴圈「高知人設」難逃崩塌厄運?
    而《一本好書》中,趙立新用張弛有度的節奏以作者毛姆的身份講述《月亮與六便士》;在《見字如面》中為蒲松齡筆下的窮神代言;《你好!生活家》中,他再一次用極其震撼的配音表演驚豔全場,一次次為儒雅的學霸人設「添磚加瓦」。
  • 專訪《羋月傳》張儀扮演者趙立新:樂於當演員裡的「文青」
    作為歷史名相,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和外交家,「張儀」這個角色是先秦歷史劇繞不開的重要人物,而趙立新卻別出心裁地塑造了一個「不戴冠的張儀」。朝堂之士,豈可不戴冠?趙立新說:「張儀是個特別瀟灑不羈的人,戴冠反倒不符合人物性格了。不戴冠的理由就是,『滿腦子縱橫謀略,戴冠受到束縛腦袋疼』,這是借張儀之口向秦王解釋的原話,同樣體現了人物狂放不羈的性格。」
  • 被鍵盤俠「驅逐出境」風波過後,趙立新竟然在做這些事!
    作為趙立新老師這一派演技精湛演員的鐵粉,對於其實力自是相當認可與信服。雖然去年4月趙立新微博言論事件沸沸揚揚,但這與粉他實力演技是兩碼事,一概而論,有失偏頗。自從事件後,趙立新老師就很少出面,但有關他的一舉一動,我們鐵粉都看在眼裡。作為鐵粉一員,對於網友攻擊其是「不愛國」、「賣國賊」的說法是萬萬不能接受的。不知全貌,不予置評,這是作為理智粉必備的素養。
  • 話劇《父親》出品人尤雅:從藝術到商業,戲劇的出路是什麼?
    這句話對於話劇《父親》來說真是再合適不過了。導演兼主演趙立新,被圈內譽為「全能型人才」。他從不出現在娛樂八卦板塊,但他憑藉才華,在《大明王朝1566》、《羋月傳》、《於無聲處》、《繡春刀》、《芳華》等作品中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經典角色,讓人印象深刻。2004年,趙立新第一次在中國排了這部戲;這麼多年過去,趙立新最想做的戲還是《父親》。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尤雅和趙立新相識的十餘年。
  • 炒"民族創傷"、國籍被扒,被官媒點評驅逐出境的趙立新,如今怎樣
    1968年,趙立新出生於河南鄭州一個軍人家庭中,從小在部隊大院長大的他,和同齡人相比同年生活非常幸福,在父母的寵愛下健康成長那時候他結識一位俄羅斯的女朋友,之後兩人步入婚禮的殿堂,生下一個女兒,但是因為趙立新長時間忙於工作,和妻子的感情發生變化,妻子婚內出軌,兩人的婚姻走向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