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濱江院區,在舒強教授主刀下,寶寶齊齊心臟上的畸形成功矯治,整個手術過程歷時僅約1小時,出血不到2毫升。這是全國首例達文西機器人輔助下的動脈導管未閉結紮術,這臺手術的成功開展意味著先心病治療技術又有了新突破,廣大先心病患兒可以通過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得到更加精細的微創手術,創傷更小、恢復更快。
「先天性心臟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見的一類,約佔各種先天畸形的28%,我國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臟病患者15~20萬。大多數患者需手術治療校正畸形。動脈導管未閉是一種較常見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佔先天性心臟病總數的12%~15%,隨著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手術效果已經極大提高,目前多數患者如及時手術治療,可以和正常人一樣恢復正常,生長發育不受影響,並能勝任普通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需要。」舒強教授說。
圖為舒強教授團隊合影
千裡之外的雲南一家人慕名來到浙大兒院
齊齊是一個出生於雲南的小寶寶,才2歲4個月大,平時身體比較弱,人也比較瘦,他在一次體檢中被發現心臟有雜音,後經心臟彩超檢查被診斷為動脈導管未閉(PDA)、室間隔缺損。在成長過程中室間隔缺損自愈,而動脈導管卻未能閉合。這種疾病是先天性的,寶寶在出生後降主動脈到肺動脈的導管原本應該閉合,有的孩子卻未閉合,導致主動脈的血會「漏」到肺動脈,輕則影響體質,重則引起心臟衰竭。
檢查結果讓爸爸媽媽終於知道為什麼齊齊生長發育要比其他孩子慢,感冒發燒次數也較同齡人多。這個病在目前已可以通過多種治療方式得到治癒,但心臟問題都不是小問題,一家人開始到處打聽治療單位和治療方法。
通過各種渠道,齊齊爸媽打聽到浙大兒院是國內治療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最好的兒童醫院之一,很多孩子都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治療,現在醫院還引進了全球先進的「手術奇才」達文西機器人,他們下定決心帶著孩子到這裡來看病,要一次性把孩子的心臟問題徹底解決。
這一家人慕名而來,在熟悉浙大兒院就診流程、相關政策後,終於如願掛上了最盼望的舒強教授的名醫門診號。
「先心」治療新技術讓孩子出血更少、創傷更小
舒強教授團隊在接診齊齊後,對他的病情開展了專門討論,考慮到齊齊這麼小就開始發病,動脈導管未閉達3.5mm,認為孩子已經到了需要治療的時機,他們很快和家長達成一致意見,儘快給齊齊開展微創手術。
目前的動脈導管未閉手術主要有開胸、植入金屬封堵器、胸腔鏡等三種治療方法,但前兩種治療方式有的會對病人造成較大創傷,有的會在體內殘留金屬植入。舒強教授團隊和家長最終決定通過胸腔鏡對孩子開展微創手術,同時以全球領先的達文西機器人為輔助,來彌補傳統胸腔鏡在精細分離、精準重建上的局限性。
手術方案制定後,齊齊成為了國內首個在達文西機器人輔助下開展動脈導管未閉結紮術的孩子。他在9點25分被接入手術室開始做麻醉,11點20分就完成手術進入麻醉復甦室。孩子身上沒有大的傷口,只有四個小洞,很快就能癒合。由於出血少、創傷小,他一出手術室就被安排住進了普通病房進行監護,沒有進重症監護室,不用上呼吸機。醫生預估,齊齊三天後就可以出院,可以有一個全新的開始。
「以後齊齊就是一個健康寶寶了,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樣盡情奔跑,擁有強健的體魄,他不再是那個『特殊』,他跟正常孩子一樣。」舒強教授團隊成員應力陽副主任醫生介紹。
從「大蜈蚣」到小切口再到達文西機器人輔助
「先心」治療技術不斷進步
舒強教授團隊介紹,傳統心臟手術多數從胸前正中切開皮膚,並把胸骨鋸開。這種切口心臟顯露好,操作容易。但手術創傷大,術後痛苦大,併發症多,出血多,輸血多,恢復慢,術後住院時間長,花費高,易發生雞胸,術後切口瘢痕不美觀,像只「大蜈蚣」。
隨著微創心臟外科的發展,小切口心臟手術漸成趨勢,只要病例選擇恰當,這種手術在常規手術器械下完成,不增加特殊設備,不增加手術時間和風險,具有手術切口小而隱蔽、切口小、創傷輕、恢復快等特點。
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在精細解剖、保護性分離上具有明顯優勢,同時有著360度旋轉的靈活機械臂,突破了原有胸腔鏡的操作局限性,同時術後併發症概率小、身體恢復快,可以為微創心臟外科手術創造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