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演員便是一個變幻莫測的高危活兒。
只要你沒有退圈,只要你還有新作品產出。無論你曾經有多麼輝煌的過往,也要做好被人詬病的準備。
因為討論度最高的永遠是當下發生的事,而留在記憶中的東西,無論好壞,看客多少會手下留情。
所以我們經常看見,有人前腳被盛讚演技高超,後腳就被全網嘲,落得個徒有虛名的評價。
張一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童星,很長一段時間,觀眾對他的印象,都只停留在《家有兒女》裡。
一個經典的角色,能給演員帶來名利,但同時也會蒙蔽觀眾的眼睛,因為無論張一山演什麼,大家都有種看劉星的感覺。
張一山苦苦掙扎多年,終於在2016年攜網劇《餘罪》走進觀眾視野,憑藉高超的演技驚豔大家,成功擺脫劉星的影子。
這部作品有多成功呢?在當時,便已創下近40億的播放量。#張一山演技#一時間成為網友熱議的話題。有人說張一山演技炸裂,有人說張一山吊打同年齡小鮮肉,有人說張一山遲早成影帝……
現在再看《餘罪》,仍舊會被張一山的演技驚豔。
在《餘罪》才get到張一山的帥
然而,2020版《鹿鼎記》播出後,張一山卻翻車了,憑藉「怎麼看怎麼像猴兒」的表演,為網友所詬病。有近65000人在豆瓣上為該劇打一星,讓這部劇跌到2字開頭的超低評分。觀眾不客氣地說:「張一山不適合韋小寶,演得太猥瑣!」
明明昨天還演技炸裂,今天怎麼就猥瑣得像只猴了呢?是觀眾太善變了嗎?
其實經歷過冰火兩重天的演員不在少數。唐嫣在《仙劍3》被盛讚演技,此後卻擺脫不了傻白甜的詬病;黃曉明出演《大漢天子》被誇演技在線,卻在隨後的很多年,被人嘲諷油膩。
這其中不乏跟風評價的觀眾,當然演員自身的表現也有很大的原因。某些失誤,無論表演經驗多麼豐富,也不要去犯。
①
很多演員,特別是有點兒經驗的演員,多多少少都有些自戀的情節。自戀當然是好事兒,適度的自戀有利於樹立自信。但過度的自戀,則會轉化為一種盲目的自我。到達這種境地,演員會在表演上帶過多的個人色彩。他倒是演爽了,觀眾卻因慘遭忽略,得到如鯁在喉的觀影體驗。
《泡沫之夏》是作者明曉溪的青春言情小說,黃曉明飾演夢幻美少年洛熙,一路從青春時期的孤僻少年,演到五年之後的超級巨星。在劇中經常性感勾唇、邪魅一笑,然而得到最多的評價卻是「油膩」和「辣眼睛」。他耍帥是耍舒服了,可是觀眾看著不太舒服。放兩張圖自行體會。
觀影感受一言難盡,主角們愛得死去活來,觀眾卻嫌吻戲太多,油感太重。同樣是青春偶像劇,還是看《王子變青蛙》比較舒服。
同樣自我的還有唐一菲。她在演員請就位飾演《三十而已》的顧佳。雖然也動了腦筋。但太以自我為中心,只想演出符合心中幻想的角色,而脫離了劇本原有的設定。將一個克制的女人演得歇斯底裡。
她沉浸在情感爆發的快感之中,卻忽視了和對手的磨合以及觀眾的感受。因而演出效果差強人意,不像一對夫妻之間的情感拉扯,而是教導主任對犯錯學生的訓導。
有想法是好事,可不能太過自我。如果演員表演完後,多在監視器看看效果,或許會少出現很多表演事故。最可笑的是,你感動了自己,觀眾卻覺得無動於衷,甚至不太舒服。
②
當個好演員很難,既要有能塑造經典的本事,又要有擺脫經典的能力。千人千面才是大神,如果演什麼都是一個樣兒,不免給人乏味之感。
周星馳籌備《美人魚》,首周報名海選的演員超5萬人次。
馮小剛的《芳華》從千人中選出30名備選,還得進一步篩選。既要演員會跳舞、會樂器有專業功底,還要演員會演戲,末了加一句不要整容臉。
一句話:競爭太大。
如何脫穎而出,需要演員有點兒與眾不同的東西。
倪虹潔在排練《誤殺》的時候,導演毫不客氣地指出:「十個母親,十個都你這麼演,你怎麼做到第十一個。」她的表演確實出彩,但沒有太多亮點。不是她演技不好,而是原版作品太過深入人心。經典是需要挑戰的,如果在別人後面表演,就要拿出點兒真本事,否則容易遭人詬病。
倪虹潔深受打擊
經典難超越,翻拍需謹慎。
大IP熱度高,也意味著期待高。在張一山之前,有深入人心的陳小春版本,也有被金庸親自誇贊的周星馳版本,哪一個都可圈可點。新翻拍的版本不拿出點兒誠意來,肯定免不了群嘲。畢竟有那麼多個優秀的版本在前,你需要給觀眾一個選擇你的理由。
有沒有誠意看看細節就知道了
演好一個角色,需要演員注入自己的理解。《西遊記》短短25集,換了三個唐僧,汪粵、徐少華、遲重瑞,他們並不存在彼此模仿的現象,每個人都演出了自己的特色,一個俊、一個秀、一個正。因此,每一個唐僧都有自己的擁躉。
有經典角色在前,更要想著在保留精髓的前提下,演出自己的風格。在演員自身表演語境下創造獨一無二的角色。這一點毋庸置疑,很難!有無數經典在前的《鹿鼎記》,無論是張一山,還是王一山、劉一山演,都會被人詬病。
③
演戲小白經常犯一個錯誤。
吳昕在《深夜食堂》裡的表現過於誇張,被網友群嘲;宋茜在《繭鎮奇緣》的表現也讓人一言難盡,給人一種《落跑甜心》的既視感。
經過觀眾的吐槽「毒打」後,兩位姑娘都學會了收斂。
吳昕在《時空的告白》中飾演的林曉月,即便和年齡相差十幾歲的王一博出演情侶也沒有太大的違和感。
而宋茜在《結愛》和《下一站是幸福》裡的演技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演戲小白們,用用跌跌撞撞摸和摸爬滾打,領悟了用力過猛有多可怕,那麼有經驗的演員就更不應該犯這樣的錯了。
可是有實力的人,身上有很大的包袱。想給人自己很會演的感覺。心態過於急切,難免用力過猛。
牛俊峰是個豁得出去的好演員,在《演員請就位》第一季獲得了最佳演員,能夠得到這樣的評價,表演能力自然毋庸置疑。
但是他慣於使用歇斯底裡的表演方式,用大喊大叫來抒發情感。牛嗎?牛!可是看久了會膩。
網友評價
牛俊峰是個好演員,如果表演得更具變化性,他能更優秀!
有個詞語叫做:過滿則虧。強烈的情感不一定要用大吼大叫來體現,哀大莫過於心死,有時候平靜的表演,更能觸動人心。
周星馳在《武狀元蘇乞兒》裡用唱歌的形式表現被貶的落寞。
黃奕飾演的王瑤,沒有聲嘶力竭的吼叫,一個隱忍的眼神,道出了身為母親的絕望,身為妻子的怨恨與不甘。
好的表演是收斂,擺脫「演」的痕跡,做到與角色融為一體。
有經驗的演員,在度過新人的生疏期後,應擺脫流於表面的演技。在某種表演形式得到盛讚的時候,不要為盛名框住,而是不斷攀登。多多感悟生活,會發現同一種情感,有很多種不同的表達方式。
韋小寶不同於金庸其他小說裡的英雄人物,身上有很重的市井之氣,從小就混跡於妓院等煙花場所,說話也帶著點兒流裡流氣的味道。但他的身上也有聰明和義氣的一面。
如果用浮誇的表演去演繹他,或多或少流於表面。他是有調皮的地方,但這種調皮應該是讓人喜歡的調皮,而不是讓人反感的調皮。太過用力去表現,反而會讓這個人物的魅力大打折扣。
一個喜歡擠眉弄眼的浮誇男人,能讓七個美女老婆傾心,你信嗎?
④
演員是作品呈現在觀眾面前的載體。但說到底,他們的話語權並不多。片場的權威是導演,在資本主宰的市場,導演在很多時候也會淪為工具。
演員和導演要建立強烈的信任感,才能將戲演好,因為導演站在全局把控,能夠一針見血地指出演員的失誤。
溫崢嶸在飾演《三十而已》的時候,很想把角色塑造好。但她沒有聽取導演的意見,反而任性妄為,演出了一個用力過猛的角色。趙薇評價她,外面的東西比裡面的多。爾冬陞比較直接,直言性格太強的演員他是不會用的。
導演就是這麼任性。
王家衛喜歡邊拍戲邊修改劇本,只看感覺不看咖位。
梁朝偉在拍《阿飛正傳》之前,已經出演了很多劇的男主角了,卻被王家衛打擊到崩潰,在劇組待了三個月,被剪得只剩3分鐘。木村拓哉花了5年參與《2046》的拍攝,被王家衛剪到只剩7分鐘。
導演,導演。某種程度上他主導著演員。如果不能跟導演達成共識,很容易出現車禍現場。
郭敬明是個細緻的男媽媽,事無巨細連演員的妝面都要管。因孟子義改妝而大發雷霆。
這……是不是管得太寬了?看了改妝前後的對比圖,不得不說,他發脾氣是有道理的,因為按照他的要求改妝確實好看很多。
所以,演員要學會信賴自己的導演。
說到底,影視作品中演員的表演很重要。但他們不是決定一部作品好壞的唯一責任人。在演員做到力所能及之前,導演和其他工作人員的審美情趣專業能力也要跟上。如果掌舵人都把握不好方向,演員的演技再好也無力回天。劇組的服化道、編劇的邏輯、導演的把控、演員的表演,每個元素環環相扣。
我們經常能看到某個作品一得獎便包攬多個獎項。
《少年的你》獲獎記錄
所以一個好作品,好的不止演員。同理,一個爛作品,爛的也不止演員。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有珠玉在前的經典,只會更容易受到詬病。畢竟,大IP的光,不是那麼好沾的。
《鹿鼎記》不該是張一山一個人的鍋。面對網絡群嘲,他給出了如下回答。
對待差評張一山挺清醒,沒人能永遠成功,期待他在未來,塑造更多像劉星、餘罪那樣令人驚豔的角色。
最後一句:
越來越多人看到黃曉明版《鹿鼎記》的好。張一山的版本,會等來那麼一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