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誦讀】莊子·外篇·至樂

2021-03-01 春雨教育


【原文】天下有至樂無有哉?有可以活身者無有哉?今奚為奚據?奚避奚處?奚就奚去?奚樂奚惡?

【原文】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所樂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所下者,貧賤夭惡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若不得者,則大憂以懼。其為形也亦愚哉。

【原文】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積財而不得盡用,其為形也亦外矣。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其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與憂俱生,壽者惽惽,久憂不死,何苦也!其為形也亦遠矣。烈士為天下見善矣,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誠善邪,誠不善邪?若以為善矣,不足活身;以為不善矣,足以活人。故曰:「忠諫不聽,蹲循勿爭。」故夫子胥爭之以殘其形,不爭,名亦不成。誠有善無有哉?

【原文】今俗之所為與其所樂,吾又未知樂之果樂邪,果不樂邪?吾觀夫俗之所樂,舉群趣者,誙誙然如將不得已,而皆曰樂者,吾未之樂也,亦未之不樂也。果有樂無有哉?吾以無為誠樂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原文】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雖然,無為可以定是非。至樂活身,唯無為幾存。請嘗試言之。天無為以之清,地無為以之寧,故兩無為相合,萬物皆化。芒乎芴乎,而無從出乎!芴乎芒乎,而無有象乎!萬物職職,皆從無為殖。故曰天地無為也而無不為也,人也孰能得無為哉!

【原文】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原文】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原文】支離叔與滑介叔觀於冥伯之丘、崑崙之虛,黃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惡之。支離叔曰:「子惡之乎?」滑介叔曰:「亡,子何惡!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塵垢也。死生為晝夜。且吾與子觀化而化及,我又何惡焉!」

【原文】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馬捶因而問之,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鉞之誅,而為此乎?將子有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醜,而為此乎?將子有凍餒之患,而為此乎?將子之春秋故及此乎?」於是語卒,援髑髏,枕而臥。

【原文】夜半,髑髏見夢曰:「子之談者似辯士。視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則無此矣。子欲聞死之說乎?」莊子曰:「然。」髑髏曰:「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莊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復生子形,為子骨肉肌膚,反子父母妻子閭裡知識,子欲之乎?」髑髏深矉蹙?曰:「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為人間之勞乎!」

【原文】顏淵東之齊,孔子有憂色。子貢下席而問曰:「小子敢問:回東之齊,夫子有憂色,何邪?」孔子曰:「善哉汝問。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適也,夫不可損益。吾恐回與齊侯言堯、舜、黃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農之言。彼將內求於己而不得,不得則惑,人惑則死。且女獨不聞邪?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御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夫以鳥養養鳥者,宜棲之深林,遊之壇陸,浮之江湖,食之鰍鰷,隨行列而止,逶迤而處。彼唯人言之惡聞,奚以夫譊為乎!鹹池九韶之樂,張之洞庭之野,鳥聞之而飛,獸聞之而走,魚聞之而下入,人卒聞之,相與還而觀之。魚處水而生,人處水而死。彼必相與異,其好惡故異也。故先聖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於實,義設於適,是之謂條達而福持。」

【原文】列子行,食於道從,見百歲髑髏,攓蓬而指之曰:「唯予與汝知而未嘗死、未嘗生也。若果養乎?予果歡乎?」

【譯文】列子外出遊玩,在道旁吃東西,看見一個上百年的死人的頭骨,拔掉周圍的蓬草指著骷髏說:「只有我和你知道你是不曾死、也不曾生的。你果真憂愁嗎?我又果真快樂嗎?」

【原文】種有幾,得水則為,得水土之際則為鼃?之衣,生於陵屯則為陵舄,陵舄得鬱棲則為烏足。烏足之根為蠐螬,其葉為胡蝶。胡蝶胥也化而為蟲,生於灶下,其狀若脫,其名為鴝掇。鴝掇千日為鳥,其名為幹餘骨。幹餘骨之沫為斯彌,斯彌為食醯。頤輅生乎食醯,黃軦生乎九猷,瞀芮生乎腐蠸。羊奚比乎不箰,久竹生青寧;青寧生程,程生馬,馬生人,人又反入於機。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

更多閱讀:

【經典誦讀】莊子·外篇·秋水(二)

【經典誦讀】莊子·外篇·秋水(一)

【經典誦讀】莊子·外篇·繕性

【經典誦讀】莊子·外篇·刻意

【經典誦讀】莊子·外篇·天運(二)

【經典誦讀】莊子·外篇·天道(一)

【經典誦讀】莊子·外篇·天地(二)

【經典誦讀】莊子·外篇·天地(一)

【經典誦讀】莊子·外篇·在宥(二)

【經典誦讀】莊子·外篇·在宥(一)

【經典誦讀】莊子·外篇·胠篋

【經典誦讀】莊子·外篇·馬蹄

【經典誦讀】莊子·外篇·駢拇

【經典誦讀】莊子·內篇·應帝王

【經典誦讀】莊子·內篇·大宗師(二)

【經典誦讀】莊子·內篇·大宗師(一)

【經典誦讀】莊子·內篇·德充符

【經典誦讀】莊子·內篇·人間世(二)

【經典誦讀】莊子·內篇·人間世(一)

【經典誦讀】莊子·內篇·養生主

【經典誦讀】莊子·內篇·齊物論(二)

【經典誦讀】莊子·內篇·齊物論(一)

【經典誦讀】莊子·內篇·逍遙遊

相關焦點

  • 欣賞 | 莊子 外篇·至樂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所樂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所下者,貧賤夭惡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 ,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若不得者, 則大憂以懼,其為形也亦愚哉!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積財而不得盡用,其為形也亦外矣!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其為形也亦疏 矣!人之生也,與憂俱生。壽者惛惛,久憂不死,何之苦也!其為形 也亦遠矣!烈士為天下見善矣,未足以活身。
  • 讀《莊子 · 至樂篇》
    今欲行至樂之道以活身者,當何所為造,何所依據,何所避諱,何所安處,何所從就,何所捨去,何所歡樂,何所嫌惡,而合至樂之道乎?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所樂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所下者,貧賤夭惡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若不得者,則大憂以懼。"富足、貴盛、壽命、善名,滋味、麗服、玄黃、宮商,世俗之至樂不過若此。
  • 一曲骷髏嘆,人生幾逍遙:莊子與他的至樂人生
    莊子問骷髏(資料圖)韻詞大意是說:南華真人遨遊楚國時,在路邊看到一個骷髏,因聯想到人們生前榮華景象與死後悲悽現狀,於是心生悲嘆,吟誦曰:「百歲光陰一剎那,莫蹉跎,早求出離苦海,苦海劫磨。」同時,流行於京津地區的太平歌詞中也有一段唱詞叫「骷髏嘆」,所述內容與此相差無多。這段韻詞底本,源於《南華真經·至樂篇》,原文內容更具奇幻色彩。
  • 欣賞|莊子 外篇·秋水
    計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時,不若未生之時;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 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觀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細之倪, 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議者皆曰:『至精無形,至大不可圍。』是信情乎 ?」北海若曰:「夫自細視大者不盡,自大視細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郛,大之殷也:故異便。此勢之有也。
  • 《莊子·天下篇》:內聖外王
    全面評述諸子百家最早、最有水平的文章是哪篇?《天下》。評論先秦諸子最為精到的人是誰?莊子。先秦,中國文化正源生成的巔峰時代。不了解諸子百家,不足以談中國文化為何,不得以見中國文化精髓,不能夠知中國文化真諦。莊子作為中國歷史上的頂級智者、先秦諸子之當事人,由他評論同時代的那些智者,僅憑這就足夠讓人期待。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靈樞經 || 外揣第四十五(疑難字注音版)
    本篇在陰陽學說和內外相應的整體思想指導下,探討了用針之道和指導診斷治療的理論,指出臨床醫生可以從反映於外的五音五色變化中,推測出內臟疾病,故稱「外揣」。黃帝曰:餘聞九針九篇,餘親授(受)其調,頗得其意。夫九針者,始於一而終於九,然未得其要道也。夫九針者,小之則無內,大之則無外,深不可為下,高不可為蓋,恍惚無窮,流溢無極,餘知其合於天道人事四時之變也。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素問 || 陰陽離合論篇第六(疑難字注音版)
    本篇分別論述了三陰經、三陽經各有不同的經脈循行部位及功能,此為「離」;指出它們之間的密切聯繫,屬於一個經脈系統,此為「合」,其自身又有一定的表裡配合關係,循行路線與作用等等各不相同,故名。黃帝問曰:餘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歲,人亦應之。今三陰三陽不應陰陽,其故何也?
  • 從「莊子知魚之樂」聊聊槓精是怎麼產生的
    首推音頻,另附文稿—— 在《莊子 · 外篇 · 秋水》,有這樣一段文字——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 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儵shū,同倏,形容極快地 )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 「誦讀經典」溫倩倩:《清廟》——於穆清廟,肅雍顯相
    「誦讀經典」溫倩倩:《清廟》——於穆清廟,肅雍顯相 2020-02-13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素問 || 陰陽別論篇第七(疑難字注音版)
    本篇運用陰陽學說理論,著重討論脈象的分類、主病和三陰經、三陽經不同病證及預後等有關問題。因其論述的內容是從臨床鑑別診斷的角度闡述的,故名。岐伯對曰:四經應四時;十二從應十二月;十二月應十二脈。脈有陰陽,知陽者知陰,知陰者知陽。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所謂陰者,真髒也,見xiàn(現)則為敗,敗必死也。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素問 || 五臟生成篇第十(疑難字注音版)
    本篇從生理、病理以及診斷等方面論述了五臟之間及五臟與五體、五色、五味、五脈之間的相生相剋、相反相成關係。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其主肺也。赤脈之至也,喘而堅,診曰有積氣在中,時害於食,名曰心痺,得之外疾,思慮而心虛,故邪從之;白脈之至也,喘而浮,上虛下實,驚,有積氣在胸中,喘而虛,名曰肺痺,寒熱,得之醉而使內也;青脈之至也,長 cháng 而左右彈,有積氣在心下支胠 qū,名曰肝痺,得之寒溼,與疝同法,腰痛足清 qìng(凊)頭痛;黃脈之至也,大而虛,有積氣在腹中,有厥氣,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支(肢)汗出當風;
  • 【誦讀經典】《大悲咒》拼注音誦讀版(含示範),快快收藏了~
    願以此功德,回向法界一切眾生,聞法得度,離苦得樂,往生淨土。《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邊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原成。南無阿彌佗佛(三稱)南無觀世音菩薩(三稱)南無大勢至菩薩(三稱)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三稱)
  • 950經典誦讀 | 豐子愷《漸》
    FM950《經典誦讀》,我們一起來聽豐子愷的散文節選《漸》。為你誦讀的是:深圳廣電集團音樂頻率主持人 海風 。假使人生的進行不象山陂而象風琴的鍵板,由do忽然移到re,如昨夜的孩子今朝忽然變成青年;或者象旋律的「接離進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如朝為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驚訝、感慨、悲傷、或痛感人生的無常,而不樂為人了。故可知人生是由「漸」維持的。
  • 楊立華丨莊子是一個千秋獨絕的靈魂
    《莊子》有「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其中哪些是由莊子本人所作?歷代學者都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蘇東坡認為「說劍」「讓王」「盜蹠」「漁父」這四篇斷然不是莊子本人所作;王夫之在《莊子解》中明確講到「外篇」15篇全都不是莊子本人所作,甚至批評其中的一篇是「軟美膚俗」(《莊子解·刻意》),在他看來《莊子》的「外篇」是「後世學莊者為之」。
  • 逍遙遊 選自《莊子·內篇》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莊子散文思想活躍,想像豐富,言辭瑰奇,在先秦散文中別具一格,魯迅稱之為「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莊子》現存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篇,一般認為是莊周本人所作,《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則是莊子後學所依託。逍遙遊 [1]北冥有魚 [2] ,其名為鯤 [3]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 郭宅小學:衣袂飄飄誦讀經典,萃萃學子品味古詩
    ……12月10日下午,在湖溪鎮郭宅二村石洞書院內,不斷傳出誦讀古詩詞的聲音,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此起彼伏。原來是郭宅小學4至6年級學生,正在石洞書院開展頌讀經典活動。  近年來,郭宅小學為進一步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提升欣賞品味、誦讀經典詩文的能力,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將經典誦讀課程化,以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藝術。
  • 楊立華丨莊子是一個千秋獨絕的心靈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楊立華做客北大博雅講壇直播間,圍繞《莊子》內、外、雜篇哪一部分是莊子本人所作,莊子為什麼要用編造人物對話的方式來寫作等問題,講述了莊子如何將「至德者」的不可言說,利用「聞道者」和「問道者」的對話將其中最根本的真知表達出來,給後世人以啟迪。以下講座內容摘編自現場錄音整理稿,經主辦方和楊立華教授本人校核並授權發布。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素問 || 玉機真髒論篇第十九(疑難字注音版)
    岐伯曰: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善忘(怒),忽忽眩冒(瞀)xuàn mào而巔疾;其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胠qū滿。岐伯曰: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故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鉤,反此者病。岐伯曰:其氣來盛去亦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在中。
  • 齊物怡情思浪漫 養生治國道精深 ——題中華經典之《莊子》▏「有容堂」杯成聯月賽第二十五期獲獎作品
    現將第二十五期題「中華經典《莊子》」獲獎作品公布如下:一、本期題目題中華經典《莊子》二、總策劃天津楹聯學會會長:陳偉明《對聯》雜誌社總編 :傅海青聯都網站:瀟湘妃子三、組委陳利銘、吳海燕、高金舫四、評委中國楹聯學會:趙秀敏
  • 2020「經典誦讀」主題公益活動首場「雲上讀書會」來啦!
    「讀經典,致青春」,近日,大河報聯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啟動2020「經典誦讀」主題公益活動,為了在儘可能減少人員聚集的基礎上擴大誦讀活動的覆蓋面,本次活動特別策劃了「雲上讀書會」環節。7月7日上午,首場「雲上讀書會」在鄭州順利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