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一張專輯封面:〝以海宇之主和風月主人出自鏡界的概念設計,本為同族面容相同的兩人,在鏡面般的互相對照下,實則卻是各自暗藏相反的心思。
飄落的羽毛回歸於鳥,如同回到初心與自然平靜;暗潮洶湧的海浪,如同將要吞噬他人的野心 ,令人尋味兩人最終的結局.〞
兩人在劇中幾乎沒談過除了小水仙跟任務外的事,所有設局推動全是風月主人一人在做,夜王海宇之主除了怠工就是談戀愛,兩人根本沒任何深入對談,包括理念、夢想、未來,全是一片空白。與其看無聊透頂的霸道總裁與聖母的戀愛戲,想必大部分道友更想看海宇之主與風月主人相同面孔下,兩人對彼此是何想法,君臣? 摯友?橫亙在這兩人之前的階級、 光與影的交錯。
公審的前提
也許會有很多道友說海宇之主這段公審在前面戲已經演爛了,從寄曇說、天扇子,此題材一直表達群眾愚昧、易於被煽動的特性,看起來確實令人厭惡。
不過總覺得對海宇之主的公審,反而是群眾所講才是合理一方。海宇之主跟寄曇說、天扇子的公審不同,海宇之主可不是被栽贓陷害,他是憑著自己的自由意志,明知後果還去推動焚夜天祭的。
寄曇說當初搞出神州地裂,是地冥跟人覺合力設局,寄曇說本以為這是彌補地脈之方,為此不惜涉險大耗元力,結果放入雲生泥母不僅無法修補,反而擴大地裂,之後被人覺一方煽動,以此指責寄曇說。
寄曇說是不察,而非故意為之,畢竟這局早在寄曇說未承接人之最天命就設下,他根本無法防範。
天扇子更是赤裸裸的栽贓,他跟殛心能爆發根本毫無關係,而是皇鱗故意選擇他在附近時犯案,再利用斷旅魂營造輿論壓迫。
但海宇之主不同,他是明白知道焚夜天祭的後果還執意推動。玉佛爺對他講過:「只要焚夜天祭開啟,空城計畫進行,將讓南域生靈澈底淪亡,偌大南域,將盡成鱗族的孵育溫床。」
海宇之主曾問:"你毫不在乎人類?"
玉佛爺回答他:「需要在乎嗎?!哈哈哈!」(靖玄11集)
他沒有受到脅迫、皇鱗沒有騙他、也沒入魔,一切是他心甘情願去做,他的目標是為了鏡族的復生,而放棄這目標的,也是他自己。
所以東方璧所言沒錯,「咎由自取,為何如此驚訝? 海宇之主開啟焚夜天祭,導致南域滅亡,百姓今日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皆拜他所賜。現在他們有機會復仇,能對眾魁禍首盡情發洩,你們難道想充當正義人士,指責這些百姓的行為嗎? 」
海宇之主本就是開啟天祭的主導者,現在南域的慘況可說他至少要負一半責任,是他為鏡族自私的選擇,皇鱗只能算計他人,別讓他們阻擾天祭進行。
真正讓一切成局,是海宇之主,不是他提供足夠的武力保證,焚夜天祭根本開不起來。他要讓鏡族回歸,所以放任南域滅亡,風月主人只是推手,是他的自私導致一切,而他又因為自私放棄了一切。
鏡族回歸計畫他推動到一半又放棄了,原因只是他愛上一個女人,為小水仙,鏡族被他拋諸腦後。他根本不是因為懺悔去殺皇鱗,是因小水仙身上有一半的鱗族晶元,他一定要殺皇鱗,不然皇鱗一定知道,鐵定會追殺小水仙,他要避免此情況發生,南域人民從不在他考慮範圍。
小水仙的旁白在此前提下,非常蒼白,「但整件事情並非海宇之主所為,他.他不是這種人。」
那請問他是哪種人?估計小水仙也說不清,道不明。
東方璧論點的合理性
東方璧一針見血的指出:「近來曾聽聞妳與海宇之主的事情,妳現在所說的話,妳敢保證不是出自於自己的私心而辯解嗎?!」
皇鱗並沒有脅迫海宇,或者說當時的他根本沒法這樣做,要知道在皇鱗重創後,他是最早見到皇鱗的人,他當時講什麼?
「可知你之失策,致使多年大計付諸流水。」(靖玄11集)
他可是來問罪皇鱗,認為他延誤時機,把焚夜天祭的計畫時間拉長,這麼明白的講他就是主要參與者,焚夜天祭不是他所為,那是誰所為?
如果他真要懺悔自己對南域造成的傷害,不會在小水仙發揮聖母心,拿著皇鱗給的本命金鱗到處救人時毫無作為,只有小水仙才是他行動的原因,其他被溫床害死之人他視若無睹。
明顯對照組是風雲兒,風雲兒對小水仙難道沒有感情? 有,他出天竅後第一次見到小水仙,就渡一半的太真之氣給她。
但他放不下天扇子,沒有跟小水仙兒女情長,交待一下天竅發生的事,他就邊找天扇子邊阻擋溫床擴散。
風雲兒論功體,比當時的海宇遜色不少,尚且盡心盡力阻止溫床為禍,反觀海宇,他眼中只有小水仙,對天殞、溫床皆不以為意。
如果不是小水仙復原用到晶元,有殺皇鱗的理由,他還不會動手勒。小水仙說別讓親者痛、仇者快,可是海宇有什麼必須要活下的理由?
皇鱗是壞蛋,不代表海宇之主能脫罪,壞蛋窩裡反,難道輸的一方就是好人? 沒這回事!海宇之主只是太常怠工,不代表他害死的人少。
他可是主導者之一,只是皇鱗愛玩,留他一命,不然他早死在皇鱗手上,讓死者安息,可說是海宇現在最大的用處。
梅萍講的沒錯:「別跟我講道理,我只是一個沒父母可教的孤兒,我要的只是最簡單的公平。」
當海宇之主啟動焚夜天祭,他難道沒想過要付出代價? 當他把鏡族置於南域眾人生死之上時,他已做出選擇;當他把小水仙置於鏡族之上時,他已做出選擇。當他自私的選擇一切,失敗後卻要眾人借他力量保護他想要保護的人,一如既往的自私。
他並非早已安排好退路或能設局殺皇鱗,我不覺得有借他力量的必要,但劇情一定會有人願意借他、願意原諒他,這才是我最討厭的地方。
「葬送人間親情者,本就死不足惜!」
不得不說,編劇特意安排東方璧帶出這段很有意思,當年三王滅論劍海的時候,東方璧也是眼睜睜看著母親死於赤王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