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情書》春天沒有收到情書

2020-10-12 我不是自信哦
這是一部電影的名字,電影裡一半的時間都用來把對白敲打在屏幕上。

這是一場發生在網際網路初期的網戀,郵件慢慢地在天空中被傳遞,最終被送到那個她的手中,焦急的等待、甜美的微笑。

這是一個春風沉醉的夜晚,沒什麼煩惱,只惦記著遠方的她,想與她一起散步在安靜的街、老舊的橋,擁吻。

1.

高中的時候住校,不讓帶電腦,智慧型手機也被限制。那種古老的鍵盤式手機,就成了異性間感情溝通的橋梁。

尤其在深夜,怕被宿管發現,蒙在被窩裡反覆敲擊著鍵盤,小心翼翼湊出的一句句隱秘的話在寢室間傳遞,靜悄悄的,帶著點青澀。時而,走廊盡頭的某個寢室爆發出一陣嘆息和嘲笑,象徵著某次表白壯舉的失敗。

這麼說來,我也是經歷過網戀的人,雖然結局不怎麼好,但還是一段令人懷念的回憶。

現在想起來,從前沒有這麼依賴過一個人,發出一條簡訊後的焦急情緒,聽到振動時的興奮;刪了又刪改了又改的小心翼翼,握著手機時的期待。像是上了癮,像是中了毒,陷入愛河。每天晚上非得等到說完那最後一個晚安後才肯睡去,還沒睡著想到一件令人高興的小事兒,拿起手機慢吞吞地編輯好內容,剩下的睡眠又交了出去,樂此不疲。我是如此地依賴著她,以致於枯燥的住校生活也就這麼繼續下去。

交流基本都在夜晚和手機上進行,但網戀的基本要素還是未能完全符合。

我還是能在現實中見到屏幕那一端的她。但這並不阻礙我在漆黑的眼前想像她無與倫比的笑容。在每個夜晚,透過簡訊想像著此刻百米之內的她,她的喜怒和哀樂。我會和她一起回憶小時候早餐的蔥包檜,老家的野狗、水田還有衝上大壩的兇猛潮水。

透過簡訊的小心思是獨特的,即便是電話視頻都不可及的。全寢出謀劃策寫一段話的經歷是再也體驗不到了,現在更自由更方便了,可我卻更渴望從前。語音視頻表情包無不在快速地奪取我們的話語權,節奏太快,感情跟不上。


2.

相比簡訊,我也喜歡節奏更慢的書信。

木心說:「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書信讓枯燥的生活充滿期待,讓感情沉澱,讓人確信自己的愛。最近讀到晏幾道的蝶戀花:「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相思之情唯有斷腸之聲可以形容,如此至深之情是謂真情。

也曾經歷過異地相戀的我,也是個寫過情書的人。

先是寫些明信片,短短的一段,是欲言又止的傾訴,是問東問西的關心,到頭來發現短短的一段什麼也沒寫成,總未免帶著點遺憾。後來就開始寫信了,信的內容大致也逃不脫日常、想念、期待,但寄信人的關切總能透過那一封薄薄的信完整地傳達到收信人手裡,即便言語單調,瑣事連連。某些微小之處反而令人動容。

我還記得之前收到的一封,在最後她還帶我複習幾句德語:

Du felhst mir. (我想念你)

Wir verlieben uns. (我們相愛著)

Wir lieben uns.(我們彼此相愛)

德語裡有很多說想念的方法,但 Du felhst mir. 會給人一種,你不在,我的身體,缺了一塊的那種感覺。

即便我們已經分開了,偶爾想起還是會有些觸動。

3.

前天是立夏,夏天的第一個節氣,春天已逝。

這個春天沒有寄出情書,也沒有收到。

簡訊早已不發,微信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快樂也不是沒有,不過寂寞更為強烈。

這是夏天的一個微風沉醉的夜晚,沒什麼特別的煩惱,只惦記著遠處的她,想與她一起散步在靜謐的湖邊,石塊壘的橋,擁吻。

相關焦點

  • 《春天情書》情書
    豆瓣電影圖書廣播小組用 App 打開查看主演的其它電影極速下載 打開春天情書春天情書 8.4分小心翼翼地觸到愛情的一角Magdalene 春天裡,我要寄出一封情書給你。我寫過那麼多的信給你,卻藏在抽屜裡不敢寄出去。這一次,我好想寄出去,在這個陽光照耀的好天氣。 日本電影《春天情書》講述了一段最早的網絡戀愛故事。
  • 《春天情書》春天情書的音樂感想隨記
    電影是體現時代化的產物,九十年代關於BBS的電影還有莉莉周的一切,許多人都聯想到了這部電影,不過莉莉周講述的中學生們關於網絡的事情,春天情書講述的成年人關於初次接觸網絡而觸發情感的故事,兩部電影都體現了同一個情節點,即網絡裡的身份偽裝,莉莉周利用網絡虛假身份而引發了一起殺人事件,春天情書的偽裝是最開始的女主的性別偽裝,以及最後搞出大事情的男主的虛假上床說,全片節奏緩慢,是那個年代的日本擅長的節奏的敘事風格
  • 《春天情書》愛情的變換
    《春天情書》中的網路通信,絕非輔助的手段,而是作為電影重心之一的文本予以展現。森田芳光不僅大膽地以全銀幕作藍底白字的電腦屏式顯示,而且甚至佔了全片的三分一時間以上(有數十分鐘之長);甚至在角色關係逐漸加深後 ,更進一步把電腦通信中的文字對話疊印於街頭實景上,讓電影呈現兩重文本的並置,可見他對影像語言的大膽放手更新。
  • 春天情書
    90年代是一個網絡剛剛興起的年代,那時候沒有微信,騰訊才註冊不久,人們最習慣的還是用BBS聊天。網名「春天」的男主和網名「星星」的女主在一部電影的留言板裡相識,後來兩人便經常用私人郵件聊天。兩人隔著屏幕聊著關於電影的一些看法,有時候也分享一些彼此生活上的點滴小事。
  • 《春天情書》一個春天的故事
    有人選擇把一份工作做到底,無論有沒有希望。有人則不斷嘗試,有計劃地或隨意地,終於在流變的世界裡找到自己新的位置。從這個角度講,《春天情書》中的愛情是一個隱喻——舊愛新歡都被撥號網際網路聯結起來了。那些經由玻璃窗去觀看和被看的年輕人當然會有疑惑:這一切是否只是幻影或徒增壓力的無聊想像力?好在這個故事有一個完滿的結局,從網友變成戀人,從線上到達線下,從自我指向他人。
  • 電影推薦 | 《春天情書》
    最近看五條人的專訪,阿茂說到自己最近的觀影片單,提到了《春天情書》,我很意外,因為這部電影很小眾,卻是很多人的心頭好,於是翻出去年看完電影時寫的這篇
  • 《春天情書》網絡時代的「從前慢」
    《春天情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個美麗的意外。這部電影原本並不在我的觀影列表上,當我在全北京文藝青年的圍剿中好不容易搶到10張北影節裝逼入場券之後,才心血來潮地買下了這第11張票。而在經歷過10部電影的連番轟炸之後,我在周日的悶熱下午意興闌珊地到電影資料館赴這最後一約。本就不抱什麼期待,但拷貝質量之糟糕還是讓我心中一涼。然而隨著電影的進展,《春天情書》卻成為我在北影節最後的驚喜。
  • 《春天情書》春天以時速200公裡通過我的家鄉
    《春天情書》是那種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看的電影。放下那些紛繁更迭的眼前事,看看倆個寂寞的人用電郵寄予的一點相思半副閒愁,於我真是莫大的安慰。影片拍攝於1996年,那時候個人電腦還是少數人購買的奢侈品,intel剛剛推出奔騰處理器,而撥號上網的貓如今已經看不見了。片名(ハル)直譯是春天的意思,帶括號,這是網絡BBS上的用戶名。
  • 《春天情書》春日純情片觀影記錄
    2018年3月28日22:00-0:00住在盛岡的獨身女孩藤間美津江因為電影BBS認識了網名為Haru(春天)的男孩。因為這個和已亡前男友糾葛的名字所以和這個網友聊起天來。兩人起初都帶著好奇頑皮又拘謹的試探,偽造性別,男孩誇大自己的「經歷」,女孩試圖掩飾自己很難得看上電影的窘境…兩個人你往我來一句句剝離虛假的書信卻慢慢使得彼此走進了對方的心中。
  • 《春天情書》請多關照。
    春天以時速兩百公裡手拿著錄像帶在窗口向星星揮手,星星是依靠著白色汽車的紅衣女郎,揮著紅色手帕,在索尼手持錄像帶裡拍下了快速行進的春天。雖然彼此看不清楚臉,但很浪漫,春天在本地線裡高速經過了星星的家鄉。全程出境的滿滿一書架村上的書啊真是誘人……如果像是他們那樣純粹的交流,像手衝咖啡為了衝出濃度,注水流速緩慢又均勻,那樣的的網路交流,相見也不會覺得尷尬吧。
  • 來自春天的情書《四月物語》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昨天,終於可以趕在四月的尾聲出門好好看看外面的春暖花開。今年的春天,仿佛有著不同以往的和煦,也寄託了更多關於生命的情感和力量。電影《四月物語》看著外面開花的老樹,想起一部《四月物語》的電影,似乎格外適合此刻春天的氛圍。
  • 《春天情書》嗯,勇敢去愛吧
    觀影回顧:森田芳光《春天情書》——「還以為遇不到像你這樣的人,遇見你真讓我鬆口氣。」 因為故事發生在初中,距離現在也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但依稀記得當時每次收到信件時讀信的雀躍和驚喜。 跟他通信的過程中我一直逃避見面,因為害怕見面後破壞了我心裡塑造出來的那個他,害怕真正在現實生活中交流的尷尬,或者只是因為當時的我沒有自信,作為一個性格內向的女生羞怯與男生交往,只有在寫信時才不會有壓迫感,能輕鬆表達自己。但我卻依賴他,不是依賴這個人,而是依賴文字上他給我的感覺。
  • 《春天情書》古早時代的無聊網戀
    古早時期的網戀,那時候的網際網路還沒有貼吧微博的戾氣,人人都很認真,字斟句酌地進行交往。奔現也採用揮手帕那樣復古的方式,一個從前慢的網戀時代,算是比較引人懷念的吧,可惜觀感實在不敢恭維。 首先是戲劇張力嚴重不足的劇情,兩個小時的電影,直到最後半小時才出現一個幾乎不能算衝突的波折。再加上字幕電影極少的臺詞,我第一次在觀影的過程中打足十個哈欠。
  • 《春天情書》某個階段
    春天情書,好喜歡這個調調的電影,像夕陽西下時在海灘邊踩出的深深淺淺的腳印。裡面有太多喜歡的元素,football,村上,列車,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方式...女主穿著紅色的裙子開著白色的車到田野中央,等待著高架橋上男主的列車駛過,然後兩人互相揮動手帕,這是他們的初次見面,真是浪漫到了極點。想起了是枝裕和 奇蹟 裡那群懷著單純想法循著傳說對高速駛過的列車大聲喊出自己心願的小孩。
  • 《春天情書》虛構——通往真實的另一種路徑
    從今往後,人們或許可以先相知相愛,然後才相遇,《春天情書》正是如此。森田芳光在影片中一再致敬了村上春樹這位介於正統文學與暢銷文學之間的作家,並有意或者無意地將其最著名的作品《挪威的森林》改編到了銀幕之上。只是與《挪威的森林》不同的是,《春天情書》將「直子」反轉成了第一主角,給這名因為沉溺於前男友之死而不可自拔的深情女子置換了一個更美好的結局。
  • 《春天情書》:越過時間的漫長陪伴
    《春天情書》導演:森田芳光編劇:森田芳光上映:1996-03-09這是只存在於 BBS 時代的浪漫故事,相識於網絡的兩個人,斷斷續續郵件通訊,講述各自的日常生活。被寫入郵件的春天是這樣的:和女友聊從 BBS 裡得知的電影話題的春天,女友離開的春天,和女網友線下見面的春天,工作煩心的春天。郵件之外還有站在足球場外失魂的春天,在公司加班的春天,苦苦等待郵件的春天。被寫入郵件的星星是這樣的:喜歡在東京一個人看電影的男人星星,住在鄉下難以看到電影的女人星星,被求婚的星星,不停換工作的星星。
  • 《春天情書》等待是一種修煉
    昨天看了《春天情書》,很能夠理解男女主人公的各種心情。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久遠,BBS的界面簡陋但卻純粹。我喜歡這種純粹。然而已然發生在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一旦比電影劇情來的更為精彩,這劇就顯得很遜色。如果說從純聊天為愛情電影主線的話,這部劇又顯得境界不夠高。若上升到一個精神層面,《Before Sunrise》是完全甩這部劇太多條大街。當然情景不一樣。
  • 《春天情書》內心多麼溫柔的人,才會拍出這樣的電影
    網名「春天」的男主角(內野聖陽飾)和網名「星星」的女主角(深津繪裡飾)在電影留言板相識,後來通過私人郵件聊天。「春天」乘新幹線經過「星星」居住的城市,他們相約在列車經過的那一刻向對方揮舞手帕。「星星」如約身著紅裙開車到鐵軌邊,向著「春天」的方向揮舞手帕,並用手中的DV機互拍——這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面。
  • 《春天情書》11.2觀影筆記
    ------邊看邊寫 僅供個人存檔------ 《春天情書》這個翻譯我覺得有點多餘,其實《春天》就好了啦。電影中都把愛情表現得那麼迂迴了,何必在片名裡這麼直白呢?我一開始還以為是什麼特別浪漫的電影呢。(其實是挺浪漫的。。)加油站 色調 城市圖景+字幕 想:那個時代的日本已經這麼「二次元」了嗎?
  • 《春天情書》隨筆 191231
    早上五點多自然醒來,我翻開麥克布克小空,插上我的1T威騰電子硬碟,點開了下載許久卻還沒有空閒點開的春天情書。我下載的版本是帶中文字幕的,但其實我並不需要,因為整部電影裡日語的文字信息量特別大,所以光顧著看日語本身了,自帶的中文字幕有時瞥上一眼,還發現完全是牛頭不對馬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