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郭丁然 見習記者 郝瑞鈴
在「雙循環」格局下,國內及河南的產業結構轉型正在步入快車道。
在新的格局之下,河南企業如何深度參與國內外分工、主動適應新發展格局?河南企業家又該如何弘揚企業家精神,參與雙循環、建設新河南?
12月5日下午的中原實業家&金融家論壇上給出的答案是:創新。
【好想你董事長石聚彬:通過創新建立新的「好想你」,新店面「好想你新鮮食貨館」元旦前將面世】
好想你選擇了最優質的品種,通過市場化種植,嫁接到新疆,從此改變了中國紅棗的品質,通過凍幹技術的創新改變了人們吃棗的方法。好想你把紅棗引入了品牌市場,助推了中國紅棗期貨上市。
我們通過食藥同源,讓人們真正把農副產品的特色、農產品營養健康放在首位。技術創新、模式創新、配方的創新、生產工藝的創新、產品形狀的創新、包裝形式的創新等等都是好想你在創新方面所做的努力。通過創新建立新的好想你,新的店面叫好想你新鮮食貨館,元旦之前首家店就要在市場與廣大消費者見面。
【三全食品創始人 陳澤民:三全通過創新吃到了甜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能掌握到別人手中】
一個企業核心競爭力不能掌握到別人的手裡,核心競爭力要靠產品創新、渠道創新、設備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這都是需要研發的。我們有行業唯一的博士後工作站,有很強的研發隊伍。
我們每年拿出來銷售的3%作為研發經費,隨著銷售的增加和利潤的增加,投入的研發費用也增加了,從而使研發的新產品、高端產品向更高端產品、高質量的產品、高效益的產品發展。我們今年一年的利潤超過了過往五年的利潤,這些利潤就是新研發產品創造的,三全嘗到了創新的甜頭。
【建龍微納董事長 李建波:創新是實體企業永恆的話題】
像我們這種實體企業,創新是永恆的話題,不走尋常路,產品差異化,要做好提前準備。
現在給我們帶來主要業務收入的制氧分子機,從2004年開始研發,2008年取得了突破,2010年實現產業化,成為全球第六家可以生產這個產品的公司,有自己完全的智慧財產權。這個產品今年迎來真正爆炸式增長。今年新冠疫情,沒有特效藥,也沒有疫苗,唯一的辦法就是氧氣,正因為我們有了提前的準備,今年的信息披露,截止到9月份,利潤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水平。
生產一代,儲備一代,循環一代,才能使企業行穩致遠健康持續發展。
(河南商報編輯 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