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嚓喀嚓」 一把剪刀剪出大愛

2021-02-19 儀隴播報


圖片袁敏(後排右二)和他的團隊成員每月定期為60歲以上老人義剪

鄧莉萍 文

「喀嚓喀嚓……」4月13日,筆者走進袁敏所在的理髮店,只見他嫻熟地拿著剪刀正為一名老人理髮,邊剪還邊和老人聊天, 兩人有說有笑。看著鏡子中自己整齊時尚的髮型,老人不禁露出滿意的笑容。

袁敏是個80後小夥兒, 今年28歲,儀隴縣周河鎮神溪村人,現在是該縣一家連鎖理髮店的總經理。從2014年開始,袁敏和他的團隊不僅在店中為老人義務理髮,還走到街頭巷尾、農家院壩、福利院、居民家中,為老人義務理髮。小小剪刀「剪」出了大愛,「剪」出了正能量。

義剪成店規

農村走出的總經理想為老人「做點實事」

袁敏初中沒畢業就踏入社會,在工地上做過小工、餐館裡端過盤子、工廠裡當過工人。2004年,17歲的袁敏從農村老家到儀隴學理髮手藝, 開啟了他不一樣的「剪愛人生」。從學徒到髮型師,從髮型師到店長,從店長到儀隴新政區域的總經理, 再到如今5家連鎖理髮店的股東,十多年來,他不斷磨鍊自己的技藝,並迅速成長起來。

當被問及為何堅持義務為老人理髮時,袁敏坦言, 自己從小就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對老人有很深的感情,也能深切體會老人的辛酸。「雖然,我的爺爺奶奶早已離開人世, 但周圍的老人就像我的爺爺奶奶一樣,我很想儘自己的力量給身邊的老人一些幫助,為他們做點實事。」

袁敏發現,市面上大多數理髮店的服務對象以年輕人為主,適合老年人理髮且收費相對較低的理髮店並不多。 當上總經理後,他覺得自己應該為身邊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實事。當他在店裡提出每月定期為老人免費理髮時, 其他幾名負責人都非常贊成,大家都希望通過這樣一種形式關愛身邊的老人。於是,從2014年開始,他們在每個月10日這天, 堅持為6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理髮。兩年來,這個連鎖理髮店都遵循著這樣的「店規」。

不收一分錢

每月定期開展義剪老人紛紛豎拇指點讚

如今,花二三十元理髮對年輕人來說不算什麼,但一向節儉的老年人卻大多捨不得, 往往因此止步於裝修華麗的理髮店。2015年,儀隴馨晚秋老年服務中心找到該連鎖理髮店,希望能和他們合作開展義剪活動。袁敏告訴筆者,每月他會從各店輪流安排6名理髮師去做義剪。一年多來,他們到過福利院,到過鄉鎮,也到過社區,最常去的地方是小東山下的小廣場和濱江大道,有時還主動上門給生病的老人服務。「袁總幾乎每次義剪都要去,如果有老人來到店裡,只要他手上沒事兒,大都由他自己接待。他一邊理髮一邊還和老人聊天,把老人逗得很開心。」該店員工趙惠宇對筆者說。

筆者注意到, 到該連鎖理髮店剪髮的都是住在附近的老人。「我就喜歡這個小夥子給我剪頭髮。」正在理髮的顧客劉阿姨向筆者連連誇讚袁敏,「現在理髮不僅價格高,好多理髮店還不太願意接待我們這些老年人,態度也不好。這個小夥子不但手藝好,對我們這些老年人也很熱心,理髮還不收錢,我們都有些過意不去喲。」

筆者走訪了袁敏帶人常去義剪的小東山下廣場。「我們周邊的老人都喜歡到這個小廣場上散步聊天,我有好多次都遇到他們免費給老人剪頭髮, 只要我們這裡的老年人願意理髮, 就給我們剪……小夥子耐心挺好的,真正給大家辦了件好事。」家在附近一個安置區的老人姚大文對筆者說。「這些年輕人好呀! 從不嫌我們老年人髒,也不嫌麻煩。我自己剪了兩次了,他們真的沒有收過我的錢,而且剪的髮型我也喜歡。」說起義剪,老人李華春豎起了大拇指。

愛心不止步

堅持義剪之路同時收穫的還有感動

當筆者問及義剪對其生意造成的影響時,袁敏說,他從來沒有計算過得失。現在理髮店規模擴大了, 有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更應該回報當地居民。他告訴記者,理髮店的員工大多是農村出來的孩子,能用這門手藝為傳遞愛心盡一份綿薄之力,是他們對社會的回饋。

堅持義剪不易, 但袁敏也收穫了不少感動。他說,每次義剪都吸引了不少老人,最忙的時候,他們從上午8點半一直忙到中午12點過。 雖然很累,但是每當聽到享受到義務服務的老人不住道謝,看到他們滿意的笑臉,自己就會覺得,不管義剪有多辛苦,做的這些也值得了。

讓袁敏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義剪,在濱江大道遇到一位坐輪椅的老人。那天,老人獨自搖著輪椅來到義剪現場,頭髮十分凌亂。袁敏本想給他剪頭髮,老人卻擺手拒絕,說自己頭髮髒。在袁敏等人的堅持下,他才剪了頭髮,並連連道謝。理髮後,老人久久不願離開,一直陪著他們聊天,讓他感覺很溫暖。「有些老人來理髮時還會給我們帶來茶和水果,和我們拉拉家常,把我們當親人一樣看待。這讓我非常感動,也是我一直堅持下去的動力。」袁敏說。

只要工作不忙,袁敏都會帶著他的義剪團隊為老人理髮。「只要這些老人有需求,我們就會盡力幫助他們。」袁敏表示,他會將義剪之路堅持下去,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幫助更多老人。



相關焦點

  • 陝西黃龍縣賀強:一把剪刀剪出精彩人生
    都說中國剪紙看陝西,陝西剪紙看陝北,在延安市黃龍縣就有這麼一個「00後」小夥,歷經12載,用一把剪刀剪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今年剛滿20歲的賀強,是土生土長的黃龍人,就讀於西北大學軟體學院廣告設計專業,現任陝西剪紙協會副主席、三秦文化研究會剪紙藝術委員會副主席、延安市剪紙協會副主席。
  • 一把剪刀 剪出「別樣人生」
    一副剪紙作品背後凝結著的是手藝人對剪紙藝術的追求與執著,她們用一把剪刀,剪出了「別樣人生」。在剛剛結束第七屆慶陽剪紙創作大獎賽上,記者看到了許多精美的剪紙作品。賀彩霞是一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今年65歲的她,從小受到母親張玉珍剪紙藝術的薰陶,傳承母親剪紙藝術。9歲學業初成,堅持創作50年,共創作2000多幅剪紙作品。
  • 大連26歲女孩咳嗽,「喀嚓」一聲,這個東西竟然斷了...
    未料,伴隨著「喀嚓」一聲,左肋部一陣劇痛,她就動彈不了了。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肋骨被「咳斷」了。咳嗽能把肋骨「咳斷」?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左肋部傳來了「喀嚓」一聲,緊接著就是難以忍受的疼痛。小徐趕緊把車停在路邊,打電話向朋友求助。朋友趕過來時,小徐已經疼得無法動彈了。朋友把她送往本市一家醫療機構救治。醫學影像圖片顯示,小徐的左十肋骨已經骨折。一聲咳嗽,能把肋骨「咳斷」?
  • 【新疆好網民 傳遞正能量】一把剪刀剪出「精彩人生」
    【新疆好網民 傳遞正能量】一把剪刀剪出「精彩人生」 2020-10-13 19:1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東北大姐李寶鳳:一把剪刀「剪出」精彩人生
    她剪紅樓人物,贏得周汝昌點讚;她「千剪不斷」,技藝媲美油畫,也改寫了一個農家女的命運  東北大姐李寶鳳:一把剪刀「剪出」精彩人生  從那以後,李寶鳳的剪刀信馬由韁,衝破了藝術門類的邊界。她開創的「千剪不斷」技巧,配合經過改良的紙張,能達到「亂真油畫」的效果  她把自己的「畢生絕學」免費傳授給聾啞孩子、自閉症兒童和其他有需要的人。
  • 26歲女孩咳嗽,「喀嚓」一聲肋骨斷裂!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啊
    秋褲但是感冒、咳嗽還是免不了會找上我們近日小編聽說了一個壞消息一女孩小徐在開車出門上班途中她咳嗽了一下伴隨著「喀嚓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左肋部傳來了「喀嚓」一聲,緊接著就是難以忍受的疼痛。小徐趕緊把車停在路邊,打電話向朋友求助。朋友趕過來時,小徐已經疼得無法動彈了。朋友把她送往本市一家醫療機構救治。醫學影像圖片顯示,小徐的左十肋骨已經骨折。一聲咳嗽,能把肋骨「咳斷」?
  • 睡前故事:《喀嚓,喀嚓》
  • 誰不說俺東營好|「東利剪紙」李秀君:一把剪刀,剪出「老東營人」的...
    一把剪刀,剪出東營的滄桑巨變出生在青島的李秀君,從小就長著一雙巧手,在母親和外婆的薰陶下,對剪紙藝術深深著迷,如痴如醉。2014年是油田勘探開發50周年,作為親歷者,油田半世紀的發展對李秀君而言可謂歷歷在目,為此,她搜集大量素材結合自身經歷,用幾個月的時間嘔心瀝血,創作出一組57副記錄油田發展變化史的剪紙作品,井架、石油工人、電廠、竹板禮堂……油田發展的一幕幕在李秀君的剪刀下「活起來」。一個青島人,在勝利油田落地生根;一個油田人,在東營這片熱土上奉獻終身。
  • 拆雞淨魚,蝦蟹蔬菜,這把無所不能的【廚房剪刀】,太好用了
    想要老公在廚房幫忙的同時,又不「搗亂」,那一把好用的剪刀也是必備的,給他一個盤子,一把剪刀,沒一會兒,香蔥碎,香菜碎,就幫咱搞定了~ 經常在家吃烤肉的朋友,可以備2把,生熟分開用,用它剪熟肉,「咔嚓」一下就OK了,特別得心應手
  • 非遺故事丨剪紙傳承人張建志:一把剪刀剪出中國範兒!
    張建志自幼跟著祖母長大,從三四歲開始,哪裡有紅白事,哪裡就有小建志的身影,看著祖母把一張張紙剪成一個個生動形象的花鳥魚獸,他感覺特別神奇,耳濡目染中張建志也學著祖母的樣子拿起剪刀。到六七歲的時候,他的「剪紙作品」經常得到大人們的誇讚,從那時起,剪紙這一手工藝術就在張建志心裡紮下了根。一把剪刀一張紙,在張建志的手裡一玩就是三十多年。
  • 「原創」剪出人生百態 剪出世間萬物
    在素有「中國剪紙之鄉」稱號的的膠州,就有這麼一位剪紙傳承人,他在沒有電腦、沒有流水線的條件下,僅用一雙巧手、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就能剪出各式各樣的圖案。在過去60多年時間裡,他已經把中國的傳統文化、鄉土民俗融於一體並且先後創作出不少優秀的剪紙作品。如今,現年67歲的高豐緒不僅要在剪紙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為了傳承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他還要教更多人學習剪紙這項傳統技藝。
  • 汪靜之/《時間是一把剪刀》詩:時間是一把剪刀生命是錦也是花
    時間是一把剪刀/汪靜之汪靜之(1902~1996),安徽績溪人。出版了詩集《薰的風》、小說有《寂寞的國》、《翠英及其夫的故事》等。汪靜之/時間是一把剪刀時間是一把剪刀,時間是一根鐵鞭,生命是一匹錦綺;生命是一樹繁花;一節一節地剪去。一朵一朵地擊落,等到剪完的時候,等到擊完的時候,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炬!把滿地殘紅踏入泥沙。
  • 『喜訊』「柘榮剪刀」,剪出一片富裕天!柘榮經驗再啟航
    』,剪出一片富裕天」這一主題作經驗介紹。我縣生產剪刀已有300多年歷史,是「中國刀剪之鄉」,全縣註冊登記的刀剪企業近200家,直接從事剪刀生產的人員達5000多人,碳鋼剪產量佔國內市場的2019年6月,福建省地方標準《剪刀通用技術條件》發布實施,柘榮成立中國裁縫剪技術開發中心。
  • 一把剪刀的重生記
    擁有近400年歷史的老字號「張小泉」煥發新的生機  一把剪刀的重生記(消費視窗·老字號 新國潮①)「一隻風箱一把錘、一塊泥磚一隻盆、一把榔頭一條凳」,開槽、鑲鋼、打磨、淬火……流傳了幾百年的七十二道制剪工序,向人們講述著張小泉的品牌歷史。  「剪,鐵器也。」鐵質柔軟易彎,適合鍛打錘鍊。但全鐵鍛打的剪刀,刃口容易磨損變鈍。1628年,張小泉別出心裁,在刃口鑲上一層鋼,使其更加鋒利耐用。「嵌鋼入鐵」「良鋼精作」,成了張小泉與眾不同的特點。
  • 你能在紙上一剪刀剪出一個十字架嗎?
    據傳「文化大革命」時,有一位美國宣教士到中國傳福音,被捕入獄,獄長警告他不準向人傳講耶穌
  • 柯城剪紙:剪出喜氣 剪出祝福
    在柯城區,民間剪紙藝人用剪刀或刻刀在紅紙及各種宣紙上,剪刻出各種各樣的傳統民俗小件:老壽星、聚寶盆、雞花、豬頭花、飯花、門大吉、窗花等圖案,用於各種節慶祝福、紅白喜事等民俗風情。這些剪紙作品稚拙古樸、粗獷渾厚、簡潔靈活、自然風趣,以傳統民俗剪紙為特色,具有一定的地域風格。
  • 尊享定製|剪出的「相片」 ,妙趣橫生!
    在一張單色的紙上,剪刀不斷的遊走變換中,剪出每個人的「神韻」,鼻子的高低、嘴唇的薄厚、頸部的粗細……看似只存乎分毫之差,但正是這些細微的不同讓每幅剪影都有了靈魂,宛似人從畫中來之精妙。
  • 年輕理髮師大膽挑戰 27把剪刀同時剪髮
    他能同時手拿27把剪刀給客人剪出想要的髮型,對比起一般的理髮師,不得不說他是個奇葩,這樣危險你敢挑戰嗎?Muhammad Awais出生於英國的一小鎮,最初他並不想幹理髮這行業的,說起來都是無奈,「我從小就長得帥,但每次剪完頭髮我都非常不滿意,完全不是我想要的效果,實在太難過了,從那以後我就自己學著給自己剪了」,Muhammad Awais回憶著說。
  • 陰陽師妖怪屋剪刀資源介紹 剪刀怎麼用好
    在《陰陽師妖怪屋》中擁有多種資源供各位家主獲取,其中剪刀也是很重要的一種資源。那麼剪刀究竟可以用來做什麼,我們又該如何獲取剪刀,就讓彈彈醬為各位家主介紹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