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年齡都是用稱謂表示,其中男子前二十年都是以頭髮的多少來稱呼的,後面則是以人生來稱謂。女子在二十四歲之前稱謂是非常多幾乎一年一個,看來古人也明白女人的青春就那麼幾年。而且古代男女在五十歲之前稱謂是不同的。
先給大家看一幅對聯,看看大家知不知道這對聯說的壽星有多少歲。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男子稱謂
襁褓:嬰兒時期,剛出生的嬰兒還在用被子包裹著。
垂髫(tiáo):指三到九歲,孩子已經長大了,頭上短髮下垂。
總角:九到十四歲,這個時候孩子的頭髮已經可以紮成兩個結了,就像羊角一樣,故稱總角。
束髮:這個時候頭髮已經非常長了,所以要用髮帶將頭髮紮起來。
弱冠:古代男子最為隆重的時候,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但身體各方面遠遠不如成年人,出來社會上還是處於弱勢地位,所以稱為弱冠。
而立:來自《論語·為政》「三十而立。」所以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這個時候男人不管是事業還是其他就要有一定的成就了。
不惑:到了四十歲年近半百對世事大都已能看通透,也就是沒有什麼能使人疑惑了。
知命:到了五十歲年過半百,已經能夠看透這世間的一切了,明白從客觀角度看待生死循環的天理。
花甲(耳順):中國古代曆法以六十年一個輪迴,一輪迴就是一個甲子。因為到了六十歲基本上頭髮已經花白了,所以稱花甲。又因為到了六十歲社會地位逐漸下降(兒子開始成為家庭的掌舵人)也就開始不再參與一些重要的事,所以無論做出什麼決定,自己聽聽就好。
古稀:杜甫有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其實古應該是故,到了七十歲故人(在世的)越來越稀少了。
皓首:滿頭白髮這就是八十歲的壽星了,所以皓首就代表八十歲。
耄耋(mào dié):出自曹操的《對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這個時候已經九十歲了。
期頤: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期是指期望的意思,頤是贍養之意。也就是說到了一百歲的高壽了,就等子孫來贍養了。
女子稱謂
金釵:十一二歲的女子的頭髮長到已經需要釵子來盤起扎髻的時候了。
豆蔻:出自唐·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十三歲的少女就像二月初剛開的豆蔻花一樣美好。
及笄(jī):及笄之年。 出自《禮記·內則》。古代少女十五歲的時候行及笄之禮,表示自己已經成年了。笈是一種特殊的簪子,古代少女戴上了這種簪子就表明已經與人定親了。
碧玉:十六歲稱碧玉,出自唐·李群玉《醉後贈馮姬》詩:「桂影淺拂梁家燻,瓜字初分碧玉年。」這裡的瓜分是破瓜的意思,也就是說女子這個時候已經發育成熟,可以成親了。
桃李:桃李於一年之春開花,這個時候春光明媚,正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節。就像二十歲的女子正處在最美好的時間,明媚的讓人移不開目光。
花信:二十三四的女孩已經處於花開正茂的時候,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你還不好好珍惜?
半老:徐娘半老,風韻猶存。雖然姿態美貌都不減當年但年歲已經不再了,這個時候的女孩就像那晚春裡最後的那一陣花,雖然好看但卻好景不長矣。
珠黃:指四十歲的女人,這個時候的女子已經風韻不再,就像發黃的珠子一樣沒有當年那種被男人追捧的價值了。人老珠黃就是形容這樣年紀的女人。
所以你知道對聯裡的壽星多少歲嗎?
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