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師五十頌 第一課

2021-02-08 不離AlwaysPresent



事師五十頌略解


巴布拉尊者  造頌

宗喀巴大師  註疏

索達吉堪布  譯講


《事師五十頌》的作者巴布拉尊者,公認為是馬鳴論師。

他原本是一名外道,在佛涅槃後600年出世,生於婆羅門家,對婆羅門教和外道論典了如指掌,智慧超群,在外道中無人能及,每次辯論均可勝伏對方,於是自認為「天下第一」。當時那爛陀寺的佛法非常興盛,經常受到外道攻擊,於是最厲害的班智達守護東南西北四門,以接受外道的挑戰。馬鳴前去辯論時,諸班智達與他累日論戰,竟無一人能勝,他生起極大的傲慢心,宣稱失敗者要跳入恆河(不同歷史中,說法也略有出入)。後來聖天論師奉師命去與他辯論,徹底取得了勝利。馬鳴決定履行承諾跳河自盡,當時很多班智達勸阻他,並把他留在那爛陀寺裡。他在寺中空閒之餘翻閱了《大藏經》,被佛陀的智慧深深折服,明白自己智慧十分淺陋,實無法與釋迦牟尼佛相較。他還在一本佛經中看到,佛陀早已作過預言,說未來有一個叫馬鳴的人與佛教辯論,最終會失敗。見此預言後,他對佛陀佩服得五體投地,終於醒悟並皈入佛教。


聖天論師告訴他,若想懺淨曾經對佛法的毀謗,就要造一部積聚諸續部教義的論典,還要造一部讚頌釋迦牟尼佛的論典。馬鳴論師遵照囑咐,後來撰著了《事師五十頌》與《三十四本生傳》。他的詩學造詣非常高,唱頌時連馬都聽得懂,故稱之為「馬鳴」論師。尤其是他讚嘆佛陀的《三十四本生傳》(又名《百傳》),收錄了佛陀因地時108則公案,用一棵樹的108個枝葉來作比喻,這在歷史上非常有名。你們有些人未學佛之前,也學過外道、誹謗過佛教,但學佛以後,通過造論、傳法來懺悔也未嘗不可,馬鳴論師就是典型的例子。


這次學習《事師五十頌》,我們依照宗喀巴大師的《事師五十頌釋·滿弟子心願》來講解,其中不乏密續教證的大量引用,對法義的深入了解極有幫助,大家在學習過程中即能體會。宗喀巴大師的傳記,每一個佛教徒都耳熟能詳,故在此不作贅述。



此處是讚嘆文殊菩薩。傳記中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等諸佛,均曾在文殊菩薩面前發過菩提心。文殊菩薩雖是一切諸佛之父,但在眾生面前仍顯現菩薩相;雖以愛語安慰所有有情,但在魔眾面前也會現忿怒相;雖住於至高無上的境界,甚至佛經中說他早已成佛,卻甘心做眾生的奴僕。祈願文殊菩薩以稀有的事業、奇妙的功德力恆常護佑我,加持我!



對於如理依止賜予一切圓滿功德的唯一門——《事師五十頌》,我在此盡心盡力而宣說。


「盡心盡力」有甚深的意義:其一,間接表明本論的含義非常深廣,涵攝顯密所有經續;其二,這是一種謙虛語,意即自己也未通達本論的真正教義,但會盡一切力量注釋和宣說。我們作為後學者,不要認為《事師五十頌》只有五十個頌詞就特別簡單,務必要重視其深奧內涵。


有關依止上師的教言,無垢光尊者的《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和《如意寶藏論》、華智仁波切的《大圓滿前行》、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等中均有詳細宣說。諸續之王《大幻化網》中亦云:「最初希求成就者,依止上師而獲得,倘若無有上師尊,無法獲得諸悉地,故當宣說師法相。」


一切共同和不共悉地的根本,即是由如理如法依止殊勝的善知識,沒有上師就不會獲得殊勝悉地,因此,最初要宣說上師的法相。我們無論學習顯宗還是密宗,一定要如理依止上師,這是一切入門的津梁,因此,弄清楚依止上師的方法勢在必行。很多人不懂得依止上師的道理,在上師面前言行舉止不如法,與經論的要求背道而馳,這對自他都無利益。所以,藏地的很多高僧大德未與弟子結上法緣之前,首先要講依師之理,這個問題相當重要!


本論分三:一、初義;二、論義;三、末義。

甲一(初義)分二:一、頂禮;二、立宗。

乙一、頂禮:



在成就金剛薩埵因的上師之蓮足下,畢恭畢敬頂禮膜拜。


作者對何者頂禮呢?在上師的蓮足下虔誠頂禮。這裡的「蓮足」是指下身,不一定就是上師的腳,如此頂禮來表達極為恭敬之意。


我們如何進行頂禮呢?依照經典中所說,以三門恭敬如理的方式頂禮上師。


為什麼要禮拜上師呢?《喜金剛》云:「西日無二之智慧。」上師是成就具無二智慧的金剛薩埵果位的根本因,我們要想獲得金剛薩埵的果位,必須要恭敬上師。


什麼叫做金剛薩埵呢?金剛薩埵就是殊勝的智慧,它從菩提正覺中產生,永無遷變、不可摧毀。《宣說金剛頂十六勇士續》云:「何為金剛薩埵尊,殊勝菩提之智慧,彼者必定稱金剛,智慧金剛所產生,彼稱金剛薩埵也。」與三菩提真如無別的法身智慧,即是「金剛」;由法身中出現的色身,即是「薩埵」,金剛薩埵也表示三身之義。


或者說,金剛薩埵是一尊佛,他因地時為遣除眾生的惡業而發願,現在願力成熟而獲得了佛果,他有時也顯現菩薩的形象來度化眾生。麥彭仁波切說,金剛薩埵與時輪金剛、密集金剛、穢跡金剛等主尊無二無別,我們修一位本尊,實際上就是修一切本尊,這也是密宗的不共特點。


對上師要這樣恭敬,對三寶所依也要恭敬。有些剛來的居士不懂佛法的基本規矩,參加一些灌頂時,為了搶奪加持物,就在出家人的衣服上、經書上跨來跨去,這樣有很嚴重的過失!出家人的披單、裙子屬於三寶當中,對此只能用頭來頂禮,而不能用腳來踩。在世間上,奴僕用腳踩國王的頭合不合理,大家也應該心裡有數。既然對三寶要有恭敬心,就不可隨便在僧眾身上「飛來飛去」,這是最起碼的一種禮儀。按照《大圓滿前行》的觀點,我們不僅要對僧眾頂禮,甚至對僧衣的紅黃補丁以上,也應生起真實僧寶之想,恭敬供養、頂戴,不能隨便踐踏。雖然有些人情有可原,他們在什麼樣的教育環境中長大,大家也心知肚明,但若沒有一點佛法的概念,實際行動中不可能如理如法,所以,希望大家對這些基本常識應該了解。

 


無垢續部中已經宣說了依止上師的方法,此處僅以簡單的語言說明,希望諸位恭敬聽受。


這裡斷除認為此論是分別臆造的疑慮。


有人認為:「本論中依止上師的方法,是作者以分別念所造,沒有任何可信度,憑什麼說要這樣依止上師、依止上師勝過依止諸佛呢?」若有這類懷疑,我們可以略作解釋:《事師五十頌》有一定的可信度,為什麼呢?因為它攝集了諸多經典和續部的教證,並非作者個人臆造,所以對此理應誠信不疑。至於這些教證是哪些續部中所說,下文自然會說明,在此暫時不提。


有人又想:「既然如此,那我們直接從經續中學習如何依止上師就可以了,有什麼必要造這部論典呢?」經續中雖有這方面的內容,但其分布得上下不一、零散存在,沒什麼條理性。如果作者沒有造論,我們一一查找經續的內容,以了解如何依止上師,這是相當繁瑣的工程。現在的人特別忙,出家人不愛聞思,在寺院裡賣門票、搞旅遊,在家人整天為金錢而奔波,看過一部經典的人少之又少。再加上,很多經續的頌詞非常難懂,查講義的話,頁數又特別多,誰有那麼多時間去翻閱?因此,將經續的關鍵要義攝於一處而造此《事師五十頌》,並非毫無意義。造論不可能超出經典的範疇,故根據所化眾生的意樂,將教典中的如海內容以竅訣方式歸納起來,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概而言之,頌詞中「諸多無垢續中所宣說」,是講作者造論的依據;「略而言之」講如何造此論;「此當敬諦聽」是提醒大家聽受時的心態。


甲二(論義)分三:一、依師之方式;二、依止之時間;三、如何堪為法器。

乙一(依師之方式)分三:一、總說依止之方式;二、特殊依止之方式;三、依止方式之攝義。

丙一(總說依止之方式)分二:一、略說依師之方式;二、廣說依師之方式。

丁一(略說依師之方式)分三:一、恭敬上師之合理性;二、做到恭敬之方式;三、觀察恭敬對境與所依。

戊一、恭敬上師之合理性:


有些老闆和領導雖沒有世出世間的功德,但因為福報現前,屬下不得不對他恭恭敬敬。而依止上師並不是這樣,諸佛菩薩對上師都十分恭敬,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恭敬呢?



在得過灌頂的金剛上師面前,十方如來尚且於三時前來頂禮膜拜,何況是我們具有煩惱業力的凡夫了?


諸多經論皆言,上師的本體就是佛菩薩。喬美仁波切在《山法》中說:「即便上師是凡夫人,他講經和灌頂的時候,十方諸佛也會融入他的心,其間一直與他無二無別,此時對他恭敬的功德相當大。待傳法灌頂完畢後,諸佛菩薩才返回各自剎土。」所以,對於灌頂的上師,十方諸佛菩薩也很恭敬。


灌頂,有能成熟之因灌頂、能解脫之道灌頂與解脫之果灌頂三種。開法會時我們灌的金剛薩埵頂,就是能成熟之「因灌頂」;修上師瑜伽時,觀上師三處發光融入自己身體,此不觀待他緣而得受的灌頂,叫做「道灌頂」;十地末尾之際,十方諸佛心間發光融入你心間,斷除最細微的所知障,稱為「果灌頂」。此處是指授予「因灌頂」的上師,理當成為弟子的應敬處。


頌中「殊勝」有清淨之義,即依照續部所說而如理進行灌頂。現在大城市裡不如理灌頂的人,就應該不是灌頂上師,雖然他灌頂時有寶瓶和水晶,然由於沒有清淨傳承,目的也不純,在國內為了人民幣而灌頂,在國外為了美金而灌頂,因而不是如理的灌頂。不如理灌頂的上師,諸佛菩薩不要說對他頂禮,肯定非常不滿。所以,續部中的灌頂必須要符合要求,所有的念咒、觀想全部要圓滿。


關於授予灌頂的金剛阿闍黎,《竅訣穗》云:「金剛即菩提心,宣說菩提心之自性世間出世間之行為者,乃為金剛阿闍黎,即上師也。」「金剛」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可從兩方面來解釋:密宗中,本來覺性叫菩提心;顯宗中,為利益眾生所發之心也叫菩提心。宣說顯宗和密宗菩提心的上師,就叫做金剛上師。在顯宗中,「金剛上師」的稱呼比較少,但一個能讓你生起菩提心的上師,或讓你證悟密宗無二智慧的上師,就是你的金剛上師。無論你是否見過他,只要依靠他的法本或意傳加持,你真正生起了菩提心或者大圓滿境界,他就是你的金剛阿闍黎,也可以叫根本上師。


對於金剛上師,十方如來都會在上午、中午、下午三時之座間前來頂禮,弟子應禮上師就更不用說了。(在印度,上師每當傳授佛法時,弟子必須先進行頂禮。)此處主要說明務必要恭敬上師的理由。關於這一點,《吉祥密集續》中云:「善男子,簡而言之,十方世間界中住世之所有佛菩薩於三時中蒞臨,如來於彼阿闍黎前以供品供養後返回各自佛剎,並以金剛語贊道:吾等諸佛之父親,吾等諸佛之母親……吾等諸佛之導師。」歸納這其中所說之義,在《大幻化網》中也有如是宣說。


那麼,十方諸佛為何頂禮金剛上師呢?因為在末法時代,諸佛菩薩不可能親自利益眾生,但可化現為善知識的形象說法利眾。《無垢虛空經》中云:「阿難,諸如來非於一切眾生前顯現,而盡現為善知識宣說佛法,令播下解脫種子,故善知識勝於一切如來,當銘記此理。」因此,哪裡有利益眾生的善知識,哪裡就有諸佛菩薩去頂禮。


關於佛陀頂禮金剛上師這一說法,月稱論師、則樂瓦、夏德巴、無垢藏、宗喀巴等許多成就者,並沒有了義或不了義、密意或意趣的區分,而是與作者觀點一致,不折不扣地承認上師值得諸佛菩薩頂禮。既然宗喀巴大師、月稱論師都這樣承認,你沒必要以邪分別念認為:「這是不了義的!十方諸佛怎麼會給上師頂禮?我覺得完全不可能。」之所以說「如來恭敬承侍上師,弟子就更不用說了」,也是為了強調特別要恭敬上師的理由。


不過,《時輪金剛大疏》曾引用「得受殊勝之灌頂」這一偈,對此以了義、不了義兩種方式分別闡述,對如來的意義也以其他方式解釋。雖然此教證出自《事師五十頌》同一論典,但由於場合不同,所以兩種說法不盡一致。


然而,這裡不用分了義、不了義,可直接理解為:十方諸佛菩薩尚且在上師面前頂禮,何況是其他人了。以此闡明初學者對灌頂上師需要特別恭敬的理由。否則,若按照《時輪金剛大疏》的解釋,此理由就無法成立了。當然,《時輪金剛大疏》有其他解釋方式也不矛盾,因為續部的每一句金剛語都有多種解釋方法,所以它們之間並不相違。


其實,在具法相的上師前諸佛作禮的觀點,並非是不合理的。《修勝義續》云:「具功德之菩薩摧輪迴,自身顯示梵天世間界,彼即具德上師非他者。無量佛陀亦恆供養之,十方佛陀菩薩恆禮之。」意即具有摧毀輪迴能力的菩薩,雖顯現為梵天等世間相,但其實就是具德上師,在他面前,十方諸佛菩薩皆應恭敬頂禮、供養。《經集論》引用《寶蘊經》亦云:「阿難,若有菩薩入於馬車內歡喜享受五種欲妙,彼無有餘者拉車,阿難,如來亦以頭引彼菩薩之馬車也。」此處「菩薩」指善知識,假如善知識坐在馬車裡享受五欲,卻沒有人駕車,佛陀以最尊貴的頭為他「開車」也值得。這裡所說的也是相同的道理。


戊二(做到恭敬之方式)分二:一、總說應敬之方式;二、特殊應敬之方式。

己一、總說應敬之方式:



弟子當以大信心,於三時中手捧具有花束的曼茶供養上師,併合掌恭敬頂禮其足。


作為弟子,應該於一日三時中,在為自己開示金剛乘道的上師前,以頂禮膜拜其足的方式恭敬承侍。


若有人想:「是不是單單頂禮就可以了呢?」並非如此。事先要供養中間放有花束的曼茶,然後再雙手合十虔誠作禮。


恰羅匝瓦將此頌翻譯為:「供置花曼茶,合掌禮其足,如此敬上師。」這個譯文更好理解。總而言之,要以無比清淨的大信心而敬重上師。


相關焦點

  • 廣論0190「道前基礎190」(三十八攝修頌1)
    看著資料,《菩提道次第攝修求加持頌》,因為全文只有三十八個頌子,故亦稱三十八攝頌,是由宗喀巴大師所造,法尊法師翻譯的。(見表一)「敬禮尊重妙音!」妙音即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前三個攝修頌是「依止善知識」,亦即《廣論》(p23-3)到(p41+7)詮釋的內容。
  • 0元日語入門——五十音,第一課
    換個問法,你們了解傳說中的五十音圖嗎?千萬不要聽到五十音圖就打退堂鼓,還有的夥伴跟我反抗說「五十音圖就是大騙紙,明明有100個假名嘛,去掉重複的也得90個假名」。那我真的要為五十音圖喊冤了。那麼重點來嘍~第一系列就是要教小夥伴們如何快速掌握五十音圖!首先要了解一下五十音圖是什麼?
  • 《般若攝頌釋》講解第11課
    第十一課思考習題:1.為什麼對本經偶爾繕寫、攜帶、供養的功德,長時造塔供養的福德也不可比?既然如此,我們應如何行持?   2.修學般若能產生什麼樣的有寂安樂,為什麼?  一切諸佛的智慧源泉,佛母般若法——《般若攝頌》當中,「當攝集依彼之福德」分自受持等功德與為他講說等功德兩個科判,第一個科判分為不受損害與攝集福德,其中第一部分已經講完了,現在講第二部分。   癸二(攝集福德)分二:一、供養之功德;二、修學之功德。
  • 歐陽中石新著《中華頌》出版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首都師範大學教授、著名學者歐陽中石先生撰文並書詩集新著《中華頌》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前外交部長、全國人大新聞發言人李肇星同志為本書撰寫序言。  據本書主編殷學仁介紹,《中華頌》由歐陽中石先生歷年詩作精選而成。詩文熱情讚頌中華壯麗山河與國賢志士,謳歌時代風貌,彰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作品集中反映了中華民族胸懷天下、勤勞勇敢、崇尚和諧的民族品格與百折不撓、奮發進取的民族精神。《中華頌》九篇依次為《中華頌》、《祖國頌》、《時代頌》、《和平統一頌》、《國賢頌》、《國賓館頌》、《和諧頌》、《泰山頌》、《長城頌》。
  • 《般若攝頌釋》講解第40課
    第四十課思考習題:1.請以比喻說明,我們應如何精進行持般若?也談一談在修學般若方面自己有何思想沉澱?   記得有一天晚上,我講完課回家時,在我門口有一位在家人站著。剛開始我看不清楚,後來藉助微弱的燈光,發現是曾經見過的人,仔細一看才知他已變成一位特別可憐的在家人。他哭著說:「我沒有臉見別人,也不敢再到經堂裡去,但我很想念學院和上師,對法寶也很有信心,可是現在我只能晚上回來看一看,然後就要離開,不可能再呆下去。」後來我大概問了一下他的情況,他內心一直很憂愁。
  • 《日語學習》:第二課,五十音圖
    在了解五十音圖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日語語音的特點。總體上,分為兩個特點。第一,開音節,每個語音以元音結尾。五十音圖,也叫日語的清音標。五段,十行。每一行有五個語音,每一段有十個語音。行:按假名中所含輔音排列。段:按假名中所含元音排列。每行每段都以第一個假名來命名。
  • 澳大利亞傳來振奮人心的《黃河頌》,音樂傳遞無限力量
    圖說:上海歌劇院院長、指揮家、鋼琴家許忠 官方圖日前,上海歌劇院抖音官方帳號以「藝起前行」為標籤上傳了第一支小視頻,助力為中國抗擊疫情,為武漢祈福,引發了大家的關注。視頻內容是上海歌劇院院長、指揮家、鋼琴家許忠在澳大利亞演出時獲悉國內疫情後,由其擔任指揮和鋼琴演奏,中外藝術家在雪梨歌劇院瓊·薩瑟蘭劇場聯合演奏錄製的《黃河》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黃河頌》。圖說:上海歌劇院抖音帳號上傳「藝起前行」視頻,為抗擊疫情助力 官方圖原來在疫情爆發之初,許忠就已駐紮雪梨進行歌劇《唐璜》的排演工作。
  • 仁珍千寶|大圓滿耳傳金剛橋廣講第三課(三)人身為什麼難得
    對弟子來講,上師一定要嚴格要求,上師有權利管教弟子,《事師法五十頌》裡面說管教弟子是上師的功德。噶當派的祖師說揭發弟子過失的上師是最好的上師,打到弟子的要處(就是指痛處),弟子最不好的地方在哪裡就常常去攻擊那裡,這是最好的口訣。雖然說打到弟子的要處是最好的口訣,管教弟子和揭發弟子過失的上師是最好的上師。
  • 《般若攝頌釋》講解第13課
    《般若攝頌釋》全知麥彭仁波切 著索達吉仁波切 譯講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頂禮文殊智慧勇識!頂禮傳承大恩上師!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第5課《黃河頌》朗讀+微課+知識點+課時練習
    材料一:1948年,解放戰爭勝利前夕,毛澤東主席面對洶湧澎湃的黃河,無限感慨地對身邊的衛士們說道:「誰如果藐視黃河,就是藐視我們這個民族……」材料二:現在著名詩人光未然在他的《黃河頌》一詩中寫道:「啊!黃河!你一瀉萬丈,浩浩蕩蕩,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
  • 漢三頌之一的《郙閣頌》石刻始創並列撰書人姓名
    《郙閣頌》石刻始創並列撰書人姓名。我國金石學盛稱的「漢三頌」謂之石門頌、西峽頌、郙閣頌,從《郙閣頌》開始,將撰書人姓名並列,從而成為我國石刻撰書人姓名並列第一,而在此之前,不列撰書人姓名,偶爾列之,不是有撰無書,就是有書無撰,因此,《郙閣頌》開了一個好頭。
  • 日語學習-五十音圖的起源,兩句話記住五十音
    我們學日語,第1課就學五十音圖,於是想當然地以為日本人從創造出日語時就有五十音圖了。但其實這是錯誤的。
  • 開學第一課2020觀後感作文範文 央視開學第一課播出時間及平臺...
    因為疫情學校開學時間仍未定,為此央視的《開學第一課》提前播放還不止一節課哦。2020年cctv開學第一課直播平臺有哪些?為進一步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近日組織一批優秀電視節目、紀錄片、動畫片、廣播劇在各級廣播電視臺播出。
  • 博悟志丨五十天,五十篇(文/阿博老師)
    五十天,五十篇文/阿博老師暑假五十天,寫了五十篇。五十天,在四個省遊學講學,有駐足,有奔忙,交遊滿天下,笑傲在江湖。即使在家閒居,也日課充實,在書籍中尋求古今賢者語錄,或哲思深刻,或故事引人,這其實也是在遊學,書籍中的江湖天下。喜歡假期中的無憂無慮,既是行者,又是講者,更是作者,偶爾也客串一下食客與夥夫。
  • 2020年開學第一課讀後感作文怎麼寫 「抗擊疫情」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其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開學第一課》等7檔電視節目入選,播出時間為2020年2月至8月底。作為國家舞臺打造的國家課堂,12年間,《開學第一課》為孩子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生命意識教育,而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希望《開學第一課》能成為秉持信念、播撒希望種子的溫暖課堂,給予廣大觀眾們以精神力量。
  • 《般若攝頌釋》講解第18課
    《般若攝頌釋》全知麥彭仁波切 著索達吉仁波切 譯講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頂禮文殊智慧勇識!頂禮傳承大恩上師!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 2020開學第一課在哪可以看?2020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觀後感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開學第一課在哪可以看?2020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觀後感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很多地方的學校都宣布延遲開學。 比如清華大學3923門課進行在線教學。由於在線人數過多,網上授課軟體常出現卡頓狀況,學習通崩了引起熱議。新學期開課,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