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論壇2020•健康傳播分論壇丨嘉賓簡介

2020-12-23 北京大學新聞網

Angela Chang

Angela Chang i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at University of Macau since 2005. Her research interests span both public health and communication science. Much of her recent work has been on improv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media's function in health communication efforts, mainly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data mining, statistics, and modeling. She has given numerous invited talks and published. Her research areas are about advertising and childhood obesity, audience studies and health promotion. She has published over 30 book chapters and indexed journal articles such a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and presented over 60 conference papers. She also serves as an external researcher in the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and Health at Lugano University, Switzerland.




Jooyeon Lee

Dr Jooyeon Lee i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in the 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Arts at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r main research interests are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Kai Kuang

Dr. Kai Kuang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at Bloomsburg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Dr. Kuang’s research focuses on resilience as communicative processes and its impacts on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uncertainty in illness,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as well as risk communication in interpersonal and mediated contexts.

Qinghua Nian

Qinghua Nian, PhD, is a Senior Research Data Analyst at 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in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Behavior & Society – Institute for Global Tobacco Control; qnian1@jhu.edu. Her research interests are at policy analysis,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and research design with a focus on tobacco control.

Shandell Houlden

PhD scholar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Theresa Southam

A 2020 PhD in Human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Theresa continues her research as a Fielding ISI Fellow and in her role as the Chair of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Institute (TLI) at Selkirk College. At the College she is currently focusing on inclusion during the COVID pivot to online. However she has copublished Framework for Strengthening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Canadian College Sector in the Canadian Journal for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CJSoTL) and has conducted research on mountain cultur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She was the Co Chair of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uncil in British Columbia and the Co Chair for the Symposium on Scholarly Teaching. Her ot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the lived experience of moving between post conventional stages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emerging into transcendence, the practices used to enter and exit transcendence, the insights gathered from these travels, as well as how these insights are applied for the greater good. Theresa has contributed a blog post and book reviews for the Association for Anthropology, Gerontology and the Lifecourse and publishes in the Journal for Senior Advisors.. Her recently published dissertation is titled 27,000 Sunrises: Everyday Contributions of Grateful and Giving Age 70+ Adults.


Tianen Chen

Tianen Chen earned his master’s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Kentucky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and his bachelor’s degree from Boston University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strategic health messages and

digital media technologies on promoting positive lifestyles and social outcomes. His teaching expertise includes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s.


Vishnu Karuthodi

Vishnu Karuthodi is a doctoral student at the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He has obtained MPhil degree for his thesis on cyber subcultur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cut, India. Currently, he is engaged with studying the global media practices.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public diplomacy, cultural studies and new media.


Zhaohui Su

Dr. Zhaohui Su earned her M.A. in Advertisin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 and Ph.D. In Advertisin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Her research centers on health communication, digital health solutions, and health promot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 interventions. Dr. Su’s recent work focuses on under served populations such as cancer patients, older adults, and domestic violence victims.

陳柏霖

1987 8 月生,女,漢族,山東臨沂人,講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媒體傳播、網絡

輿情與社會治理。通




陳靜茜

陳靜茜,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畢業,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安納伯格傳播學院訪問學者,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促進與教育分會健康傳播專業學組成員. 獲批國家級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4項,獲資助出版專著1部。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Peking University

思,副研究員,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主要從事食品安全風險認知研究。組織開展全國風險認知調查研究十餘項,解析受眾風險認知心理,精準交流策略。在中歐地平線項目中任風險交流課題負責人,發表學術文章十餘篇。

陳雪瑩


褚美潔

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015級本科生,本科導師廈大公衛江宜珍老師。曾設計製作《我們的好時光~070》校園欺凌防治主題教育沙畫視頻,獲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健康教育科普作品徵集大賽一等獎、最受學生歡迎獎;在校期間致力於青年人群生殖健康和防治愛滋病知識傳播與宣傳教育,擔任廈門大學健康與生活促進會社長,多次帶隊前往廈門市各中學開展青春期保健與性艾知識宣教社會實踐;參與研發《心晴曉贊》桌遊,應用於各年齡人群的情緒管理與轉念調節。


丹娜·巴吾爾江

丹娜·巴吾爾江,女,哈薩克族,31歲,新疆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講師,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健康傳播與新媒體研究。


杜建恆

杜建恆,目前就讀於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專業方向為新聞與傳播(數字營銷傳播)。研究方向為健康傳播、廣告效果研究。




高芳芳

高芳芳,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佛羅裡達大學新聞與傳播學博士,浙江大學求是青年學者,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新媒體傳播、健康傳播等。在國內外權威刊物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耿引弟

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


韓槐志

山西太原人。現為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網絡與新媒體系 2018 級本科生。

黃莉瑤

黃莉瑤(ORCID0000-0002-7906-292X),女,1990 年生 ,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危機傳播、情緒傳播、健康傳播


Dr. Qing Huang received her PhD from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er research interests mainly focus on risk communication, health communication, and the social impact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she looks into the interplay between digital media use, public risk perception, and social trust in areas of public health,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transitional China. Her work has been published in refereed journals such as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etc.


姜照君

姜照君,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江蘇省社科優青,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學術發展部主任,南京大學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畢業於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文化產業研究》(CSSCI來源集刊)副主編,江蘇省文化產業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江蘇省廣告協會智庫專家。研究方向:傳媒經濟、文化產業、健康傳播研究。


雷思涵

雷思涵,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新聞傳播學博士生一年級。主要研究方向為:健康傳播、風險傳播。


黎澤明

黎澤明,女,壯族,1991年,廣西南寧人,在讀博士研究生。20109月至20146月就讀於廣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獲醫學學士學位,20149月至20176月就讀於廣西醫科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獲醫學碩士學位,20199月至今,於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攻讀博士研究生。




李陶陶

福建師範大學研究生

新聞與傳播(數字營銷與傳播方向)

劉宸玎

劉宸玎,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傳媒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傳播模式、新聞理論


劉佳煒

劉佳煒,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系講師。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傳播學博士,印第安納州立大學布魯明頓分校新聞學碩士。曾在佛羅裡達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擔任博士後研究員(2018-2019)、華盛頓州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研究助理、教學助理 (2014-2018)。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健康傳播、媒介心理生理學。曾在Health 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 Research, 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SSCI國際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同時有20餘篇論文被ICAAEJMC等國際學術會議收錄,並為多家英文期刊長期擔任匿名審稿人。


馬旭為武漢紡織大學傳媒學院講師,博士,主要研究興趣集中在健康傳播、風險傳播等相關領域,可運用計算傳播學相關研究方法對研究議題進行剖析和深耕。讀博期間參與導師多項課題研究並產出學術成果,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其中 CSSCI 收錄 3 篇,中文核心期刊 2 篇。


馬藝丹

馬藝丹,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讀研期間,參加2019年計算傳播學會學術年會、廣外2019年全媒體與國際傳播研究生學術論壇等學術會議。本科期間發表《媒介生態下教育電視新媒體互動研究》《微博新聞傳播的正負效應分析》《新媒體時代,偶像養成節目的受眾行為和心理分析》等論文.


穆躍瑄

Ph.D. in management

MajorSocial Medicine and Health Management

鈕迎瑩

鈕迎瑩,山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語言文化傳播,


龐慧敏

龐慧敏(1975—),山西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副院長,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健康傳播、新聞與傳播理論與歷史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早期肺癌篩查計劃傳播策略與政策實踐研究(15BXW033)、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中美媒體醫患新聞報導比較研究:實務、效果與評價(12YJC860033),另主持多項省級項目。


裴瑞,賓夕法尼亞大學安納伯格傳播學院博士候選人。研究方向為針對青少年的健康傳播,包括社交媒體和文化因素如何影響青少年對健康公益廣告的接收程度。我的研究結合傳播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方法和理論。曾在《美國預防醫學雜誌》(IF = 4.5),《公共行為政策》,《媒體心理學》(IF = 3.8) 等期刊發表論文。201720182019年獲得國際傳播學年會最佳論文榮譽。

Ren Wei is now a full-time PHD student studying in Sociolog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With a five-year working experience in media, her main interest is in media sociology. Specifically, she is devoting herself to investigate the digital divide and the communication effects on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With a basis on traditional

quantitative approach, for example,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nd the panel data analysis, she also concerns the advanced Big Data analysis. She hopes that more advanced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approaches could be introduced to health communication research. She awaits the opportunity to attend this international meeting to share and learn from other scholars.


佘佳玲

佘佳玲,女,1996 7 月生,廣東汕頭人,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新聞傳播學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從事新媒體效果研究,目前已發表專業權威期刊論文兩篇(第二作者,導師一作),國際學術會議 IAMCR 論文一篇。


史梁,女,漢族,安徽淮南人,合肥工業大學文法學院人文與傳播系講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傳播學與社會發展、健康傳播。


蘇婧,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清華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執行所長,清華大學公共健康中心課程教授,清華大學寫作與溝通中心專職教師。主研國家社科基金一般課題兩項、社科基金重大課題三項;中宣部、網信辦、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藥監局、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等部委委託的課題近百項。


蘇思妮

蘇思妮,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傳播所碩士生二年級。主要研究方向為:健康傳播、風險傳播、策略傳播。


孫昕霙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與健康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系黨支部書記兼副主任。1997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預防醫學專業,2006年獲得北京大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博士學位。2013-2014年赴美國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進修健康行為學。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教育與促進分會委員,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全科醫學與健康管理標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從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健康行為學、健康傳播等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20餘年。近年來,作為課題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及橫向科研課題近10項,發表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的中英文論文近100篇,著述專著1部,獲得專利1項。主編《健康傳播學教程》,作為編委參與《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健康教育學》、《健康管理學》、《衛生學》、《現場流行病學》、《預防醫學(案例版)》衛生行業職業技能培訓教程《健康管理師》系列教材的編寫和修訂。近期主要的研究領域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的健康素養、行為幹預與健康傳播。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與健康教育學系


王剛,男,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2020 級碩士研究生,


王思雨

王思雨,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新聞傳播學碩士在讀,目前

研三。主要研究涉藏傳播、藏區健康傳播,跟隨導師多次前往藏區調

研,有論文在投。畢業論文就藏區鄉村意見領袖的健康幹預行為進行

研究。


王一迪

王一迪,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健康傳播。以第二作者(導師一作)於《全球傳媒學刊》發表論文《可信度的博弈:偽健康信息與糾正性信息的信源及其敘事》,會議論文《The Use and Education of New Media on Chinese Urban Elderly》以論文集形式被 EI 收錄。


王異虹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跨文化傳播,國際傳播,科學傳播,傳播學研究方法。


王鈺淇

王鈺淇,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政府公共關係。

王子寧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


吳秋琴

吳秋琴,女,四川師範大學副教授,管理學博士,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主要研究領域為廣告研究、營銷管理。在美國訪學期間主要從事健康相關公益廣告研究。已在各級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主持和參與各級課題8項。


伍馨雲

伍馨雲,性別女,本科畢業於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新聞專業,現為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8級傳播理論方向研究生。對失血的恐懼一直紮根於國人心中,國家如何在主流話語中給獻血定位並在日常實踐中動員動員群眾獻血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

夏迪鑫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2018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媒介文化、敘事學與新聞符號學。

夏詩琳

夏詩琳,就職於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本科:波士頓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哥倫比亞大學環境政策與科學系。研究經歷:一作文章曾入選國際媒體與傳播研究協會;參與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所研究課題等。研究方向為科學傳播。


徐婧,(1985- ),女,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講師,復旦大學傳播學博士,西安交通大學博士後,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化研究、傳播思想史研究與傳播政治經濟學研究,


徐仁翠

2013.9-2017.6就讀於重慶大學新聞學院;2017.9-2020.6就讀於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209月為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20級博士生,博導為徐開彬教授,研究方向為健康傳播與修辭。曾於2018年在《新聞大學》中發表題為《汶川十年:汶川地震的媒介記憶研究》一文。

楊劍光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碩士研究生

楊婧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楊一丹

楊一丹,女,198811月生,河北石家莊市人。2018年畢業於南開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2016-2018年公派赴美國芝加哥大學、肯塔基大學聯合培養,獲芝加哥大學東亞研究獎學金Asian Study Grants of University of Chicago)。博士論文被評為南開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研究方向為中國現代文學思潮與政治傳播、身體政治與健康傳播等。現為天津中醫藥大學文化與健康傳播學院講師。在國內外高水平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一項,參與國家社會基金項目多項。


袁嘉莉

袁嘉莉,1996.9 月生,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為芮牮教授。研究方向為健康傳播、人際傳播。參與項目有:廣東省教育廳項目《健康中國背景下的社區傳播》、廣東省科技創新項目《健康中國戰略下公眾健康信息素養提升策略研究》及若干與健康傳播有關的項目。

嶽瑾雯

嶽瑾雯,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主要研究人際傳播,健康傳播等。


張如意

張如意,首都醫科大學 2019 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衛生政策與管理倫理學。參與京郊山區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考核機制及激勵機制研究北京市基層衛生發展規劃健康責任視域下首都失能老人居家照護的多元主體協作機制研究等課題。


張思靜

張思靜(1991—),女,江蘇無錫人,2017年畢業於蘇州大學新聞傳播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曾任蘇州大學文正學院文學與傳播系專業教師,現任蘇州市中心血站黨政辦公室科員、第一黨支部宣傳委員,主要從事無償獻血招募宣傳工作和健康傳播研究。

張文婷

1991-),女,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媒介文化、網絡傳播。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華中科技大學傳播學本科、博士,日本北海道大學國際傳播學碩士。主要研究領域為網民行為與健康傳播。先後在 《新聞大學》、《當代傳播》、《情報雜誌》、《Vaccine》等 SCI 以及 CSSCI 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十餘篇,曾主持省級與校級項目,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方璵(1998-),女,碩士生,蘭州大學新聞學院。

張瀟瀟

Xiaoxiao ZHANG is a full Scholarship PhD candidate in th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Her

research interests focus on health communication, mobile healthcare technology and misinformation in social media. Her recent publication: Continuous use of fitness apps and shaping factor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 mixed-method investig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 (ESCI, CSCD).

河北傳媒學院媒介融合與媒體轉型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新媒體健康傳播。主要參與省廣電局項目、教育協會項目2項,主持校級課題2項,先後在《電影文學》、《青年記者》等期刊上發表16篇傳播類論文。

張譽彤

J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Jinzhou,Liaoning

周夢霞

周夢霞(1994.02-),女,漢族,江蘇宜興人,碩士研究生在讀


朱蘊卿

為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016 級本科生,在校修讀新聞傳播學導論(許靜老師主講),公共衛生傳播學(孫昕霙老師主講),均具有編輯文字的豐富經驗能力。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研究方向:科學傳播在校職務:研究生會學術部成員科大科技傳播新媒體中心副主任


徐小鴿

2018年在國外退休回國後重新入職寧波諾丁漢大學並創立移動研究院,目前主要研究興趣是移動研究。

相關焦點

  • 2020完美生命健康高峰論壇
    2020完美生命健康高峰論壇 12月18日,「科技驅動發展,健康引領未來——2020完美生命健康高峰論壇」在廣東中山舉辦。本屆論壇由完美(中國)有限公司主辦,完美生命健康科技研究院承辦,指導單位有中國保健協會、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中國康復醫學會醫養結合專委會,支持單位有新華網和南方日報。
  • 2020北京(國際)早期教育發展論壇盛大開幕
    本次論壇期間,北京婦女兒童社會服務發展促進會組織了2020年會員大會。本次論壇期間,北京早期教育發展促進會組織了第一屆四次理事會暨第一屆三次會員大會,審議《2020年工作總結及2021年工作計劃》和《2020年監事會報告》等。
  • 論壇預告丨2020首屆中國藝術發展高峰論壇即將召開
    2020年12月26日,以「修身入局·融創智啟」為主題的「中國·藝術發展高峰論壇暨藝術年度盛典」即將在北京奧加美術館酒店召開,眾多來自國內的藝術機構及行業大咖將齊聚一堂,為中國藝術的發展獻言建策。
  • 2020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創新智庫論壇明日啟幕
    來源標題:2020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創新智庫論壇即將啟幕 分享智慧,論道創新  2020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創新智庫論壇即將啟幕2020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創新智庫論壇將於
  • 徵稿丨2020年清華社科學院博士生論壇·社會科學的實踐與發展
    2020年清華大學「博文論道·社會科學的實踐與發展」社會科學學院博士生學術論壇擬定於2020年5月中上旬舉辦(不排除因疫情原因延期舉辦或線上舉辦的可能),論壇旨在加強學術交流,促進學科交叉,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 2020北京國際電影節主題論壇有哪些?(時間+地點)
    2020年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探尋電影之美高峰論壇」主題為「當下電影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本場論壇邀請國內電影領軍人物圍繞新時期中國電影類型化趨勢進行探討。  ●中國電影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新時期中國電影類型化趨勢  受疫情影響,2020年整個電影行業都在經歷著嚴峻的挑戰。面對疫情給電影產業帶來的生態變化,電影人只有堅持「回歸內容,創作精品」才能更好的推動全行業持續健康的發展。本場論壇將立足於當前電影市場的變化,圍繞大銀幕應該如何更好的引領當下觀眾?
  • 北京冬奧會論壇 京張冬奧發展論壇2020在崇禮舉辦
    1月7日至8日,京張冬奧發展論壇2020在張家口市崇禮區密苑雲頂樂園滑雪場舉辦。在線下舉行的同時,本次論壇同步進行線上直播,觀眾達5萬餘名。本次論壇由北京市社科聯、崇禮區委主辦,北京改革和發展研究會、密苑雲頂樂園滑雪場、京張冬奧研究中心承辦,旨在助力北京冬奧會籌辦,促進冰雪產業和地區經濟發展。
  • 2020北京(國際)早期教育發展論壇舉辦
    近日,2020北京(國際)早期教育發展論壇開幕式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北京早期教育發展促進會會長鄭佳珍、北京婦女兒童社會服務發展促進會會長白亞琴、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劉超等致開幕詞。本次論壇邀請了國內外託育、早期教育和學前教育領域權威專家,圍繞「新時代中小幼融合與發展」「 致敬女性力量,發現託育榜樣」「讓孩子玩起來」「養教相濟——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教與養」「閱讀點亮人生」「健康童年,預防行動」「提升人工智慧素養,迎接新時代挑戰」 等主題進行主題報告、交流分享與論壇互動。
  • 亞金協2020年「一帶一路」金融合作國際論壇在北京召開
    來源|亞洲金融合作協會(AFCA)2020年12月14日,亞金協2020年「一帶一路」金融合作國際論壇在北京成功召開。來自中國、日本、韓國、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緬甸、黎巴嫩、匈牙利、英國等1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亞金協成員代表,以及國際組織、政府機構、金融機構、產業機構、媒體等機構代表近80人通過線下及線上方式參加論壇。
  • 論壇嘉賓 I 朱克強先生
    2018第二屆中國保險理賠協同網絡論壇杭州峰會圓桌嘉賓
  • 倒計時丨2020年遼寧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論壇
    倒計時丨2020年遼寧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論壇 2020-12-16 1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二屆新聞傳播學跨學科研究高峰論壇之健康傳播論壇在長沙舉辦
    參加第二屆新聞傳播學跨學科研究高峰論壇之健康傳播論壇的嘉賓合影留念。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白寅在論壇上發言。第二屆新聞傳播學跨學科研究高峰論壇之健康傳播論壇在長沙舉辦。紅網時刻12月20日訊(通訊員 潘焱 姚宇鑫 汪佳 記者 劉力)12月19日,以「全球疫情背景下健康傳播研究的機遇、挑戰與推進」為主題的第二屆新聞傳播學跨學科研究高峰論壇系列論壇在湖南長沙舉行。
  • 情景感知論壇丨CNCC技術論壇
    情景感知論壇將於CNCC第二天(10月23日)13:30~15:30,在北京新世紀日航飯店2層四川廳舉行。本論壇邀請了學術界和產業界的頂級專家,一起深入研討交流,希望架起一個合作的橋梁,加快情境感知領域研究成果向產業的轉化。
  • 2020京東方智慧醫工論壇在北京舉辦
    11月18日,2020京東方智慧醫工論壇在北京舉辦。論壇以「醫工融合 智健未來——物聯網時代的健康管理新生態」為主題,圍繞京東方智慧醫工事業布局,與行業專家共同探討物聯網時代健康管理新形勢。京東方高級副總裁、智慧醫工事業群執行長馮強介紹,京東方智慧醫工事業是京東方物聯網轉型的戰略部署,將科技與醫學相結合,醫工融合創新,堅持以人為中心,聚焦家庭、社區、醫院,通過構建健康物聯網平臺,將檢測設備、醫護人員與客戶連結起來,形成智慧健康管理生態系統。其重點打造三大平臺:數據集成可視化會員服務平臺、智慧終端及物聯網解決方案平臺。
  • 2020國際特種影像論壇「餵飽」你的眼球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2月4日,2020國際特種影像論壇在京舉辦。本屆論壇由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和北京電影學院主辦。國內最權威的影像技術盛會國際特種影像論壇已成為國內影像技術領域專業人士的「年度盛會」,作為國內第一個關注影視科技前沿最新成果和動態交流平臺,已累計為近萬名中國影視從業者提供了服務。
  • 2020中關村論壇之全球科技青年論壇
    傳承科技之光 凝聚青年力量 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 也是未來科技隊伍的中堅力量 2020
  • 匯聚神經病學精英 共話疾病診療前沿丨2020年長華神經病學論壇成功...
    2020年12月19日,由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主辦的「長華神經病學論壇」成功舉辦。論壇邀請了多位全國知名專家就神經病學熱點問題進行重點剖析,三百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神經病學同道齊聚一堂,共同關注神經病學相關問題,為提高全國廣大醫師的神經疾病診療水平做出努力。
  • 和治友德董事長韓金明參加世界經濟論壇創新先鋒論壇
    2020 年 11 月 17 日,位於北京環球金融中心的世界經濟論壇北京代表處召開了主題為「大重構時代下的新領軍企業」的世界經濟論壇創新先鋒論壇。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會員企業天津和治友德製藥有限公司應主辦方的邀請,企業代表董事長韓金明先生、天津和治友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李凡先生作為嘉賓應邀出席本次活動,並做論壇專題分享。
  • 中國發布丨第十六屆「北京-東京論壇」開幕 中國外文局局長杜佔元...
    第十六屆「北京-東京論壇」11月30日-12月1日舉行。中國外文局局長杜佔元在開幕式上致辭。中國網 鄭亮 攝中國網11月30日訊(記者 張豔玲)第十六屆「北京-東京論壇」11月30日開幕。本屆論壇會期2天,北京、東京兩地會場以視頻連線形式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疫情後的國際秩序與中日兩國的作用」,旨在探討如何落實兩國領導人的重要共識,推動中日攜手應對共同機遇與挑戰,從中日關係的角度回答「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時代之問,為兩國關係持續向好,以及共同維護和發展國際秩序與體系作出時代貢獻。
  • 病毒與人類健康主題論壇即將舉辦
    2020年,新冠疫情使世界遭受了百年一遇的公共衛生危機,也讓我們深刻意識到科學的重要性。唯有科學,才能使人類免於新冠災難。到目前為止,針對新冠病毒的相關研究有哪些新發現?對於人類的生命健康具有怎樣啟示?對新冠疫苗的研製與上市有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