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這篇關於陳銘的文,其實我已經想寫很久了。
自《奇葩說》第五季播出以來,陳銘的每一場辯論不僅發揮穩定,而且出彩。
每次看完我都在內心暗自感嘆:「陳銘太牛了」。
特別是幾周前的一期節目,辯題是:「TA真的很努力是一句好話嗎?」
陳銘作為反方三辯,一上來先從「你真的很努力」到「TA真的很努力」將對方三個人的邏輯直接推倒。
接著又從傳播學的角度,在社會環境下對這句話進行解讀,把大家一步步引入自己的邏輯世界裡。
到最後,全場拍案叫絕。
當晚,陳銘不僅上了微博熱搜,而且熱評一眼看過去,清一色都是「陳銘好厲害」、「陳銘太強了」之類的話。
不得不承認,他說話就是有一種「無論說什麼你都願意聽進去」的魔力,沒有說教之嫌,卻讓人打心底地信服。
即使是拋開他的身份,拋開他的專業性,站在另外一些角度重新去看待這個人,
依然藏不住,陳銘在發光。
一
在《奇葩說》這樣一個充滿著犀利言語、激烈辯論的節目裡,我好像從來沒見過陳銘跟人翻過臉,急過眼。
發言時,他總是用一種「陳銘式」的溫和方式來表述自己的觀點。
沒有咄咄逼人,強佔上風,而是在溫和中帶著說服力,就算遭遇對方的奇襲也能做到紳士般極有風度的回應。
還記得第14期節目,辯論結束後正反兩方的票數竟然意外地打成平手。
這時,董婧和陳銘站在了開槓臺的兩端,二人都力爭用這最後一分鐘的發言拉票。
面對思維縝密的陳銘,又被對方抓到漏洞的情況下,董婧雖然反應快、能招架得住,但很顯眼還手能力已經不足。
她的表情顯得有些慌亂,說完一通之後甩手就走。
然而此刻的陳銘依舊保持著得體的淺淺微笑,彎腰鞠躬,然後才從臺上離開。
成大事者喜怒不行於色。
不發脾氣不代表沒脾氣,沒脾氣也不代表沒個性,這恰好反映了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
迄今為止,我想我們都已經見過了太多張揚的人,得意的人,存在感過重的人,囂張跋扈的人,像陳銘這樣的人,便顯得十分寶貴。
當我覺得用「溫柔」二字來形容一個人顯得略過單薄時,我想到了另外八個字:「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放在他身上,恰如其分。
二
儘管一直以來,陳銘發言時基本講不出什麼引發全場爆笑的段子,但他總是帶著嚴謹的思維邏輯,講話有理有據,幾乎滴水不漏。
正反兩方對峙之時的緊張狀態下,經常有人因為壓力而亂了陣腳,但陳銘不一樣。
無論遇到再激烈的場面也能保持冷靜,即使對面站的是像詹青雲、龐穎這樣的專業辯手,他也能「穩準狠」地抓住對方言語之間的漏洞。
當時的辯題是:「情侶吵架,到底誰錯誰道歉?還是男生先道歉?」
正方陳銘的觀點為「誰錯誰道歉」,情侶之間應該先制定規則,然後在愛的前提下做出讓步。
詹青雲一句:「這是理想狀態,生活這麼多瑣事怎麼全部制定出規則?」立馬讓他抓住了漏洞。
陳銘說完:「所以你承認了,在理想狀態當中我們是對的」之後,詹青雲已經很難再繼續反駁下去了,全場掌聲響起。
臨危不亂、處變不驚。
這種意氣自若不止需要在辯論上,生活裡的大事小事其實同樣需要,因為人最難做到的就是保持冷靜。
所以說實話,我打心底挺佩服陳銘的。
畢竟只有帶著「情況最差也就是如此」的心態,才不會懼怕將來的每一個危險和困境。
三
一直以來總有人說,陳銘「站在宇宙中心呼喚愛」。
在當下毒雞湯盛行的時代,他喜歡說的正能量雞湯其實並不討喜,但我就是願意幹了他這碗雞湯。
陳銘此前在節目中曾講過女兒遭遇網絡暴力一事。
面對網友用「基因」、「地域」等字眼攻擊女兒的長相時,他本想用同樣的髒話罵回去。在離成為鍵盤俠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他止步了。
即使情緒已經憤怒到極致,但道德上的自律讓陳銘告訴自己:「我不能成為那樣的人」。
聽完之後,後來我又去翻了翻他的微博,注意到了一個小細節。
在回應網友時,他特地將此人的網名打了馬賽克。
反觀當今,網絡暴力事件層出不窮,一個鍵盤令多少人失控?
在這個虛擬環境裡,太多人的手上沾著血,可他們永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惡毒。
所以與其說我們喜歡陳銘,倒不如說,我們更需要陳銘這樣的人。
就像馬薇薇說過的一段話:
「陳銘是個標準人,父母慈愛,夫妻恩愛,孩子可愛,所以打辯論一年四季呼喚愛。
我經常挖苦他雞湯王,可是這個世界啊,卻因為他這樣的人,才讓我看到一點點希望。」
也正是因為有陳銘這樣的人存在,才讓我覺得,這個世界沒我想像的那麼糟。
正好呢,11月12日,陳銘在中國傳媒大學參加了一場公益勵志演講——「勁牌小滿公益計劃」之「與夢想同行」。
這一次他分享的主題是「語言的力量」。
陳銘想告訴大家「不要相信一個視角所帶來的片面真實,要有專業、清晰的判斷力量。」
除了陳銘之外,一同受邀演講的嘉賓還有喻恩泰。
暫且拋下演員這個身份,這一次他帶著中戲博士、自由撰稿人和主持人的身份來到現場,與中傳學子交流分享自己當年實現夢想的經驗。
他對同學們說:「時間飛逝的事物是靠譜的,用時間來鑑定一切,能鑑定出什麼是夢和想。」
這一次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辦的校園公益演講活動是「勁牌小滿公益計劃」的第二站。
今年4月,他們在武漢舉辦了第一站大咖演講活動。
「勁牌小滿公益計劃」的得名與「小滿」節氣有關,指的是夏熟作物顆粒開始飽滿,將要成熟卻還未成熟的狀態。
小滿時節,一身才華的青年擁有著無限可能性。
勁牌發布這一計劃正是希望通過邀請一些青年大咖與同學們面對面交流,帶給他們或多或少的啟發。
連續14年開展了「勁牌陽光班」公益助學項目,在全國除港澳臺之外的31個省、市、自治區開辦了417個「勁牌陽光班」,幫助貧困學子圓大學夢想,我們能看到勁牌堅持做公益的這份決心。
或許,正是因為勁牌創造的這樣一個機會,
才能夠讓「將滿未滿」的青年人從陳銘、喻恩泰這樣優秀的人身上,看到未來的自己。
配圖/來自網絡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
「各有態度」特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