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看武夷】直擊國家公園:共建國家公園如何共享生態紅利?解碼「武夷山樣本」

2020-11-04 中國武夷山

引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十五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安吉縣餘村考察時,首次提出這一理念。十四年後,在首屆國家公園論壇開幕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賀信指出——中國實行國家公園體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安全屏障,給子孫後代留下珍貴的自然資產。

建設國家公園體制,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重點改革任務,是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

2020年,是"兩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國家公園論壇賀信一周年。按照規劃,今年我國將全面完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任務,完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驗收,並正式設立一批國家公園。

在推進自然生態保護、建設美麗中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過程中,有哪些"中國答案"?在生態文明體制創新、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自然生態保護系統與社區發展互促共贏方面,能否打造全新樣本?

2020年10月,封面新聞記者奔赴體制試點中的武夷山國家公園,實地探訪,一線對話,深度探尋。

第一章:問山

試問山中亦何好

見山便自喜居山

——宋·熊禾

2016年6月,武夷山成為全國首批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之一,規劃總面積1001.41平方公裡。是我國唯一一個既是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又是世界雙遺產的保護地。攝影 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我住的地方,突然成了國家公園,你說我該多自豪!"說這句話的,是世代生活在武夷山的國家一級茶葉加工技師餘盛良。2020年10月,封面新聞記者在福建省南平市採訪期間,發現這位"三代茶家"的心境,代表著當地許多人的心聲。"我現在出差去外地,人家問我從哪裡來?我說從國家公園來,感覺說話都底氣很足,連自己都覺得自己立馬'高大上'了!"

2016年6月,武夷山成為全國首批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之一。相比總面積12.31萬平方公裡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並不大,其規劃總面積只有1001.41平方公裡,但承載著全新歷史使命的這片土地,有一個截然不同於其他試點的唯一——我國唯一一個既是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又是世界雙遺產的保護地。在這樣一個區域進行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沒有先例可循。

不管是依據生態系統功能、保護目標和利用價值,將試點區劃分為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兩個管控分區,實行差別化管理,還是"堅持保護第一,堅持生態優先""保護自然、服務人民、永續發展""共建國家公園,共享生態紅利"……這些,都是記者在武夷山採訪期間不時聽到的闡釋。

那麼,在"共建"的同時究竟如何"共享"?圍繞這個全新的時代命題,武夷山的"國家公園人"四年來經歷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果,收穫了哪些經驗?

"地役權管理"的新嘗試

被譽為"華東屋脊"的黃崗山,是武夷山脈最高峰,也是閩贛兩省交界地。攝影 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今年10月,記者前往福建採訪前後,在北京進行了兩次隨機採訪。關於武夷山,大多數被訪者最熟知的是"這裡是紅茶和烏龍茶的發源地"。而被訪者們最關心的問題則是:如果成立了國家公園,還能去旅遊嗎?武夷巖茶的價格會不會變貴?國家公園裡的居民,生活會變得多好?

其實,被訪者們提到的最後一個問題,也正是武夷山國家公園的體制試點探索者們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

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分別與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北部、建陽區北部、邵武市北部、光澤縣東南部和江西省鉛山縣南部接壤。包括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武夷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九曲溪上遊保護地帶、光澤武夷天池國家森林公園及周邊公益林和邵武龍湖國有林場部分區域。

"試點區域環境複雜,涉及4個縣、市、區,9個鄉、鎮、街道,29個行政村,共4.58萬人,其中區內居住3352人。要切實考慮原住民的利益,這是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局長林貴民說。

作為典型南方集體林區,一項"地役權管理"的新嘗試,在武夷山深處的南平市建陽區黃坑鎮坳頭村率先開啟。

10月21日下午,記者來到坳頭村時,這個武夷山國家公園聯合保護共建村的村委會大門上,液晶屏醒目的亮著12個大字——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好家園。屏幕旁,一盞略顯褪色的紅燈籠上,印著"發財"、"財源廣進"的金字或黑字。山風吹來,燈籠隨風搖蕩,仿佛在替村民訴說著期許。

在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前,毛竹是坳頭村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村民的重要收入來源,被譽為"昆蟲世界""蛇的王國"的大竹嵐便位於此地。砍竹、挖筍,在這個村曾被視作靠山吃山的必須。

砍,必然影響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和完整。不砍,林農的切身利益難以保障。難題如何破?2019年年底,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在福建率先啟動自然保護地地役權管理試點,坳頭村成為首吃螃蟹者。

地役權,是指按合同約定,利用或限制他人不動產的權利。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執法支隊調研員傅凱峰介紹說,以坳頭村為例,竹林的林地、林木權屬不變,但經營管理權歸國家公園管理局。

今年春天,坳頭村村委會與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籤署《武夷山國家公園毛竹林地役權管理合同》。按照約定,坳頭村112戶竹農將不再採伐村集體的10200畝毛竹。作為"補償",在原有每畝每年22元生態公益林補償金基礎上,竹農將獲得每畝每年118元的生態補償金。坳頭村村委會主任張垂仁算了一筆帳,村裡一萬多畝竹林,每年可獲得140餘萬的固定收入。

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集體林權佔比高,自然資源依賴性強。數據顯示,在1001.41平方公裡的規劃總面積中,集體土地面積佔了66.6%。與坳頭村一樣,毛竹、茶葉基本都是當地居民賴以為生的基礎產業。設立地役權,對集體林地、林木統一管理,不僅保證了林農權益,也減少了人為活動,保護了生態系統的原真性。

據透露,在坳頭村試點基礎上,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還將探索體制試點區域內一萬餘畝人工商品林的地役權管理。而為了緩解生態補償資金的壓力,將開拓社會捐贈、林業碳匯開發等多元渠道。

關於這次地役權管理的新嘗試,曾有媒體評價——社會得綠,林農得利。作為坳頭村所在的黃坑鎮鎮長,林瑞妃是此次地役權試點的見證者。作為"一個國家公園人",身兼武夷山國家公園黃坑管理站站長、執法大隊大隊長的她,其實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共建國家公園,如何共建生態紅利?

共建、共治、共享

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黃坑鎮鎮長林瑞妃表示,國家公園建設以來,最深的感受就是共建、共治、共享。攝影 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1.3萬黃坑人民能夠幸福生活,這是我對這片土地最基本的一個願望。"在武夷山深處的大竹嵐,女鎮長林瑞妃談及自己的心願,目光堅定。

"生態好不好,蝴蝶都知道",林瑞妃指著身後一片灌木叢說,上世紀90年代,正是在這個地方發現了金斑喙鳳蝶,"就在近兩年,還有視頻拍到過"。林瑞妃提到的這種蝴蝶,是我國唯一的蝶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她看來,這也是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生態保護的一個實例。

"國家公園建設以來,我們和國家公園之間的互動,最深的感受就是共建、共治、共享。"談及共建,林瑞妃認為,從體制、從根本上解決了地方和國家公園之間的協調問題。"以黃坑為例,鎮長兼任國家公園的管理站站長。一旦國家公園有需要協調的工作,鎮黨委、鎮政府迅速融入到國家公園的工作中。從體制上就開始共建,這在全國層面可能還是首創。"

談及共享,林瑞妃講到一個"走村入戶"的感受,"竹農不用再上山砍伐,還能獲得一定的經濟保障。基層調研中,得到最多的反饋就是'我們都是國家公園的人'。"

在共建背景下,是否存在責權難以釐清或受到幹擾的問題?林瑞妃直言能協調,"目前看主要是時間不太夠用,有時要犧牲中午休息的時間,有時地方上一些相對不太緊急的工作,得排到晚上處理。"工作量肯定增加了,比如我剛從會場跑到山裡,鞋子都沒來得及換。"說完,她看了一眼腳下的皮鞋,"但國家公園是一份榮譽、一份責任,付出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

特許經營管理有了暫行辦法

武夷山國家公園科研監測中心內的土壤樣本。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之後,科研建設成為"重頭戲"。攝影 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保護第一、全民共享、世代傳承",在國家公園建設中,如何讓百姓共享生態紅利,成為了林瑞妃施政的重大方向。"能否在首先保護的前提下,進一步探索特許經營,讓那些真正想來國家公園的人、仰慕國家公園的人,能有一個'入口',實地體會大自然的力量。"林瑞妃說,"這種力量相當震撼,很多人很想來但不一定進得來,這可能值得進一步探索"。

記者了解到,為積極探索建立具有武夷山特色的國家公園體制、生態保護制度和綠色發展模式,6月22日,福建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武夷山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國家公園內特許經營總體要求、特許經營範圍、特許經營者選擇、特許經營者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等內容。

《辦法》明確,特許經營目錄清單由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會同所在地縣(市、區)人民政府研究提出,經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聯席會議審定後,向社會公布。特許經營期限一般為5年,最長不超過10年。《辦法》施行前在國家公園內已實施且協議期限未滿的九曲溪竹筏遊覽、環保觀光車、漂流等特許經營項目,繼續履行原特許經營協議,實行目錄管理。

而關於原住民的"共享性"政策,記者也注意到這樣的表述——鼓勵和引導符合條件的國家公園範圍內和毗鄰社區的原住居民、生態移民參與特許經營權競標。(未完待續)

來源丨封面新聞、今日頭條

更多武夷山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武夷山市人民政府網"(ID:wyssrmzfw)

相關焦點

  • 武夷山:全民共享的"中國國家公園"探索者
    武夷山國家公園建成後,武夷山將從一張旅遊名片變成全民共享的國家公園生態名片。為了解決「多龍治水」的現狀,我國目前正在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進一步研究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的功能定位。《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規定,國家公園的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保護,同時兼具科研、教育、遊憩等綜合功能。武夷山國家公園建成後,武夷山將從一張旅遊名片變成全民共享的國家公園生態名片。
  • 各地林草頭條丨福建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武夷山樣本」
    ,實現武夷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的世代傳承,全民共享,為我國人口密集、自然資源權屬複雜區域建設國家公園的探索,創出一條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獨特的創新發展之路。「閩邦鄒魯」,朱子理學搖籃……碧水丹山,大美武夷。「鳥的天堂」「蛇的王國」「昆蟲的世界」「動植物的樂園」…… 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砥礪前行:八閩「看山人」的崇高使命 承古開今看八閩。 福建,註定要成為生態文明體制創新的先行區與試驗地。
  • 武夷山國家公園啟示錄
    武夷山國家公園執法支隊星村大隊桐木中隊中隊長徐自坤是一位植物分類專家,由於常年工作在武夷山國家公園腹地內,在他眼中新物種發現的場面並不少見。在他的帶領下,記者一行來到了武夷山脈的最高峰、海拔2160.8米的黃崗山。 海拔1700多米處,有許多遮天蔽日的南方鐵杉林。據徐自坤介紹,南方鐵杉是第三紀遺留下來的古老樹種,這片天然南方鐵杉林面積達幾千畝,在中國極為罕見。
  • 武夷山國家公園首次拍到黑熊群
    據了解,黑熊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基本為獨居狀態,此次發現證明了武夷山國家公園內黑熊群體的存在,對掌握黑熊的分布、種群密度和規模極具意義,為武夷山生物多樣性研究提供了詳實的基礎資料。該視頻也印證了武夷山生態環境的優越,不負「動物王國」的美譽。
  • 「武夷山國家公園」高鐵冠名列車在福州首發
    「武夷山國家公園」高鐵冠名列車。黃海攝 人民網福州6月30日電(蔣錦仕)6月29日,「武夷山國家公園」高鐵冠名列車首發儀式在福州站舉行。當天18時49分,G1660次列車緩緩駛出福州站,「武夷山國家公園」高鐵列車正式開啟赴滬旅程。福建省林業局副局長、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林雅秋,福建省林業局總工程師王梅松,南平、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嘉賓代表參加了首發儀式。
  • 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文化研討會召開
    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文化研討會召開 2020-12-25 10:00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5日訊 日前,由祁連山國家公園管理局、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主辦的2020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文化研討會在西寧召開,研討會旨在弘揚祁連山生態文化,打造祁連山國家公園文化品牌,提升祁連山國家公園知名度和影響力,強化國家公園宣教科普能力,實現國家公園全民公益性和共建共享的目標。
  • 國家公園政策速覽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為宣傳解讀好我國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這項重要新政,《中國綠色時報》以一問一答的方式,推出一組國家公園新政速覽,以便公眾快速閱讀了解國家公園的由來、概念、理念、目標、意義及為何建、怎麼建、如何管等重大政策、理論與實踐問題和基本知識。
  • 「武夷山國家公園」冠名高鐵列車在榕首發
    高鐵冠名列車彩繪的「武夷山國家公園」字樣醒目可見,每節車廂車門貼有「武夷山國家公園」形象標識,行李架、枕巾畫面展現「武夷斷裂帶」景觀,小桌板畫面印有自然美景和不同的珍稀動植物圖案
  • 國家公園新政速覽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為宣傳解讀好我國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這項重要新政,《中國綠色時報》以一問一答的方式,推出這組國家公園新政速覽,以便公眾快速閱讀了解國家公園的由來、概念、理念、目標、意義及為何建、怎麼建、如何管等重大政策、理論與實踐問題和基本知識。
  • 國家公園丨從青海片區看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從青海片區看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129」工作格局織密生態保護網 巍峨的祁連山位於青海省東北部,青海、甘肅兩省之間,作為中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它是黃河流域重要水源產流地 李曉南介紹,按照國家公園實行最嚴格保護的要求,先後實施了祁連山國家公園18個管護站的建設、改造提升了22個站的保護站點標準化建設,共建立標準統一、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智能化、數位化的9個管護中心和40個管護站,有效滿足了國家公園最嚴格保護管理的需求。在省、州、縣各管理層級落實了國家公園管理職能。
  • 農夫山泉毀武夷山國家公園?官方:取水點不在公園內
    官方回應「農夫山泉夜毀武夷山國家公園林區」:取水點不在國家公園內  中新網福州1月13日電 (記者 龍敏)福建省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12日晚間通報,經核查,該取水點不在武夷山國家公園範圍內,距離公園邊界有50多米。
  • 國家公園丨推進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 築牢自貿港生態根基
    2020年《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將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作為海南自貿港的戰略定位之一,將建立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作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重要意義 海南地處熱帶,自然生態優勢極其明顯,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素有中國熱帶動植物物種基因庫的美譽。
  • 綠色發展要聞丨國家公園新政策速覽
    為宣傳解讀好我國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這項重要新政,《中國綠色時報》以一問一答的方式,推出一組國家公園新政速覽,以便公眾快速閱讀了解國家公園的由來、概念、理念、目標、意義及為何建、怎麼建、如何管等重大政策、理論與實踐問題和基本知識。 1.習近平在致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賀信中所作的重要指示是什麼?
  • 國家公園丨錢江源國家公園試點紀實
    它是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唯一的國家公園試點區域,能否順利正式掛牌?值得期待。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不是單純的科研和生態系統保護,而是一場充滿挑戰的社會試驗,要求人們用工匠級別的管理技術,將區域內的社會性與自然性高度融合,使生態保護、利用和傳承達到最佳狀態。
  • 祁連山:向「十好」國家公園目標邁進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三個最大」的重大要求,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開展體制試點以來,以試點建設為依託,著力推動「生態保護高地、生態科研高地、生態文化高地」建設,紮實落實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各項部署,對標33項試點任務,穩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強化保護管理能力建設,不斷夯實試點工作基礎,著力在執法管控、社區參與、宣傳教育以及科研監測等方面積極創新實踐。
  • 永州這個國家溼地公園試點評估驗收!
    永州這個國家溼地公園試點評估驗收!>11月8日,湖南寧遠九嶷河國家溼地公園試點正式迎來國家驗收評估。>九嶷河國家溼地公園總面積768.4公頃,其中溼地面積387.3公頃,佔溼地公園總面積的50.4%,經過5年的建設,圓滿完成了溼地公園總體規劃各項建設任務,已經成為集溼地生態系統
  • 國家公園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舉辦生態管護培訓班
    國家公園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舉辦生態管護培訓班 2020-11-16 14: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斌率全國政協專題視察團來閩 視察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情況
    李斌指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高度,做出的重要戰略決策,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為做好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次視察,正是為了使委員們直觀深入感受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的成就,實地領悟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
  • 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在哪裡,可以去旅遊嗎?
    據最新消息:三江源國家公園將於2020年底前正式設立。屆時,三江源國家公園將成為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在哪裡?三江源國家公園,位於青藏高原腹地,面積12.31萬平方公裡。三江源國家公園涉及區域有:治多、曲麻萊、瑪多、雜多四縣,以及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三江源國家公園內,有崑崙山、唐古拉山等無數冰川雪山,以及可可西裡大片溼地,還有10000多個大小湖泊。這裡的潺潺細流匯合成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長江,以及流經東南亞六國的瀾滄江——湄公河。
  • 國家公園:中國最珍貴的自然遺產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視頻製作丨綠色守望者國家公園是我國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部分,具有全球價值、國家象徵。2019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向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致賀信指出,中國實行國家公園體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安全屏障,給子孫後代留下珍貴的自然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