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年代》是中國第一次用諜戰劇的形式反映和表現 1945 年 2 月雅爾達會議至 1949 年解放戰爭結束的宏大歷史。在中國軍事、諜戰類型劇已經趨向成熟背景下,前有《潛伏》高峰,後有《北平無戰事》逆襲,《風雲年代》的成功突破已成為觀眾和業界聚焦的話題。
《風雲年代》圍繞國際國內情報機關的激烈爭鬥,突顯了抗日戰爭中主體和主戰的明濤暗流,全景展現了戰略諜戰與解放戰爭各個主要戰場烽火硝煙,也對歷史命運、必然性做出了全新闡釋,是一部在真實的國際歷史大背景上,演繹中國前途命運對決的軍事諜戰力作。視野寬廣、格局宏大,首度聚焦國民黨高層的"潛伏暗戰",從反法西斯勝利前夕的雅爾達會議講起,站在國際的視角為觀眾再現了一段鮮為人知的諜戰傳奇。
《風雲年代》是一部歷史大劇,敘事放在了二戰國際風雲大背景,中國抗戰結束中國命運前途新較量的大歷史中。1945 年初,英、美、蘇作為中國盟友卻秘密召開了雅爾達會議,出於戰後對戰後格局和自身利益的考慮,雅爾達密約極大犧牲了中國的利益。《風雲年代》就是圍繞雅爾達密約的國際國內鬥爭而進行的藝術呈現,在當時中國駐英大使館內的軍事專員梁銅的真實身份是奉中國共產黨秘密潛伏在國民黨,並負有進入國民黨高層的使命的共產黨員。梁銅憑藉自己的智慧與勇氣獲取了雅爾達密會的情報,衝破英國政府與日本特務的重重阻撓與追殺,機智地將雅爾達密約提前公開,為中國贏得了應對的時間。
《風雲年代》揭秘出了解放戰爭時期最高級別的"潛伏",潛伏英雄群像智慧與膽識的過招,在戰略與權謀的更高層面進行驚心動魄的較量。真實展現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的戰略規劃,國民黨私下勾結與日本議和,掩護日本戰犯逃脫審判,並利用日本戰犯培訓國民黨軍官,來剿滅共產黨軍隊,通過劇中的一幕幕情節,均解答了最終中國歷史走向的深層原因。如果說《北平無戰事》是揭開了大潰退下國民黨軍人的心理、達官情態,《風雲年代》則把這種情態、心態表現到更深入一步。從這一角度來說,中國歷史命運最終走向取決於人心向背,國民黨一方貪腐無能眾叛親離相比,共產黨卻是成功於一批信念篤定、忠誠事業的人才匯聚。《風雲年代》以這種最高級別潛伏表現國共兩黨你死我活的較量,在歷史大視野中解答了中國歷史動力的規律。
除了男人之間的對決外,該劇的愛情也是值得一看的亮點,與一般諜戰劇中"假夫妻、真革命"的愛情模式相比,《風雲年代》的感情線索更為複雜虐心。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在全劇緊張的潛伏暗戰中,梁銅與三個女人之間的感情無疑帶來了浪漫美好的氛圍,成為了氣氛的調節劑。在內憂外患的時代大背景下,這三段感情不僅僅是個人的兒女情長,而是更多地與梁銅的革命事業產生了不可忽視的關係。梁銅的初戀女友美惠是他的精神導師,帶領他走上了無產階級革命的道路;楊素雅和秀姑一直支持著他做的一切,用穩定的家庭給他革命的後盾,而後來楊素雅的遇害也是使得梁銅在革命事業上更成熟的關鍵因素;米蘭妮更是與他志同道合的同志與戰友,梁銅每一步的成功都少不了米蘭妮的幫助。
《風雲年代》結合時代背景的主題,有政黨差異的指涉,有個人情感的代入,也有時代大事的牽動,自在無形之中構成它的宏大與寬闊。該劇既顛覆了傳統諜戰劇的小人物抗戰格局,令人嗅到暗戰的危險氣息;又著眼於反戰大情懷的細膩筆觸,展現了風雨飄搖年代下的螻蟻壯歌。《風雲年代》打開了國產諜戰劇的新視野,廣闊的格局架構將引領諜戰劇風潮並邁向新高度。
責任編輯:黃敬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