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文送給我的父親
在漢字中父親的「父」就是斧頭的上半邊,指手中持著工具,邁開雙腿奔波做事的人,父親夕夕勞作稱為爹爹。
我的父親是一個來自革命老區的青年,參過軍打過仗,解放後,隨劉鄧大軍南下,在上海遇見了我的母親,在後來就有了我和弟弟們。年輕的父親長的非常帥,稜角分明的國字臉,高鼻梁,微微的丹鳳眼配著一對濃眉。等我長大了長輩們跟我說:「當年,你父親比某某男演員還要帥」。
離休後,父親最喜歡的事就是釣魚,每個星期一至兩次去南海大瀝某個水庫,多少年來一直風雨不改,有一年暑假,我兒子也跟著外公去體驗他老人家說的樂趣,回來後大聲抱怨又熱又悶,水庫邊雜草叢生及膝,蚊子蒼蠅比城裡的個頭要大,被太陽烘烤的水面傳來一陣陣腐臭魚腥味,以後堅決不去了。但父親對此一如既往的熱愛,每一次釣魚前的頭個兒晚上,開始整理行裝包括魚竿﹑魚鉤﹑漁網,釣魚坐的小板凳兒,用米酒和面自製魚餌還讓我們聞一聞香不香?母親幫他準備好第二天的午飯及茶水,檢查小藥箱內的藥物是否齊全,滿滿當當的行囊足有二三十斤重,年輕人提著都嫌沉。父親睡前還要吃上半顆安定,才能安然入睡。臨晨四點起床,極簡單早餐後,一幫志趣相投的老人們叮叮噹噹背著行裝就出發了,直到日落西山,像一群老叫化子又疲憊又興奮滿身泥水臭臭的回家,運氣好的時候幾十斤的戰利品不在話下,家裡經常可以吃到真正的清蒸魚嘴。吃不完的魚肉就打成魚丸或者做成魚餅分給左鄰右舍的老同事。有一次戰績卓越,竟然釣了一條二十斤重的桂花魚,回家後衣服還沒換,就跟我們講述捕獲的過程是如何的驚心動魄,上了鉤的大魚拼了命的想逃離,扯著魚竿往水中央跑,如果不是旁邊的同伴合力相助,自己就被魚拖進水裡了。他可沒看過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當然也有失落的時候,拿回幾條小魚僅能餵貓。那時,他總是說地點沒選好。
父親還有一個愛好就是吃,做的一手好菜。紅燒鯽魚,蠔油豬腳,鮑汁鳳爪,鹽焗豬肚,冬菇蒸雞,苦瓜炒蛋,滷牛腩,清蒸魚,寫到此兩頰泛酸口水就要流出。因為是北方人也特別愛各種麵食。每年的年三十我們家都要包餃子,父親從來都不願意去市場買現成的餃子皮,也不願意用絞肉機絞肉,要吃餃子得花一天的功夫,買材料,拌餡料,和面,醒面,擀皮兒,包餃子,我負責擀餃子皮,不能太大,要中間厚邊邊薄,父親包餃子的手藝可了不得,皮薄餡多不外漏,可不是飯店能吃到的美味。經常是勞作一天,消滅僅需十分鐘,看著我們的吃相,老父親抿一口小酒,咬一口餃子,我想當時他的心多麼滿足啊!
古人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父母的恩情如天一般大而無窮,怎麼報答得完呢?
今天又是一個父親節,在此祝天下所有的父親們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