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31 11: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反恐研究中心理事閻德學、王弘毅發表於《上海反恐研究》2018年第1期的《2018年國際反恐形勢前瞻》一文中指出:
1
2017年國際反恐形勢回顧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在世界範圍內,傷亡50人以上恐襲案達15起,暴恐大案主要分布在歐洲、南亞、非洲、美國和中東等國家或地區。國際暴恐大案「多發頻發、殺傷力強、影響力大」成為2017年國際反恐態勢的主要特點。除此之外,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首先,值得關注的是,非洲國家較大規模的恐怖活動十分猖獗,已經成為繼歐美之後的恐襲重災區。非洲地區恐情的加劇格外值得關注,比如在埃及的西奈半島,僅2017年11月26日,「伊斯蘭國」組織武裝分子對當地一座清真寺發動襲擊,就造成300餘人死亡。從2017年全球範圍內爆發的恐襲具體事件和數據來看,索馬利亞、埃及和布吉納法索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大規模恐怖襲擊。其中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遭受的炸彈式襲擊最為慘烈,傷亡人數超過570餘人。
▲ 其二,「獨狼」式恐襲成為歐美國家的新夢魘。「獨狼式」恐怖襲擊漸成歐美反恐的心腹大患,「獨狼」式恐怖襲擊是指不是由國際恐怖主義組織派出訓練有素的職業襲擊分子,而是由既無上線、又無下線的一兩個「獨立人」被恐怖組織「洗腦」後開展的恐怖襲擊。這些恐怖襲擊發起過程較為隱蔽。從2017年世界範圍內發生的恐怖主義襲擊方式來看,「自殺式炸彈襲擊」、「持槍持刀行兇」、「駕車撞擊」等獨狼式恐襲已經成為恐怖分子組織實施恐襲的普遍途徑。
▲ 其三,新一波國際恐怖主義狂潮向全球擴散。在「伊斯蘭國」被擊潰的形勢下,新一波極端主義、恐怖主義狂潮正從中東向全球外溢和擴散。從世界各地來到中東進行「聖戰」的人員紛紛回流,對各國的安全和穩定形成嚴重威脅。比如,僅突尼西亞就有7000多人在敘利亞、伊拉克、利比亞等地進行「聖戰」,不少人已陸續回國。在阿富汗,從中東過來的「伊斯蘭國」人員已經建立新基地,發動了一系列恐怖襲擊。
2
2018年國際反恐形勢前瞻
根據2017年國際反恐態勢,預判2018年反恐形勢將更加嚴峻。
具體表現在以下地區層面:
中東仍是一個熱點,儘管「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基本被打敗,但川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點燃了中東這顆定時炸彈的導火索;
在歐洲,北約與俄羅斯的對峙,英國脫歐,極右翼不斷崛起以及難民危機導致的社會融入、文明認同等困境;
在非洲,戰爭和難民危機仍在發展;美國也存在恐怖主義和國內政治分裂等危機。
具體反映為以下幾個方面:
▲ 第一,中東地區文明衝突或將重新引爆,加之尚未結束的軍事衝突,中東地區可能重新陷入一團亂局,再次助燃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的崛起。通過預先確定耶路撒冷的最終地位,川普的聲明將碾碎巴以和平進程的所有希望,並引發中東地區的暴力抗議。此舉可能被恐怖分子利用,煽動該地區的憤怒情緒,進而點燃整個中東地區的仇恨。
▲ 第二,伊斯蘭國死而不僵,在非洲可能死灰復燃。 「伊斯蘭國」在中東地區敗局已定,這些極端分子一旦回流,將對非洲國家的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尤為值得重視的是非洲遭受恐怖主義威脅的地區主要有四個,分別是索馬利亞附近地區、北非地區、查德湖地區以及薩赫勒地區。
▲ 第三,歐美地區報複式恐怖襲擊將更加多發。隨著「滅國」後的「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向世界各地加速回流,報復性的恐怖襲擊將進一步增多。值得重視的是,美國,可能導致來自中東地區極端宗教主義者的仇恨與瘋狂報復。可以預見,2018年歐美地區的報複式恐怖襲擊將更加多發。
▲ 第四,東南亞或成「伊斯蘭國」流亡恐怖分子亞洲落腳點之一,可能陷入「中東亞洲複合型危機」。東南亞國家邊陲聳動,恐情嚴峻,如果東南亞國家恐情惡化,堪稱「中東亞洲複合型危機」。
▲ 第五,「就地聖戰」將成為伊斯蘭國新的戰略取向。可以預判,被搗毀之後的「伊斯蘭國」殘餘勢力在無力發動規模性的武裝恐怖襲擊背景下,將會更加頻繁地採取「就地聖戰」的恐襲方式,從而增大行動作戰的靈活性、不可預測性。這將預示著國際反恐形勢更加複雜。
▲ 第六,國際恐怖主義高科技化已成為未來反恐的重大挑戰。隨著高科技、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恐怖分子越來越多地使用生物技術、化學技術、核與放射性技術、網絡技術等高科技手段。現在高性能小型無人機的低成本性和易獲性,使得國際恐怖組織獲取和使用無人機製造恐怖襲擊變得更為現實。
(市法學會研究部供稿)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