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弱者捅向另一個弱者的故事」
這也是周冬雨第一次擔當出品人的文藝片。
《陽臺上》因為周冬雨的參演,張猛的導演,在未播放之前就備受期待。
然而,當電影播出後,口碑極差,明明能一句話講出來的故事,卻拍成了一部電影。
這一次連「金馬影后也被拖下水了」,甚至有人說它是「爛片」,只是用來「圈錢的工具」!
就像那部《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一樣,宣傳噱頭之大,讓人失望的猝不及防。
有網友調侃道:「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我居然花錢來電影院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其中爭議最大的就是「根本不懂導演在講什麼」,試想一個東北導演拍了一部純正的上海電影,這是一種什麼感覺?總讓人覺得有種「味道不在正宗」的感覺。
東北的大氣,上海的細膩,文藝片本身就是要靠極其細膩的細節來打動觀眾,哪怕是一句臺詞,一個場景,能打動人的內心,讓人看到這部文藝片的價值之所在。
但事實是:「一個面癱男主放棄深仇大恨,只因為愛上了一個智障少女」,男主全程面部毫無表情,甚至在面對父親去世的時候,嘴角連一絲抽搐都沒有,讓人不得不讚嘆一下男主內心之強大,面部絲毫沒有波瀾。
當男主偷窺女主的時候,除了粉色的玻璃和大量的特寫鏡頭外,讓人感覺不到一絲情慾,甚至還有一絲想笑。
而男主本身長得也是一副柔弱書生樣,抽菸的動作很生澀,該猥瑣的時候也絲毫感覺不到猥瑣的眼神,設定的懦弱倒是分分鐘能看出來。
這部片子是膠片攝影,每一幀都是在燒錢啊,對演員的要求也是極高的,有些鏡頭轉折生硬,讓人覺得浪費了膠片。
不過還好,又古靈精怪的周冬雨來救場,雖說只在電影中出現三次,僅有一句臺詞,但是一臉清純的周冬雨還是將一個智商不正常的少女演繹得很自然。
無論是處女作《山楂樹之戀》,還是《七月與安生》,乃至如今的《陽臺上》,周冬雨一直在走這種清純的路線,天真活潑,笑眼彎彎,身上始終都有孩子般的天真。
膠片的顆粒感和質感,更加有一種森系小清新的感覺,很適合周冬雨本身的氣質。
在這種朦朧又清晰的畫質中,周冬雨美地一氣呵成,全身的氣質都寫著文藝二字。
周冬雨特有的氣質和長相,超高辨識度的臉,讓人印象很深刻,也成就了她在青春片和文藝片裡的自然貼合。
有人說,相貌普通,眼睛又小,嘴巴那麼厚像鴨子,胸又那麼平,憑什麼火?
周冬雨的臉型是屬於那種柔和型的,沒有什麼攻擊性,五官並不突出,小眼睛、小嘴巴、小鼻子,小臉幾乎她承包了小巧玲瓏的所有特徵。
周冬雨的眼睛和嘴巴是正大的亮點,眼睛像月牙,眼尾微微下垂,內雙成為一股清流,下垂的眼睛給人帶來幼齡感,嘟起來厚厚的嘴唇也顯得萌噠噠,讓人覺得這個姑娘很可愛、又嬌憨。
身材也是瘦小精緻,骨架纖細、胸骨扁平、單薄、腰線不明顯,很容易讓人產生保護欲,頭身比例也相當優秀,在眾人中一眼就可以看出不一樣的氣質。
妝容上,周冬雨多是裸妝素顏上鏡,平日裡妝容很淡,穿衣風格也偏向清新,從戲內到戲外都給人一種鄰家小妹的感覺。
性格上古靈精怪,非常有靈氣,長相又有辨識度 ,笑起來像吃了一大罐蜂蜜,這種活潑感和少女感連女孩子都拒絕不了,更別說男生了,就是初戀的代表!
這樣的周冬雨,在《陽臺上》裡的表現格外突出,讓原本壓抑的氛圍瞬間注入了一股新鮮氣流,變得活潑靈動起來。
所以說,周冬雨是《陽臺上》唯一讓人眼前一亮的看點,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