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緣如夢 幾番起伏總不平
到如今都成煙雲
情也成空 宛如揮手袖底風
幽幽一縷香 飄在深深舊夢中
繁華落盡 一身憔悴在風裡
回頭時無風也無雨
明月小樓 孤獨無人訴情衷
人間有我殘夢未醒
漫漫長路 起伏不能由我
人海漂泊 嘗盡人情淡薄
熱情熱心 換冷淡冷漠
任多少真情獨向寂寞
人隨風過 自在花開花又落
不管世間滄桑如何
一城風絮 滿腹相思都沉默
只有桂花香暗飄過
只有桂花香 暗飄過
《八月桂花香》的主題曲《塵緣》,很老的歌了,不知還有幾人記得。當年年少,只覺得旋律好聽,有淡淡的憂傷。如今再回味這首歌,我這平凡人生都覺得如夢未醒,想必於風口浪尖中漂泊起伏的人會更有感觸。
是天上餘香剩馥,
怪一樹香風,十裡相續。
——陳亮《觀木樨有感》
或許是因為這首歌才喜歡上桂花,也或許是桂花原本就招人喜愛,而歌給桂花增添了別樣的情緒。總之,桂花香裡有淡淡的離愁,這一點大概江南人體會更多,從小生長在桂花香裡,吃著母親做的桂花糖、桂花酒釀小圓子,再回首時必然是溫暖又難免悵然的心緒。
不是人間種,移從月裡來。
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
——楊萬裡《叢桂》
但北方人眼中的桂花沒有愁緒,北方不是桂花的自然分布區,因著移栽才能夠嗅到蜜般清甜馥鬱的芬芳,只顧著欣喜,哪裡會有離愁。
花開季節,沿海一帶的街巷間,不時能嗅到桂花香,可濃可淡,飄乎不定,又如影隨形,感覺它似乎在身邊,環顧四周,目之所及處尋不到,走著走著卻突然出現在眼前。短暫的十天半個月裡,它在陽光下散發溫暖的光芒,將甜香彌散在空氣中,清淡、優雅,又有點狡黠,令人快樂。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鷓鴣天》
今天上班,穿行於海大中,一路都是香薰怡心,步履輕快許多。到了單位,院中的木犀滿樹金粟,濃香撲鼻。這十年,年年如此,桂花香也潤進了我的心田。
海大的丹桂
中山公園的金桂
中山公園的銀桂
《詠巖桂》【宋】朱熹
亭亭巖下桂,歲晚獨芬芳。
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
天香生淨想,雲影護仙女。
誰識王孫意,空吟招隱章。
桂花,也叫巖桂,正名叫木犀,寫作木樨也無不可,是我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晉代嵇含《南方草木狀》記載:「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巔,冬夏常青,其類自為林,間無雜樹。」因其冬夏常青,2000多年前就引入園林種植。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
——李清照《攤破浣溪沙》
古時宅院種植有「玉堂富貴春」一說,五花按時令逐一綻放,分別是玉蘭、海棠、牡丹、桂花、迎春,正好從早春到冬末,一年的輪迴最是圓滿。
桂被視為仙客,被賦予了高貴、富貴之意,以「蟾宮折桂」指飛黃騰達,以「兩桂當庭,雙桂留芳」取吉祥如意、貴子登科的寓意。
月明秋曉,翠蓋團團好,
碎剪黃金教恁小,都著葉兒遮了。
折來休似年時,小窗能有高低,
無頓許多香處,只消三兩枝兒。
——辛棄疾《清平樂·賦木樨詞》
人們喜愛桂花,培育了金桂、銀桂、丹桂,還有四季桂、月月桂等園藝品種,讓桂花更美,花香更久遠。然而,桂花既不在意離愁,也無視人們的讚美,自在花開,自在花落,任誰也莫奈何。若天氣預報的風雨來得準,明日後,零落成泥碾作塵,枝梢間恐怕難見繁花了。若想保留住桂花香,還得學著江南人那般,將桂花保留在瓶瓶罐罐中,於齒頰間品味,在肚腹中迴旋。
怕是秋天風露,染教世界都香。
——辛棄疾《清平樂·憶吳江賞木樨》
看來看去能幾大,如何著得許多香?
——楊萬裡《凝露堂木犀》
有詩云: 收拾殘英搗作湯,小山風味不能忘。敢煩即遺蒼頭去,掃取黃金一斛強。趁此時,收拾殘英,掃取黃金,學著做做桂花糖吧!方法在此:桂花間有小蟲、灰塵,需用鹽水洗過,控水。取乾淨的玻璃瓶,一層桂花一層白糖,壓實。(蒸鍋水開後,放入蒸十分鐘,澆蜜封頂。這一步可以省略。)密封並置冷藏貯存。一個月後就可以用來各種吃,不過,這一口或許也就南方人喜愛,北方人對甜食一向不親。
還可以學做桂花酒,需要用度數高的糧食酒、碎冰糖,喜歡紅棗、桂圓也可以適量加入。收集好桂花,清洗控水後用糖醃漬幾小時,隨後和其他原料一起放入白酒中,密封貯存。一年後開封,據說酒會變成漂亮的琥珀色。
木犀
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
木犀科,木犀屬
常綠喬木或灌木
別名:木樨、桂花、巖桂、秋香等
木犀的親戚,柊樹,花如桂香葉有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