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
1975年的一天,曾任人民解放軍二軍政治部宣傳科科長的六十五團中學教師張克迅來到八連,在團機關下放幹部蔣光煦家喝酒聊天,說江青同志就是有水平,她看電影《海霞》,就看出女主角吳海燕演得太假,腳丫子那麼白,腳趾頭併攏得緊緊的,哪像漁家女呀,漁家姑娘天天生活在船上,腳都曬得黑黑的,腳趾頭都分得開開的,這樣站在船上才穩當。
442
曾在農四師十團(現七十二團)工作多年的文克孝回憶說,1983年6月12日晨,在農八師一四三團當政委的他聽新疆人民廣播電臺的新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組建的領導班子裡有一個文克孝,任副司令員。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懷疑是不是有個同名同姓的人,一直也沒有得到通知,十幾天後他打電話給兵團陽煥生政委,才知道就是自己。當時有些兵團機關幹部適應不了,說他是「實習副司令員」,一年以後才沒人議論了。
443
從七十二團成長起來的兵團副司令員文克孝在他的回憶錄《瀚海情緣》一書中,回憶自己當年在農八師一四五團當團長時,曾接待過來團場拜謁周恩來總理紀念碑的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和國務院副總理趙紫陽、紀登奎一行,那次由於職工群眾比較激動,出現擁擠場面,紀登奎副總理被擠在周總理紀念碑旁邊的玉米地裡,鞋子也被地裡的泥巴粘脫掉了。華國鋒主席在回烏魯木齊市的路上,還給一四五團黨委發來一份電報,關切地問在擁擠中有無受傷群眾,如有,要很好地關照和治療。
444
1955年,在農四師十團(現七十二團)工作的文克孝經團政委祝慶江推薦,考入兵團八一農學院,畢業後擔任了兵團政治部《生產建設報》(即今天的《兵團日報》)記者,曾多次到農八師一四五團採訪,當這個團團長的時候,團場的一些幹部很不以為然,覺得他是個文化人,不是當團長的料,沒想到這塊「料」後來居然做了兵團副司令員。
445
一四五團周恩來總理紀念碑是文克孝1976年在該團任團長時修建的。當時的九連副連長楊永青曾在1965年作為上海支邊青年的代表,被來團場視察的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接見,周總理留下了「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選擇」的名言。楊永青代表上海支青們建議在當年被周總理接見的地方修建一座周恩來總理紀念碑,團黨委一致通過,責成文團長具體負責,化為現實。
446
1964年,丁盛少將調來兵團任副司令員,「文革」時任司令員,經常指責兵團的各級幹部,有回在講話中說,「原兵團的基層幹部是十足的官僚主義,麻木不仁,如昭蘇某單位的指導員,在開大會時,會場的人走光了,他還在講,突然來了頭母豬,在講桌前撒尿,指導員說:不要倒水,我不喝。」不知他這故事是打哪聽來的。
447
1949年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解放甘肅臨洮,這個隴東文化名城當即有1500多名知識青年報名參軍,增加了這個英雄部隊的文化含金量。農四師七十二團(前身為二軍五師十三團)作為二軍的一支勁旅,也分來了不少臨洮參軍學生,後來任兵團副司令員的文克孝,兵團工會女工部部長魏玉英,師黨校副校長牛戈,六十五團加工廠廠長丁續忠等,都是。
448
1950年代初,伊犁剿匪結束後,新疆軍區為指揮便捷,把從外地來參戰的幾個團統一編到五軍管轄,成立五軍十五師,所轄部隊為原新疆軍區通訊團、六軍騎兵團、二軍五師十三團,師部設在新源縣肖爾布拉克,同十三團住一個地方,師長馮祖武(原十三團團長),政委胡天舜(原騎兵團政委),參謀長路略(原十三團參謀長)。
449
七十二團老同志回憶,1950年代初,部隊為了改善生活,養了一些豬,有個四川籍戰士,是1948年瓦子街戰役解放過來的,在老家燒酒坊幹過,熟悉工藝流程,建議把餵豬的飼料先用於做燒酒,然後用酒槽餵豬,一舉兩得。團領導採納了他的建議,由畜牧隊負責,購置釀製燒酒必需的設備,在「軍墾第一鍋」的基礎上不斷改進,於是有了今天的「伊力特」。
450
在七十六團工作多年的師政研室幹部周衛忠講述1976年搭車去看武漢雜技團演出的故事,說那時哪管客貨不能混載啊,拉糧的車摞得高高的,人還坐在上面,真是太危險了,司機都很牛,他不讓你坐,你就乾瞪眼,同行的一個上海支邊青年與運糧車的司機發生爭執,硬是被攆下車,失去了一次難得的欣賞高雅藝術的機會。
451
周衛忠說1980年代他家住在七十六團七連,有一回幾個牧民發現一隻黃羊,進行圍堵,黃羊慌不擇路,一頭鑽進他家敞開門的院子,累癱了倒在地上,她母親不忍心,把黃羊藏了起來,還是被發現了,牧民們宰了黃羊,把肉分了,給他母親一條羊腿。
452
農四師師部坐落在伊寧市阿合買提江街七巷,這條路上分布著師醫院第二門診部、師第一中學、建華皮革廠、農機廠、運輸公司等不少師直屬企事業單位,1997年伊寧市「2·5」事件平息後,農四師聲名遠揚,廣大市民都把這條路稱為「軍墾路」,伊寧市民政局順應民心,在地圖上正式更名。
453
斯郎別克副政委說,除了丁憬,我們其他師領導很難下這樣大的決心,在可克達拉市綠化上下這樣大的功夫,到全國各地去買樹,買大樹,移栽到這座新城,迅速成林。他這位援疆幹部的理念的確比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兵團幹部超前。
454
六十四團原是人民解放軍五軍十四師四十團,少數民族同志多,離休老幹部多,他們中一些人去世了,團場也不上報,花名冊上還有他們的名字,繼續領取上級部門的專項補助。那些年,這是團場機關人盡皆知的秘密,大家都心照不宣,對團場有好處就成。
455
上海支邊青年、師統計局局長戴再鳴回憶說,當年他在工建團駐地拜什墩工作,冬天只有一個澇壩儲水,大家一冬天都吃這裡的水。打上來的水用細細的籮篩過濾,紅紅的小蟲亂蹦亂跳。有一年,一個小孩掉進去淹死了,早晨撈起來,但是水還要用。
456
周曉保說,1970年代初期師裡組織排練樣版戲,到各團場巡迴演出,有《紅燈記》《智取威虎山》兩個劇目,《紅燈記》是秦腔,《智取威虎山》是京劇。《紅燈記》裡的正面人物道白說的是普通話,反派人物說的是陝西話,後來在師統戰部工作的錢鐵夫分別飾演《紅燈記》裡的李玉和和《智取威虎山》裡的少劍波兩個一號人物,真是了不得,是農四師名副其實的大明星。
457
中國人民解放軍二軍五師十三團二營四連,即今天的新疆兵團第四師六十五團八連,是奉新疆軍區之命把守果子溝的連隊,已把守近七十年,還將繼續把守下去,人在,陣地在。團部能燒出「伊力特」,八連也不含糊,釀出「八連大曲」,橫掃周邊霍城縣蘆草溝公社、果子溝牧場。
458
1960年代中期,一批湖北武漢支邊青年來到六十五團,後來基本上都回去了,團場醫院護士景應天找了同為護士的武漢支邊青年餘克莉做妻子,隨妻子到武漢頤養天年,不幸染上新冠肺炎於2020年2月16日病逝,團場的老人都在微信裡弔唁他。
459
四師可克達拉市的幹部群眾都說丁憬政委註定是要為這座新城創造奇蹟的。「丁」是一心一意,「憬」是用心打造可克達拉最美麗的風景。他2011年11月從江蘇鎮江作為援疆幹部來到農四師,2017年6月正式調入,2020年3月10日病逝,年僅55歲,把生命的最後十年注入了一座新的邊城。
460
一位基層公務員退休時懺悔,自己幾十年來在工作中做了不少假,他說其實也不能單怪基層,因為層層做假,基層不做,一天都混不下去。不做不行啊,得生存,得養家餬口。影視劇裡受酷刑的共產黨員,寧死不屈,可是一旦以老父老母妻兒的性命相威脅,多少還是有點動搖。誰天生就是叛徒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