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打個人信息買賣黑產 隱私不能成為「搖錢樹」

2020-12-25 中國經濟網

  近日,有媒體記者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一位賣家的服務清單顯示,可以查詢的信息內容包括個人戶籍、名下房產、出行記錄、3到5年內的個人開房和同住開房記錄等20多項,不同信息的查詢等待時間不同,費用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只有想不到,沒有查不了。這樣任性而霸氣的措辭,令人不寒而慄。移動網際網路已經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盡情享受網絡便利的同時,個人信息洩露事件頻繁發生,不僅傷害了個人權益,而且破壞了網絡秩序。當個人信息被待價而沽,意味著個人被粗暴地剝去信息外衣,隨時都有能遭受別有用心者的羞辱與傷害,堪稱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一大「公害」。

  法律法規正在逐步完善非法獲取、提供他人信息的黑色產業鏈。今年5月,全國人大表決通過民法典,明確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今年7月、10月,數據安全法(草案)、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陸續出臺,目前均已完成公開徵求意見。作為個人信息保護「基本法」,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對隨意收集、違法獲取、過度使用、非法買賣個人信息等行為作出了嚴格的處罰規定。在立法層面穩步推進的基礎上,企業層面也有必要拾遺補缺、完善管理。

  與以往「漫天撒網式」兜售個人信息不同,二手交易平臺上叫賣的個人信息明碼標價,敞開供應。究其原因,固然有不法分子無孔不入、逃避關鍵詞過濾的客觀因素,但二手交易平臺過低的入駐門檻,以及鬆散的運行管理機制,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無論不法分子如何喬裝打扮,或者是使用「暗語」逃避監督,既然他們將倒賣個人信息當作生意,終究是想要「廣而告之」的。那麼,在普通用戶不勝其擾的同時,二手交易平臺的監管到底體現在了哪裡?實際上,每一條買賣個人信息的廣告,都不失為一種直接的線索,如果二手交易平臺能積極介入、順藤摸瓜,違法交易何至於愈演愈烈?如果平臺不知不覺,無疑存在著巨大的管理漏洞;如果平臺無動於衷,那則是一種嚴重的失職。無論哪一種情況,當二手交易平臺淪為個人信息安全犯罪的「溫床」,平臺管理者都難辭其咎。

  根據刑法規定,倒賣個人信息涉嫌構成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規定,利用非法購買、收受的公民個人信息獲利5萬元以上等情形的;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信息、通信內容、徵信信息、財產信息50條以上等情形的,應當認定為「情節嚴重」,面臨承擔刑事責任的法律後果。不難看出,在倒賣個人信息的黑色產業鏈中,買賣雙方都應該接受嚴厲的法律制裁。但在現實中,法律重拳打擊的往往是賣家,鮮有買家因此承擔法律責任。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這句話在個人信息安全領域同樣適用。市場經濟環境中,有需求就會有供給,斬斷買賣個人信息的黑色產業鏈,既要嚴厲打擊賣家,同時也有必要嚴格規範網絡交易平臺,徹底清除買家的違法需求。

(責任編輯:李焱)

相關焦點

  • 嚴打網絡黑產犯罪,落網1637人中運營商「內鬼」152人
    據公安部網安局最新公布,今年以來,全國網安部門發起打擊網絡黑產犯罪集群戰役,聚焦「網絡帳號惡意註冊、非法交易和使用」網絡黑產,重拳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網絡賭博、網絡水軍等突出違法犯罪團夥手機黑卡、網絡黑號源頭。
  • 整治嚴打不斷,為何還能買賣個人信息?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在閒魚、轉轉等一些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3到5年內的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都可以查詢,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甚至有的賣家在帖子裡公開表示,自己曾在公安系統工作多年,現為律師事務所律師,可以代查任何信息。「我現在兼職查詢信息,著急的話,工作室還有其他人能查。」
  • 銀行卡買賣調查:有黑產盯上大學生開卡?
    銀行卡買賣調查:有黑產盯上大學生開卡?  網售銀行卡800至上千元一套,被用於電信詐騙、洗錢等;短視頻也成招攬工具;有黑產稱與快遞員「有合作」  犯罪鏈條涉及「卡販」「卡總」、快遞「內鬼」、制假證、詐騙等多個環節,已成為一條完整的非法買賣銀行卡、個人信息的黑灰產業鏈條。在各個環環相扣的黑產鏈條之中,「快遞內鬼」團夥負責寄遞銀行卡「四件套」。報導稱,該團夥利用快遞行業內部監管漏洞,將「卡總」交寄的「四件套」寄往全國各地,並代收貨款。  與之類似,張迪透露,他和快遞公司業務員同樣存在「合作關係」。
  • 嚴打買賣「兩卡」黑灰產業,無為逮捕多人
    一些人為貪圖小利,將個人辦理的銀行卡、電話卡等出售、出租給他人,為他人的犯罪行為提供便利,這些打著擦邊球的人,以為自己幹的是一條沒有被法律覆蓋的黑灰色產業,事實上法律早已對這些行為進行了規定,我們叫它:「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
  • 公安部門嚴打電信詐騙洗錢平臺 斬斷非法買賣「兩卡」黑灰產業鏈條
    公安部門嚴打電信詐騙洗錢平臺 斬斷非法買賣「兩卡」黑灰產業鏈條 2020-12-23 14:01:31 來源 : 經濟日報
  • ...警方嚴打治理非法買賣「兩卡」違法犯罪 下月15日前投案自首可...
    (原標題:烏魯木齊警方嚴打治理非法買賣「兩卡」違法犯罪 下月15日前投案自首可從輕或減輕處罰)
  • 個人信息是怎麼洩露的?
    目前市場上超過半數的安卓應用具有可疑行為,部分下載渠道甚至依靠惡意應用為生,市場中帶有惡意廣告插件的軟體或遊戲竟然達到50%以上,這類渠道客觀上成為了惡意軟體傳播的溫床。「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控制期間,各大線下商戶為了推進相關工作會對顧客進行身份信息的登記,更是給一些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機。」 北大科技園創新研究院產業研究分析師李朕說。
  • 新民快評|隱私買賣,堵住洩露源頭是關鍵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據新華社報導,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圖片來源:東方IC買賣閒置物品的二手交易平臺上,居然可以買到敏感的個人隱私信息,這一狀況讓人無法等閒視之。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是網絡市場治理的重點之一,但買賣隱私的違法違規交易屢禁不絕,警示平臺須花更大力氣審核把關。
  • 如何斬斷買賣個人信息的黑手
    肥西縣公安局網安大隊民警康警官介紹,買賣公民個人信息是許多下遊犯罪的源頭,必須要嚴厲打擊,才能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和財產安全。● 「我知道出售公民個人信息是違法的,但那一瞬間被利益蒙蔽了雙眼。」尤其在網際網路技術廣泛應用的當下,不同部門、企業對公民個人信息的獲取成為常態,給不法分子盜取個人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機。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今年便抓獲了一名監守自盜的個人信息買賣販子。據該局網安民警介紹,今年4月,開網店的王先生來分局報案,稱自己網店後臺買家收貨地址被人惡意篡改,造成多個買家的包裹丟失,損失近萬元。
  • 網際網路企業「拉線織網」阻擊「網絡黑產」
    然而,謝永江進一步強調,打擊黑色產業鏈不能簡單依靠刑法及公安力量,因為刑罰標準高,同時公安警力有限。因此,全平臺都應加入到打擊黑產的行動中。具體而言,謝永江指出,網際網路企業在打擊網絡黑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協同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撐點。《報告》中也列舉了網際網路企業踐行網絡黑產治理的措施及案例。
  • 在實名制管理和打擊網絡犯罪的高壓態勢下,網絡黑產轉而通過租買...
    在實名制管理和打擊網絡犯罪的高壓態勢下,網絡黑產轉而通過租買微信號實施犯罪,逃避打擊。學生群體容易成為不法分子利用的對象——  租售微信號:小利後面有大坑門診問題:為何網絡上租買微信號的行為頻繁出現?用戶將自己的微信帳號出租或者買賣,則違反雙方間的協議,租賃雙方或者買賣雙方應對微信平臺承擔違約責任。「租售微信號還違反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法律。」鄧超解釋道,微信帳號均需實名註冊,其中包含註冊人的姓名、居民身份證件號碼和手機號等,這些信息與其他信息結合,能夠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屬於公民個人信息。
  • 70多位明星醜照被洩,代拍黑灰產有多喪心病狂
    因為在數據化和網絡化時代,一旦某項數據開始售賣,那麼之後必定呈幾何倍數擴散,數據價值也會隨之降低,帶來的後果就是數據買賣價格越來越低廉,打包售賣越來越成為噱頭,數據隱私洩露也陷入更加瘋狂的狀態。早有記者調查發現,代拍行業已形成完整黑色產業鏈,代拍行業的上遊是個人信息買賣。
  • 「中國暗網」:資金盤、催收、原味絲襪,閒魚淪為黑灰產集散地
    可你不知道的是,閒魚在黑灰產圈,有了一個新的名字——「中國暗網」。在閒魚上,你可以購買到難以想像的物品:資金盤推廣、現金貸系統、黑產軟體、隱私數據,甚至還有違規的催收服務、色情服務等等。這裡已淪為黑灰產的狂歡之地,有黑客甚至說:「這裡可能比國外的暗網更方便。」
  • 隱私與便捷,如何兼得——關注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
    隱私與便捷,如何兼得  ——關注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  【法眼觀】   「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是「十四五」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目標之一,信息數據作為數位化產業的基礎,重要性更加凸顯。
  • 僅憑手機號,找到一個人的隱私信息有多容易?
    不過,比位置更可怕的是,僅僅是通過一個手機號,基本就能查到你的所有隱私信息,包括戶籍信息、家庭住址、行動軌跡等等。而通過手機查詢隱私信息,已經成了網際網路黑產之一。事實上,販賣這種個人隱私信息,是違法行為。想要查詢到這些信息,沒有運營商和相關部門的「內鬼」是不可能的。之所以存在大量的內鬼,歸根結底是因為沒多少人能拒絕金錢的誘惑,如果有,那只是誘惑不夠大。
  • 快手:嚴打刷單刷量 三年間提起近200件涉灰黑產訴訟
    同時,該軟體在通過網際網路推廣、宣傳時,在大量宣傳稿件中使用了快手享有著作權的美術作品【快手新版logo】,侵犯了快手美術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  目前,快手公司向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提起訴訟,狀告小菠蘿直播場控助手的運營公司。
  • 2020.01.07星期二|小紅書嚴打刷量黑產:2019年封禁2128萬個作弊帳號
    今日消息,小紅書反作弊中心公布了2019年度打擊刷量等黑產的數據——2019年小紅書共處理作弊筆記443.57萬篇,封禁涉黑產帳號2128萬,攔截了14.23億次黑產作弊行為。「我們採用全棧反欺詐系統,對黑產帳號從註冊、登錄到點讚、關注等各行為環上實施全路徑布控,實時攔截作弊行為。」小紅書反作弊中心負責人稱,隨著打擊的深入,除了機器刷量外,對行業內公認難度大的人肉刷量的識別能力也在快速提升,對買賣帳號的行為更是嚴厲封禁。小紅書與上海警方緊密配合打擊黑產,實現了國內首例針對刷量黑產團夥的抓捕。
  • 酒店偷拍竟成黑產鏈條,拿什麼保護我們的隱私?
    記者當日從山西省長治市公安局獲悉,長治警方經過三個月的經營布控、深挖擴線,輾轉山東、河北、河南、陝西等四省八市,斬斷一條偷拍、買賣酒店不雅視頻的黑灰產業鏈,抓獲犯罪嫌疑人6名,繳獲攝像頭12個、手機30餘部、不雅視頻100餘部。
  • 演員張萌稱身份信息被盜用辦航空公司會員卡,背後黑產曝光
    9月20日,演員張萌凌晨在微博上發文,稱自己的身份信息被盜用,有陌生人用她的身份信息辦了一張航空公司積分卡。這是繼本月初多起明星個人航空歷程被盜後,明星個人身份信息安全再度受到關注。南都記者了解到,在網絡上,明星個人的航班號、酒店地址、身份證號、甚至手機號等被明碼標價,有賣家稱只需要200元,便可買到當紅人氣偶像的身份證號。
  • 北京地下戶口指標買賣嚴打不絕 假結婚落戶售價30萬
    記者調查發現,在進京政策之外辦理戶口,至少包括假結婚、假工作、公安「內鬼」操作等途徑。同樣宣稱能走「神秘通道」的,還有騙人錢財的「黑中介」。「世界上哪一個有巨大利益的鏈條能禁止得了呢?」研究戶籍制度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太元直言,這些現象不是光靠打擊犯罪、強化管理能夠徹底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