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城外的蘭若寺,比《倩女幽魂》裡那一座有更多待解之謎

2021-01-18 浙江日報

朱婧 鄭文 浙江日報有風來

G34次高鐵,終點站北京南。

這趟列車的乘坐者裡,有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羅汝鵬博士和他的同事們。他們帶著紹興蘭若寺墓地的考古成果一起踏上「進京」之路,參加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

蘭若寺這個名字,許多人都不陌生,《倩女幽魂》裡的那座森然的古剎就是這個名字。影片改編於蒲松齡志怪小說《聊齋志異》中的《聶小倩》,不過,書中故事發生在浙江金華城北的郊外。從現實情況來看,目前並沒有一個地方與原著相符。

那麼,紹興蘭若寺呢?儘管它有著一個充滿詩意和神秘色彩的名字,其真實的場景卻可以用「霸氣」來形容。

羅博士對這座古寺墓地研究頗深。抵達北京後他顯得挺輕鬆。「我先去串個門。」羅汝鵬說,每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就像是考古界的「奧斯卡」,雲集了全國各地的考古專家、學者。

到了晚間,羅汝鵬與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方向明老師開起了小會,談論匯報的細節,繼續做一些優化。他說:「今年是考古大年,競爭壓力很大,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評審也被大家公認為相當嚴格。」

這是羅汝鵬第一次在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終評會上做匯報,4月10日上午的匯報很成功,時間也掌握得剛剛好。儘管如此,羅汝鵬坦言,心裡還有點緊張,在臺上時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忘詞。

最終,紹興蘭若寺墓地的考古成果未能入選最後的十大考古新發現。

但這已經足夠引起小編的好奇心。循著羅博士的報告,我們去探訪一番這個古寺旁的神秘墓地吧。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詩情畫意背後的 「兩最一高」

一個教科書般經典的南宋江南墓地

蘭若寺墓地位於紹興市柯橋區平水鎮東部,青龍山與日鑄嶺之間的峽谷地區,小地名稱皇墳山。

至2016年12月底,考古隊在蘭若寺水庫北岸、皇墳山南麓確認一處南宋時期墓地——蘭若寺墓地,墓地由風水環境、墓園、墳寺等組成,是目前我國發現的南宋時期規模最大、格局最完整的高等級墓地。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這「兩最一高」是什麼概念呢?

首先,規模最大。至2017年12月,蘭若寺墓地已確認墓園年代與整體格局。其墓園建於南宋晚期,使用年代下限不晚於元代初年,墓園佔地至少12000平方米。以往大家比較熟知的一些南宋墓葬都屬於當時的權臣或地位顯赫的貴族,比如寧波東錢湖墓葬群、餘姚史氏家族墓等。但是,它們的墓園大小卻遠遠不及蘭若寺墓園的面積。而臨安的洪起畏墓葬、長興的韓世忠後裔墓葬等,目前所知的墓園面積大約在3000—4000平方米,規模更小。

不過,也有一些大型墓葬與蘭若寺墓園規模相近,比如湖州風車口南宋墓,其墓園估計面積達10000——14000平方米。對此,羅汝鵬表示,這裡有幾點需要注意。風車口墓是家族墓葬,也就是說有幾代人葬在這裡,而蘭若寺墓地是夫妻合葬墓。此外,上文提到的10000——14000平方米是一個估計的範圍,並非實際遺蹟存在範圍。正因為如此,蘭若寺墓地的墓園是目前已知的面積最大的南宋墓園,與目前已知的南宋時期重臣、權貴墓園相比,其面積都在數倍以上。

從考古發掘來看,蘭若寺墓園至少由四級大臺地構成,園內的建築可分為上園區和下園區兩部分。第一級臺地為下園區,推測可能是與南宋帝陵單獨建設的用於日常祭享和守陵人居住的「下宮」,如同院落建築區。第二至第四級臺地為上園區,應是專門用於祭祀的高等級建築區與主墓分布區。

(蘭若寺墓地周邊環境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其次,格局最完整。「其實,墓園是墓地的一部分 ,南宋時期的墓地還有很多其他結構,比如風水環境、 墳寺等等。」羅汝鵬與團隊在考古發掘中,發現了蘭若寺墓地具有比較完整的風水環境。在南宋時期,江南地區有一種風水觀念,叫形勢派,即講究坐北朝南、背有靠山等風水習慣。蘭若寺墓地正是處在這樣一個風水寶地。整個墓園背有靠山、面朝案山、朝山,園前有山間小溪流經,墓園地形形似一把座椅,被稱作「懷抱之地」。

此外,考古隊在調查中發現,距墓園東側約150米殘存有蘭若寺寺廟遺址。當地百姓還告訴考古隊,蘭若寺西側谷底裡還有一個尼姑庵,考古隊也確實調查發現了院落門軸等遺蹟。據考古隊推測,蘭若寺很有可能是文獻記載中墓園的功德墳寺。而規模如此龐大的蘭若寺墓地似乎也應該配有冊封的功德墳寺和墳庵。

(第一、二級臺地 神道、牌坊、廂房遺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目前來看,文獻記載中南宋高等級墓地的組成因素,蘭若寺都具備。」羅汝鵬說,雖然文獻記載中還提到墓園外圍有一些竹籬等設施,但因為環境的變化,這些都不可能再保留至今了。

(第三級臺地大殿遺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最後,是高等級。除了墓園面積很大以外,墓園裡留下的建築遺蹟也在是切切實實告訴大家,這個墓地非同一般。在墓園的中心建築群區域,羅汝鵬與團隊發現了多級石磡、石牆、殿門、廂房、大殿、庭院等遺蹟。這充分顯示出這些地面建築的規模與格局,也說明這個墓主人不同尋常的地位。「光是大殿,就面闊七間、進深三間,長度達30米。」羅汝鵬說,要知道,宋高宗的永思陵享殿才三開間。

而四角闕樓的發現,更明確了墓葬的高等級。羅汝鵬告訴記者,在宋代,三品以上官員才可以在墓葬中採用闕樓的形制。

那麼,誰是蘭若寺墓地的主人呢?

大量資料亟待整理

考古專家撥開墓主人身份迷霧

「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直接證據能夠直指墓主人身份。但我們發現了一些殘缺的墓志銘,還有一塊雙面用人工硃砂書寫的鐵券,但由於鏽損很厲害,文字暫時無法辨別,不過可以看到有筆畫的痕跡。」羅汝鵬說,儘管蘭若寺墓地在去年底完成了野外考古工作,但未來的資料整理工作同樣重要。

談到接下來的規劃,他表示,建築考古中最重要的是統計,其次是在統計基礎上進行復原。雖然蘭若寺墓地文物很少,但從墓地拉回來的建築構件多達300多箱,如何通過三維掃描、電腦建模進行拼裝,需要技術和時間,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所裡有個很好的傳統,就是對報告的整理和及時發表非常重視,接下來,我們爭取用一年的時間進行資料整理工作。」

(享殿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從目前已經獲得信息與發現中找線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鄭嘉勵老師分析,墓園明確為南宋晚期,具有明確的等級標誌,規模宏大,又考慮到墓葬在紹興,墓主人最有可能為紹興本地人。能夠符合這些條件的人物,南宋理宗生父趙希壚的可能性最大。且蘭若寺墓地離宋六陵的直線距離僅6公裡,它們的地理位置也很相似。

不過對於趙希壚這個身份,也存在著一些反對意見。文獻記載中提到,趙希壚的墓葬在昌源,按照現在的地理位置來看,應該在現在的平水會稽村,離蘭若寺墓地的發現之處還有一定的距離。

對此,羅汝鵬在翻閱文獻的過程中,又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在南宋墓葬發現史上有一個現象,比如說南宋高官胡紘的墓,明確記載於一個地方,但實際上考古發現它並不在那裡。至於這樣的情況是由於記載的失誤,還是另有原因,一切還不好說。

更奇怪的是,趙希壚和他的父親、爺爺以及爺爺的爸爸均在文獻記載中「查無此人」,但是趙希壚在南宋末期身份是明顯得到提升的。是否因為「妖髡毀墓」的原因,導致他們曾在歷史上被刻意可以抹去呢?

所以,鄭嘉勵老師也有推斷,或許蘭若寺墓地是趙希壚祖上三代祖先改遷的墓。

其實,羅汝鵬自己也做出過一個推斷,不過他坦言這個推論似乎「說服不了自己」。他曾懷疑蘭若寺墓地是賈似道生母的墓。在文獻記載中,明確提到了賈似道為生母修建的山陵十分巨大。但由於賈似道的生父之墓在天台發現,且為夫妻合葬墓(即賈似道和他原配夫人之墓)。而蘭若寺墓地也為夫妻合葬墓,難道是為賈似道生父修了衣冠冢?這一切猜測似乎並不能服眾。

關於墓主人的信息,考古專家仍在繼續探尋,小編也會繼續關注蘭若寺墓地考古的進展。

(考古隊現場工作照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考古就像破案

跨學科研究、科技手段應用紛紛助力

羅汝鵬將考古比作破案,有時需要一些偶然的運氣,有時也需要藉助各種專業人士的幫助。

2016年11月24日,羅汝鵬與團隊進駐考古工地現場,第二天便發現了盜洞,也正是這處盜洞的發現為考古專家探尋蘭若寺墓地打開了一扇大門。

羅汝鵬的專業方向是商周考古,並非宋代考古,所以在學習時期有著較深的聚落考古思維。為了儘快補習宋墓的知識,他笑稱,自己只能「臨時抱佛腳」,惡補鄭嘉勵老師的《浙江宋墓》。其中有一句卻讓他有了一個新思路。鄭嘉勵老師在書中提到,江南地區南宋墓葬從原來重視對地下墓穴的布置,轉為重視對地上建築的營建。當時,羅汝鵬的第一反應便是能否用聚落考古的方式對蘭若寺墓地進行發掘呢?

(蘭若寺墓地發現的建築構件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後來,蘭若寺墓地的考古也的確是按聚落考古的方式來做的,而且效果很不錯。用羅汝鵬自己的話來說,「這次考古發掘做得大開大合,將墓園的宏觀格局了解得十分清晰,並不局限於墓室裡有什麼東西。」

(蘭若寺墓地發現的建築構件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除了考古思路的創新,這次的考古發掘還與浙大文化遺產學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進行了合作,在不同階段都採用了高精度的數位化記錄。另外,和古建築學專家及團隊的合作也為蘭若寺墓地的研究拓寬了思路。蘭若寺墓地除了建築基址保存較好,規模格局比較清晰外,還發現有大量的建築構件。這些構件和過去木質建築結構成比例,相當於將一個實用型的建築微縮成一些祭祀性的建築。

(大殿透視圖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在古建築學專家的幫助下,羅汝鵬與團隊發現的大量建築構件得以按照宋代官式建築的法式以及一些相關資料復原出比較標準的南宋時期官式建築。終評會現場,他播放了一小段復原模型視頻,效果可以說是相當震撼了。

(蘭若寺墓地墓園復原模型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和古建築、文保等專業的專家合作,真的十分有趣。」說起這些跨學科合作,羅汝鵬很激動,「你永遠都不知道他們會分析出多少有價值的內容來,比如我們只提供了黑乎乎的一坨東西,他們竟然分析出了大量有意思、有價值的內容,比如銅鏡上附著的漆器和絲葛混織物等。」

在過去,我們時常認為,有文獻記載的東西可能不需要再做如此精細的科學分析。其實不然,這些科技手段的應用與跨學科的合作往往會在考古發掘中帶給大家意想不到的驚喜。

相關焦點

  • 《倩女幽魂》中的蘭若寺並非虛構,被發現時已經被「盜空」
    其實與其說《倩女幽魂:人間情》是部翻拍劇,倒不如將它看成一種致敬,致敬張國榮版《倩女幽魂》也好,致敬蒲松齡當年寫出《聶小倩》這篇文言文小說。在《倩女幽魂》的故事中,寧採臣、聶小倩相遇在蘭若寺,這座古寺也成為了觀眾對《倩女幽魂》故事的一個記憶點。
  • 倩女幽魂中的蘭若寺,考古挖出巨大須彌座,此宋墓規模遠超宋皇陵
    《倩女幽魂》想必大家都是看過的,這部電影裡面寧採臣是前往一座叫做蘭若寺的寺廟才遇上了「小倩」的,很多人大概認為蘭若寺並不存在,其實《倩女幽魂》的故事改編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很多故事都是根據所謂的民間傳說改編而成,那麼蘭若寺到底存不存在呢?
  • 《倩女幽魂》的故事還有後續,蒲松齡筆下的蘭若寺究竟在哪?
    這不,今年倩女幽魂這個IP再次被開發,以電影《倩女幽魂:人間情》的形式出現在廣大民眾眼前,依舊是熟悉的故事,依舊是那個破敗的蘭若寺,帶來的是更加酷炫的特效,新舊演員的同臺共戲。這就是現在諸多版本的倩女幽魂都在講述的主線情節,但在蒲松齡撰寫的原版故事當中,自逃離蘭若寺後故事遠未結束,那麼在蒲松齡筆下的女鬼小倩真正的故事為何?蘭若寺作為故事當中重要的舞臺,當時蒲松齡是否參考了當地的寺廟?
  • 「蘭若寺」旁邊的宋代大幕,是否真是《倩女幽魂》的故事起源?
    但是大家都知道許仙和白娘子在杭州這個煙雨濛濛的人間天堂相遇又相戀,但是卻不知道寧採臣和聶小倩定情的蘭若寺到底在哪裡。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充滿神秘又浪漫的地方。我們都知道深惡官場腐敗和社會黑暗,蒲松齡久居書齋,將自己多方收集來的民間故事,根據故事原型,經過藝術加工而整理成書,講述奇聞軼事。其中聶小倩與寧採臣的愛情悲劇故事正是蒲松齡最出色的代表之一。
  • 倩女幽魂手遊蘭若寺及黑風洞地圖詳解
    倩女幽魂手遊蘭若寺及黑風洞地圖詳解,在倩女幽魂手遊這一款遊戲中,隨著玩家的等級提升,玩家要前往的地圖等級也會越來越高。遊戲中的每一個地圖都代表著一個故事,接下來就帶領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蘭若寺及黑風洞的地圖,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 太原也有一個《倩女幽魂》裡的蘭若寺!這座千年古剎竟葬著唐僧師兄!
    現在人們提到蘭若寺,更多的是想到《倩女幽魂》中勇敢書生寧採臣與善良女鬼聶小倩,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但只能遺憾地告訴你,此蘭若非彼蘭若,那個蘭若寺的地址在浙江金華。今天說的蘭若寺位於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的赤橋村,是五臺山大塔院寺的下院。
  • 倩女幽魂3部有什麼聯繫
    聯繫:1、《倩女幽魂》第一部故事描述書生寧採臣到蘭若寺躲雨,為道士燕赤霞所拒。夜半,被少女聶小倩美妙琴音吸引,兩人自此交往甚密。不料小倩乃樹精姥姥所操縱的女鬼,正在尋找壯男吸取陽精。燕赤霞義助寧採臣對付姥姥,並玉成他們這對人鬼戀人。
  • 浙江紹興「蘭若寺」中發現擁有七百多年歷史的南宋古墓
    在電視劇《倩女幽魂》中出現過一個寺廟叫蘭若寺,在這雖然是影視劇中的名字,但是在浙江紹興,蘭若寺真的存在過,2016年紹興市柯橋區準備進行商業開發,因為要進行開發前的勘探,他們便一頭扎進了蘭若寺庫區,結果在蘭若寺的遺址裡發現了幾座古墓,經過簡單的清理發現,其中有幾座墓應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也就是南宋時期的墓
  • 《倩女幽魂之人間道》為何被眾人稱為倩女幽魂系列最有深度的一部
    《倩女幽魂》第一部的故事已然終結,留下了一個悲劇的結尾,由於《倩女幽魂》第一部票房和口碑的巨大成功,徐克又緊鑼密鼓的開始籌拍第二部《倩女幽魂之人間道》,徐克本欲開創一個全新獨立的故事。而此時投資方卻要求必須由張國榮扮演的寧採臣和王祖賢扮演的聶小倩的人物來引申出《倩女幽魂人間道》的故事,所以徐克會同本片的編劇梁耀明 、 林紀陶 、劉大木編出了一個沒有狗尾續貂的續集。
  • 《倩女幽魂3道道道》為何能成為影迷最喜歡的一部倩女幽魂
    老子的這句道德經出世以來,歧義甚多,似乎每一代的中國人對道的理解都不盡一樣,然而中國是一個儒道相輔相成的國家,道家出世,儒家入世,中國人有自己獨特的道。徐克導演再拍了兩部倩女幽魂之後,還不打算偃旗息鼓,似乎對倩女幽魂這個題材情有獨鍾,然而此刻的張國榮已經悄然離去,哥哥那書生氣質,已經走遠。梁朝偉扮演的十方和尚接過張國榮的身份,張國榮是文弱書生,而梁朝偉是戒色戒情的小和尚。
  • 經典電影回顧之張國榮、王祖賢版《倩女幽魂》
    《倩女幽魂》改編自中國古代短篇小說傑作《聊齋志異》中的一篇名為「聶小倩」的故事。從1960年被大導演李翰祥搬上銀幕開始,到1987年徐克和程小東的經典翻拍,在將近三十年的時間裡,經過眾多優秀電影人的精心創作,不僅讓這個本身並不起眼的鬼故事家喻戶曉,更是讓「倩女幽魂」這四個字成為了人們心中的經典。1987年,徐克和程小東製作拍攝了經典故事《倩女幽魂》,張國榮飾演的寧採臣走進了一座陰森的破廟--蘭若寺。在一片霧蒙蒙的水邊,寧採臣遇到了一個彈琴的女鬼。
  • 倩女幽魂行旅記
    走到21世紀的《倩女幽魂》,哥哥竟然成了第三者,誤打誤撞地踏進聶小倩與燕赤霞的史前戀情。結束不再是張國榮把聶小倩背在身邊呵護,躲避陽光的殘殺。劉亦菲的聶小倩,故事的臨終時,蟄伏的記憶被驚醒,那是朝氣蓬勃的燕赤霞與聶小倩的呢喃細語。在經歷史前史的聶小倩面前,寧採臣太過簡單蒼白。一個有故事的女性面前,沒故事的男子變得太過無力,盡失意味。
  • 徒步日鑄嶺古道,探秘紹興蘭若寺古墓,欣賞蘭若寺水庫迷人晚霞!
    得名似乎來於其首尾兩端地名,一曰上灶,一曰青壇也傳聞乃古時嵊州一帶通往紹興的唯一官道,也有人稱之為會稽古道。古道雖然沒有了往日的繁華,但風景卻依然堪稱一絕,據說是紹興徒步界甚是經典的一條路線,除了現在已經改造的路段,其餘全部仍是石階路,尤其是陶元嶺段,保存最為完好,也是沿途景致最佳的一段。
  • 蘭若寺的來歷究竟是什麼?
    到了1987年版的《倩女幽魂》才由徐克直接引用原文中的「蘭若」一詞,更名為蘭若寺,此部作品創造經典後,此寺名也一直延續至今,最新上映的網大巨製《倩女幽魂:人間情》同樣為我們呈現了一座叫人記憶深刻的「人間鬼剎」「蘭若」的由來
  • 倩女幽魂1-3
    這部影片,王祖賢不再是女鬼小倩,劇情也緊接著第一部來演的李嘉欣那時候也真是個青澀的美花瓶倩女幽魂3道道道小卓死敵小蝶(利智飾)出擊勾引二人不成,惱怒之際識破小卓與十方的計劃,引姥姥到三人藏匿之處。十方在小卓再次幫助下逃出,並救得師父,小卓卻被姥姥抓回折磨。十方與燕赤霞掘出小卓骨灰逃出蘭若寺,但姥姥已布下天羅地網,眾人危在旦夕,最後關頭,十方化成佛祖金身,對付樹妖
  • 影評|倩女幽魂宇宙
    大家最為不滿當然是演員問題,這個版本比較有誠意的,就是把元華找來演燕赤霞,徐少強演姥姥。徐少強在《倩女幽魂:人間情》飾演姥姥87年版《倩女幽魂》之所以是所有版本之中的翹楚,自然是張國榮、王祖賢,包括午馬的功勞。現在三個人裡,兩個人已經仙逝,王祖賢退隱,倩女幽魂也該絕跡江湖。但是很有趣的是,在徐克、程小東炮製了《倩女幽魂》三部曲後,這個故事又被拍出來好些版本,包括電視劇。
  • 《倩女幽魂》影評,永遠的張國榮王祖賢,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
    今天我就帶大家重溫一下這部改編自聊齋的經典電影《倩女幽魂》,寧採臣和小倩這一段人與鬼的愛情故事。話說寧採臣是一名書生,由於收帳失敗,導致盤纏盡失,只好淪落到城外蘭若寺借宿。而在蘭若寺外陰森恐怖,更有兩位高人在此比武對決。
  • 倩女幽魂人間情:與君再相識,亦如故人歸
    當耳邊再響起熟悉的旋律的時候,腦海裡不由得浮現出那條崎嶇路上,背著沉重書箱探索趕路的書生寧採臣,他與女妖聶小倩千迴百轉的愛情故事流傳至今,讓人既遊走於陰森神秘的蘭若寺中,又徘徊於纏綿悱惻的人妖之戀的殊途。
  • 倩女幽魂人間情:與君再相識,亦如故人歸
    人生路美夢似路長路裡風霜風霜撲面幹紅塵裡美夢有幾多方向找痴痴夢幻中心愛路隨人茫茫當耳邊再響起熟悉的旋律的時候,腦海裡不由得浮現出那條崎嶇路上,背著沉重書箱探索趕路的書生寧採臣,他與女妖聶小倩千迴百轉的愛情故事流傳至今,讓人既遊走於陰森神秘的蘭若寺中
  • 假如《倩女幽魂》是一部喜劇
    一座矗立在影視劇領域的大山,既有經典佳作珠玉在前,又要面對觀眾的&34;。稍有不慎就會招致&34;的一頓口誅筆伐。《倩女幽魂:人間情》就身處這樣一個尷尬的境地。百年難遇張國榮,作為男主角,想要在演技上超越哥哥版的&34;,儘管4歲童星出道的陳星旭是中戲科班出身,可在《倩女幽魂之人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