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特權,我們厭惡,但享用到一點假特權,心中又竊喜;
面對吃特供的人,我們批判,但自己用到了那些特供,又會得意。
很多人恨特權,因為特權沒有在自己手中。 ——韓寒《我所理解的生活》
對你來說,紅包意味著什麼?
是鼓勵、是祝福、還是希望,或是別的什麼,反正都是一些正向的含義。
但是在大年初二,趙麗穎為了儘快拍攝《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電視劇,而且作為這部劇的女一號,也非常懂事地給劇組裡的工作人員甚至群眾演員,都準備了一份紅包。
本來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網友們卻對紅包的金額產生熱議。
很多網友認為,趙麗穎現在是頂級流量,身價也是很高,但聽說紅包金額只有200元時,憤憤說到:
「鄉下人就是小氣,一共才包了200,還以為有多少呢。」
為此,也有網友爆料說:
趙麗穎也沒有忘記《女兒國》劇組,也給他們每人都準備了紅包。但是《女兒國》劇組的紅包金額是100,而《知否知否》是200,網友又引發了討論,說;
「為什麼金額不一樣,女兒國100,知否200。」
「厚此薄彼」「勢力」等等的話語,又開始鋪天蓋地的傳播。
很多網友替趙麗穎說話:
「大過年的還要忙著拍戲,那麼多人的紅包肯定準備的比較倉促,紅包金額有些出路肯定可以理解的。就因為這樣而去指責趙麗穎就有點不太道德。
「人家好心給你們準備紅包,反而不感激還是去指責,要是不給你紅包你別說100、200了,連一毛錢都沒有。再說了人家賺的錢也是辛苦賺來的,給你是情分,不給你是本分。
是啊,明星的錢也是辛辛苦苦賺出來的,怎麼就應該給別人了。給少了,又怎麼就被罵了。
說到這,我又想楊穎在生完孩子出院的時候,黃曉明也是給醫院外面在場的記者都是每個人發了500的紅包。
這卻遭到了無數網友的吐槽,稱:
」在香港吃碗麵也要120,給個紅包才500,打發叫花子那。「
還有人說:
」兩個一年賺上億,給記者500塊真夠小氣的「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有錢就要無償捐獻成為了約定俗成的事情,好像不這樣做,就會被冠以沒有社會責任感、缺德等字眼。
比如說,發生自然災害的時候很多網友開始指責明星,還有企業家,說他們捐的太少了,但現實中,他們卻一分錢都沒有捐過。
理由就是:我沒錢,他有錢,他不捐誰捐。
這就是赤裸裸地仇富心理,自己沒有錢,不去努力賺錢,也看不得別人有錢。
還記得天津港爆炸事件嗎?
馬雲也這樣「背鍋」了。
網友們自發做了一份明星和企業家捐款排行榜,有很多名人都上榜了,可唯獨就是沒有馬雲。
我們都知道馬雲,是中國首富。
於是很多人不分青紅皂白地跑到馬雲的微博下面大罵:
「你那麼有錢,為什麼不給天津捐款。」
「你不捐就要身敗名裂。」
好像很多網友都認為,你是企業家,你把我們的錢都掙走了,你一定要捐錢,不然你就是一個」唯利是圖「的小人。
但客觀的想想,這不就是一場道德綁架嗎?
以道德名義,站在道德制高點上,逼著別人捐錢。更有甚者還以卑劣的語言辱罵對方,這是仇富心理,但仇的不是那個富人,而是仇那個富人怎麼不是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有追求美財富的權力,不能因為他追求到了,就把他放在眾矢之的。
趙麗穎發紅包被嘲也好,黃曉明被罵也好,馬雲被逼捐款也好,這都體現出來人的劣根性。
魯迅曾經提到過國民的劣根性:
一、缺少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缺少對事物真實性和精確性的基本尊重。
三、缺少對他人優點的發現,喜歡發現別人的缺點,好為人師。
四、喜歡通過侮辱他人,嘲笑他人的缺點來得到滿足感。
五、劣根性愛將個體或一部分的特點擴大為集體的特點眾所周知,個體有集體的某些特點,也有集體沒有的某些特點,或沒有集體的某些特點。
這些做法都會讓真正有善心、做好事的人寒心,如果人們都這樣發展,人與人只會越來越冷漠。
對於那些明星和企業家來說,捐錢和不捐錢,好像沒什麼區別,反正都要被罵。
就連疫情期間,韓紅的善舉也被罵的狗血噴頭。
而那些罵人的呢?
在享受這些捐款帶來的優越生活。
難道有錢就該是無償奉獻的理由?你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呢?
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哦~
文章圖片來自網絡,
歡迎大家關注!這裡關注於明星情感,心靈的碰撞會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