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8號衛星監測到的18號颱風「米娜」動態雲圖(時間段:2019年9月28日00時30分至28日07時30分)。
由於目前西北太平洋上副熱帶高壓十分強盛,這個熱帶低壓在副高邊緣強盛的引導氣流帶領下移動速度非常快,並不利於低壓系統本身充分汲取海洋能量;同時強盛副高產生的下沉氣流也使得低壓系統北側系統無法有效發展。以上兩個原因導致這個熱帶低壓在歷時一天半後才最終發展成為今年的第18號颱風「米娜」,比之前預期的要慢了半天左右時間。▲9月28日08時,中央氣象臺發布的颱風「米娜」未來5天移動路徑概率圖。9月28日08時,今年第18號颱風「米娜」中心位於北緯15.4°,東經132.1°,中心附近最大風速18米/秒(8級風,熱帶風暴級),中心最低氣壓998百帕。中央氣象臺預計,「米娜」將以每小時30公裡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增強。
▲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預測的未來幾天「米娜」移動路徑概率。
副熱帶高壓穩定而強盛,18號颱風「米娜」在今明兩天的移動路徑將會比較穩定。「米娜」會在明天夜裡到達巴士海峽東部海域,屆時受到中緯度高空冷槽東移的影響,副高會逐漸向東部退縮,「米娜」也將迎來路徑大轉折。中央氣象臺、日本氣象廳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均認為「米娜」會在後天(9月30日)白天在東經123-124°之間(我國臺灣東部海域)完成轉向,然後在10月1日凌晨進入到我國東海南部海域,隨後在東海北上後,於10月2日白天再度向東偏北方向轉向趨向日本或韓國。
▲9月28日09時,風雲-4號衛星監測到的颱風「米娜」。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們提到,北方的這股冷空氣如果移速快南下滲透迅速,它會促使副高快速東退,進而使得「米娜」提前轉向,使她影響我國的概率降低,影響日本的概率增加;反之如果北方這股冷空氣移速稍慢,那麼「米娜」的路徑會更偏西一些,在這種情況下不排除影響甚至登陸我國臺灣或華東沿海的可能。
▲ECMWF、NCEP和UKMO三個集合預報系統對颱風「米娜」未來幾天路徑的預測。
顯然,目前各官方颱風預報機構和超級計算機集合預報模式對「米娜」的轉向點和轉向時間還存在一定的分歧,體現在路徑預報圖中就表現為「米娜」未來進入東海後的路徑預報發散度非常大。
▲我國東海和臺灣東部海域近期海溫。
另外,「米娜」開始轉向後,她的移速將變慢,因此轉向期間她的強度會迅速增強。目前我國東海南部和臺灣東部海域海溫仍有26-29℃,對「米娜」強度增強十分有利,中央氣象臺預計「米娜」進入東海後會到達強颱風下限(42米/秒,14級風)等級。1、「米娜」10月1日到達東海時的最西點位置,目前預計是在123°左右,要注意它可能更向西甚至擦過或登陸華東沿海的可能;2、「米娜」進入東海後將達巔峰強度,關注它所能達到的最高強度;3、「米娜」進入東海後,其西側環流與冷空氣結合對東部地區帶來的風雨影響。文中所有帶「颱風監測」和「解碼天氣」logo的圖片均為本公眾號根據國內外公開數據繪製,僅供關心最新颱風消息、動向人士參考,並不構成決策依據。如需官方颱風預報結果,請諮詢中央氣象臺或您所在地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