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全球,新冠病毒肆虐,無數人因此喪命。比病毒更可怕的,是與之相伴的謠言:吃大蒜可預防新冠肺炎、新冠病毒系人工合成……在舉國抗疫之時,它們卻在製造恐慌。涉疫謠言之外,在2020年新冒出的謠言依舊不少,它們或危言聳聽,或誇大其詞。
人不信不立,謠不治無安。值此年終歲尾之際,科技日報盤點出2020年十大謠言,為你擦亮雙眼、解疑釋惑。
今年春夏之時,隨著氣溫升高,我國南方地區蚊子數量逐漸增多,而北方地區柳絮也開始漫天飛舞。隨之,有傳聞稱,蚊子和柳絮會傳播新冠病毒。
真相:人工降雨也被稱為人工增雨,一般在自然雲已經降水或者近於降水的條件下,人工降雨的方法才能發揮作用。簡而言之,人工降雨並非憑空造雨,而是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景曉琴博士介紹道,人工降雨主要有兩種方法:暖雲催化和冷雲催化。暖雲是指溫度高於0攝氏度的雲,主要依靠雲滴的碰並機制觸發降水,0攝氏度以下的冷雲想要降雨則需要適量的冰核。如果沒有這樣的物理條件,即便天氣形勢再好,水汽條件再好,也很難實現降雨。
人工降雨的過程並不複雜,常見的方式是將裝好催化劑的炮彈打入雲團。景曉琴總結人工降雨有「三適當」,即適當部位、適當劑量、適當時機。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認為,把兩個不相干的事實扯在一起,引出一個謬論,是一種典型的偽科普邏輯。
異質性是惡性腫瘤的特點之一,其大致可被理解為,即便被劃分為同一種腫瘤,它們也可能完全不同。有學術文章指出,異質性分兩種:一種是在腫瘤發生的不同時期,同一個病人的腫瘤細胞的基因突變情況不同;另一種是不同病人得了相同的腫瘤,但是那個「相同」未必真是相同,僅僅是表型相同,不代表著基因型也相同。
因此,即便該疫苗中真含有能調控WT1基因的物質,單靠控制該基因預防癌症,目前來看也是不可能的。
數字人民幣將取代第三方支付工具?
分別是錢和錢包,二者不在同一維度
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行動支付工具的出現,為人們帶來了全新的支付體驗,隨手一刷,輕鬆消費。而數字人民幣的出現,令不少年輕人認為,它將會取代微信、支付寶。
真相: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表示,微信、支付寶和數字人民幣,三者不在一個維度上。微信和支付寶是金融基礎設施、是錢包,而數字人民幣是錢包裡的錢。電子支付場景下,微信和支付寶這兩個錢包裡裝的是人們在商業銀行裡存儲的人民幣。數字人民幣發行後,大家還可以用微信、支付寶進行支付,只不過錢包裡裝的錢,增加了數字人民幣。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投融資研究中心主任黃國平認為,國家推出數字人民幣的目的,並非要取代微信和支付寶,圍繞數字人民幣構建的新支付體系將成為現有電子化支付的重要補充。
「現在用第三方行動支付工具進行支付時,我們的很多個人信息,都有可能被這些第三方支付平臺獲取。但如果換成用數字人民幣進行交易,個人隱私則不會被第三方支付平臺獲取,進而保證交易雙方在匿名情況下進行交易,確保個人隱私不被洩露。」黃國平說。
貼「金屬片」能增強手機信號?
貼片會影響信號接收效果
只需將一張金屬貼片貼在手機背部的「有效位置」,便可增加手機內置天線接收信號的波長,進而使信號從1格變3格,讓玩遊戲、刷視頻不延遲……今年以來,號稱能「全場景」增強手機信號的「增強貼」熱銷網絡。還有部分商家表示,該手機信號增強貼同時具有提升手機性能、降低輻射水平、延長電池壽命等功能。
真相:「貼附在天線上的物體,大多會對手機信號造成一定影響,所以這個貼片不但沒有增強信號的功效,反而會影響手機接收信號的效果。」上海電信物聯網實驗室無線網優專家曹弘毅表示。
上海市無線電協會專家沈衛朝也認為,手機終端廠商已經將天線性能調到最優狀態,天線的物理形態(包括長度)要與手機終端所使用的網絡頻率相匹配,隨意改變天線長度和布局是不科學的,所以這個原理在實際應用中是不成立的。
此外,手機信號增強貼也不能降低輻射水平。相關專家表示,真正能屏蔽輻射的方式,是用錫箔紙將手機緊緊包裹,而這麼做的後果是,手機信號也被屏蔽了。
「真正能夠吸收輻射的塗料,常被用在偵察機上,這種塗料的成本絕對不可能是幾元、幾十元。」曹弘毅解釋道,「大自然中的陽光、生活的各個角落都有輻射,只要輻射值在國家規定的安全標準內,消費者就不用過多擔心。」
原標題:《【網絡謠言粉碎機】這一年,這些「坑」你踩過嗎》
閱讀原文